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教育考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研究试
基于“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瓦镗 床 , T 8 2系列连杆 瓦镗床 , T 1 8 2 系列 连杆 镗磨床 , 3 M 9 7系
列缸体平面磨 铣床等 1 0个品种 2 1 个规格 的产 品 ,畅销全国二 十九个省市和世界四十多个 国家键 词 】 西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专 业 前 校 后 厂 促 进 机 制
前 言
学生在校的实训由 4 个学期共 3 1 周组成 , 内容涵盖职业资格标 准要求 。 学生第一次实训 时, 主要 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 第 二次 、 第
三次实训时 , 根据企业 的生产任务 , 结合 实训课 题进行生产性实
2 0 1 3 年5 期
嵌 放隋. 高教
Sh a a n x i J i a o y u・ Ga o j i a o 职 教 广 角
基于“ 前校后厂’ ’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赵 斌
【 摘 要】 校 企合 作 是 职 业教 育人 才培 养 的 有 效 途 径 , “ 前校 后 厂 ” 是 校 企 合 作 的 重要 模 式 之 一 ,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 的
核心 ,本专业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质量 的
若干 意见 ( 教高[ 2 0 0 6 1 1 6号) 等文件 的要求 为指 导思想 , 按专业 服
的问题 , 首先必须保证 实习教学 与理论教 学的整体 性及 连贯性 ;
现有生产产品情况 , 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机 电工 程系教务科 负责人与机电一体 化教研室对企业提供 的产品图纸 、工艺要求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推动高职保险人才培养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推动高职保险人才培养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保险系与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卓越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卓越班”体现了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最佳途径,推动了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校企合作的新典范。
关键词: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教育部在教高(2006)第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教学改革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投资与保险系与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共同创建的工学结合示范班——“卓越班”充分显示了高职教育内在规律,体现了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最佳途径,对进一步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对进一步推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向紧密型纵深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卓越班”创建的意义投资与保险系以增强校企合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与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建立了“卓越班”,为探索高职教学改革的新方式走出重要一步。
1.1 “卓越班”的建立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紧密贴近当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努力与用人单位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投资与保险系突破原有与保险公司之间短期的指导、交流合作,考虑从更深层次进行全方位合作,双方进行人力、课程等资源共享,以试点的形式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从而催生了“卓越班”的建立。
1.2 “卓越班”的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浙江省教育厅明确强调“积极实施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索学校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深化产学合作教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保险系“卓越班”的建设,充分发挥合作企业(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业务实践的机会,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保险专业学生“毕业上岗零过渡”,真正实现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共赢。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新模式的研究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新模式的研究摘要:校企合作的成败决定着一所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集中在中浅层次上,以职业院校为主导,企业参与被动,普遍存在合作层次较低、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
探索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新模式,已成为探寻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推动职业教育紧密贴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an determin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and also affect the core compet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ompany. however, the curre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mostly centrales on primary level. no matter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r passiv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cooperation, low enthusiasm and unstabl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so pursuing common interests and constructing the new model of higher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ty of interest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economy.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新模式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interprise community of interests;new model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35-021 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和定位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指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职业院校和企业以各自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合作基础,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合作目标,通过一定组织形式,相互作用,发挥各自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利益互赢的组织模式。
立足校企合作 完善教育功能 探索职业教学新模式
