《比例尺》六年级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教学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尺》六年级教学案例及反思
片段:
一、复习旧知
1.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比例尺。

师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比例尺?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查看。

(地图、建筑平面图、机器零件图纸等)教师也打开课件展示给学生看。

问:这些图形是怎样画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

这就确定了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例尺。

三、新课探究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4(电脑出示),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b.学生试做。

(2)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厘米:10米=10:1000=1:100 (3)归纳总结:根据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拿出学生收集到的不同图纸,让学生同桌互相说出它的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

师总结:a.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b.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

c.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

注意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2.练习。

(课件出示)
(1)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a.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

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

b.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

c.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

d.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

e.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

f.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

(2)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3.教学例5。

(课件出示)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可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

有意识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用方程和算术方法板演后,讲解。

(2)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节课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力图使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

综观这节课,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施全方位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

当然课堂中有的学生会随意发问,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不清楚的问题会自由讨论,课堂上会较吵些。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较自由、热烈的状态中的,他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