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研究
目的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研究。
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2.37±1.05)d、住院天数(6.39±1.25)d、并发症发生率(5.56%)及复发率(8.33%)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临床常见病,有数据显示,我国50岁及其以上的女性,该病的发病率约在33%~71%之间,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当前,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主要是以子宫切除手术为主,但由于手术风险较大,预后效果较差。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改良式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被应用于治疗该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2]。
该研究主要研究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2例,数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9~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1)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0.26)年;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年龄在38~70岁之间,平均年龄(58±2.85)岁;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4±1.13)年;研究组则采用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胸片X线片,且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家属的签字同意;入选患者均无宫颈病变、子宫及卵巢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术后留置尿管;研究组患者行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并在患者阴道膀胱的间隙行水分离后在尿道口的下方2 cm处切开并分离阴道前
壁粘膜,沿大腿根部向下2 cm、向外1 cm处行两队1 cm的小切口,置入引导器,将其从盆骨膜腱弓坐骨棘端和盆骨膜腱弓尺骨端约1 cm处穿出,修剪Prolene 网片为蝶形,平铺在在膀胱筋膜处,并调节其松紧程度后固定;术后,填塞凡士林砂条,24h后取出,并留置尿管,记录患者排尿的情况,并在B超下观察患者参与的尿量。
1.4 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疾病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对照
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
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疾病复发情况对照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研究组疾病复发3例,复发率为8.33%;对照组疾病复发10例,复发率为2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 7,P<0.05)。
3 讨论
盆腔器官脱垂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致使盆腔脏器移位,进而引发其他的盆腔器官位置改变及功能异常等,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3-4]。
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虽具一定疗效,但需切除脱垂器官,影响盆地正常解剖结构,不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改良式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手段,该种手术是在满足盆地整体理论的基础上,置入网片并使其和组织相融合,进而形成新
人工韧带,其不仅能够修补盆腔的缺陷,而且无需切除脱垂的器官和阴道黏膜,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阴道的宽度及深度[5-6]。
但在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时,需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详细了解解剖的结构和手术的要点,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该研究结果中,治疗后的两组,其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2.37±1.05)d、住院天数(6.39±1.25)d、并发症发生率(5.56%)及复发率(8.33%)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莉娟等[7-8]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由此表明,应用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较为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丽.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285-286.
[2] 庄雅丽,何娟.改良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随访评价[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6):454-457.
[3] 王艳霞.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6):2890-2891.
[4] 刘莉娟,岳青芬.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90-91.
[5] 田革联.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39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690-691.
[6] 徐银帆,廖兵飞.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4):1277-1278.
[7] 池余刚,雷丽,刘禄斌,等.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山东医药,2013,53(43):61-62.
[8] 曹杰,赵纯全.Prolift系统盆底重建术与常规阴式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5):1871-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