践环境 , 搭建紧密型基地; 联合培养师资, 通过企 业人员作为师资或者学校师资到企业实际环境接 受训练, 从而提高师资的整体技能水平。 在合作过 程上 , 学校根据企业行业用工需求调整专业教学 计划 、 实训计划 , 调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调整 的必 要性 教材内容; 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 : 学校根据 以上海为例, 前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 目 企业需求组织学生参加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技能 高技能 人 才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 大学生求职面临 鉴定 , 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 定困难 , 高校毕业生已成为青年人群的主体 , 青 年就业问题1 5 1 趋突出。 另—方面, 各行业技能 人 才 推荐 就业。 是 , 于专业共建对某个具 的 自 但 由 体 企业 出 现紧缺状况 , 存在招不到合适人才的情况。 随着 的用人需求的作用是隐性的, 企业缺乏合作办学 上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的内 在动力。 学校能不能全 全意地依靠他们, 企 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以及标志性和成长性产 业能不能鱼 全意地让f{为学生传帮带 , 电门 这是 3校企合作模式 学生能不能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 , 也是衡量 业群、 重点开发区产业 的定位 , 新产业 、 新职业、 新 岗 位急需大批与之适应的高技能 才, 企业所需 3 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 由 . 1 政府、 学 校企合作成败的 —个重要指标。 此 , 因 政府或行业 要的高技能 人 才尤其是青年高技能 ^ 、 才却难 以招 校、 、 企业 行业等单位骨干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 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 如企业税收的减免、 教育评 到。出现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学科的专 主要工作 内容: 一是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整合社会 价体制的改革等,来支持校企合作双方实现 “ 双 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岗位实际需求不相匹配 ; 企 资源 , 维护合作平台; 二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 赢”进入 自动的良性循环 , , 实现社会与人的可持 业对 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与学校实践教师、实训 ^ 、 才供求信息 ; 三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 、 制 续发展。 设施严重缺乏形成的技能培养能力不相匹配 ; 社 定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内容 , 确保所教 、 所学、 所用 3 把企业办在学校里。 . 4 学院建立生产性实训 会的就业、 、 教育 产业等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三者不仅对接 , 目 而 必须体现高技能; 四是学校协 中心 , 聘请企业骨干和相关老师为指导教师 , 由学 许多跨国公司频频到国内高校寻求合作 , 其 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提供技术服务, 开展在岗员 生担任实训车间主任、 班组长等 , 像企业一样管 目 的是一方面通过合作展示企业实力,吸引优秀 工技能培训等;五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 理 , 将企业的生产图纸作为学院的教学 内容, 学院 人才 , 另一方面将 ̄XA. 的需求融人大学的教 地 、 , T I j - 教师能力提升基地、 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 的实i工件即企业的生产工件。 ¨ I 在实训过程中, 实 学中, 以便缩短企业对 人 才再培养的时间。 基地;六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 习指导教师针对不同企业的实训工件 , 从实习安 校企合作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 又 上岗实习; 七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全、 外协件的加工图纸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 在实训 是职业教育中突 出技能培养 目 标实现的关键 , 也 3“ 2定单培养” 模式。即企业与学校联合办 设备旁面向学生讲解, 增加学生学 习的实用性 , 提 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0 3 2 0 年在 中 学。 在合作对象 E企业根据用工实际岗位需求 向 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 在规范的企业生产模式里, 使 央^ 、 才工作会议 E ,明确了高技能 ^ 、 才的战略地 相应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 学生学习安全生产常识, 解企业的规章制度 , 了 在 位,积极探索和实 养。 双方签定定向办学协议, 以确保各 自 的权利义 学校里体验企业的管理,逐步养成 良 好的职业道 模式。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 务。 双方共同建立工作小组。 在合作内容上, 校企 德规范。 企业用工可在设备旁选才, 极大地激发学 步加强高技能 ^ 、 才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各 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 “ 共同确定—培养 目 、 标 专 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 要我学” 变“ 为 地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 由 可 政 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在合作过程上, 由学校具 “ 我要学”从而切实提高职业教学的质量, , 也降低 府及有关部 门负责人、 , l 4l t el ' , 和职业院校代表 , 体实施教学。  ̄, 在师资培养、 实践环节等方面 , 提供 了企业和学校的成本 。 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高技能 人 才校企合作培养 相应的实习环境和师资技能培养环境。在择优录 3 5其他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 学 协调指导委员会 , 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 能 取的前提下 , 毕业生—般 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 , 企 校往往根据实际人才培养的需要 , 采取的是几种 人才的发展规划 , 确定培养方向和 目 , 标 指导和协 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 模式的混合体;也可以就某个方面进行松散型的 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 确定录用与否。 但这种—对一的合作模式, 由于市 合作办学模式 , 如为学校提供学员实训基地 ; 或是 2提高认识、 改变观念、 完善政府职能 场需求的多变和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企业用 学校利用 自身的师资优势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进 校企合作, 是产业发展与高技能 ^ 、 才培养的 工需求的不确定性 ,与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和 行合作 ; 或是成立董事会 , 形成多元投资办学主 结合。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 需要建立 人 才培养可 长周期构成了一对矛盾, 这就需要政府和行业通 体 , 来支待学校发展等等。 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根据产业发展对高技能 过建立一定的机制来进行调配和整合。 总之, 校企双方双向互补、 相互支持 、 利益共 人才的实际需求 , 通过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培 3“ 3 专业共建’ 。 徽 即学校与企业共同 构建 享的局面已经打开 , 但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社 训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优化组合 , 从而将教育培训 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环境。 在合作对象上, 学校 会培养主体 , 与企业通过使用高技能 人 才追求利 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 润的人才使用主体 , 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 因 因 , 此 政府应营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制度环 专业方向的调整, 双方通过签定长期合作协议, 确 此 , 学校与4 —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还需要加快 — I N, 境,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企业、 院校、 行业中 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建立工 创新和推进。 介机 构等各 方面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体系中, 政府 作小组。 在合作内容上, 企业参与专业专家指导委
