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毕业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题目哈尔滨市滨江小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设计
学院专业班级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3-2班
学生姓名张芸栗性别女
指导教师王宏伟职称副教授
2007年6月11日
摘要
本工程为哈尔滨市滨江小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设计。

小区内所有建筑物均为民用住宅,四周为商业网点。

小区占地面积约为12万㎡,建筑面积约为15万㎡。

供暖热负荷0.68×107W,总循环水量265.03t/h。

小区一次水供回水温130℃/80℃,二次水供回水温95℃/70℃。

管网布置为闭式双管异程式系统,枝状形式。

采用补水泵定压方式,系统运行时,采用质调节调节方式,以适应热负荷的变化。

整个管道均为无补偿直埋敷设,所有管段采用预制保温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保护层为聚乙烯,由国家标准设计图集《管道及设备保温》98R418确定其保温层厚度,通过水力计算确定管径。

小区设一个地下换热站,内设2台型号BR0.5板式换热器,2台型号为IS200-150-400C的热水循环泵(一备一用),2台型号为
IS50-32-200C的补水泵(一备一用),卧式直通除污器。

整个网路由绘制的水压图可知网路压力工况均满足技术要求。

关键词:热负荷;水压图;热力交换站
Abstract
This project designed the heat supply pipe network and heat—exchanging station of BinJiang district in Haerbing .All the buildings in this district are for residential use. Area covers approximately 120,000 ㎡and a building area of about 150,000 ㎡. Heating load 0.68 ×107W, with a total circulation stood 265.03t / h.
Once water provides to return to water temperature 130 ℃/80 ℃, two waters provide to return to water temperature 95 ℃/70 ℃ Adopt the way of patch water pump fix press.The pipe network is designed as seamless two-pipe system with tree-shaped. When the system is functioning, it adopt the quality flux regulat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heat-load.The whole pipe is directly buried and self-compensated, the entire pipe sections are insulating constructive, (heat preservation material is polymer of ammonia and ester, protect layer is polyethylene). Design standards by the State Atlas "piping and equipment insulation" 98R418 its insulating layer thickness, through hydraulic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diameter. We establish one underground heat-exchanging station. In this station, there are two platform board type exchange heat organ, their model is BR0.5, there are two platform cycle pump,
IS200-150-400C, (with a prepared one) and there are two platform patch water pump,their model is IS50-32-200C(with a prepared one). Drawing from the entire network of hydraulic pressure on the network map known conditions are me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Key words:heat-load;hydraulic plot;Heat-exchange station.
目录
第一章供热方案的确定 (3)
1.1前言 (3)
1.2集中供暖热负荷 (4)
1.2.1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和特征 (4)
1.2.2热负荷的计算 (4)
1.3供热方案的确定及管道布置 (10)
1.3.1供热方案的确定 (10)
1.3.2热水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型式 (10)
1.3.3补偿器的选择及校核 (11)
第二章水力计算 (14)
2.1确定各用户的设计流量 (14)
2.2主干线水力计算 (14)
2.3支线水力计算 (14)
2.4水压图绘制 (16)
2.4.1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 (16)
2.4.2绘制热水网路水压图的步骤: (16)
2.5连接方式的确定 (18)
第三章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19)
3.1供热调节 (19)
3.2直接连接质调节计算 (19)
第四章换热站的形式选择及计算 (21)
4.1换热站的形式选择 (21)
4.2换热站的内部设备计算 (21)
4.2.1循环泵的计算和选择 (22)
4.2.2补给水泵的计算和选择 (23)
4.2.3补水箱的选择 (23)
4.2.4换热器的计算和选择 (23)
4.2.5除污器的选择 (26)
4.2.6换热站换热设备的布置 (26)
第五章供热管道的选择及其附件 (27)
5.1管材的选择及管道的链接 (27)
5.2阀门的选择 (27)
5.3管道的放气排水装置的布置 (28)
5.4检查井的布置 (28)
5.5供热管道的保温 (29)
第七章技术经济分析 (31)
第八章结论 (32)
参考文献 (33)
附表1:水温调节曲线 (1)
附表2:水利计算表 (2)
附表3:外文翻译 (28)
哈尔滨市滨江小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设计
第一章供热方案的确定
1.1前言
所谓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方式。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改善生活环境,而且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的利用城市有效空间。

