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丰发展史
顺丰速运,于1993年3月26日在广东顺德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
在1996年,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顺丰将网点进一步扩大到广东省以外的城市。
至2006年初,顺丰的速递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国内20多个省及直辖市,101个地级市,包括香港地区,成为中国速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作为一家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业务的港资快递企业,为广大客户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经济、优质的专业快递服务。
顺丰以“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的产品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
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顺丰速运网络全部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顺丰已经拥有6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自有营运车辆,30多家一级分公司,2000多个自建的营业网点,服务网络覆盖20多个省、直辖市和香港、台湾地区,100多个地级市。
为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快递服务,顺丰仍然不断投入巨资加强公司的基础建设,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以最全的网络、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塑造“顺丰”这以优秀的民族品牌。
立志成为“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速运公司”。
编辑本段经营理念
顺丰将经营理念定位于“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的产品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对市场做出反应:推出新的产品和调整策略,缩短贸易周期,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客户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顺丰不仅为国家发展贡献了税收,也解决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积极贡献。
顺丰速运全部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速运网络,特别是2002年集团总部成立以来,更致力于加强公司的基础建设:统一全国各个网点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科技含量,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遗余力地塑造“顺丰”这一民族速运品牌。
编辑本段品牌理念
积极迅速扩展和进步的业务
成立初期提供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即日速递业务。
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发展并迈向国际,顺丰速运现成为中国速递行业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其积极、有序地发展陆上及航空速递网络
顺丰客服
,并专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
创新持续创新和完善的服务
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做出反应;缩短客户的贸易周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客户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在公司内部培养一批中流砥柱以外,更不断从其它行业吸收精英以满足业务高速发展以及服务不断完善的需要。
务实保持稳健中提升的作风
致力于加强公司的基础建设,统一全国各个网点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科技含量,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遗余力地塑造顺丰速运这一民族速递品牌。
活力营造迅捷和亲切的体验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建设快速反应的服务团队,谨守服务承诺。
提供灵活组合的服务计划,更为客户设计多种免费增值服务及创新体验,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亲切和即时的领先服务。
编辑本段品牌历程
1993年
·顺丰速运公司在广东顺德创立
2004年-2007年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会员
·深圳国际货代运输代理企业会员
·深圳市航空运输协会理事会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
·“SF”商标先后获得广东省、广州市著名商标
·“顺丰”商标先后获得广东省、广州市著名商标
2007年
·顺丰集团被评为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
·顺丰集团被评为深圳市民营领军骨干企业
·顺丰集团获深圳商报与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联合颁发的“最具竞争力品牌奖”
2008年
·顺丰集团正式启用品牌新视觉形象
·顺丰集团被广东省邮政局授予“2008年省邮政业统计工作先进集团”称号
