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生成SO 3 D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的低 【答案】D 【详解】
A. 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HCl 和O 2,所以不具有漂白性,故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只变红不褪色,故A 错误;
B. 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但二氧化硅和HF 反应生成四氟化硅而不是盐,所以它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故B 错误;
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也只能生成SO 2,故C 错误;
D. 在熔化状态时金属相互溶解或金属与某些非金属相互融合形成合金。

合金是两种金属或金属与某些非金属的非均匀混合物,它的熔点总比任一成分金属的熔点低,故D 正确; 答案:D 。

2.一定量的SO 2与NaOH 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 2SO 3和NaHSO 3,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 B .3∶5
C .5∶7
D .8∶11
【答案】C 【详解】
假设Na 2SO 3和NaH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由原子守恒可知,则SO 2的物质的量为x+y ,NaOH 的物质的量为2x+y ;由于x :y=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与NaOH 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2x y x y
++=
23223
x x x x
+
+=5:7,故答案选C 。

3.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
A. 由于Fe3+有氧化性,可以与铜反应,故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A正确;
B. 二氧化硅没有导电性,其可作光导纤维是由于其对光的创导,B错误;
C. SO2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C错误;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错误;
故答案选A。

4.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达不到实验要求的是( )
A.K2SO3是否被氧化(BaCl2溶液) B.新制氯水已经完全变质(紫色石蕊试液) C.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FeSO4是否被氧化(KSCN溶液)
【答案】A
【详解】
A、K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K2SO4,K2SO3、K2SO4和BaCl2反应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故BaCl2溶液不能达到实验要求,A错误;
B、新制氯水中存在Cl 2+H2O HClO+HCl,HClO不稳定、易分解,随着HClO的分解,平衡不断右移,最终新制氯水会变质为盐酸溶液,失去漂白性,故使用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可以说明氯水完全变质,即紫色石蕊试液能达到实验要求,B正确;
C、KI会被空气氧化生成I2,I2遇到淀粉溶液,溶液会显蓝色,故淀粉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C正确;
D、FeSO4会被空气氧化为Fe2(SO4)3,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已被氧化,故KSCN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D正确;
故选A。

5.实验室制备SO2反应原理为: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选择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
A.a f g d c e B.b g f d c e C.a f g c d e D.a f g d c h
【答案】A
【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根据题中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可选A装置),然后将气体经过E装置来干燥SO2,用C装置收集SO2,D装置作尾气处理装置;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用向上排气法收集,SO2应从d口进入C
装置;D装置和F装置相比,D装置可以防止倒吸,更为安全;综上所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 f g d c e,故选A。

6.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遇到有机物后,“强行”以H2O的形式脱去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从而使有机物碳化变黑,A正确;
B、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使石蕊变红,HClO再氧化石蕊成无色物质,氯水的酸性主要靠HCl体现,漂白性靠HClO体现,B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还可能是SO2,故该溶液中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中的一种或者几种,C错误;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NH4+和强碱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产生NH3,D正确;
故选C。

【点睛】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般认为是CO2,和酸反应产生CO2的离子有CO32-、HCO3-,在分析时,这两种离子都要考虑到;此外,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若题中没有说明,也要考虑到SO2,相应的,和酸反应产生SO2的离子有SO32-、HSO3-。

7.某同学用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氯化铁晶体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烧杯中H2O2溶液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
B.A中存在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
C.利用B装置不能准确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D.将反应后的溶液放入烧杯中再通入少量SO2,则溶液颜色立即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D
【分析】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因铁与铁离子反应,则A中得到物质为氯化亚铁,反应后打开K2,过氧化氢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据此解答。

【详解】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因铁与铁离子反应,则A中得到物质为氯化亚铁,反应后打开K2,过氧化氢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
A. 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A项正确;
B. 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B项正确;
C.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可用排水法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C项正确;
D. 因H2O2溶液过量,所以通入少量SO2先被H2O2氧化,将H2O2还原完后才还原Fe3+,D 项错误;
答案选D。

8.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A
【详解】
A.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
B.从海水提取H2O、NaCl等物质,不通过化学反应就能实现,B错误;
C.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C错误;
D. “玉不琢不成器”,玉的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与化学性质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9.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4SO -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 .待检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
【答案】A 【详解】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4SO -
,还可能含有SO 32-被硝酸氧化成24SO -
,所以A 错误;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
C.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 3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
,故C 正确;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 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故D 正确; 答案:A 。