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
知识文库 第01期210 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杨婉珍王玺冰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各学科专业尤其是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社会型人才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也是未来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依据人才培养和用人市场的全新需求,在企业与高校相协助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全新的企业学院合作教学的新模式,使得校企合作的融合之路更加升华,在提升高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企业与高校间的供求关系,真正的将产教结合推进到了高校教育管理当中,为我国培养了更多的社会型人才,为我国教育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发展的今天,校企合作无疑已经成为了高校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关键点。
高校的职责就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应用型、创新型、科技型、务实型人才才是高校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人才市场的根本需求,校企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无疑会产生优良的化学效果,校企双方的综合效益会显著提升,因此,校企合作新模式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高速之路,也是必经之路,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校企合作新模式开展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产业的转型升级调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最新开展的强国战略,也是我国最新一期五年计划的行动纲领。
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向着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技术方向发展,这种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离不开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这种社会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而校企合作新模式恰好解决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题,使得高校教育培养满足了市场人才变化的需求,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有着巨大的作用。
1.2有利于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率。
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体现不应该给人一种“高大上”的视觉审美观点,高高在上的人才培养气场不符合高校管理、生产、服务和建设的基础定位,“接地气”才是高校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保险专业教育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研究
理论 轻技 能 、 墨守成 规 、 与现 实 、 脱 节 。 这 样 很 难 找 出 问 题 的
根源 。
在 第八 位 。但 受 历史 原 因影 响 , 保险业存在着近 2 o年 的 人 才 培养 断层 , 与企 业 合 作 办 学 可 以提 高 教 学水 平 和科 研 水 平 。保 险企 业也 能 以较 低 的成 本 得 到 优 秀人 才 。但 是 目前
保险企 业对 发展 的前 景 、 对社 会 的社会 贡献价 值 和作 用 的认 识程度 看 法决定 着合 作 的效果 , 高 校办 学 目标 是 培养 出适 合 社会 需要 的合 格毕 业 生 。而保 险 企 业 追求 的是 最 小成 本 获 得最 大收 益 。 .合 作 动 机 直 接 影 响着 合 作 的 目标 及 其 实 现 。
业学 生 , 不会 给实 习学 生 安 排 具体 岗位 , 不 会 免 费 为 非 职工 提供 培训 。合 作 的动机 偏 差使 得 合 作 的效 果 和 深 度 受 到 了
一
定 的影 响 。
会 影响 力和 可信度 。从学 校角度 看 , 校企 合作 可 以帮助 学校 推 进教 学方 法改革 , 改 进 教 学设 备 , 提高 学 生 实践 能 力 方便
校 企合 作具 有较 强 的临 时性 和 随 机 性 , 规 模 一 般 比较 小 、 不
4 . 校企 合作 缺乏政 策支 持 目前 我 国还 没有关 于校 企合 作 的专 门法 律 , 相关 的政 策 扶持 也 比较 少 , 受 到各 种现 实 因 素 的影 响 , 高校 和保 险企 业 之 间订立 的协议 往往 无 法 保证 合 作 的 连续 性 。校 企合 作 表 面 上是学 校与保 险企 业 的合作 、 是理 论教 学与实 践锻 炼 的合 作, 其 实是科 技 与经 济 的结 合 。 校企 合 作 是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提 高劳动 力素 质 , 减少劳 动力 培养成 本 的有效 措施 , 应 制
校企互动——高校保险教育的新模式
、
当 前 有许 多学 生 对 保 险 公 司 , 险 责 任 一 无 所 知 , 息严 重 不 保 信 对称, 以致于 出险时不知道该不该 向保险公司 申请理赔 和如何进
行 理赔 。在 保 险信 息 不 对称 的 情况 下 ,投 保 人 要 么不 知 道 通 过投 保 转 移 和 分散 自身风 险 ,要 么就 得 花 费 大量 时 间 和精 力 了解 和学 习保 险知 识 ,为 自己面 临 的风 险做 出安 排 。 由于缺 乏 保 险基 本 知 识 ,面临 风 险 的个 体 对 自身风 险 的认 识 不 足 ,容 易产 生 慎 重对 待 投 保 或 持两 可 、观 望态 度 甚 至敬 而 远 之 ,那 么 潜 在 客户 转 化 为现 实 客 户 的 可 能 性将 变 小 ,从 而影 响保 险公 司业 务 的开 展 。2 f 】 ( )保 险 利 润 空 间 小 ,企 业 宣传 力度 不 够 。 二 学平 险 的投保 人数 众多 ,学 生又是 高风 险人 群 ,经 常会 发生一 些 意 外事 故 , 每次 出险时都 需 要保 险公 司派 专 人去 现场 勘查 ,这样 费时 费力 ,也增 大了保 险公 司的 E常开 支 。故保 险 公 司在学平 险上 l 的盈 利率 很低 。加之 ,目前 通常是 学校 为保 险公 司开辟 出一块 场地 ,
维普资讯
2 0 年 ・0 月 ・ 08 9 下期
学 理 现 代 衾案 术・论
校企互 动
高校保险教育的新模式
孙 巍 巍 ( 江西赣 南 师 范学 院学生 工 作处 江 西 赣州 3 1 0 4 0) 0
摘 要 :3前 高 校 保 险教 育 存在 信 息不 对 称 , 宣传 不 到位 ,服 务 不 周 到 ,效 果 不 明 显 等诸 多问题 ,在 高校 保 险 教 育 中加 强 校 企 互动 - ' 是一种模式创新 ,应建立 “ 定期培训、定时交流、定点服务、定向研讨、相互监督、引入竞争”的动态 系统 ,在 系统运行过程 中,学 校 与 企 业 可 以达 成 多层 次 、 全 方 位 的 合 作 , 并 逐 步发 展 为利 益 互 惠 、 资 源共 享 的联 合 体 。 关 键词 :保 险教 育 模 式 校 企 互动 20 0 6年底 ,教育 部 和 中 国保 险监 督管 理 委员 会联 合 下 文 ,提 出 要大 力 加强 学 校保 险 教 育 ,提 高 学 生 的保 险意 识 。我 国 高校 的 保 险 教育 已取 得 了 长 足进 步 ,但 在 运 行 过 程 中仍存 在诸 多 问题 。 而 这 些 问 题 的形 成 ,往 往 由 于 高 校 与 保 险 公 司之 间 互 动 渠 道 不 畅 ,沟 通 交 流欠 缺 ,合 作共 事不 力 所致 。 因此 ,如何 从 互 动机 制
基于“企业进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
主线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 技 能型 专 门人 才 … 。经 过 多 年 的探 索 与实 践 , 校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一 O 2 作者 : 黄水 晶( I 9 8 2~), 男, 讲师 , 在读博 i : , 主要从市 程机械 F j 动变速控制技术研究 。
5 8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2 0 1 4 年1 月
不 能有 效 融入 到 企 业 中 , 针对 性不强 , 性 价 比不 高。
式相 比, “ 企业进校” 这种新 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学
校、 企业 、 学生 来说 都具有 不少 好处 。
2 . 1 学校 方面
此外 , 还有其他 一些校 企合作 办学模式 , 如 “ 双元制” 模式 、 政府主导模式等 , 虽然 内容和形 式不一样 , 但多浮于表面 , 缺乏有效 的制度保 障, 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和指导不到位, 企业又仅仅把
期, 大 大节省 了 企业 对 人 员再 次 培训 的人 力 和物
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 对于实现灵
