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的意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阅读材料

小学数学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建立了卓绝的功劳。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的人数。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再次报告最后一排的人数。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又报告最后一排的人数。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说出答案。

(二)一道古题引发的数学之旅在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一条非常有趣的题目。

这道古题流传了几千年,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军事、工程等领域,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它就是“物不知数”。

事情还要从1980年说起。

张春荣是长子县大堡头镇老马沟村一位普通农民,一次搬家,他偶然得到了一本小学奥数读物《有趣的数学》,闲来无事翻翻,翻到了一个叫做“物不知数”的古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四。

问物至少几何?“物不知数”顿时让张春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自幼爱好数学,做过大队会计,以为这道题目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事与愿违,他算出来的答案却与书中不符,经过反复验算,他确定书上的算法有问题。

凭着一股子执拗劲,张春荣写信给中国青少年出版社,指出书中的问题所在。

信发出后杳无音信,但张春荣对数学的热情却仿佛被什么点燃了,一发不可收拾。

命运仿佛安排好在那一天改变张春荣的人生。

从那天起,对解法的质疑始终留在他的心里,于是,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拿来对题目进行重新诠释。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

简介: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乃由于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

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韩信点兵是一个很有趣的猜数游戏,随便抓一把蚕豆粒,假若3个一数余1粒,5个一数余2粒,7个一数余2粒,那么所抓的蚕豆有多少粒?这类题目看起来是很难计算的,可是中国古时却流传着一种算法,它的名称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比较通行的名称是「韩信点兵」。

最初记述这类算法的是一本名叫「孙子算经」的书,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做「大衍求一术」,流传到西洋以后,外国化称它是「中国剩余定理」,在数学史上是极有名的问题。

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就已经有了说明:“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而且还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就是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孙子算经》中给出了其中关键的步骤是:但在《孙子算经》中并没有说明求乘数的方法,直到1247年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才给出具体求法:70是5与7最小公倍的2倍,21、15分别是3与7、3与5最小公倍数的1倍。

秦九韶称这2、1、1的倍数为“乘率”,求出乘率,就可知乘数,意思是说:凡是用3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70去乘(因为70是5与7的倍数,而又是以3去除余1的),5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21去乘(因为21是3与7的倍数,又是以5去除余1的),7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15去乘(因为15是3与5的倍数,又是以7去除余1的),最后将70、5、15这些数加起来,若超过105,就再减掉105,所得的数便是原来的数了。

根据这个道理,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前面一个题目列成算式:1×70+2×21+2×15-105=142-105=37。

楚汉成语典故

楚汉成语典故

楚汉成语典故一、揭竿起义:汉高祖刘邦是中国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他和项羽楚汉相争,除了富有传奇色彩之外,许多成语和典故都是源自这一段历史。

话说秦末暴政,官逼民反,陈胜、吴广等率领百姓起义,当时秦朝严禁民间私藏兵器,他们就地取材斩木为兵做兵器,这就是指平民老百姓起义的意思了。

二、市井之徒:在古代,开一口井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水源,人们就会聚居在井的附近,渐渐就成为当时的市集,称为市井,至于市井之徒呢就是指混迹於市井,身份低微的贩夫走卒,当时刘邦做泗水亭亭长时,他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官吏,和他称兄道弟的朋友,夏候婴是一个赶马车的,樊哙是杀狗的屠狗之辈,在当时来说呢,他们是典型的市井之徒。

三、斩白蛇起义:古代民智未开,民众大多很迷信,所以许多政治人物就利用这一点,编造出一些神话,提升自己的地位,坊间传闻袁世凯在称帝之前,静悄悄的把两片金鳞放进浴缸,让人家觉得他是金龙化身,在洗澡时褪下龙鳞云云,结果当然是成为笑柄。