【点睛】
根据离子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要鉴别24SO -先加入稀盐酸排除干扰离子;要鉴别4NH +
选择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要鉴别23CO -
需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10.下列关于单质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硫的活泼性不如氯气
B .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C .硫与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反应均做氧化剂
D .硫与铁反应产物为Fe 2S 3 【答案】A 【详解】
A.硫元素和氯元素在同一周期,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 硫的活泼性不如氯气,故A 正确;
B.硫燃烧时只能生成SO 2,SO 3可由SO 2催化氧化制取,故B 错误;
C.硫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如硫与O 2反应时做还原剂,硫与
H2反应时做氧化剂,故C错误;
D.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的产物为金属的低价态硫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11.CuSO4•5H2O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情况不同,取5.00g该晶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113℃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SO4•H2O
B.温度低于650℃时的分解反应,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650℃时的气态产物冷却至室温,可得组成为n(H2SO4):n(H2O)=1:4的硫酸溶液D.1000℃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O
【答案】D
【分析】
n(CuSO4•5H2O)=
5.00g
250g/mol
=0.02mol,CuSO4•5H2O完全失去结晶水时,所得CuSO4的质量
为0.02mol×160g/mol=3.20g,由图中可知,刚好位于温度在258~650℃之间,说明在此之前,胆矾受热分解,只失去结晶水;650~1000℃之间,固体质量为1.60g,其中Cu元素的质量为0.02mol×64g/mol=1.28g,则氧元素质量为1.60g-1.28g=0.32g,物质的量为
0.32g
16g/mol
=0.02mol,此固体为CuO;1000℃之后,固体质量为1.44g,其中Cu元素质量为
1.28g,则氧元素质量为1.44g-1.28g=0.16g,物质的量为
0.16g
16g/mol
=0.01mol,此固体为
Cu2O。

【详解】
A.113℃时,固体质量为3.56g,失去结晶水的质量为5.00g-3.56g=1.44g,物质的量为
1.44g 18g/mol =0.08mol,则失去结晶水的数目
0.08mol
0.02mol
=4,从而得出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
CuSO4•H2O,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温度低于650℃时的分解反应,只失去结晶水,CuSO4的组成未变,所以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650℃时的气态产物中,SO3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2mol:0.10mol=1:5,所以冷却至室温,可得组成为n(H2SO4):n(H2O)=1:4的硫酸溶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1000℃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2O,D不正确;
故选D。

12.如下图,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甲针筒内的物质压到乙针筒内,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甲针筒内
物质
乙针筒内物

乙针筒里的
现象
A H2S 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B H2S Fe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C SO2H2S 出现白色固体
D SO2紫色石蕊溶

先变红后褪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
A.H2S与CuSO4溶液能反应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A正确;
B.H2S与FeSO4溶液不能反应,B错误;
C.H2S和SO2反应SO2+2H2S=3S↓+2H2O,析出浅黄色固体,C错误;
D.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后不褪色,二氧化硫不能漂白指示剂,D错误;故选A。

【点睛】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其遇到石蕊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13.下列图象表示的意义与相关的化学反应完全正确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的变化
C.25℃时,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两种常见的酸)
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
【答案】A
【分析】
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
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
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
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

【详解】
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Cl-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因此Cl-的质量分数减小,A项正确;
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质量增加,B项错误;
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c(H+)逐渐增大,pH逐渐减小,但Cl2水中存在H+,因此起始时pH不是7,C项错误;
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且用于沉淀的烧碱和用于溶解Al(OH)3的少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
滴加顺序向Al3+中滴加OH-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
图像
离子方程式OA段Al3++3OH-=Al(OH)3↓
AB段Al(OH)3+OH-=AlO+2H2O
14.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Cu2+。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先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没有Na+、Cl-
B.可能有Cl-、CO32-
C.一定没有CO32-、可能有SO42-
D.一定有SO42-、Cu2+
【答案】D
【详解】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2-不存在;因为Cu2+水解呈酸性,所以有Cu2+;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
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和SO42-,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Cl-、Na+,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5.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CO B.H2S C.SO2D.NH3
【答案】A
【详解】
A.一氧化碳与浓硫酸、碱石灰都不发生反应,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选项A正确;
B.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为酸性气体,既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氧化钙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C 错误;
D.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干燥剂的选择,明确干燥剂的性质及气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浓硫酸具有酸性、强的氧化性,不能干燥还原性、碱性气体;碱石灰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16.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氯化银、碳酸钡、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还可能含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与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熔成闪亮的小球,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则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不一定是碳酸钠,还可能是碳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故C错误;
D.某物质的焰色试验火焰显黄色,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黄色光掩盖紫色光,由于没用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色光,则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有钾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17.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L(标况)。