所以,集中供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中供热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性质,地位,热负荷密度,气象条件和发展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并和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同时与能源建设发展相协调。

本设计为哈尔滨滨江小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施工图设计。

目前,集中式供热是城市供暖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的方向。

根据承德当地的地理位置,气象,地质,海拔高度,确定热力管网的铺设方式为直埋无补偿铺设,供热调节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

这样既满足用户热负荷的需要,又节约了能源。

从而使本次设计既经济又合理,符合设计的宗旨。

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我认真的研究了设计的原始资料,并查阅了相关的书籍、手册和各种资料,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长久发展,通过经济分析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了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有关内容的详细计算。

但是,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此次设计中,肯定有很多不足和考虑不周的地方。

虽然在设计过程中经过各位辅导老师的细心指导,已经改正了许多错误,可还是可能存在许多纰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1.2集中供暖热负荷
1.2.1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和特征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用户有供热、通风、热水供应、空气调节、生产工艺等用热系统。

这些用热系统热负荷的大小及其性质是供热规划和设计的最重要依据。

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规划或初步设计时,往往尚未进行各类建筑物的具体设计工作,不可能提供较准确的建筑物热负荷的资料。

因此,通常是采用概算指标来确定各类热用户的热负荷。

1.2.2热负荷的计算
一、计算公式【3】 h Q =q h A/103 (1-1)
Q h -----------采暖设计热负荷(KW ) q h -----------采暖热指标(W/m 2)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2) 二、负荷计算
根据《热力网设计规范》可知住宅的采暖热指标在40~45(W/m 2),这里取q h =45(W/m 2)、商业网点取q h =70(w/㎡)
1#的负荷计算:
由CAD 查得单层单元面积得单元面积:
1#/一单元: A=193.5017×6=1161.01(㎡)
代入公式得:Q h =45*1161.01/103=52.24(kw)
同理计算得个楼个单元的负荷,填入下表1-1:
表1-1负荷计算
1.3供热方案的确定及管道布置
1.3.1供热方案的确定
一、供热方案确定原则:
集中供热系统方案的确定,应该根据国家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和政策,全面地考虑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个方面的因素,经过经济分析和经济技术比较,全面的分析考虑各种因素,最后确定最佳方案。

其总的原则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尽可能地达到:最小的投资费用;最小的运行费用;稀有材料消耗最少;劳动力消耗最少;
能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环保、可持续利用;工程在一定时期从全局看是合理
可行的。

二、供热方案的确定
根据计算完的总负荷并综合热源、管网和热用户热媒种类的情况,对工厂的车间厂房或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可采取不同的供暖方案;因本设计中的建筑均为民用建筑,故可采用95/70°C的低温水作为热媒。

热网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热能输送任务,热水供热管网的系统型式与热源位置,热用户分布及其热负荷性质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热网系统型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安全供热和经济性选择。

又考虑到工程造价,对低层建筑可采用直接连接,考虑到管道的保温问题,对管网的敷设采用直埋敷设,而且采用将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层外壳三者紧密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其详细材料及保温层结构见保温部分及保温层结构图)。

1.3.2热水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型式
热水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型式主要有枝状和环状两大类。

本设计采用枝状管网。

枝状管网布置简单,这种管网供热管道的直径,距热源越远越小,造价低,运行管理方便。

其缺点是没有供热的后备能力,当某点发生事故时,其后的所有用户均被断绝供热。

由于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通常可采用迅速消除热网故障的办法,以使建筑物室温不致大幅度地降低。

为了在热水管网发生故障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和迅速消除故障,在与干管相连的管路分支处,及在与分支管路相连接的较长的用户支管处,均应装设阀门。

