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达到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利用实验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本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量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在教法上有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联系生活实际这些环节。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叉、土电话、录音机、笛子和鼓等。
学具:纸、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声音的世界,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出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另外,分组活动、参与交流与评估等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蚊子发出的声音是()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靠(),一切()()()物质作媒介都能传播声音,通常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通过()传入耳引起耳膜的()。
3、用两个小纸盒一根棉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4、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不能传声。
5、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知识拓展】通过对声音的学习,你认为声音有哪些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