活 多样 的人 才培 养 模 式 , 开创 适 合 中 国 国情 的高 职教 育 之路 , 具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义 。
l 国 内校 企 合 作 办 学模 式 现 状
校企 合作 办学 模 式是 一种 以培 养学 生 的全 面 素质 、 综合 能力 与 就业 竞争 能 力为重 点 , 利用 学校 与企业 两 种不 同 的 教 育 环境 和教 育 资源 , 采 取 课 堂教学 与 学生 实 践 有 机 结合 的方 式 , 培养 适 合 不 同用 人单 位 需要 的 、 具 有 全 面 素质 与创 新 能 力 人
“校企联合主导、工学用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以咸宁技师学院、宝塔研磨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为例
2012年 2 月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Vo . 2, . 13 No 2 Fb2 2 e . 01
J u n lo a n n ie st o r a fXin ig Un v ri y
文章 编号 :0 6— 3 2 2 1 )2— 15— 3 10 5 4 ( 0 2 0 0 0 0
村分校挂牌成立 。湖北省通城县宝塔研磨有 限公 司隶属 于
践 中推广应用 。咸 宁技 师学 院 、 宝塔村 及其所 属企业 合作
的创新做法具有普遍 意义 , 值得探讨与推广 。鉴 于此 , 有必
要对这一校企合作模 式的创新做法进行探究 。
一
、
“ 校企联 合 主导 、 学用 结合 ” 校企 合作新 模式 工 的
联合主导 、 工学用结合 ” 模式 , 其创 新形式 主要表现在 校企
合作 、 招生就业 、 教学方式与 内容三个方面。 1校企合作创新 .
场所 、 实习器具等 问题 ; 另一方面也解决 了企业用工荒 的问 题, 应该说校企联合 办学的模式 是一种 双赢 。咸 宁技师 学 院宝塔村分校的认识就是站在村企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 方 式和职业教育走 出发展困境的高度来开展 的。 2 以校企联合 主导 、 . 工学用结合 为指导思 想 , 营造校 企 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不是一锤子买 卖 , 企合作 也不 是谁老 大谁 校 老二 的事情 , 学校作 为事业单 位 , 有其 自身 的特 点、 势 和 优
养 的教 育教学方式与 内容没有 实质性 的突破 , 致校企合 导
管理 , 学校通过制定相关 的实习管理 制度 和各项 考核机 制
以保 证学 生的实习能发 挥最大 的效益 。学生实 习过程 的顺 利与否也事关企业 的创 收与 亏损 。可 以说一个好 的合作 机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一条校企共赢互惠袁 将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学院的教育利益紧紧捆绑袁 实现校企联姻的道路遥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袁在学习中工作袁实现了高 职教育野教育尧培训尧就业冶一体化的大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遥
3 校企合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渊1冤政策法规的缺失制约着校企深度合作的进程遥 虽然自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以来袁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校企合作袁但是 这些政策法规都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袁而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细节上 比如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尧学院享有的权利尧参与教学的企业享有的优 惠措施等方面则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遥 这就使得在校企合作教学的具 体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袁企业则在有利可图时处于积极 状态袁无利可赚时则消极迎合遥
渊2冤 高职院校和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 展遥 目前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袁企业是属于独 立的法人袁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导向遥 而作为高职院校和企 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的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力度不够袁使得校企合 作长期处于民间活动状态袁 因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权尧渊下转第 80 页冤
科技视界
酸冶袁其代表企业有丰原生化尧八一化工等遥 产品附加值不高袁同时特别 向化工一类产品的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遥 蚌埠市对外贸易发展 仍主要依靠资源尧能源尧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投入袁资源和环境压力 较大遥 蚌埠市能源资源消耗大袁单位产品能耗高遥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袁 蚌埠市外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强化遥 2.2.2 县域外贸发展不均衡袁总体规模偏小
以 2009 年为例袁怀远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558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 实绩企业 8 家曰五河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184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 企业 3 家曰固镇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250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 3 家遥 三县总进出口额不足 1000 万美元且县域外贸发展的不均衡袁这 会制约蚌埠市的对外贸易发展遥 2.2.3 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校企合作中双导师联合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机制研究
20201/295校企合作中双导师联合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机制研究Researchon theMechanismofCo-cultureofInnovativePostgraduates with Double Tutor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高珊朱彦军吴志生刘翠荣GAO Shan ZHU Yanjun WU Zhisheng LIU Cuirong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18JG78)。
AbstractThe methods of 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re main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odel of industry -academic collaboration under the dual tutor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for postgraduates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laborated.The postgraduate workst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There are many management system andthe dual tutor system of postgraduate workstation.Postgraduates can enter theworkstation for internship.This paper is trying to do some reasonablesuggestions for possible problem.Key Words 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Master of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degree;Postgraduate training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国内各大学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方法,阐述太原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的双导师负责机制下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双导师制、课题组的组建和选题、进站研究生的实习安排和管理、工作和生活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针对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校企合作+科研竞赛”双驱动下保险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校企合作+科研竞赛”双驱动下保险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前沿技术为代表的保险科技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保险业正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保险人才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当前高校在保险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入手,继而对保险专业教育改革新思路进行探索,提出了“校企合作”和“科研竞赛”双驱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以高校为基础阵地的保险科技人才的培育,为需求旺盛的保险科技市场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科研竞赛;保险科技;人才培养一、引言保险科技这一理念并不限于针对科技投保的保险产品,而是从深层着眼,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核心,将保险产品的设计,营销,核保,承保,理赔等产业链条与服务环节广泛植入其中,改良创新并扩展延伸保险行业新生态。
