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合格基础练]
读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
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
2.从天体系统级别来看,甲、乙、丙、丁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A.甲与乙B.丙与丁
C.乙与丙D.乙与丁
3.图中天体系统包括()
A.1级B.2级
C.3级D.4级
1.B
2.A
3.D[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2题,图中甲代表的是银河系,乙代表的是河外星系,它们属于同一级别。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共4级。

]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据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大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D.①为金星,②为火星
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6.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4.D
5.A
6.B[第4题,根据行星公转轨道可判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三颗行星,地球质量最大,它们均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第5题,生命的存在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

第6题,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变小,会导致温度升高,可能变为炎热的“火球”。

]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图中共包括__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

(3)彗星的出现与流星现象在我国古代都被认为与吉凶祸福有关,其实它们都是普通的天体,晴朗的夜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的现象是________;拖着
长尾的是________。

(4)按结构特征分,木星属于________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________。

(5)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除了需具备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以外,还需要具备________条件。

[解析]第(1)题,木星绕日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彗星绕日公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第(2)题,图中包括太阳系以及木星和它的卫星组成的次一级的天体系统,共两级天体系统。

第(3)题,天体类型中,一闪即逝的是流星体,拖着长尾的是彗星。

第(4)题,按照结构划分,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有木星、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故而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土星。

第(5)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液态水、大气层、适宜的温度。

故而,除了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还需要大气层。

[答案](1)木星绕日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彗星绕日公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2)两(3)流星体彗星
(4)巨土星(5)大气
[等级过关练]
2017年12月1日傍晚,金星、木星与月亮一起在天宇上演“双星拱月”的美妙天象。

在月亮左上方不远处,金星在闪耀,而在金星右上方不远处,明亮的木星像一块宝石。

据此回答8~10题。

8.“双星拱月”时金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应该是()
A B C D
9.金星、木星与月亮()
A.均围绕太阳公转
B.均为太阳系中的天体
C.均为行星
D.均无大气层
10.下列关于材料所涉及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星和木星为巨行星
B.小行星带位于土星和木星之间
C.太阳能量来自核裂变反应
D.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
8.A9.B10.D[第8题,“双星拱月”天象发生时,在月亮左上方不远处,金星在闪烁。

月球属于地球卫星,所以此时金星应位于地球的左上方位置,图A符合。

第9题,金星、木星均围绕太阳公转,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均为太阳系中的天体。

第10题,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

]
2017年2月23日,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40光年的一颗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回答11~13题。

11.红矮星“TRAPPIST-1”属于()
A.卫星B.行星
C.恒星D.星云
12.红矮星“TRAPPIST-1”所在的天体系统位于()
A.②—太阳系B.③—银河系
C.③—河外星系D.④—可观测宇宙
13.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 A.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
B.体积质量适中,可形成大气层
C.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与恒星距离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11.C12.B13.D[第11题,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应属于恒星。

第12题,红矮星“TRAPPIST-1”是恒星,不属于太阳系,所在的天体系统应位于③—银河系。

第13题,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根据天文观测,该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2016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的第56年,下列两幅图是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的外星人的样子。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

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

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向霍金构想的外星人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

”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息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m/s)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

第(2)题,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

第(3)题,某星球存在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似。

可参照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归纳。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合格基础练]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B.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
C.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2.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①煤②石油③水能④核能⑤风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1.A
2.D[第1题,太阳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能是人们目前利用的能源之一,不是唯一能源;因水星、金星离太阳比较近,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地球要多。

第2题,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也是来源于太阳能;核能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

]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

据此完成3~4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3.C
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

第4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故选拉萨。

]
1859年9月1日,英国的天文爱好者理查德·卡林顿正在忙于做日常的日面监测时,突然看到太阳黑子群中央两个迅速增亮的斑块,成为最早发现这种天文现象的人。

回答5~6题。

5.理查德·卡林顿发现的这种天文现象是()
A.黑子B.耀斑
C.太阳风D.日珥
6.理查德·卡林顿当时正在观测的太阳活动()
A.有规律可循,但尚无法预报
B.发生在太阳内部圈层
C.与地球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毫无影响
5.B
6.C[第5题,由材料可知,理查德·卡林顿发现的这种天文现象是位于黑子周围的突然增亮的斑块,为耀斑爆发。

第6题,理查德观测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层中的光球层。

太阳活动与地球旱涝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
7.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气象专家认为极端气候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日本《现代周刊》上有一篇文章这样介绍:
一种天体活动似乎也会对地球产生影响,那就是太阳黑子的活动。

