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会计监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当前反腐斗争的深入,会计监督这一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着手,分析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企业监督制度的对策。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1.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
(1)企业负责人意识的薄弱
人们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会计的职责仅仅是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知识甚少,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甚至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严重剥夺了会计监督职能。
造成这种局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以权代法,以不知情、不懂会计知识为由,逃避自己的责任;其二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短期效益,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三是在管理制度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人约束机制。
(2)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普遍性
由于企业会计人员良莠不齐,个别会计在工作中不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在账务核算中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执行,账目设置较随意,做假账、报假报表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2.企业外部监督力度不到位
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部分。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监督,如财政监督、税收监督、审计监督,应该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国家监督中存在部门多头监督的问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督权,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而且各职能部门权责脱钩;再者,地方政府领导的财政、税务机关更多地是为地方利益考虑,在进行监督时,深度及力度就打了一定的折扣。
我国社会监督的质量也是令人担忧的,社会监督在目前为止还尚未形成较强的公信力。
以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依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为代表的社会监督,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
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部分注册会计师审验质量差,签证可信度低,起不到应有的公证、监督作用,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无异于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的会计做假开了“绿灯”,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二、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明确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职责,加强内部监督制度
(1)依法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
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违法违规的会计事项。
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会计法》赋予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二是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通过会计监督制度中赋予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
(2)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实施监督。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实施监督。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要求查明原因,做出相应处理。
(3)强化企业负责人的监督意识,使其认识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财经违纪行为不断发生,主要是企业负责人对财经法规观念淡薄,没有把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颁布的会计制度放到国家法律高度去认识,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企业负责人作为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提高财会队伍综合素质。
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督促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督促企业负责人依法履行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所负的职责,督促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客观、公正地开展社会审计业务,督促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依法做好会计工作。
2.制订会计外部监督制度
(1)政府监督制度
重建政府监督体系,应尽快制订落实审计、税务机关和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制度,开展有序的会计监督检查。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对社会监督力量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给以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企业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进行检查与审核,提高会计监督的外部基础。
(2)社会监督制度
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权力的垄断保护改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
其次是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执业质量,向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分析,发现企业会计监督上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相应对策,国家和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真正发挥企业会计监督的作用,使企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
2
在我国由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向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转轨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充分调动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形式的转轨也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上违规违纪、弄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国家税收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混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信息的全面真实了解,导致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很难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
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势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分析、检查、计算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要求来进行。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由于监督权力是企业管理的各项权力中的一项权力,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企业领导的意图。
其监督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
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安全与使用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确保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
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二、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比如,在2001年3月财政部公布的对159家企业1999
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表明,抽查的159户企业中147户资产不实,157户利润额不真,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人员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开展不利。
比如说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大部分单位将两者进行等同,以致于淡化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只是决策凭“长官意志”,执行“顺其自然”,事后“审计算账”。
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1.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出台。
其次,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
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
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2.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3.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人员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
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
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应尽快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处罚;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
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
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
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4.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
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其次,为了适应现代
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再次,会计人员能够不断地参加继续教育;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