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
人格就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

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某个位置上的。

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系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法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第一章六个流派对攻击性和抑郁的解释
例一:攻击
精神分析的解释:1 无意识的死本能,自我毁灭的无意识愿望。

2 目标行为受阻。

特质流派的解释:1 攻击性行为具有稳定的个体差异。

小学时攻击性强的人,长大以后也容易表现出攻击性。

生物学流派的解释:1 遗传素质 2 进化论解释:男性攻击性倾向比女性强 3 睾丸激素的水平
人本主义流派的解释:1 人性本善,当自然成长过程受到阻碍时,才会出问题。

2 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 3 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1 攻击行为是学会的 2 得到犒赏 3 榜样的观察学习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有些人比别人更倾向于把模糊的情境解释成受到了威胁。

例二:抑郁
精神分析: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
特质流派:抑郁特质水平高
生物学流派:生而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
人本主义: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由对厌恶情境的体验导致,无助感的产生和泛化
认知流派:如何解释自己控制环境的无能;抑郁过滤器
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同时还是一种研究人格的范型。

它是所有人格理论中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1、人是一个能量系统。

❖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

如果以某种方式释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

❖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

2、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

人类行为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一种无紧张状态。

3、人类行为受本能驱动。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4、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性是恶的。

❖结果一: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于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
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

❖结果二: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自我防御机制一般都有两个特点:
(1)它们都是无意识的,即个人通常都是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的;
(2)它们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我的冲动。

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脱离的特性。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脑解剖模型,在后期,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型。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也被称为精神或心理生活。

(一)脑解剖模型:脑解剖模型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
(1)意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所组成。

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

(2)意识的内容是不断改变的,有些意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大多数则是从底层升上来的。

(3)意识处理的信息占有很小的比例。

2、前意识
(1)我们加以注意便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

(2)前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充当稽查者,其工作是除去不合适的无意识内容,并把它们压回到无意识中去。

3、无意识
(1)是指个人不可能觉察到的心理现象。

(2)但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

(3)弗洛伊德不是首先提出无意识者,但他是最先详细研究无意识的本质并强调它的重要性的心理学家。

这也说明精神分析之前所有心理学理论之间的主要区别。

(4)无意识是人的精神机构中最初级、最简单、最低级、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一种被压抑的强大的内驱力,具有一种努力进入意识状态的冲动。

它只遵循快乐原则。

(5)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其来源少部分是由意识压入的,绝大部分是从未意识到的。

(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

(二)结构模型
1、本我
(1)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

(2)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3)本我消除紧张的途径有两条:反射行为和愿望满足(包括想象和梦)。

(4)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

2、自我
(1)自我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由于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发展起来的。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3)自我部分在意识中,部分在无意识中。

3、超我
(1)超我是儿童到了大约5岁时开始形成的。

(2)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

(3)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掌管惩罚,来自儿童受惩罚的内化了的经验;自我理想――掌管奖赏,来自儿童受奖赏内化了的经验。

(4)没有充分建立起超我,会导致对不道德行为或罪恶行为的缺乏内控;但是如果超我过于强大,又会形成道德焦虑,也不利于心理健康。

(5)超我部分在意识中,部分在无意识中。

总结: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能量在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系统中的不同分布。

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取决于能量在人格结构中的分布情况。

治疗的目的和方法(治疗观)
❖1、治疗的目的在于建立内在心灵的协调,以扩展个人对本我力量的觉知,减少对超我要求的过分顺从并加强自我的力量,从而达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动力平衡。

成功的治疗能释放自我压抑冲突时消耗的能量。

能量一旦释放,病人就能过上快乐、正常的生活。

❖2、分析师的治疗就是要了解患者怎样以压抑来处理冲突,把不被接受的欲望压入潜意识中,从而帮助患者把压抑的想法带到意识层面来,使患者能洞察现有症状与长期压抑的冲突之间的关系。

❖一旦患者能够从压抑(大部分是童年期形成的)中解脱出来,就表示治疗已经发挥了功效,心理疾患已经治愈。

❖3、精神分析疗法不仅要消除个别症状,而且对整个人格也要进行重组,从而达到弗洛伊德所说的提高个人的爱和工作的能力。

❖但治疗要花费很长时间(至少好几年,每周一至五次会谈);患者也必须要有较强的言语能力、很强的治疗动机以及能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的经济实力。