具体布置见小区平面布置图。

1.3.3补偿器的选择及校核
解决管道受热伸长的方法,通常是在两固定点间,设置补偿器(又称伸缩器)来吸收管道的热伸长,以减少管道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弯曲应力,保证管道安全稳定运行。

热力网管道的热补偿设计,应考虑如下各点:
充分利用管道的转角等进行自然补偿。

采用弯管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应考虑安装时的冷缩。

采用套管补偿器时,应计算各种安装温度下的安装长度。

采用波纹管轴向补偿器时,管道上应安装防止波纹管失稳的导向支座。

采用球形补偿器、铰接波纹管补偿器,宜采取减小管道摩擦力的措施。

当一条管道直接敷设于另一管道上时,应考虑热位移。

直埋敷设管道,宜采用无补偿敷设方
常用的补偿器有自然弯管补偿器、方形补偿器、套筒补偿器、波形补偿器等。

在设计中,应首先充分利用管道自然弯管来补偿管道热伸长。

当无条件利用管道本身自然弯管补偿器管道热伸长时,应选用合适的补偿器。

(一)自然弯管补偿器
常见的自然弯管补偿器型式有:L型、Z型两种。

1.L型补偿器的各部分尺寸按一定要求确定。

设计时先定出长臂长度L1,L1一般不超过20-25m。

2.Z型自然补偿器的各部分尺寸,按图13-3确定。

一般平行长臂不超过20-25m。

(二)方型补偿器
方型补偿器应用较广。

它构造简单、安装方便。

常用的有四种构造形式,按安装位置位置来选用。

方形补偿器的弯头,应尽量容无缝钢管制作,DN<=40mm也可由水煤气管制作,其曲率半径R=4D。

加工制作时,最好在B端没有焊缝。

而将焊缝放在外伸臂H段的中间位置。

本设计均采用L型、Z型自然补偿。

补偿器的校核:
当管道内供热介质及周围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将引起管道的热胀冷缩。

使管壁
L1
L2
内产生巨大的应力,如果此应力超过了管材的强度极限,就会造成管道破坏。

管道的热伸长量按下式计算[2]:
ΔL=α(t 2-t 1)×L ㎜ (1-2)
式中: ΔL —管道的热伸长量, ㎜;
α—管材的线膨胀系数m/℃,此取其数值为0.012mm / m ℃; L —管段的长度,m ;
t 2—供热介质的最高温度,℃; t 1—管道的安装温度.一般取-5℃。

以支线OA 为例进行L 补偿器的校核:
管段OA 中采用的是L 型补偿器,其管长为77,经过计算得热伸长量△L 为87㎜ 。

即长臂长为77管径d=300㎜,查线算图得短臂最短应为L 2=10m.本设计中的短臂为20 m ,满足要求。

图1-2 L 型补偿器
图1-1 L 型自然转弯补偿器线算图
【2】
以支线GH 为例进行Z 补偿器的校核
管段GH L 1+L 2=33m ,将其代入公式(1-2)得:
ΔL=0.012×(95+5)×33 =39.6㎜ n=(L 1+L 2)/L 1=33/8=4.1
根据ΔL=39.6㎜,n= 4.1,管径d=125mm ,查图线算图1-3得Z 型补偿器伸出部分L 3的最小长度应为1.5m ,本设计中取L 3=10m ,故足以补偿该管段的伸长量。

图1-3 Z型自然转弯补偿器线算图【2】图1-4 Z型自然转弯补偿器
第二章水力计算
2.1确定各用户的设计流量
计算公式[3]:G=0.86Q/(τ1-τ2)×10-3 (2-1)
根据公式计算个管段的流量,填入水力计算表附录2。

2.2主干线水力计算
首先确定最不利环路,取主干线平均比摩阻R pj=40~80P a/m范围之内,确定主干线各管段的管径。

管OA:计算流量:G=265.04t/h
根据管段OA的计算流量和R pj的范围,从供热工程书附表9-2中可确定管段一的管径和相应的比摩阻R值。

D=300mm R=36.01P a/m
管段OA中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 d,可由供热工程书附表9-2查出
表2-1管段OA当量长度
zh d
管段一的压力损失:△P=R*l zh=108.51×36.01= 3914.50P a
将结果填入水力计算表。