2021年12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这是首次以行业共识的方式发布的保险科技中长期专项规划。
该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保险科技发展体制进一步完善,保险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保险科技应用成效显著,保险科技水平大幅跃升,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保险产品和服务满意度明显增强。
目前我国保险科技的发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统计,2026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67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1.63%。
在保险科技日益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保险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本科教育作为输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与主体,造就一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应用能力等特征的复合型保险科技人才是保险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度重视保险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十四五”时期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探索卓越保险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对调整、优化从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保险业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摘要:校企合作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机制。
本文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创新的方式,提出校企合作创新的实施策略,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对接的途径,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需求创新模式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高职校企合作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指利用高职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通过采用优势互补,将高职院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人才的专长和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结合,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局面。
(一)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点校企合作创新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相互融合、资源共享。
当今世界全球性的技术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兼职教师在实习期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企业储备了大量人才,实现企业的弹性经营和虚拟扩张。
校企合作创新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降低创新成本。
没有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到了企业要花大量时间去培训,效果不理想,也会浪费大量的培训成本。
此外,校企合作创新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创新所带来的谈判及组织管理的复杂性。
校企合作创新涉及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创新主体,要就创新的目标及项目达成一致,需要经过充分的信息收集谈判与契约达成过程。
在达成合作协议后,还要具体组织创新项目的实施。
这些都可能给创新的组织管理带来困难。
校企合作创新所得到的成果属于多个不同组织和创新主体所有,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成本。
校企合作创新是在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面临着技术转让方面的问题。
企业要对合作对象的技术转让行为进行限制,使其转让不危及自身利益,或者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将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据为己有,而这可能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
二、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应把握的要点(一)把握内涵,找准对接点“校企合作”就是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调整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改变育人者与用人者之间的脱钩状况,通过对接,构建由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零距离上岗能力,使学生在求学阶段完成学业,掌握技能,成功就业。
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王祖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时,国家教育部教育工作会议、国家、省《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简单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如何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一、新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2010年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计划中专门对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将原来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并制定了近两年翔实的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强化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实施方案”。
从以上的目标要求中可以看出,既有校企合作方向性的指导,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更有具体的工作推进进度计划安排,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度推进提供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平台。
但同时也给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作推进到“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也切实的摆在了每个职业学校的面前。
二、当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分析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职业学校也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点。