而刘邦起义时,讹称自己是赤帝子也就是赤龙之子,上演了一幕“斩白蛇起义”,这个神话令他瞬间得到民众的认同,起义就更有成效了。

四、秦始皇功过:秦始皇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皇帝,他是非常专制的暴君,他除了极度劳役人民、焚书坑儒、严刑苛法这些恶行外,到晚年他还很怕死,结果他派遣方士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远赴东海蓬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结果他们一去不返,可见他的迷信有多么的害人不浅,但除此之外,秦始皇一统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修建驰道和开盘运河,这些都是有益后世的功绩。

五、二世祖:经常听到人家说二世祖,其实二世祖是从何而来的呢?据坊间流传是因为秦始皇死后,把帝位传给他儿子胡亥称为秦二世,大奸臣赵高指他年轻识浅,最好是避见群臣,以免自暴其短,朝政由赵高代办,秦二世乐得躲在后宫沉迷酒色,尽情享乐,短短三年间就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败个精光,所以后世指败尽家业的败家仔,就如秦二世这样败家的我们就称他为二世祖。

余数题目[精华]

余数题目[精华]

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

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

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

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

于是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

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解: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适合此条件的最小数解答: 23。

70×2+21×3+15×2-105×2=23那么韩信点的兵在1000-1500之间,应该是70×2+21×3+15×2+105×9=1073在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意思是,"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适合这个条件的最小数."这个问题称为"孙子问题".关于孙子问题的一般解法,国际上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如何求符合上述条件的正整数N呢?《孙子算经》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巧妙解法。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

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

[趣味数学] 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 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 韩信点兵民间故事《韩信点兵》: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兴建立下了卓绝的功劳。

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

比如,已知军队人数大概在1000-1100左右,如果1-3报数余2人,1-5报数余3人,1-7报数余2人,则韩信立刻知道总人数1073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

于是每次出战都士气大振,经常大获全胜。

把韩信点兵问题再换个更简单的说法,就是说,有个数除3余2,除5余3,除7余2,问你这个数字最小是几?也可以给定一个范围,问你是几。

这类问题,纠结应该怎么下手解决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要先观察,是否存在规律,如果符合一定的规律,则可以通过简单口诀来实现;如果没有规律,那么就要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处理。

一、有规律问题的解法重要口诀:和同加和,差同减差,余同取余,最小公倍加先来说说最后一句,最小公倍加,意思是,不管什么情况,先把最小公倍数求出来,这个是作为基础。

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辨别,如何继续处理。

(一)和同加和意思是,如果不同被除数和余数的和相同,那么就把这个和,加到最小公倍数上。

例:一个数除5余3,除6余2,除7余1解题思路:5、6、7的最小公倍数是210,因为5+3=6+2=7+1=8,所以这个数最小就是8,其余满足条件的数字是210的倍数+8,比如218、428……(二)差同减差意思是,如果不同被除数和余数的差相同,那么就把这个差,用最小公倍数减掉。

例:一个数除5余3,除6余4,除7余5解题思路:5、6、7的最小公倍数是210,因为5-3=6-4=7-5=2,所以这个数最小就是:210-2=208,其余满足条件的数字是210的倍数+208,比如418、628……(三)余同取余这个是最简单的了,意思是,如果余数都相同,直接把余数加到最小公倍数上。

八个字的成语(精选100个)

八个字的成语(精选100个)

八个字的成语(精选100个)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指没有的事。

本没有的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守着关隘,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是遮蔽的意思。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以是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指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

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是培植的意思。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指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是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是信用。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指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是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数学:韩信点兵

数学:韩信点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微数课学:文数学化文背化景背景考系题列是3 2017年高考大纲明确提出必考内 容,它涵盖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精华,是我们伟大民族 的骄傲。我们必须好好传承我们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背景系列》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微课的形
谢谢大家 式和大家共享,一起学习。
多多指导
原创微课:数学文化背景系列3
韩信点兵
原创微课:数学文化背景系列3
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 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相传,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 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 人一排,多出6人。
韩信很快知道人数:1049。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 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鬼 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 等等 。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 《孙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 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 。
原创微课:数学文化背景系列3
这样,所得的数就是原来的数了。根据这个道 理,我们再来看看原来的题目:韩信带1500名兵士 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 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可以很 容易地把前面的题目列成算式:
70×2=140 21×4=84 6×15=90 140+84+90 =314 因为总人数1500,战死400至500人,那么人数 大概是1000人左右。那么314+105×7 =1049 。
原创微课:数学文化背景系列3
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是这样的: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韩信点兵 解法