太阳黑子的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

1988年,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

在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路变形、列车脱轨。

美国从4月中旬到8月为止,几乎滴雨不下,密西西比河的水面不断下降,连船都无法航行。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2)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而从图上可以看出,1960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文章中说1988年又是峰年,对此应怎样解释?
(4)耀斑活动为什么会干扰无线电通信?
[解析]黑子、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它们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还会影响气候。

[答案](1)光球温度比周围低,看起来暗一些耀斑
(2)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但并不一定刚好是11年,有时会略有差异。

(4)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依靠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等级过关练]
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下表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地区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表。

据此完成8~9题。

A.春分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小
B.冬至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大
C.一年中,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D.一年中,90°N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幅度最大
9.关于天文辐射量分布特点及成因表述合理的是()
A.0°全年多雨,所以全年天文辐射量变化较小
B.北半球冬至日,90°S地表冰雪覆盖反射率较大,天文辐射量较大
C.北半球冬至日,因90°N处于极夜期,所以天文辐射日总量为0
D.北半球夏至日,0°~90°S多阴雨天气,所以其天文辐射日总量较小
8.B9.C[第8题,由表中数值可知,冬至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总量差异最大。

第9题,关于天文辐射量分布特点及成因表述合理的是北半球冬至日,因90°N处于极夜期,所以天文辐射日总量为0。

]
2016年7月18日至7月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4个活动区,共发生过7次M级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为M7.6级。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耀斑爆发会使()
A.全球各地普降暴雨
B.地球上无线电各波段通信中断
C.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
D.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11.人类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是()
A.煤炭采掘B.水产养殖
C.道路施工D.航天发射
10.D11.D[第10题,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形式,会导致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产生变化;耀斑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从而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耀斑会导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第11题,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信号传输受到影响,影响宇航器的飞行安全。

]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13.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12.D13.B[第12题,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

第13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易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极昼与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相关;不同地区梅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

]
14.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兰州B.海口
C.上海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D.杭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解析]从图中可知:兰州、海口、上海和昆明四个城市中,昆明的太阳能最丰富。

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主要看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与否,根据图上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D
(2)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广州地处沿海,气候湿润,阴雨天多。

(3)C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1.3地球的历史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甲乙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①B.②
C.③D.④
1.B
2.D
3.C[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

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D[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有关系,A错。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B错。

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是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C错。

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D对。

] 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B[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为白垩纪,B对。

古生代末期是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A错。

太古代末期是动物萌芽发展的初期阶段,C错。

新生代末期是人类时代,D错。

] 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B.动物的呼吸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1)青青草原提供的绿色能源是________,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壁虎军师想要重返“一统天下”的时期是指()
A.太古代B.古生代早期
C.中生代侏罗纪时期D.新生代第四纪时期
(3)“华南虎”事件曾轰动一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青青草原为生物能,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

第(2)题,爬行类“一统天下”的时期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第(3)题,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华南虎消失。

[答案](1)生物能光合作用
(2)C
(3)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空间不断扩展,华南虎生存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导致华南虎因难以生存和繁衍而消失。

[等级过关练]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8.B9.C[第8题,动物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

第9题,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
据地球早期演变的相关知识,完成10~11题。

10.为海洋生物后来登陆准备了条件的是()
A.臭氧层的出现B.氧气的出现
C.二氧化碳的出现D.氮气的出现
11.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和现代类似,主要包括()
A.水汽、二氧化碳、氢气
B.一氧化碳、甲烷、氨
C.水汽、二氧化碳、氮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10.A11.C[第10题,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后来蓝藻出现后制造氧气,大气成分开始发生变化,臭氧层的出现可以为生物提供保护伞。

第11题,火山喷出的气体中,不会有甲烷、氢气。

]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自3 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先北移后南移D.先南移后北移
13.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3 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12.D13.C[第12题,读图可知,3 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

在此过程中,亚洲象分布北界先南移(3 000年前至明代),后北移(清代),故选D项。

第13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亚洲象生活于湿热地区,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表征湿热气候范围北界。

读图可知,明朝时湿热气候范围北界南移,即气候变冷明显,全球冰盖面积较大,故C项正确。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
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解析](1)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

(2)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

(3)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

(4)结合现在的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①沉积古生②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①海洋陆地②抬升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据此完成1~2题。

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
地球内部的()
A.地幔B.地核
C.地壳D.岩石圈
2.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A.岩石圈B.大气圈
C.生物圈D.水圈
1.A
2.A[第1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其来自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温度降低,冷却形成岩石。

第2题,由材料可知裂缝存在于地壳中,而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

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甲图乙
3.若图甲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A.外核、内核、地核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D.地壳、地幔、地核
4.图乙中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A.5千米B.17千米
C.33千米D.400千米
3.C
4.A[第3题,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b表示地壳,a表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表示岩石圈。

第4题,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会发生改变,图中显示,在地表以下5千米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