1、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平台与企业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做好学校设臵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内容等等,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拓宽大学生就业路径——以高职院校为研究
2 0 1 3年 1 O 月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H ETI AN NORM AL COLL EGE
V0 1 . 3 2. No. 5
Oc t . . 2 01 3
探 索校 企 合 作 办学 新模 式 , 拓 宽 大 学 生就 业 路径
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力 , 提高学生就业时的信心 与能力 , 充分体现校企合作模式的终极价值 , 即不
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工作理念 ; 另一方面, 通过加强 对 学生 的就业 指 导 , 增 强 学生 的危 机意 识 , 提高 学 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 , 从 而有效提高毕业生的 就业水平与就业能力 , 提升毕业生的就业 比例 、 就 业层次与就业质量 。能够达到将理论与实践 紧密 结合 , 提 高 学 生对 知识 的理 解 能力 , 使 学生更 好 地 了解企 业 的现状 和发 展前 景 , 全面 提升 就业 能力 , 进一步丰富对学生就业指导和实践平台搭建路径 的新 探 索 , 为形 成 不 断 完 善 的学 生 就 业 工 作 理 论 体系添砖加瓦 , 进而达到社会所需人才 的真正标
准, 拓 宽 大 学生 就业 路径 。
( 二) 培养方向不明确 校企合作 的 目的, 是培养 能够符 合生产 、 建 设、 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然而 , 高职
院校 教育 理念 和 培 养 的方 向不 够 明朗 化 , 按 照 传 统 的 教育模 式 只 是从 理 论 表层 对 学 生 进 行 教 育 ,
在 学校 , 企 业 只 是选 择 和使 用 人 才 , 缺 乏 合 作
负担。企业在校企合作 中表现的积极性不高。企 业是产品的制造者 , 主要以盈利为经营 目的, 其参 与职业教育发展的 内生动力 来 自利润 , 由于学校 的软硬 件条 件 不 能立 即 为企 业 带来 经 济价 值 , 导 致大部分企业把参与职业教 育看成是 负担 ; 有些 企业没有合作教育的理念 , 认为人才培养的责任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下学生的保险问题初探
1 校企合作的必 然选择
长期以来 ,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 践, 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 致使学
术 型工程 型 人 才 与 技术 型人 才 中 间 出现 断 层 。 目
会急需各类 的技术型工人 。从每年 的大型人才招 聘会上我们会发现 , 只要是招聘单位 , 不论岗位和
收稿 日期 :0 1 4—1 2 1 —0 5
作者简介 : 晶( 9 9 ) 男 , 刘 17 一 , 陕西省西安市人 , 院基础部政治教研室讲师。
刘
晶: 校企合作顶 岗实习模式下学生的保险问题初探
3 5
对 职业 院校 毕业 生 的 就业 造 成 严 重影 响。 但 是 我 们也 应 该 看 到 , 一 些 勇于 创 新 、 有 勇予 实 践科 学 发 展 观的高职 院校 主 动 和企 业 相 联 系 , 出一 条 “ 走 教 科研 产学能 ” 位 一 体 的 特 色 发 展道 路 , 们 所培 六 它 养 的学生甚 至 不 到 毕 业 就 被 用 人 单 位 预定 一 空严 重 的供不应求 , 这就 是校企 合作 的独特 魅力 。
受保险保 障对校企合作的有效 开展及正规化、 制度化建设有 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 学生顶 岗实习保 险保 障机 制建
设方面的探 索与 实践 中保险制度 的缺 失为视 角, 阐述政府、 企业、 学校在 高职学生实 习保险保 障机制构 建方面的责
任分担, 希望对校 企合作这一新兴事物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校企合作 ; 岗实习 ; 顶 保险保障机 制; 构建
21 0 1年第 4期 ( 总第 4 8期 )
J u n lo 路w y V c t n & T院 nc lI s tt o r a西f h Ral 职 o ai 术 学 e h学a n t ue 安 铁 i a 业 技 a Xi n ol c i 报 i
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较研究
间的隔阂感,才会向辅导员敞开心扉。
但不能放纵学生,要在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的条件下,给予宽容和理解。
90后这一代高职学生,在家里都是被父母百般呵护,在外面受点委屈、挫折,就会把失落感扩大化,因此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6大二的班级干部仍然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有些班级干部出现了工作的懈怠,作为辅导员,要更加重视班委干部的培养,要关心他们自身的发展,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锻炼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
对班委要有信心,只要他们愿意为班集体服务,就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相信班委是可以培养的,在其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多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多方面发展,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主要职责是学习,要抓好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其次是干部,既要承担起老师的助手,又要承担起为同学服务、协助老师和学校参与管理学生工作的任务,还是同学们心声的“代言人”,代表着同学们的利益[8]。
因此,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7要从专业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等多方面考虑,合理地设置相应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相关课程的补充,协助学生更快地融入专业课的学习。
同时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认真学习考查课。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一方面有利用于课程的学习和补充,另一方面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总之,对于高职大二学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培养和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张兵.高职辅导员班风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5-206.[2]钱庆,周玉敏.高职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29-31.[3]徐时彬,黄璐娇,邹良明.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需求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0(30):99-101.[4]张幸莲.大二学生一次集体活动组织失败的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2):91-93.[5]陈昊,崔亮,杨洁.职业中专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71:191.[6]黄小勤.浅析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模式[J].文学教育,2013,10: 56.[7]杨晓云.浅谈高职大二学生管理工作[J].新课程(下旬),2012,2: 16.[8]林思远.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8(24):48-49.摘要: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具体做法,同时研究了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通过对比,寻找差异,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创新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并提出了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措施和建议。
探索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第 8 第 5期 卷
20 0 6年 l 0月
辽 宁 高 职 学 报
L AON1 l NG GHER VOCA 0NAL T HI Tl ECHNl CAL l Tl TE J NS TU OURNAL
VO . . . 1 No 5 8 0c. 2 0 t 06
文 章编 号 :10 - 7 0 ( 0 6)0 — 0 0 — 0 09 6 0 2 0 5 09 2
探索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 的新模式
明 立 军
( 阳职业 技 术学 院汽 车 学院 ,辽 宁 沈 阳 10 1 沈 0 5) 1