·顺丰集团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旗帜企业”
2009年
·顺丰集团加入中国快递协会级别:副会长单位
2010年
顺丰成为首个荣膺美国《读者文摘》“信誉品牌”金奖的民营快递企业
编辑本段企业公民
2003
·顺丰集团为中国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工作捐赠200万元
2004年
·顺丰集团荣获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证书”:为希望工程捐赠100万元2008年
· “512大地震,顺丰在行动”:累计捐款937万元并捐出可供3500人使用的帐篷
·组织78名志愿者赶赴灾区救助和重建。
顺丰航空
·地震后公司组织员工领养了76名孤儿。
2009年
·台湾“莫拉克”台风,两岸三地上百名艺人发起“赈灾义演”晚会,顺丰速运捐款200万港币。
2010年
·青海玉树地震,顺丰新成立的航空公司无偿为灾区运送42组近25吨的发电机组,同时为灾区捐款1000万。
编辑本段品牌传播
·积极面貌发展进步
·创新理念自我提高
·回报社会勇于承担
·诚信敬业协作共赢
·活力团队迎接挑战
·务实心态稳步前进
·成就客户推动经济
·值得信赖受人尊重
编辑本段自有庞大的服务网络
自有服务网络具有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稳定、安全性能高等显著优点,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客户利益。
顺丰自1993年成立以来,每年都投入巨资完善由公司统一管理的自有服务网络:从蜗隅中山,到立足珠三角,到布局长三角;从华南先后扩展至华东、华中、华北;从大陆延展到香港、台湾,直至国际。
顺丰在中国大陆
目前已建有3个分拨中心、近100个中转场以及20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了国内32个省(青海省暂未开通)近200个大中城市及9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
顺丰在中国香港
1993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营业网点,目前营业网点覆盖了18个行政区中的17个(离岛区暂未开通)。
顺丰在中国台湾
2007年在台湾省设立营业网点,覆盖了台湾省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主要城市。
据中国快递咨询网报道,我司在该网站举办的“2008年国内快递最具有竞争力企业”综合调查中名列十强企业之一,位居第二位,仅次于邮政EMS。
注:
一、国内快递是指从事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
二、排行榜依据:
1、市场份额(快件量、营业收入、增长率);
2、服务能力(服务城市范围、网点密度、销售价格水平、服务产品品种、呼叫中心接通率、信息化水平、承诺服务内容);
3、服务水平(申诉率、315投诉率、快递服务测试结果、问卷调查等);
4、知名度与美誉度(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客户评价、行业评价)。
顺丰在韩国
2010年,顺丰开通了收派服务,覆盖韩国全境。
顺丰在新加坡
2010年,顺丰在新加坡设立营业网点,覆盖了新加坡(除裕廊岛,乌敏岛外)的全部区域。
编辑本段顺丰老总王卫
顺丰老板:没有邮政,也就没有顺丰
用飞机运快件的老鼠会快递黑马背后的隐身富豪
据说,早在2004年,这家不广为人知的企业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3亿元。
这是一家神秘的公司。
行内人很难看清它的面目。
"他们是老鼠会。
"一家同行的快递公司总裁不屑地说。
另外一位拥有政府背景的资深人士意见则完全相反,早在2004年,他就建议记者关注这家不广为人知的企业,那一年,据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3亿元。
"别看从来不打牌子,申通、宅急送都不是它的对手。
"
人们对这些信息难以分辨,因为他们最多只是在电话里听到过顺丰接线员的声音。
这家公司很少有自己统一标识的车辆,递送人员开自己的摩托车送货。
他们很少与同行打交道,也从来不打广告。
公司老板从来没有接受过一次采访,面对中央电视台也一口回绝,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样子。
无论对于DHL这样的国际快递公司,还是宅急送、申通这样的民营企业,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
更有趣的是,这家公司像民营快递公司一样做国内快递,但老板却是一名香港人。
但站在物流圈之外,这家企业则呈现出另外一幅轮廓。
这是一位投资银行的资深人士的描述:近三年来平均50%的增长,16亿元的年营业额,30%的利润率。
"中国第一家用飞机做快递的公司?你说的是30年前的联邦快递吧?对于华尔街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故事。
"他甚至为这家公司计划好了前景,"按照15倍市盈率计算,上市能融资70个亿。
可以买飞机了。
"这位投资人士开玩笑说。
他没想到,这家公司的确正在认真考虑购买自己的飞机。
事实上,他们此前已经包下了一家航空公司的全部5架货机,用来承运自己在几条线路上爆满的快件。
而上市,也已经在最近被列入议事日程。
"联邦快递?我们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强。
"说这句话时,这家名叫顺丰速运的公司,已经不再是13年前广东番禺码头的"挟带人",而是一家用飞机铺开全国网络的快递巨头。
顺丰速度
王卫,香港人,现年36岁,作为顺丰的总掌舵人,和他所带领的企业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百度上搜索这位身家被估计超过10亿的人物,结果为零。
记者几经周折,从一些接近王卫的人士那里拼凑出了他的历程碎片。
出生于香港的王卫,父亲曾是一名空军的俄语翻译,母亲则是江西一所大学的教师。
从小就受到良好环境熏陶的王卫,头脑过人。
十几岁的时候,王卫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小工。
后来,他尝试了开工厂等很多种生意,但没有取得成功。
不过,在寸土寸金、压力巨大的香港生活,被周边的商业环境、经营之道熏陶,一个精明商人的眼界与才干逐渐形成。
1990年代初,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的王卫有时会受人之托,捎带货物出入境。