❖4、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梦的解释以及移情技术。

❖我们治疗师所属的传统不但可以追溯到心理治疗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和荣格,追溯到他们的先辈尼采、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还可以追溯到基督、佛陀、帕拉图、苏格拉底、盖伦、希波克拉底,以及所有其他伟大的宗教领袖、哲学家和医生。

所有这些人关注的救护着的是人类的绝望。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理论
阿德勒:创造性自我;自卑情结
创造性自我
创造性自我,指个体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人格的能力。

创造性自我是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它是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生活的主角、创造者及艺术家。

在追求自己有意义的生活目标的过程中,个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阿德勒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是第一个提出人类行为不完全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人格心理学家。

霍尔等人把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成为“作为人格理论家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

自卑情结
自卑感一方面是积极的驱动力,同时也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沉重的自卑感可能使人产生无助感,束手无策,心灰意懒,甚至导致万念俱灰、万事皆休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便成了阻碍个人积极成长的障碍力量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这种情况为自卑情结。

荣格:阴影原型;集体潜意识
阴影(或阴暗自我)
阴影是人格中最隐蔽最深奥的部分,即黑暗自我。

与弗洛伊德的本我相似,它在人类进化史中具有极深厚的根基。

它是我们精神中与低等动物共有的部分,包含人类远祖具有的一切兽行冲动在内。

容格认为,阴影可能是一切原型中最强大的也是最危险的一个,它
是人身上最好的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

必须发展一个强大的人格面具来对抗阴影。

人格面具成功地压抑了人格中动物性的一面,就可以使人奉公守法和变得文雅。

但这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因为这将削弱人的创造精神和生活活力。

削弱他的强烈情感和深远的直觉,使人变得浅薄和缺乏朝气,人格变得平庸苍白。

如果,个体的自我和阴影亲密和谐时,自我引导生命力从本能中释放和辐射出来,他就会感到充满活力,意识的领域开拓了和扩展了,精神活动也变得生气勃勃了。

容格与弗洛伊德不同,他认为不是要消灭阴影,而是要认识和利用阴影。

因此,在容格看来,阴影的动物性是生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不利用自己的阴影的人容易变成忧郁和毫无生气的人。

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容格理论中最大胆、最神秘、并引起最大争议的概念。

理解集体潜意识就理解了容格理论的最核心部分。

集体潜意识是遗传下来的东西,为集体所共有的潜意识。

它是人格中最深、最不易碰触到的层次。

在荣格看来,如同我们每个人在个人潜意识里积累并存放所有个人记忆档案那样,同样人类集体作为一个种族,也在集体潜意识里存放着人类和前人类物种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共同的。

霍尼
神经症的起因(神经症起因理论)
霍尼提出的神经症倾向,其实就是个人的自我障碍以及个人与他人关系的障碍而导致的人格障碍。

霍尼认为文化因素对常态行为和神经症行为的形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霍尼除强调人格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外,还提出了基本焦虑论用来解释人格的发展和异常。

霍尼认为,神经症是由紊乱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神经症行为的萌芽起源于早期的亲子关系。

象阿德勒一样,她认为儿童相对于强壮的父母来说,是以一种无能感开始生活的。

儿童有两种基本需要,即安全和满足,儿童的这两种需要要得到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

霍尼把儿童寻求安全和满足的需要,看作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是,儿童的无能状态,不一定就产生心理障碍。

儿童的无能和自卑只是产生神经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关键在于父母对儿童的态度。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有两种类型:(1)给儿童以真正的爱和温暖,满足其安全需要;(2)对儿童冷漠,厌恶甚至憎恨儿童,使儿童的安全需要受挫。

在前一种情况下,儿童正常发展;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会引起神经症。

因此,霍尼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决定人格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