摘 要 :工学结合的职业教 育模 式是培 养高技 能应用人 才的有效途径 。沈阳职 业技 术学院汽车 学院在 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 办学 实践过程 中,积极探 索与企业合作 办学的有效途径 ,取得 了一些 宝
贵 的 经验 。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 企合作 ;顶 岗实习
中 图分 类 号 :G 1 70 文 献 标 识 码 :B
T学结合 、校企合 作办学是推动 高等 职业教育发 标时 ,注重 培养学生适应企业丁作 岗位的实践能力 、 展的有效途径 。沈 阳职 业技术学 院汽 车分 院是金杯汽 专业技能 、 业精神 和严谨 求实作 风及综合职业素质 。 敬 车公 司开办 的职业 院校 ,服务辽沈 ,辐 射全 。多年 表 1 近 3年学生顶 岗实 习情况统计 表 单位 :人 来 ,在金杯公 司的全力 支持下 ,学 院依 托企 业 ,按着 级 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 ,紧密结合企业生产 实践开展 、、\ 企 业 ~ 20 0 3级 2 0 0 4级 2 0 0 5级 \ 教学活动 ,为辽沈汽 车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大批生产一 华晨 宝马 汽车有限公 司 24 3 5 4 49 8 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 人才。
多措并举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多措并举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作者:薛彦登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11期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产训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传统,通过与多家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实行专业共建和定向培养,使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产品开发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开创了“校企一体、工学交替、课证融通、德技双馨”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理实并举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办学实践中,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人才、技术、效益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并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成立校企合作三级工作机构。
校企合作三级机构是指领导层面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管理层面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执行层面的校企合作办公室。
其中,校企合作理事会主要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主要领导组成,合作初期,充分沟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共同找到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接合点,提出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为后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校企合作委员会则主要由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市场部总监、教育专家(外聘)、企业实践专家、专业负责人等组成,主要负责市场及岗位的调研与分析,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协调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合作的稳定、有序、高效。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机制。
为保证校企合作的稳定、有序、深度化,确保长效运行,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形成了定期召开会议制度、招生及就业合作办法、校企人才共育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实施管理办法、师资队伍建设及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及考核管理办法、企业奖学金评选办法等校企合作制度性文件,并严格贯彻落实,构建了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共享共赢校企合作一体化运作学校与企业在双方共同利益诉求下,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合作内容,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不断拓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空间,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内容,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研究——银保客户经理订单班论证分析刘亚非柏春明仲阳王玉黄摘要:保险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重点研究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特点是:按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
本文重点以银保客户经理订单班为例论证分析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内涵、意义、优势及特点。
关键词:新模式;新内容;新特点[Abstract] The new model of joint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model of joint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which is dominated by enterprise and whose features are making teach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s needs and determi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by both sid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significance, advantages and features of the new model of joint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with an argumentation analysis of the order class of bancassurance client’s managers.[Key Words] New model; New Contents; New features一、引言校企合作办学是很多学校与企业一直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它的核心是学校究竟培养什么人,怎样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怎样利用学校培养自己所急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中国保险大学遵照杨超总裁提出的“服从服务主业”的指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效果,更好地服务中国人寿。
2009年3月在江苏省筹建分校,旨在为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江苏分校(筹)和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及所属部分地市分公司组成课题小组共同探讨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课题小组先后走访了多家地市分公司,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即:利用保险学院函授教育为公司定向培养银保客户经理。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值得学院与公司进一步共同探索与创新的合作办学模式。
二、保险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概述学院充分利用公司人才方面的特定需求,将函授教育特点与全日制教育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人才培养高速、高效、高质的目标。
公司充分利用学院的学历教育和师资力量以及院校教学管理方面的软、硬件等有利条件,将公司特需人才送到学校,由学校负责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学院学历教育课程之外,加入公司的实战课程,由学院教师和公司讲师负责授课,并纳入学院的正式课程,作为学生的毕业考试课程。
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学费,由学生自行承担。