同理计算其他各管段,结果列于水力计算表附表2。

2.3支线水力计算
J支线:
J支线的资用压差为:△P4= 1732.466P a
设局部阻力损失与沿程损失的估计比值α=0.6,则比摩阻大致可控制在R‘=△P4/l4(1+α)=1732.47/70(1+0.6)=31.8Pa/m
根据R’和流量G’=4.42t/h,由供热工程书附录9-2得出管段AB:
D AB=70㎜ R AB=27.8Pa/m v=0.34m/s
管段J-J
1中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
d
,查附表得:
表2-2管段J-J1当量长度
管段
1zh d
管段J-J
1的压力损失△P
AB
=R*l
zh
=27.8×21.2=589.36Pa
再根据R’和流量G’=2.07t/h, 由附录9-2得出管段J1-J2
D BC=50㎜ R BC=34.05Pa/m v=0.3m/s 管段BC中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
d
,查附表得:
表2-3管段J1-J2当量长度
zh
管段AB的压力损失△P’
4=Rl
zh
=34.05×28.23= 961.2315Pa
四支线总压损:△P
4
‘= 1550.592Pa
不平衡率:(△P
4-△P’
4
) /△P
4
=(1732.47-1550.6)/1732.47=10.4﹪<15﹪
所以此支线平衡。

最后将结果列入水力计算表附表2。

2.4水压图绘制
热水网路上连接着许多热用户,他们对供水温度和压力要求可能各有不同,且各处的地势高低不同。

在设计阶段必需对整个网路的压力状况有个整体的考虑,因此,通过绘制热水网路的水压图,可以全面了解热网和各热用户的压力状况,并确定保证能有使它实现的技术措施,在运行中通过看网路的实际水压图,可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系统在调解过程中或出现时的压力工况,从而揭露关键的矛盾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证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2.4.1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
热水供热系统在运行或停止运行时,系统内热媒的压力都应满足:
在与热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内,压力不应超过该用户系统用热设备及其管道构件的承压能力,即不超压,以满足用户设备的正常使用。

在高温水网络用户系统内,水温超过100℃的地方,热媒压力应不低于该水温下的汽化压力。

从运行安全角度考虑,除上述要求外还应留有30 -50 Kpa的富裕压力值。

本项目设计热媒为低温水,故不必考虑,汽化压力问题。

与热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无论在网路循环水泵运转或停止工作时,其用户系统回水管出口处的压力,必需高于用户系统的充水高度,以防止系统吸入空气,破坏正常运行和腐蚀管道。

网路回水管内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应比大气压力至少高出5 mH2O,以防止吸入空气造成腐蚀。

在热水网路的换热站或用户吸入处,供、回水管的资用压差应满足热力站或用户所需的作用压头。

2.4.2绘制热水网路水压图的步骤:
1、选定换热站水泵中心线的海拔高度为基准高度,在纵坐标上按一定的比例做出标准高的刻度,沿基准面在横坐标按一定的比例做出距离刻度。

2、管道上的各点和各用户从热源出口起沿管路计算的距离,在O-X轴上相应标出网路相应于基准面的标高和充水高度,这里假设所有建筑物的室内一层地面与水泵的
中心线在一个平面上,即基准面。

3、选定静水压线的位置,静水压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网路循环水泵停止工作时,网路上各点的侧压管水头的连线,静水压线的高度必需满足以下要求:
(1)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的供暖用户系统内底层散热器不被损坏。

(2)热水网路及它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内不会出现汽化和倒空,由于本设计采用95℃/70℃的低温水供热,故可不考虑出现汽化。

在本设计中最高楼层为6层,则其充水高度为6×3=18m,安全系数取3mH2O,因此,静水压线定在24m H2O 处。

(3)采用补给水泵定压来保证静水压线位置,这样当网路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所有用户不会汽化和倒空,而且底层散热器也不会超过允许压力。