韩信点兵 解法

韩信点兵解法韩信点兵是一个有趣的猜数游戏。

如果你随便拿一把蚕豆(数目约在100粒左右),先3粒3粒地数,直到不满3粒时,把余数记下来;第二次再5粒5粒地数,最后把余数记下来;第三次是7粒一数,把余数记下来。

然后根据每次的余数,就可以知道你原来拿了多少粒蚕豆了。

不信的话,你还可以试验一下。

例如,假如3粒一数余1粒,5粒一数余2粒,7粒一数余2粒,那么,原有蚕豆有多少粒呢?这类题目看起来是很难计算的,可是我国古时候却流传着一种算法,名称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比较通行的名称是“韩信点兵”。

最初记述这类算法的是一本名叫《孙子算经》的书,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做“大衍求一术”。

这在数学史上是极有名的问题,外国人一般把它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就已经有了说明,而且后来还流传着这么一道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就是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它的意思是:凡是用3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70去乘(因为70是5与7的倍数,而又是以3去除余1的数);5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21去乘(因为21是3与7的倍数,又是以5去除余1的数);7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15去乘(因为15是3与5的倍数,又是以7去除余1的数),将这些数加起来,若超过105,就减掉105,如果剩下来的数目还是比105大,就再减去105,直到得数比105小为止。

这样,所得的数就是原来的数了。

根据这个道理,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前面的五个题目列成算式:1×70+2×21+2×15-105 =142-105 =37 因此,你可以知道,原来这一堆蚕豆有37粒。

1900年,德国大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归纳了当时世界上尚未解决的最困难的23个难题。

后来,其中的第十问题在70年代被解决了,这是近代数学的五个重大成就。

奥数韩信点兵

奥数韩信点兵

[阅读材料]世界名题与小升初之:韩信点兵问题在各类竞赛中,各类小升初考试中相关的世界名题出现的概率极高,这是由小升初与数学竞赛的特点决定,这特点便是: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相结合。

例1: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

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这个数就满足要求。

韩信点兵问题,是后人对物不知其数问题的一种故事化。

这个问题俗为[韩信点兵],又叫做「秦王暗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大衍求一术」等等),它属于数论(Number theory) 中的「不定方程问题」(Indeterminate equations)。

例2:物不知其数问题出自一千六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

在《孙子算经》里(共三卷,据推测约成书于公元400年左右),下卷的第26题,就是鼎鼎有名的「孙子问题」原题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二,五五数之三,七七数之二,问物几何?"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批物品,不知道有几件。

如果三件三件地数,就会剩下两件;如果五件五件地数,就会剩下三件;如果七件七件地数,也会剩下两件。

问:这批物品共有多少件?变成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就是:有一个数,用3除余2,用5除余3,用7除余2。

求这个数。

这个问题很简单:用3除余2,用7除也余2,所以用3与7的最小公倍数21除也余2,而用21除余2的数我们首先就会想到23;23恰好被5除余3,所以23就是本题的一个答案。

这个问题之所以简单,是由于有被3除和被7除余数相同这个特殊性。

韩信的故事大全

韩信的故事大全

韩信的故事大全寄语: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今天分享的是韩信的故事大全,带你了解韩信的一生的几件大事。

1.高地葬母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

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将母亲安葬在这块高地上,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韩信虽然是一个穷苦孩子,但是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待有朝一日成功之时,一定会为母亲安排风光的守冢。

2.怒绝亭长韩信在下乡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

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

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3.漂母之恩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

”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4.胯下之辱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

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

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5.项羽事楚命运多舛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6.离楚归汉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