霍尼把父母破坏儿童安全需要的行为称为基本罪恶(basic evil)。

例如,父母对儿童的敌视、冷淡、拒绝、不公正的惩罚、嘲笑、不许孩子和其他人接近等等。

父母对孩子采取这些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的神经症。

如果父母多次运用一种或多种上述方式对待儿童,儿童就会产生一种基本敌意(basic hostility)。

这样儿童就会进入一种既要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矛盾处境中。

儿童就会发生心理冲突。

儿童幼小,是弱者,他们无法改变这种情况。

为了生存,就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基本敌意是潜意识的)。

基本敌意受到压抑时,就产生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基本焦虑。

霍尼认为,无能和恐惧等情感都可以压抑基本敌意。

儿童说:“我必须压抑对你们的敌意,因为我需要你们”;或者“我必须压抑对你们的敌意,因为我害怕你们”。

那么,什么是基本焦虑呢?霍尼认为,基本焦虑就是儿童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潜伏着敌意的世界上所体验到的孤独和无能的感情。

总之,照霍尼的观点,神经症源于儿童与父母的相互关系。

如果儿童真正得到父母的慈爱与家庭的温暖,就会感到安全,人格就正常发展。

如果从小就没有享受父母的关怀和爱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对父母抱有敌意,这种态度最后又泛化到周围的所有事物和人身上,儿童认为,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是潜在的危险,儿童就体验到基本焦虑。

一个具有基本焦虑的儿童很容易在成年时表现出神经症。

第四章特质论
奥尔波特:理想动机理论;机能自主概念
理想的动机理论需要具有的要求:奥尔波特指出,理想的动机理论需要具有下列四个要求:1、动机必须是现实的
奥尔波特不赞成精神分析学派所断言的人格是由早期经验决定的,儿童时代的动机决定他后来的行为。

相反,他主张过去的动机只有在现在还存在才能解释行为。

动机作为行为的动力,必须是现实的。

2、几种动机是同时存在的
奥尔波特认为,把人的动机都归结为一个因素,如性、自我实现、驱力降低、追求优越等,都是愚蠢的。

他反对其他学派把所有的动机归为一类的做法,认为“动机的种类是如此的广泛以至难以发现普遍的公共特性”,要了解人的动机必须采取多种动机并存的观念。

3、必须承认认知的重要性
奥尔波特强调动机和认知过程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人总是有愿望和价值观的,不了解个人的计划、愿望和价值观等,就不能真正了解人的动机。

因此为了了解一个人的动机,最好的方法是问他本人在想什么,问他自己,问他现在。

在奥尔波特以前,从未有学者像他那样注重个人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4、必须承认每个人具有独特的动机模式
奥尔波特认为,正如两个人不会有相同的特质结构一样,两个人也不会有相同的动机结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动机模式。

奥尔波特不像其他学者那样强调人类共同的动机模式,他强调的是个人独特的动机模式。

机能自主
奥尔波特用机能自主这个概念来表达他对人的动机的看法。

所谓机能自主(或功能独立),它的全称是“动机的机能自主”,这是有关动机的一种独特的看法。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成人现在从事这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去行动的原因,即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
班杜拉: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经典田间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

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是怎样做的来学习。

(通过观察习得的行为并不一定要表现出来)观察学习或模仿是观看他人的作为而学到新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而学会的。

观察学习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过程:
1、注意过程
只有当观察者注意到示范者的行为时,模仿才有可能。

注意过程决定了一个人从示范者那里选择什么、吸取何种信息。

不同示范者的行为的价值也有重要作用。

有成功、威望、权力装饰和其他迷人特色的示范者往往被人们注意和模仿,而那些社会地位很低下或者被其他人看作是不重要或没有价值的人不大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注意也受观察者的心理特征的驾驭。

2、保持过程
即记住示范者的行为。

有些示范行为,由于社会禁令不能用外现的手段而形成,因此人们便把这种行为看在眼里,在心里进行复述,以便很好地记住。

3、动作复现过程
即动作的表现。

第一次的行为,很少是精确无误的。

因而只通过观察,技能是不完善的。

在大多数的日常学习中,人们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进行练习,先部分地复现习得的某种技能,借助于反馈信息,经过自我矫正,最后使这一近似行为精确化。

4、动机过程
对示范者行为的注意明显地受动机的影响,是否表现习得的行为也受动机的影响。

人们能够观察示范者而获得新行为,但是人们可能表现也可能不表现这种新行为。

这是由动机来控制的。

例如,我们会预期攻击行为将带来奖励还是惩罚。

自我效能
自80年代以来,班杜拉逐渐开始强调自我效能的作用。

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估。

人总是根据对自己的能力的评估反复权衡之后才决定自己的行动。

评估正确,十分重要;否则就会使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导致失败。

根据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自我效能具有以下功能: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坚持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则相反。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敢于面对困难,富有自信心,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