4、选定的静水压线位置靠系统所采用的定压方式来保证,本次采用补给水泵定压,同时网路的定压点位置设在网路循环水泵的吸入端。

5、选定主干线的回水管动压曲线
在网路循环水泵运转时,网路回水管各点的测压管水头的连接线,称为回水管动水压曲线。

因为,已知热网水力计算结果,则可按各管段的实际压力损失确定回水动水压线。

回水管的动水压线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6、回水管动水压曲线应保证所有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不倒空和网路上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5mH2O)的要求,这是控制回水管动水压曲线最低位置的要求。

7、在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内,压力不应超过该用户系统用热设备及其管道的承受能力,这是控制回水管动水压曲线最高位置的要求。

本次设计动水压曲线要从回水干管的末端开始绘制,由于回水干管的末端有除污器,且除污器的阻力为2.5mH2O,故起点处测压管水头高度为24+2.5=26.5mH2O,接着按主干线回水管段的压力损失逆行绘制到回水干线的始端处,则该点即为回水主干线的动水压曲线的始端位置。

8、选定主干线的供水管动压线
在网络循环水泵运转时,网路供水管内各点的测压管水头连接线,称为供水管动水压曲线。

根据最不利支路的压损及最不利支路末端用户引入口的作用压头,确定网路供水主干线中最不利支路末端用户即最不利支路分支节点处的水压线的水位高度。

然后,根据供水主干线的水力计算结果,绘出供水主干线的动水压曲线。

最不利分
支节点处的水压线的水位高度求法,最不利分支节点处的回水管动水压线的水位高度;最不利支路供水管总压力损失;最不利支路回水管总压力损失;最不利末端用户引入口所需的作用压头。

9、选定各支线的供回水管动压曲线
由于主干线供水管,回水管动压曲线已经确定,故其余支路的供回水动压曲线只需找出在干线上相应的分支水压点,按逐段压损,依次画出。

按照上述步骤,画出主干线、各支线及用户的水压图,并逐段标明各支路分支点的设计标高,供水管测压管水头及回水管测压管水头。

2.5连接方式的确定
1、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有:
(1)直接连接:
(2)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热水由热网供水管直接进入供暖系统热用户,在散热器内放热后返回热网回水管去。

这种直接连接方式最简单,造价低。

(3)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当网路设计供水温度超过《暖通规范》规定的供暖热媒最高温度时,便要采用喷射器的直接连接。

(4)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当建筑物用户引入口处热水网路的供、回水差较小,不能满足水喷射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压差等情况时采用这种方式。

(5)间接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是在用户引入口处或热力站,设表面式水-水换热器。

热网水不进入供暖系统,而是通过水-水换热器,把供暖系统的回水加热到要求的温度后,返回热网回水干管。

这种连接方式设备复杂,造价比直接连接高得多。

因而只有在热水网路与热用户的压力状况不适应时采用间接连接方式。

但热网的压力工况和流量工况不受用户的影响,便于热网运行管理。

2.确定用户热网连接方式。

O,这说明所有用户的通过水压图的绘制,可知,所有用户的回水压头均低于40mH
2
回水压力均未超过底部散热器的承受压力。

而且从水压图可见,在网路循环水泵停运时,静水压线对用户均满足不汽化和不倒空的技术要求。

a.不会出现汽化,各用户系统采用95℃/75℃的低温热水供暖,故不会出现汽化。

b.不会出现倒空,各用户系统充水高度最高的也低于静水压线。

在本项目中采用的是无混合连接的直接连接方式。

第三章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3.1供热调节
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供暖热负荷是系统的最主要的热负荷,甚至是唯一的热负荷。

因此,在供热系统中,通常按照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规律,作为供热调节的依据。

供热调节的目的,在于使供暖用户的散热器的放热量与用户热负荷的变化规律想适合,以防热用户出现室温过高或过低。

集中供热调节的方法[6],主要有以下几种;
●质调节—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
●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
●间歇调节—改变每天供热小时数。