眼光敏锐的王卫从中发现了深港快件的商机。
从父亲那里借到10万元资金后,24岁的王卫与几个伙伴合作成立了专送快件的公司,并于1993年3月26日,在广东顺德注册成立了顺丰公司。
创业初期,公司只有5个人。
那时,包括王卫在内,没有人知道这家小公司会走向何方。
深港线上的挟带人
1992年后,"前店后厂"模式在深港之间形成。
深港线上的货运商机,是那个黄金时代的缩影。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跨国企业在两地之间的贸易增多,但政策环境有限,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物流成了瓶颈。
"比如工厂里缺一个什么急件,今天说,明天要,要去报关,得一个星期,谁能等得起?"一位与王卫同期创业,但后来专攻保税物流业务的深圳公司老板说。
这期间,很多通港货件被私人以挟带的方式运送到内地,一些专业的"挟带人"出现,每天往返于深港之间。
公司成立之初,王卫不仅是老板,也是"挟带人",亲自上阵送货。
这段经历也让王卫切身体验到一线取派件工作的艰辛。
在公司做大之后,王卫也经常在公司的大小会议上强调,一线的业务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
顺丰的业务以一种不规范的形态起步。
除了顺德到香港的陆路口岸,番禺到香港和澳门的快船也是王卫当时倚重的业务路线。
这个市场没有什么门槛,政策监管缺失,初期的竞争者有很多,但王卫很快从混乱的局面中抽丝剥茧,把业务导入正轨。
王卫的手下认为,这取决于王卫"从不做投机生意"的原则。
"做走私的人只想走私,你让他做企业,做不来呀。
"王卫用低于市场均价30%的价格揽货,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虽然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的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量大之后,王卫建立起正常的通关途径,而政策的开放和完善,也给了他机会。
把零散的"挟带"生意集合起来,包装成统一快件,系统化的快递运作模式逐渐成型。
做业务的同时,王卫在当地铺建了厚实的关系网。
王卫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讲诚信,为别人考虑,看得长远,能够处理好与政府、客户等所有人的关系。
"
在王卫的精心运筹下,顺丰的生命力开始展现。
许多在这条线路上起家,看似光鲜的企业最终逃不出"昙花一现"的命运,但顺丰的深港货运,却成就了王卫的第一桶金。
事实上,作为起家业务的香港件,目前仍是顺丰业务的主力军,占到公司业务总比重的40%。
1997年,顺丰已经在局部垄断了深港货运,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货由顺丰一家承运。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当时顺丰的市场地位以及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作为国企的中铁快运,希望通过铁路打开香港的快件市场,但被派去广东谈判的人却碰了钉子,最终被当地海关婉拒。
中铁快运了解到,当地已有一家企业垄断了几乎所有通港业务,即便自己开了这条线,也拿不到足够的货源。
这家公司就是顺丰速运。
快递起步
1996年,顺丰开始涉足国内快递。
顺丰的快递是深港货运的"自然延伸",最初的产品基本是深港件,需求增长很快,顺丰象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快递市场无处不在的养分。
一位最早加入顺丰团队的老业务员回忆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
场。
我们这些业务员都象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
很快,顺丰以顺德为起点,将网络的触角延伸至广东省以外,通过向长三角地区复制业务模式,进而扩张到华中、西南、华北。
在顺德之外,顺丰新建的快递网点多数采用合作和代理的方式。
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
这种形式和加盟类似,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互相连成一个网络。
顺丰各地网点的负责人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上缴一定数额的利润,多余的则留下。
令人惊奇的是,直到2002年之前,顺丰一直都没有总部,只有一大批广州顺丰、中山顺丰这样的地方公司。
这种"自然延伸"式的扩张,靠的是自发的加盟。
因此,顺丰形成的网络并不是有规划的,而是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网络。
例如广东省,下属的县城几乎每个都有顺丰的站点,而在经济发展程度较弱的省份,除了省会城市之外基本没有网点。
北方某快递公司的老板介绍说,顺丰采取的方式与其他公司的加盟方式很像,只不过更松散些。
比如,加盟是一种公司之间的商业行为,需要办理工商手续,加盟商们使用公司的统一标识,对外承揽生意。
小老板们可以把货送到公司的集散中心来走货,但盈亏要自己负责。
由于是业务带动市场,而此时的市场又很容易做,顺丰便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市场拓展上,甚至曾采用"人海战术",期望达到广种多收的效果。
起初,顺丰在业务运作中采取了一种简单的承包方式,给业务员划片、划区,每人负责一块"责任田"。
各个片区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从开拓到收获,逐渐丰饶起来。
一位老业务员回忆说,当时很多业务员骑摩托车取送件,时常有人不幸遇到车祸,断胳膊断腿是常事。
"顺丰是我们用命换来的。
"业务员拼命换回来的是不菲的收入。
1990年代末,顺丰在广东一些城市的业务员,已经有一大批月收入上万元的。
在这种示范效应下,顺丰的网络拓张一路顺风满帆。
不只顺丰一家赶上了这个新兴行业的起步良机。
宅急送和申通也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
尽管与顺丰经营模式不同,但巨大的市场给它们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这几家公司后来也成为国内快递业分据天下的"诸侯"企业之一。
2002年成立总部之前,顺丰在全国总共有180多个网点,虽然华东和华北市场进入不深,但名声已经在外。
