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课堂派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为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程,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合适路径。

根据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以信息技术工具为支撑的课堂应用模式,并以“A+课堂派”这一在线课堂管理平台为例来进行实践研究。

首先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前端分析与模型设计,然后结合“A+课堂派”的功能支持与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应用实践、效果调查和分析,最后总结。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A+课堂派;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0-0106-04
A+ Classroom is Applied to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AN Yue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process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path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this study pro-poses a classroom application model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and takes the online classroom management platform of “A+ Classroom” as an example to conduct practical research.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makes a front-end analysis and model design on teaching objectives,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then combining the function support of “A + Classroom” and the specifi c course content, the paper makes application practice, eff ec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fi nally summarizes.
Key words college computer science; A+ classroom; instructional design
1 研究背景
新技术推进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必
10.3969/j.issn.1671-489X.2020.20.106
A+课堂派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潘悦
修的通识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加强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将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具体运用,促进学习者更好、更高效地学习。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目标
1)以发展更高的思维能力为诉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获得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他们也愈发注重发展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

这就更加强调碎片化、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多种培养模式中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

2)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是其充分发展的前提,信息化时代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要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供更多的案例和丰富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问题解决和问题探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3)使用新兴的技术支持。

为了应对“数字原住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让课堂变得更加智慧化,采用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内使用技术手段能够大大提升上课效率,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更多的学习内容扩展以及更大化的学习产出。

2 前期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单一的理论课讲授和实验室操作都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教师教学成就感不足以及师生容易出生懈怠的原因。

因此,亟待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本研究以“A+课堂派”(以下简称“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期望能够充分发挥出“课堂派”的优势,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的。

“课堂派”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图1所示主要功能。

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章节为例,主要知识点包含:计算机的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计算机中数制及编码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这一章节的内容知识点多,陈述
作者:潘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与应用、智慧课堂教学(230012)。

模式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学习的个性化是其充分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提供更多的案例和丰富进学生的认知过程、问的个性化特征。

应对“数字原住民”的智慧化,采用技术融入手段能够大大提升上课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更产出。

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出生懈怠的原因。

,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图2
基于“课堂派”的课堂教学模型
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包含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环环相扣,是今后学习高阶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学生对于学习这一章
节的内容往往重视程度不高,学习动机不强。

教师的教学
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过程结构单一。

以“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的组成,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分辨微型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掌握冯·诺依曼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熟悉计算机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计算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教授的对象为大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期间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少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处于大一年级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

同时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积极。

学习环境分析 本课程的物理教学环境为计算机机房,所上课班级机房中的所有计算机都连通了宽带,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对于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课堂派”的使用。

3 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课堂派”,使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更加智慧化、层次化,实现教师和学生线上线下同屏授课、交流讨论、在线批阅、答疑和数据收集的交汇融合。

图2是基于“课堂派”的课堂教学模型,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发挥“课堂派”的功能特征,让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堂派”深度融合。

4 教学实施
使用“课堂派”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互动,要充分备课,发挥出教学中每一环节的作用以及“课堂派”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这一节为例,介绍“课堂派”在课堂上应用的过程。

课前准备 上好一堂课,开头是关键。

课堂教学的开端主要起到承上启下、强调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增强课堂注意力的作用。

创建班级,生成二维码;让学生用微信注册账号,扫码加入班级;发布公告,告知学生本课程或者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目标,如图3所示;准备课件,上传课件,
图3 发布公告
“A+课堂派”的功能结构
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
是今后学习高阶计算机节的内容往往重视程度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机系统组成与计算机的1)知识与技能:成,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图1
发布课件;上传信息化学习资源和资料至资料区,供学生提前自主学习;在互动区为相应的课件内容设置单选题、多选题等,为数据收集做准备,如图4
所示。

课前预习 课前学习是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关键一环,在这样的一个环节,选用“课堂派”教学平台,选择教学内容及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有意义的联系。

围绕“计算机系统组成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这一主题,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课件及案例等,发布预习任务测试,收集学生的反馈及问题,学生的疑问和评论会记录在学习情况之中,如图5所示。