学院负责对完成学业的学生颁发国家认可的专科文凭;公司负责学生的实习与合格人才的就业安排。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还可以防止人员脱落。
银保客户经理订单班专门培养银保客户经理。
银保客户经理是在银行网点工作,依据银行提供的信息资料,有针对性的对客户进行专业服务。
保险产品也不是单一的保障型的产品了,而是保障与分红理财相结合的产品。
因此,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
银行保险客户经理就是集学历、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销售技能于一身的客户经理,这就需要从事保险教育的学院进行专门培养。
三、保险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意义1. 解决公司增员难、岗前培训难、脱落率高的问题,促进增员基地的建设,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现在公司增员难、岗前培训难、脱落率高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
万峰总裁在09年教培工作会议上指出:“销售人员在入司前一般不懂保险,缺乏专业知识,要使他们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
我想我们学院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使销售人员在入司前懂保险,有专业知识。
据某公司反映:招聘30名大学本科生经过公司两个月的培训,工作几个月后,最后只剩下2名。
严重地影响了公司正常业务和利益,同时也造成公司多项资源的浪费。
主要原因:一是所招聘的本科生不认同公司文化,只是将公司作为暂时的栖身之地;二是不是本地人,当地语言难学,语言不通,难以与人交流,得不到客户的信任;三是非保险专业学生虽经过公司短期培训,但还是难以熟悉业务,不能胜任工作。
函授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符合万峰总裁要求的,也是保险公司销售人才及其他员工的岗前教育培训的重要项目。
但是,办好函授订单班,首先要有广泛的生源。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三点建议:一是以公司为主,学院为辅全员招生;二是以学院为主,公司协助的方式建立生源基地;三是将公司在职的优秀代理人或公司员工送去深造,定向培养。
如果公司与学院共同来抓基地建设,我们就等于部分控制了增员的源头。
因此,我们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及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将当地和周边省市的一些中学(中专)和部分高职院校,纳入校企合作的函授订单班的生源基地、公司增员基地的建设规划中,并进行开发、运作和管理,这不仅对公司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007年保院与长沙国寿实施校企合作以来,长沙市国寿收展部90%的人员是保院毕业生和实习生,其中全国有名的业务高手唐娟娟就是08年实习,今年才毕业的。
目前保院毕业生和实习生在长沙国寿提出“疯狂做保险”的观念并加以实施。
为此,我相信:校企合作实施函授订单式教育培养新模式,在保险职业学院运作下,在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同样很有前途的。
长沙实例也说明入司前的专业学习,比入司后的短期培训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再次证明了保院的学生专业理论强、胆子大、上手快、效果好,深得公司的喜欢。
2. 有利于学院函授教育的改革,有利于解决教育与企业脱离的问题,对学院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首先,保险函授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由学院事先设计好的,而公司业务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快地按照公司变化而变化,这样就使保险函授教育与保险企业的需求出现了严重脱离。
一方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函授教育的拓展;另一方面影响了函授教育的质量提高。
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公司的需要,甚至学非所用,浪费了人力、财力和教育资源。
其次,人们普遍认为函授教育含金量不高。
一是函授生源质量不高;二是学生对函授教育课程及教学方式要求不高,获得学历文凭即可;三是学校对函授教育的研究不多,至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没有过多的研究与探讨。
这一新的函授教学模式的创立,不仅可以高速、高效、高质培养公司满意的人才,也有利于公司的战略发展、人员的稳定及公司业绩提升;还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函授教育的偏见,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为此,探讨保险函授教育的新模式,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提高函授教学质量,改革函授教育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对学院而言,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长远的战略意义。
3. 为高考落榜生和社会青年提供了一条成才就业之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每年高考后,新闻媒体特别关注金榜题名者,却很少关注高考落榜生。
高考落榜生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如:湖南省历年高考后有约40%的考生不能上大学,怎么办?如果给他们提供一条成才就业之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杨超总裁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举国寿旗、尽社会责、借政府力、走名校路”。
招收应届和往届的高中毕业生,就读保险学院,培养他们成才就业。
这也是国寿公司和保险学院对社会的贡献。
四、保险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特点与优势(一)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特点1. 延长面授时间为了提高保险函授教育质量,将函授教育的面授时间延长一倍或更长时间,结合全日制教学方式。
2. 分层次、分阶段、分岗位定向培养划分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给学生晋升学历的空间;实施分阶段教学与实习,在校集中学习半年或一年,公司实习两年或一年半,在实习中可根据公司要求继续授课;按照公司不同岗位的需求,设计不同课程,实现定向培养。
“四结合”特点结合全日制教学方式——集中学习,集中管理;结合公司培训教育及论证要求——实战性强;结合顶岗实习——边学边用,边用边教,不断提高学生实战水平;结合军训教育——一是将学生从分散的状态下,集中到学院参加军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二是通过集中军训,可以尽快帮助学生从高考失利或是其它的阴影中走出来;三是通过军训和入学教育,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抛弃与学习无关的杂乱思想,将学生的思想高度统一在新的学习之中,便于我们对学生实施军事化管理的教学与未来的实习。
(二)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优势1. 具有“三高三性”的优势制定全面实施“三高三性”定向培养方式培养计划。
“三高”要求:即高速培养人才、高效工作和学习、努力培养公司满意的高素质人才。
高速:集中学习,将学制2.5年中规定的面授时间由两个月延长为一个学期或更长时间,集中在学院完成所学知识,即可进入实习阶段,从而实现高速培养实战员工(学生)的目标;高效: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了所学课程,培养学生保险实战技能;高质:学历课程+培训课程+资格认证三位一体,全面高质量培养人才。
“三性”要求:即专业性、知识性、实战性相结合。
专业性:充分利用学院保险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和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快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保险专业理论;知识性: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保险学院结合全日制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和与保险相关知识拓展教育;实战性:充分利用学院与公司紧密结合的有利条件,将利用面授的时间和实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实战教育培训,同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保险实战工作,并将实习纳入学生考评工作之列,既可防止学生在实习中不认真、不努力,又可防止学生中途脱落。
2. 具有模块化、灵活性强及适应性广的优势公司需求+函授教育+公司培训=保险函授教育优势模块化。
我们将公司的需求,以部门为单位视为需求模块,如:银保、收展等部门的需求模块;灵活性强。
可以随着公司不同需求模块的变化而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适应性广。
只要公司有新的需求,我们都可以在函授教育的平台上,给公司强有力的支持,实施订单式培养。
3. 具有教学与管理的优势(1)订单班归属学院高职学生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由学院统一负责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