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诗经》
们牢牢记住要做一个高洁的
入自己把握的世界。
里‘雅颂’类诗歌,寓意都是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有家国情怀的人。
除了营造书香氛围,我还
颂 、赞 美 祖 国 ,风 格 端 庄 、典
特别注重在细节方面对孩子
雅,充满正能量。在‘雅颂’之
但它又是有形的,不信,可以
进行培根铸魂,让她们从小就
前冠以‘梅’字,也可以理解为
观察一家几代人,是不是能够
“物不知数”问题的最小答案
后多出的人数。这样他就能
完整系统的解答,称为“大衍
算出自己部队的总人数了。
就是二十三。
求一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
(源自《中国人应知的古
在我国,
“ 韩信点兵”问题
则在《算法统宗》中将它的解
代科技常识》,
紫陌红尘荐稿)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数
法编成易于上口的歌诀:
“三
责编:
马京京
书伴人生 阅读启蒙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陈丹阳
韩信是汉初名将,民间流
学 著 作《孙 子 算 经》中 ,叫 做
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
传一句歇后语“韩信点兵——
“物不知数”问题:
“ 一个整数
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
多多益善”,用来形容韩信的
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
叫做“一次同余问题”,其解法
全部加起来后减去一百零五
一排,记下最后多出的人数;
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
(或者一百零五的倍数),得到
再让士兵五人站成一排,又记
定理”

的余数就是最后的答案。按

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带解释

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带解释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群芳吐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

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妖艳;美好。

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

也作“嫣红姹紫”。

落英缤纷----落:凋落;英:花;缤纷:繁多杂乱。

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

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致。

喷薄欲出----喷薄:气势旺盛;喷涌而出的样子;欲:将要。

原形容水流喷涌的样子。

后形容太阳将升上地平线时;光芒四射的样子。

旭日东升----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

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皓月当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通常是用来渲染夜晚宁静美好的氛围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陡险的山岭。

也作“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峭壁:陡直的山崖。

层峦叠嶂----峦:山峰;嶂:高耸、险峻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也作“层岩叠峰”、“重峦叠幛”。

苍翠欲滴-----苍:青色;翠:青绿色。

翠绿的颜色像要滴下来。

形容草木茂盛;充满生机。

也形容文句精彩。

语文园地二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千山万壑之中,都是参天的大树,到处响起了杜鹃的啼鸣。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雨中的村子里传来了几户人家的鸡叫声,沿着村边的小路观赏四周青青的翠竹和弯弯曲曲的小溪,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桥前。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它描绘的是蝴蝶在花间飞舞,在深深的花丛中还能不时看见、蜻蜓在水面自由自在地翻飞的夏日生动活泼的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

三四点,一两声,相互照应,以动衬静,借景抒情,意韵言中,韵流弦外.语文园地三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韩信点兵什么意思

韩信点兵什么意思

韩信点兵什么意思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
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 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幽默歇后语

幽默歇后语

幽默歇后语幽默歇后语1缝的`家当——真正(针挣)的宦官不叫宦官——太贱(监)裁缝丢了剪子——只有尺(吃)了裁缝师傅戴戒指——顶真(针)裁缝的家当——真正(针挣)的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裁缝丢了剪子——只有尺(吃)了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幽默歇后语21)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3)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4)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5)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6)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7)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8) 猫哭耗子--------假慈悲9) 饺子破皮--------露了馅10) 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幽默歇后语3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吃人参——候补(后补)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墙上栽菜——--无缘(无园)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十两纹银——--一定(一锭)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炉子翻身——--倒霉(倒煤)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灯盏无油——--费心(费芯)钟馗嫁妹——--鬼混(鬼婚)粪船过江——--装死(装屎)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幽默歇后语41、吴大龙扮演跑龙套的家伙是愚蠢的;两端都够不着2、武大郎卖乌龟什么人配什么货3、乌大郎捉什么人谁睡得晚,什么人打什么鸟4、吴大郎卖酸菜,汪霸兴奋不已;人豚鼠汤5、吴大龙找了个地方给人们腾地方6、吴大郎穿无跟平底鞋;没有根7、吴大郎哭着把大伯的眼睛闭到黑里8、王波对吴大郎照顾不好;不是一件好事吗9、吴大郎卖蓟和一些打结的东西10、吴大龙把西门叫回家;懦夫回家11、吴大郎开的豆腐店,人软物不硬12、吴大郎最后跳进井里;坚持到底;无知的人13、吴大龙卖饼的`人穷货粘手;商品粘人14、武大郎卖煎饼的人软不硬;人恐慌15、武大郎战争李逵是一个好大一块16、吴大郎吹管不知放哪只眼;我不知道该放哪只眼睛幽默歇后语51、按着葫芦起来瓢——顾这个顾不住那个。