教师整理讨论问题及数据,为课上解决学生的反馈问题做好准备。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完成测试题,自主预习这一节内容,线上反馈学习问题。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利用“课堂派”提前预习、发现问题,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出来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有疑问或者难以理解的地方仔细讲解,这样就提高了教师的教学
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产出。

课中 课中是整个课程学习的核心,依托于“课堂派”提供的技术服务,教师进行考勤、随堂互动、表现记录等
操作,在这一环节讲解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融入新的学习知识。

首先,教师对学生在课前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以交流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在一问一答中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其次,同屏讲解已上传的课件,同时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计算机系统组成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的概念、知识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最后,教师在“课堂派”中发布随堂互动,让学生巩固新知,根据“课堂派”中测试题结果数据的收集,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答疑,强化促学。

课中互动测试后测试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同时,“课堂派”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评定标准:平时成绩(50%)=考勤(10%)+课堂讨论(20%)(课堂积极发言、正确回答问题,完成操作)+完成作业(20%)(按时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完成质量良好);期末考试(50%)。

课后 课后环节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到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中。

在“课堂派”的支持下,教师可以线上批阅作业,也可以线上点评、批注,不符合要求的打回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分,学生对于作业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私信与教师沟通。

图4 设置互动单选题
图5 课前预习疑问及评论
图6 课中测试统计结果
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课堂派”的支持下,上点评、批注,不符合业完成质量进行评分,信与教师沟通。

教师利用“课堂派”发布课后习题,诊断学生对于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监督和激励,对于学生的私信给予持续的深入指导,如图7所示。

作业所示。

5 “课堂派”实施效果调查分析通过将“课堂派”引入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的实践来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变化。

笔者就临床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对“课堂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中的效果展开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较为适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习,提前掌握课程任务;课中师生互动、发布测试题及相互分享作业、交流讨论,有助于对新知的理解,及时查缺补漏;课后作业的及时完成及批改,有助于对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整个学习过程也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

6 总结
“A+课堂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使用,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形态,突破了单一的PPT 讲授式教学,从而形成高效、自主探索、多元互动、协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利用平台自身优越的功能,通过促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传统的被动、单调、封闭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多元、开放性教学模式转变,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教学全过程分析,集合了考勤签到、课堂互动、答题、答疑、作业批改、智能成绩管
理等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手段。

“课堂派”的使用不仅满足了教师教学的需求,也能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苹,李书珍,李晓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施:以《计算机基础》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02-105.
[2]钱宇华.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83-87.
[3]邹林凤,周鹏飞.基于“A+课堂派”数字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39-140.[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5]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6]课堂派-最好的课堂管理工具[EB/OL].[2019-04-01]./article/0LdDqRgR?appid=s3rd_op624&s=op624.
图8 作业提交情况
表1 学生满意度分析表
1分(不同意)2分(比较同意)3分
(同意)
平均分
老师课前在“课堂派”上传信息化学习资源,有助于我提前预习课程,了解课程任务及主要内容 1.6%320.32%3878.07%146 2.76课中互动测试题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我找到知识理
解不透彻的地方,及时提问、老师解答 2.67%525.67%4871.66%134 2.69课中利用“课堂派”相互讨论,交流、分享作业成
果,提高了我的学习积极性 2.14%429.95%5667.91%127 2.66课后,“课堂派”的使用使我能及时完成作业或任
务,巩固知识与技能 3.74%727.81%5268.45%128 2.65“课堂派”的使用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
了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6.42%1227.27%5166.31%124 2.6“课堂派”的使用适合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教学
7.49%14
31.55%59
60.96%114
2.53
7 发布课后作业
教师利用“课堂派
知的整体掌握情况,针对于学生的私信给予持提交情况如图8所示。

5 “课堂派”实施效
通过将“课堂派”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级的学生对“课堂派”调查,如表1所示。

从调查结果分析来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这门力;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互动、发布测试题及相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