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水平高者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充满着恐惧和焦虑。

个人自我效能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自己行为的成败经验。

一般说来,个人的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而个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还受其归因方式的影响。

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

第五章生物学流派
气质类型和学业成绩: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

困难型儿童和慢热型儿童比适应型儿童的学习成绩差一些。

研究表明,气质与智力无关。

气质如何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
第一,一些气质可能比另一些气质更符合课堂上的要求。

第二,学生的行为引发了教师的反应。

第三,教师常会曲解学生的气质差异。

气质差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取决于情境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第六章人本主义流派
马斯洛:心理健康观:
•马斯洛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健康的人就是能自我实现的人。

•从病态到健康,从精神病患者到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程度逐渐增强的连续统一体。

•他的心理治疗理论与他的需要层次论以及自我实现论是密切联系的。

他认为,人的五种基
本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其终极目的是自我实现。

一般的病理心理学现象就是人类的这种基本性质遭到否定、挫折或歪曲的结果。

•“我们称为有病的人是那些尚未成为他们自己的人,是针对人性树立起各式各样神经质的防御机制的人。


罗杰斯:现象场;自我;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的改变
现象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深受现象学的影响。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这个主观的现象世界和客观的物质世界之间有着一致性,但是一致性的程度却因人而异。

他把个体经验称为现象场。

因为每一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知觉世界,所以各人的现象场是不同的。

正是这种主观的现实指导着一个人的行为。

个人的现象场既包括意识到的知觉,也包括意识不到的知觉。

换言之既包括可以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知觉和不能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知觉。

但是,他认为,决定人行为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决定健康人行为的重要因素,是意识到的或可能意识到的知觉。

(个人的经验不都能被个体意识到。

只有当经验中的潜在内容被符号化时,它们才进入意识。

经验的符号化通常以语词来实现,也可能以视觉或听觉意象来实现。

把经验和意识作如此区分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

因为在他看来,健康人能完整、准确地把他的经验符号化,而不健康的人则歪曲或阻止其经验进入意识,不能准确地把经验符号化或不能完全知晓它。


人格结构:自我
•罗杰斯对人格的看法强调改变,在他的理论中很少提到人格结构的概念。

他提到的主要结构是自我。

•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其中主要包括“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能做什么”。

自我只是表征那些关于自己的经验,人的自我并非控制他的行为。

•可见,罗杰斯的自我概念是描述性的,被称为对象自我,即关于自己的认知、态度和感情。

弗洛伊德的自我则具有动力性和解释性,即自我是个人行为的支配者,也称为过程的自我;罗杰斯认为,自我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罗杰斯一开始是反对使用自我概念的,因为他认为这个概念是模糊的、不科学的。

但后来
他发现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病人在没有任何指导语的情况下,让他们自由表达他们的问题时,经常以自我作为话题的中心。

这使他逐步相信自我的存在,自我是个人经验中的一个重要成分。

自我概念首先出现在罗杰斯1947年的一篇论文中。

他提到一位病人魏小姐,治疗开始时,她说:“我所做的事实在不像我,好像不是我自己做的。

”“我对事情没有感情,我耽心我自己。

”“我不理解我自己。

”后来第九次治疗时(38天后),她的自我概念已有很大改变。

她说:“我对自己越来越有兴趣了。

”“我有独特的地方,我有我自己的兴趣。

”“我能够承认我并不总是正确的。

”这一类话使罗杰斯改变了看法。

他相信自我是个人经验中的一个很重要成分。

个人的目的就是成为他的真实自我。

•罗杰斯还提出理想自我,即人们向往的自我。

他认为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越接近,个人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如果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很大,就会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

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别是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参见课本P226-228 Q分类技术――了解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的方法。


心理治疗的结果(达到的效果)
心理治疗使患者剥下他们应付生活的伪装,毫无防御地揭示自己的真实自我。

罗杰斯指出,在治疗过程中,个人真正成为一个人,他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并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