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有哪些

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有哪些

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有哪些
左右为难的意思是左也不好,右也不是。

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摘抄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坐高凳】——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冲着柳树要枣吃】——有意为难
【宠了媳妇得罪娘】——两头为难;左右为难
【当头炮】——将住罗(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

)
【电梯失灵】——上下两难;上下为难;上不上,下不下
【儿子看婆媳吵架】——两头为难;两难
【反贴门神】——不对脸;左右为难
【老太婆住在高楼】——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马高镫短】——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没路标的三岔口】——左右为难
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推荐
【篾匠赶场担一担】——前后为难(篮)
【婆媳吵架儿子劝】——左右为难
【牵瘸驴上窟窿桥】——左右为难
【顺得姑来失嫂意】——难得两全;两头为难
【顺了哥哥失嫂意】——两头为难
【娃娃爬楼梯】——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蚊子肚里找肝胆】——故意刁难;有意为难
【鸭子爬树】——为难
【一脚踏两只船】——左右为难
形容左右为难的歇后语拓展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好泥巴打好灶———好心讨不到好报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多多益善上①尝从容与信②言诸将能不③,各有差④。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多益善文言文翻译皇上曾经闲暇时随意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对你来说又怎样呢?”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着?”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

并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后所能达到的。

”①上:皇上,此文指刘邦。

②信:指韩信。

③不:通“否”。

④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注音】d uō duō yì shàn【英文】the more the better【解释】益:更加,多;善:好。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常与“韩信将兵”连用。

[1]【近义词】贪多务得、贪得无厌【反义词】清心寡欲、不忮不求、宁缺毋滥[1]【押韵词】贪欲无厌、天崩地陷、焚枯食淡、雄师百万、短小精炼【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英语翻译】the more,the better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

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

押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信点兵的意思
【拼音】:hán xìn diǎn bīng
【解释】: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

常与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越多越好。

【成语接龙】:韩信点兵→兵不由将→将计就计→计出无奈→耐人尋味→味如嚼蜡→拉朽摧枯→枯本竭源→源清流清→清仓查库→枯蓬断草→草芥人命
【近义词】:多多益善
【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典故】:刘邦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
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
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造句】:
1、春风拂面、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乍一看,手法虽有些生疏,但在她手里演绎得也算“小有模样”。

2、虽然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那是将帅之才才可以统领的。

3、俯瞰小城,五颜六色的城池,像一张花花绿绿的大地毯,依偎在韩信点兵的韩王山下,矗立在曹操屯兵的清漳河畔。

4、我最喜欢做数学题了,有多少做多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5、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

6、他指出,功夫茶中十八道程序中的“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即来自于兵家典故。

7、除了做事求学的心气、品性,还有一些如何走心的技术因素,才是成绩分出上下的因。

换言之,题量之于学习成绩,不是韩信点兵那般的直白。

8、当壶中的茶汤所剩下不久不多时,改用点斟的手法,称之为“韩信点兵”,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意。

9、在我看来,这项活动是个创举,“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各地不妨一试。

10、小明让朋友给他找参考资料,并且交代,最好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11、要靠高端的技术、人才作支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让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在成都高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