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宜宾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四川省宜宾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春秋早期的礼乐远不如后期的复杂,所以贵族中尚不乏文武兼资之人。
后期则贵族中已多不知礼之人了,而必须向“上”阶层中的孔子去学礼了。
据此可知
A. 贵族濒临消亡
B. 官僚政治建立
C. “士”阶层崛起
D. 礼乐文化衰落
【答案】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崛起,“贵族中尚不乏文武兼资之人。
后期则贵族中已多不知礼之人了,而必须向“上”阶层中的孔子去学礼了”正是贵族向士学习的表现,C正确;A中消亡错误;B是秦朝建立;材料中没有提到礼乐文化衰落,D错误。
2.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某种文学形式揭露现实,描写广阔的社会场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
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红楼梦》
C. 《诗经》
D. 《唐璜》
【答案】D
【解析】
“描写广阔的社会场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说明是浪漫主义文学,《唐璜》是浪漫主义,D正确;A、B和C均是现实主义。
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
以下各项,反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较全面的一组是
A. 釉下彩绘、水排、市镇、商帮会馆
B. 青瓷、丝路、夜市、高转筒车
C. 素纱禅农、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D. 青花瓷、丝路、草市、曲辕犁
【答案】B
【解析】
唐朝出现南青北白瓷器特征,夜市出现,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A错误;C是汉朝时期;青花瓷是元朝出现,D错误。
4.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
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该碑刻反应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
B. 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
C. 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
D. 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扬州有陕西的商业会馆,说明两地之间有商贸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会馆为远距离长途贸易提供了基础设施方面的便利,是经常在外地做生意的商人组建起来的场所,会馆主要是为异地经商的同乡人,进行商业活动而提供的一个场所,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会馆只是为异地经商的同乡人,进行商业活动而提供的一个场所,并不是地方性商业中心,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晋商发展的基本事实,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来分析。
5.根据1912年山东胶州农户收入统计,42亩地的自耕农出售产品和副业产品的现金收入为其总收入的38﹪。
而根据20世纪20年代的调查,安徽等省17处的2866农户家中,家庭自用的农产品为47.4﹪,出售部分为52.6﹪。
这表明
A.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重农抑商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农民自然经济的生活方式逐渐衰退
D. 中国国内市场发展仍严重滞后
【答案】C
【解析】
从农产品的出售情况可以看出,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形式已经被打破,自然经济的生活形式逐渐减弱、衰退,故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在“开始”二字,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鸦片战争就已经开始;B 选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材料反映的现象体现出商业的发展,故与此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滞后这一方面,故排除。
6.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
”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査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
这折射出
A. 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 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C.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D. 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反映牛奶掺水问题说明当时上海喝牛奶已经较为普遍。
而中国传统中只是把牛奶作为补养之物。
由此可推出社会生活习俗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监管,因此A项错误;并未反映出是国人掺水,道德素质滑坡无法得出,因此B项错误;也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因此D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
这反映了
A. 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 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 中共十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 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答案】A
【解析】
“双减双交”是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为完成反帝任务实行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和“耕者有其田”均是为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随着不同时期需要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而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
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土地政策的变化,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
8.985年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从1985年开始,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
该做法目的是
A. 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B. 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C. 增强企业活力和自主权
D. 推动城市的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一方面是增强企业的自主权,另一方
面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可以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活力。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的变化,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排除D项。
9.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说:“在谢沃拉、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
”作者意在说明
A. 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
B. 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C. 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
D. 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来看,说明古希腊哲学赋予罗马法生命,实际上是指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故答案为B项。
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文化而不是民主政治对罗马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没有反映罗马文化对希腊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点睛:罗马法的特点是同它的源头——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分不开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自然法、公平和正义都有过深刻的阐述。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种追求也就存在。
正是因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才使得罗马法获得了其他奴隶制法律制度所不具备的生命力。
可以这么说,自然法思想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罗马法因此获得了与其他国家奴隶制法律制度不同的风骨。
10.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
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
这些小册子
A. 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 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 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答案】D
【解析】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期的小册子应当是宣传宗教改革思想,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能体现是“主导形式”,
排除A项;B、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
11.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 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 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C. 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
D. 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已经萌芽,苏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的状况下所进行的政策调整,其目的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
故答案为D 项。
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全面实施,排除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排除C项。
12.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A.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B.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C.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答案】A
【解析】
漫画的寓意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自筑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说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中美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治格局,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陷入孤立”,排除D项。
点睛:漫画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
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
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
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
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
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
对乡村的改革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
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
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
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
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浏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