而在九十年代末,国内快递业务在顺丰总体收入中的比例也增加到近40%,顺丰从"香港件"一条腿走路,变成了两条腿走路,有了奔跑的可能。
顺丰在产品定位方面的谨慎策略,被认为是支撑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与诸多"快递优而物流"的同行相比,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
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顺丰按照客户细分设计了自己的产品价格体系,与四大国际快递重叠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中端客户被锁定为唯一目标。
服务产品的设计也非常简单,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上门送货,全国联网,36小时到达。
除了收费标准逐步调高、取送件时间逐渐缩短之外,直到今天,顺丰的产品定位一直没有任何改变。
据顺丰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摩托罗拉等一些大型跨国企业曾找到顺丰,希望其参与物流项目的投标,但顺丰考虑再三之后没有接单。
"重货成本大,利润薄,也不是我们的强项。
"他说。
快递行业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对于已经形成网络的企业来说,问题不在于如何开拓市场,而是如何维护和提升服务。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自家碗里的肉都吃不完的时候,是不会算计着去别人的碗里抢菜的。
王卫的性格也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可以说,即使是快递我们都未必做到了百分百的深入程度,何况其他。
"这位内部人士说。
2003年之前,有相当数量的快递公司淹没在物流甚至房地产热潮中,但王卫一直心如止水。
王卫并非对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
为了避免过快增长造成的各种问题,又不在与同行的赛跑中落在后面,顺丰采取了一个独特的策略:用提高价格来控制发展速度。
2003年之后,王卫强行把年增长幅度压在50%以下。
但同期,顺丰1KG克次日达的价格从15元提高到20元。
"依照这样的速度,顺丰完全可以实现每年100%的增长,但这样会失去平衡。
"顺丰的内部人士表示。
这种举措一部分来自主动思考,另一部分则来自曾经的教训。
在内部管理方面,顺丰就曾经因为其独特的模式吃过亏,甚至一度造成危机。
收权行动
对地方代理和合作者的放权管理,形成了顺丰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顺丰似乎进入了一条无为而治的良性轨道。
1999年之前,王卫曾短暂地离开过公司,每天陪太太喝喝茶,打打高尔夫,乐得做富家翁。
但放权管理的方式很快给公司带来大问题。
一心扑在市场上的顺丰,网点和人员逐渐增多,被"承包"的各个片区开始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在一些片区,员工只有自己的经理,不知有顺丰的老板。
而一些地区负责人的行为出格,无法约束,与顺丰的关系日渐紧张,大有形成诸侯割据之势。
而个别权力和影响力过大的负责人,甚至把业务带走单干。
"老鼠会"的名声,在此时开始悄然传出。
王卫性格中强硬的一面开始凸现。
1999年,顺丰不动声色地开始了全国的收权行动。
王卫的收权方式是一刀切,想留下来的,产权全部回购,否则走人。
从用钱来解决问题,到摆平各种各样的威胁、恐吓,经过两年的"整顿",顺丰的架构和各分公司的产权明晰起来。
为了将代表话语权的所有资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是在创业中跟随他十几年的人,王卫也不分给一分钱的股份。
据说,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将曾经供职于公司的父亲与姐姐拒之门外。
2002年,历经人员大清洗、组织结构大变革的顺丰,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总部。
此时的顺丰,从上到下完全成为王卫"一个人的企业"。
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与顺丰从一开始设计的战略密切相关。
由于采用分成的管理模式,业务员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在片区负责人的带领下,业务扩展的速度是飞快的,但权力和影响力过大的负责人很容易把业务带走,这个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顺丰一家。
对此王卫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增加顺丰对客户的粘性。
别人承诺48小时到,我能做到36小时。
今天别人也做到了36小时,我就把速度缩短到24小时。
这种优势的背后是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
在这方面,顺丰从来都舍得下本钱,花重金。
一些负责人离开顺丰之后,凭借自己片区的业务资源,或自己开了快递公司,或者转投别家,但鲜有成"大气"者。
归根到底,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加盟别人,他们承运的快件都快不过顺丰,至少都有半天的差距。
而客户一旦发现这些差异,又会回来再找顺丰。
也恰恰是这个原因,王卫在收权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公司造成元气上的伤害。
同时,王卫的慷慨大方也是有名的,留下来跟着他干的人都很忠心。
王卫对一线开拓市场的负责人从不限制成本,只要他认为可以做,值得做的事情,哪怕收益很少,投入很多,他也会全力支持。
一些负责人建立网点,想节约成本,只买了少量的电脑,但王卫认为电脑是办公用的,如果不够是没法做好事情的,随即主动拨钱购买。
据说,地方负责人拿给王卫报销的票据,无论数额多少,王卫总是看都不看就签。
顺丰的工资高是出名的。
一般快递公司的递送人员,月薪一千出头,但在顺丰,两三千很平常,八千一万也不算高。
管理层的薪酬,同行公司给十万,顺丰至少要翻一倍。
一些创业之初的有功之臣跟不上发展了,王卫从来不会扫地出门,而是高薪奉养起来。
完成调整后的顺丰,从2002年开始正式向华东扩展,随着管理进入正轨,王卫的目标也从自发复制,转向主动铺开一张全国性的立体网络。
用飞机运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