质调节只需再热源处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运行管理方便。

网路循环水量保持不变,网路的水力工况稳定。

所以,集中质调节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

本设计采用此供热调节方式。

3.2直接连接质调节计算
本设计水温95℃/70℃的热水供热系统,计算公式[1]:
τ
1=t
g
=t
n
+Δt’Q1/(1+B)+0.5Δt
j
Q
τ
1=t
g
=t
n
+Δt’Q1/(1+B)-0.5Δt
j
Q(3-1)
其中:△t
s ’=0.5(t
g
’+t
h
’-2t
n
)
△t
j ’= t
g
’- t
h

1/(1+b)=0.77
式中:t
n
------------室内计算温度
t
g
’-----------供暖用户的供水温度
t
h
’-----------供暖用户的回水温度
本设计取t
n =18℃ t
g
’=95℃ t
h
’=70℃。

整个供热系统中用户选用长翼型(大60)铸
铁散热器,所以b=0.28.入公式求得函数:
取不同的Q值列表3-1
表3-1直接链接热水供暖系统供热质调节的热网水温
根据上表,画供热质调节的水温调节曲线.见附表1
第四章换热站的形式选择及计算
4.1换热站的形式选择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供热管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流量。

根据热力站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a用户热力站—也称为用户引入口。

它设置在单幢建筑用户的地沟入口或该用户的地下室或地层处,通过它向该用户或相临用户分配热能。

b小区热力站—供热网路通过小区热力站向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多幢建筑分配热能。

这种热力站大多是单幢的建筑物,从集中热力站向各热用户输送热能的网路,通常称为二级供热管网。

c街区性热力站—它用于特大型的供热网路,设置在供热主干线和分支干线的连接点处。

本设计中,应用的是小区热力站。

热力站设计的要求:地理位置较低,地下室或单层室内为宜;具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通风措施;净高和面积满足安装和操作要求;大型站应用大件安装孔洞,标装点及其他设备;设值班室,储备维修间,卫生间,和生活间。

热力站内的设备要求[8]:
换热器布置时,应考虑到清除水垢,抽管检修的场地;
蒸汽—水,水—水换热器组合时,要考虑到连接管的安装尺寸,跨度及检修空间要求;
换热器侧面距墙大于等于0.8m;
水泵基础应高于地面0.1m,水泵基础间距和水泵基础与墙的距离均为大于0.7m. 4.2换热站的内部设备计算
换热站内的主要设备包括:循环泵、补水泵、换热器、除污器、补水箱等。

以下为各设备的选择和计算过程:
4.2.1循环泵的计算和选择
循环泵的扬程[1]:
H=(Hr+Hy+Hw)×K (4-1)
Hr——热源内部的阻力,mH
2
O。

Hy——最不利环路末端热用户内部的阻力损失,mH
2
O。

Hw——外网供、回水干管的阻力损失,mH
2
O。

K——安全系数,1.05~1.10。

循环水泵流量:
G
B
=1.05×G (4-2)
G-------循环水流量
1.05----管网热损失系数。

本设计循环泵的计算:
其中 Hr=8+2.5=10.5mH
2O,Hy=6 mH
2
O,Hw=3.27+3.27=6..54MH
2
O,K=1.10
所以:扬程 H=(Hr+Hy+Hw)×K =(10.5+6+6.54)×1.10=28.64 mH
2
O
流量 Q=265.03×1.05=291.53t/h
循环泵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3】
1、水泵流量不应小于所有用户的设计流量之和
2、水泵扬程不应小于换热器、站内管道设备、主干线和最不利用户内部系统阻力
之和:
3、循环水泵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当一台停止运行时,其余水泵的总流量应满足最大循环水量的需要。

4、并联运行的循环水泵,应选用型号相同、流量特性曲线平缓且相同的水泵。

5、循环水泵的成压能力和耐温能力,应大于等于循环水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和最高温度。

故本设计选用的循环水泵为IS R200-150-400C:数量为2台,一备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