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答案】(1)背景:欧洲: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中问题的显现,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
中国: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国力衰微,农村经济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有识之士的推动。
()
(2)相同点:近代交通、通讯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原因: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家重视、政策的保障;相对稳定社会环境。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主要是个别有识之士在个别地区的实验。
【解析】
(1)由材料“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
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
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
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
”,可以归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中问题的显现,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
由材料“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
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
”,可以归纳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国力衰微,农村经济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有识之士的推动。
(2)相同点由材料“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
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
……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
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可以归纳为:近代交通、通讯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结局可以答成: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家重视、政策的保障;相对稳定社会环境。
而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主要是个别有识之士在个别地区的实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结束后,从生产关系看,美国已经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从身份地位看,美国从“两极”变成了“一超”;从时代特征看,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让位于和平发展的时代。
面对如此巨大的内外环境变化,美国本应顺势进行新一轮体制性变革,但克林顿醉心于新经济带来的繁荣和赢得冷战的胜利感,没有改革的动力;小布什遭遇“9·11事件”,丧失了改革的时机,并因为错误的战略选择陷入“两场战争一场危机”;美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把改革的希望寄托于高呼“变革”的奥巴马,但他有心无力,八年下来,“奥巴马新政”终究雷声大雨点小,绝难算得上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
——据袁鹏《美国需要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解读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运用除材料以外的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观点:科技革命是影响英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阐述: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
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过度依赖殖民地,未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导致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美、德两国先后超越。
由此可见,是否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成为决定英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解析】
【详解】材料提到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和国外虽然有着诸多的有利因素,但由于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断丧失发展机遇,导致国力提升缓慢,改革停滞不前,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本题可以以国家为主体,分析例如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发展状况,论述改革、科技、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涂黑。
1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娼妓毒品等封建随俗文化依然存在,对社会风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党和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陋俗文化改造运动。
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强制废除娼妓制度;制定了《关于严禁鸦片流毒的通令》,开展禁毒宣传,成立了禁烟机构,没收毒品,查封烟馆,国剿毒犯。
“把妇女的彻底解放看作重要目标”,《婚姻法》明确规定“妇女在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倡导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生产,废除包办婚姻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重视女子教育,提高女童入学率,对成年妇女,通过扫盲班、识字班,摘掉文盲的帽子;倡导殡葬改革,实行火葬,改变传统殡葬仪式繁琐,浪费资源的弊端;清理毒害的图书,增加出版通俗读物和少年儿童读物等
——摘编自范小方、童学《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演变》(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作用。
【答案】(1)特点:以治理传统陋俗为重点;党的领导与群众运动结合;法律法规与社会倡议结合;除旧与布新结合;整治措施全面彻底。
(2)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任2点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控。
(答成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特点:以治理传统陋俗为重点;党的领导与群众运动结合;法律法规与社会倡议结合;除旧与布新结合;整治措施全面彻底。
(2)依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作用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等。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
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
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
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左宗棠材料二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
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1866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
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
——百度百科(1)依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力保新疆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位列四大名臣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答案】(1)原因:新疆地理位置重要(保卫蒙古和京师);英俄在新疆扩张势力和影响,西北边疆出现危机;左宗棠对陆防的深刻认识;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农民起义,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增强了清政府的实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收复新疆,打败外来势力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解析】
(1)原因:根据“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俄人拓境日广”“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概括得出。
(2)原因和评价:根据“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得出原因和评价。
点睛:(1)原因,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俄人拓境
(2)根据材料“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1866日广”“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即可。
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
,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涉及的事件分析原因并依据事件进行评价。
17.【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后至二战前,美国孤立主义既受到美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受到二三十年代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孤立主义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发展至顶峰状态。
但随着美国国力和国际格局的改变,孤立主义外交已不再适合美国的国情,
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珍珠港,以极小的代价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沉重的损失。
日本的炸弹不仅炸沉了港口里的军舰,也彻底炸毁了孤立主义的思想堡垒。
珍珠港事件第二夭,当罗斯福到国会怒斥
日本的袭击,同时请求国会承认美国进入战争状态时,他的要求在一小时内就获得认可。
珍珠港的事实证明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也无法再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美国不可能再置身事外。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几乎摧毁了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民众基础,极大动摇了政治基础,国际主义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美国孤立主义阵线被彻底冲破
——摘编自《论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答案】(1)原因:传统上美国孤立主义思想根深蒂固;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萧条,美国无暇顾及国际事务;一战破坏巨大,美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战前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侵略侧重于非洲和远东等地,没有从根本上危及美国的经济利益。
(2)影响:使美国外交思想发生转变,从孤立主义转向国际主义;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最终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原因,以及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孤立主义既受到美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受到二三十年代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等信息,从美国孤立主义的传统、经济危机导致大萧条、美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以及战前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侵略侧重于非洲和远东等地,没有从根本上危及美国的经济利益等方面来回答。
(2)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珍珠港的事实证明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也无法再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美国不可能再置身事外”“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几乎摧毁了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民众基础,极大动摇了政治基础,国际主义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并联系二战的有关史实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