将反应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mo1·L-1,则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A中SO2与H2的体积之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3.6
22.4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1
2
=0.05mol,参加
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3.6
22.4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1
2
=0.05mol,参加
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
A、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正确,不选A;
B、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体积比为0.3:1.2=1:4,错误,选B;
C、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共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1.5×65=97.5g,正确,不选C;
D、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金属锌计算转移电子数为1.5×2=3mol,正确,不选D;
故答案选B。

18.将一定量的锌与浓度为18.5mol/L的100m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mol/L,则生成的气体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A .n(SO 2)/n(H 2)=1/1
B .n(SO 2)/n(H 2)=4/1
C .n(SO 2)/n(H 2)=1/4
D .n(SO 2)/n (H 2)=3/2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 2SO 4=ZnSO 4+SO 2↑+2H 2O ,
Zn+H 2SO 4=ZnSO 4+H 2↑,设反应生成SO 2的物质的量为x mol ,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列方程为x+y=26.88÷22.4=1.2mol ,2x+y=18.5×0.1-1.0×0.1÷2=1.8,解得
x=0.6mol,y=0.6mol,则n(SO 2)/n(H 2)=1/1,答案选A 。

19.下列有关S 和2S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3SO
B .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2SO 作氧化剂
C .将2SO 通入()32Ba NO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 .2SO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C
【详解】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也只能生成2SO ,A 不正确;
B .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2SO 作还原剂,将溴还原为易溶于水的氢溴酸而富集,B 不正确;
C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因此,将2SO 通入()32Ba NO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C 正确;
D .2SO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其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不是因为其有漂白性,而是因为其有还原性,D 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S 和2SO 的叙述正确的是C 。

20.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亚硫酸钾粉末,为确定其是否被氧化及其成分,元素分析表明粉末中钾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
C .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亚硫酸钾
D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 ,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
【答案】D
【详解】
A. 硫酸钾和亚硫酸钾中钾元素和硫元素元素的质量比均为39∶16,不能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故A 错误;
B. 加入氯化钡都可产生沉淀,故B错误;
C. 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 2H++2
3
SO ===H2O+SO2↑,只能证明原粉末有亚硫酸钾,不能证明原粉末只有亚硫酸钾,故C错误;
D.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证明原粉末含硫酸钾,有气泡生成,说明发生反应2HCl+BaSO3=BaCl2+H2O+SO2↑,证明原粉末仍含亚硫酸钾,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和验证SO2的性质
请回答: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中溶液褪色,体现S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

(4)过量NaOH溶液与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两支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l2和SO2,发现两支试管中品红溶液均褪色,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哪支试管中通入的是SO2:_________________。

(6)该小组继续设计实验,相同条件下将Cl2和SO2两种气体按体积1:1混合,再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溶液几乎不褪色。

查阅资料知:两种气体按体积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 Cu + 2H2SO4 (浓) △
CuSO4 + SO2↑+2H2O 还原 SO2+2OH−= SO32− +
H2O 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恢复红色的通入的为SO2 Cl2+SO2+2H2O=H2SO4+2HCl 【分析】
A中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B中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毒,多余的二氧化硫可以用D中氢氧化钠吸收,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 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244?22Cu+2H SO =CuSO +SO +2H O ∆↑浓 ,
(3)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C 中高锰酸钾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4)过量NaOH 溶液与SO 2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离子方程式是SO 2+2OH -=SO 32-+H 2O ;
(5)二氧化硫的漂白效果具有不稳定性,加热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则鉴别两种气体,可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恢复红色的通入的为SO 2,故答案为: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恢复红色的通入的为SO 2;
(6)氯气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Cl 2+SO 2+2H 2O=H 2SO 4+2HCl 。

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 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

(2)反应后,装置B 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装置C 中的现象是_____,表现了SO 2的____。

(4)装置D 中的现象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装置E 的目的是探究SO 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

(6)F 装置的作用是____,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

【答案】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溶液褪色 SO 2+Cl 2+2H 2O=4H ++2Cl -+SO 42- 溶液紫红色褪去(溶液褪色) 还原性 有黄色沉淀生成 2H 2S +SO 2=3S↓+2H 2O 将试管E 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 2 防止倒吸
【分析】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可以用氢氧化钠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详解】
(1)装置A 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SO42-。

故答案为:溶液褪色;SO2+Cl2+2H2O=4H++2Cl-+SO42-
(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使C中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装置C中的现象是溶液紫红色褪去(溶液褪色) ,表现了SO2的还原性。

故答案为:溶液紫红色褪去(溶液褪色) ;还原性;(4)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装置D中硫化氢生成硫单质,现象为有黄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

故答案为:有黄色沉淀生成;2H2S +SO2=3S↓+2H2O;
(5)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装置E中品红溶液褪色;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实验操作及现象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故答案为: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6)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倒扣的漏斗溶液上升具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能防止倒吸。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掌握有关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2)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SO2+Cl2+2H2O=2H++2Cl-+2H++SO42-。

23.某实验小组欲制取 NaHSO3晶体,设计采用如下装置制备(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1)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装置乙中过量的 SO2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HSO3晶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4)装置甲中反应生成 SO2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仪器 a
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
③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使浓硫酸流入 a
④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旋塞
(5)经检验,实验制得的 NaHSO3晶体中含有大量的 Na2S2O5固体和一定量的 Na2SO3和
Na2SO4,查阅资料获知在溶液中 NaHSO3易发生反应生成 Na2S2O5,Na2S2O5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

①试写出反应生成 Na2S2O5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晶体中含有 Na2SO3和 Na2SO4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安全瓶,防止倒吸 SO2+Na++OH-═NaHSO3↓②③④①
2NaHSO3═Na2S2O5+H2O Na2S2O5分解生成生Na2SO3,Na2SO3被氧化生成Na2SO4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结合该仪器的特征解答;
(2)根据图示可知气体通过一个集气瓶再与液体接触,发生倒吸时,液体会进入集气瓶中,从而从导气管进入左侧的集气瓶,据此分析用途;
(3)装置乙中过量的 SO2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HSO3晶体,NaHSO3晶体为沉淀,根据方程式书写;
(4)装置甲中反应生成 SO2,先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保证压强上下一样,后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仪器 a,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从上口逸出;
(5)①在溶液中 NaHSO3易发生反应生成 Na2S2O5,根据原子守恒还有水生成;
②Na2S2O5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亚硫酸钠中+4价的硫易被氧化成+6价。

【详解】
(1)该仪器外观呈平底圆锥状,下阔上狭,有一圆柱形颈部,上方有一较颈部阔的开口,为锥形瓶,
故答案为:锥形瓶;
(2)二氧化硫极易溶于NaOH溶液,易发生倒吸,图示可知二氧化硫气体通过一个集气瓶再与NaOH溶液接触,发生倒吸时,液体会进入集气瓶中,从而从导气管进入左侧的集气瓶,所以装置丙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
(3)乙装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为:
SO2+NaOH═NaHSO3↓,其离子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
故答案为:SO2+Na++OH-═NaHSO3↓;
(4)装置甲中反应生成 SO2,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分液漏斗内外大气相通,便于液体流出,选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使浓硫酸流入 a,选③,后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后选④,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仪器 a选①,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从上口逸出,所以操作顺序是②③④①,故答案为:②③④①;
(5)①在溶液中 NaHSO3易发生反应生成 Na2S2O5,根据原子守恒产物还有水,反应为:2NaHSO3═Na2S2O5+H2O,
故答案为:2NaHSO3═Na2S2O5+H2O;
②Na2S2O5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分解生成生 Na2SO3,晶体中含有 Na2SO3,
Na2SO3被氧化生成 Na2SO4,
故答案为:Na2S2O5分解生成生 Na2SO3,Na2SO3被氧化生成 Na2SO4。

24.二氧化氯(ClO2)是极易溶于水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