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栖惶/栖息椽子/置喙跂望/分歧槲寄生/流觞曲水
B.殒命/陨落叨光/韬晦祚薄/愧怍缟素/形容枯槁
C.莆田/江浦修茸/修楔堤坝/提防烟囱/忧心忡忡
D.湍急/遄往谰言/斑斓栈桥/饯别冒昧/联袂而往
2.在下面语段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很希望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国际性的合作,__▲____________。

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处合适。

匍匐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忽略—蛇_________▲________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

A.防患于未然派遣悄无声息知觉
B.未雨绸缪驱遣悄然无声察觉
C.防患于未然驱遣悄无声息察觉
D.未雨绸缪派遣悄然无声知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词语由于词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功能和特点,还往往具有相当明显的、多种多样的修辞作用。

B.高中生的写作要有社会性,我们固然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但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事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C.在发射人造卫星时,用于克服空气阻力所需要的燃料要比克服地球引力所需要的燃料多几十倍。

D.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于今年8月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有四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明代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B.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C.数十万年前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一滴汁液,永恒地将它凝固住,而成为琥珀,成为贵妇们的珍藏。

D.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言以蔽之,惟有科学,即经过批判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指导的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他人误入歧途。

①不但是指一个人应当做什么,而且是教师们应当采用什么指南
②假如我们所说的实践智慧学
③把它造得结结实实,明明朗朗才是通向真正的实践智慧学的那扇窄门
④才是通向真正的实践智慧学的那扇窄门
⑤去指导修造人人要走的智慧之路
A.②③④⑤①B.④②①③⑤C.②①④⑤③D.④②①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下列小题。

书施穆亭先生撰先兄学艺公传后①
张正忠
孝友为人生大节,然非根于天性、发于至诚,不能致之。

世人概曰“孝友”,究亦徒窃其名也.至吾兄学艺公,则实有当而无愧名。

犹忆忠十二岁,三弟五龄,祖父伯叔俱亡,祖母与母无倚,惟兄一人仔肩家政,备历艰辛。

虽极忙冗中,于祖母与母服勤就
养未尝少疏。

祖母年七十余,病笃,兄不解衣带,尽夜扶持眠起者两阅月。

及终,恸哭失声,奔丧尽礼。

甫毕,官司频仍,时内有伯叔侵凌,外被他氏欺辱,自丙中至已亥四载,无日不涉讼公庭。

兄窥忠有忧色,曰:“即有大祸,予以承当,女惟用心读书,以慰母心,何以忧之?”
此后无事小者二载,方期自兹以往永享平安,得于母前曲尽孝思。

雍正甲辰冬,惨罹祝融②之变,祖宅且为废址。

夫从前
叠遭死亡、丧葬、官事,至是资财已尽,囊橐俱空。

兄天性至孝,勉强支撑。

乙巳春,经营竖造,其仓皇拮据,形神俱敝
之状,有难以殚述者也。

又恐忠因遭变有妨学业,愈加廷师督责读书。

迨冬散馆,鼓励尤深,书宣则为清尘,食饮亲自馈送,手书一语云:书声莫让鸡声早,灯影须同月影斜。

贻案头以示儆。

岁辛亥,忠府试第一,兄欢欣相勉,曰:“今次入泮必也,任毋以一矜自足。

余之所以望尔者,欲尔大振家声也。

”兄年近五旬未得子,适忠丁未举一子,兄喜不自胜,曰:“此我
房承先启后者也!”顾复提抱爱若珍珠。

不幸周岁殁于痘,兄顿足痛哭不饮食者数日。

后兄始得一子,亦不过安之若素。

兄应长享遐龄,胡天不吊,中道而陨。

卒之日,语言无声,泣附忠耳曰:“吾不孝之人,惟愿尔孝顺老母,友爱弟侄,勿有私积,
永相和好。

”数语相谆嘱。

呜呼!其孝友若此,非根于天性、发于至诚而能然哉?
【注】1①选自《度予亭集新编》,有删改。

②祝融:火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致之致:传达
B.尽夜扶持眠起者两阅月阅:经历
C.任毋以一矜自足矜:自满
D.中道而陨陨:死亡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究亦徒窃其名也②视徒吏则心惕息
B.①祖宅且为废址②且臣少仕伪朝
C.①后兄始得一子②室始洞然
D.①数语相谆嘱②夫人之相与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极忙冗中,于祖母与母服勤就养未尝少疏。

(2))女惟用心读书,以慰母心,何以忧之?
(3)余之所以望尔者,欲尔大振家声也。

(4)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4】根据文本,概括学艺公“孝友之节”的具体表现。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可笑寒山道
寒山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喧。

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注:寒山,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人。

出生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

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县街头镇东
南方向的寒山,享年一百多。

【1】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2】可笑”即可爱,题中“可笑”二字贯穿全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4)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面舟大也(庄子《道遥的》)
(6)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7)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膝王周序》)
五、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麦穰垛儿
雷晓婉
①麦香四溢的乡间五月一过,就场光地净了,走子已经全部颗粒归仓,大地呈现出成片的暗黄色,莽莽苍苍。

②在村子周围、溜光四平的打麦场上,陆续起了一堆堆圆圆鼓鼓的麦穰垛,一垛一垛,散落着,比邻而居,像极了大草原上的亮黄色的蒙古包。

③这些蹲坐在村子周围的麦穰垛,静静默默,爬伏在那儿,像一个思想者,思考着乡村的过去和未来,在五月的暖风中,幽幽地散发着麦秸秆的干香,这就是乡村的味道,让人闻之欲醉。

④它们的色泽,因为失去水分,早就由青白变成了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银白、暗红等色彩兼而有之,但更多的只是呈现出那种富贵的金黄色。

一阵风吹来, 麦穰垛上直立的麦枯杆颤动不已,中空的麦秸秆,有时竟被风儿吹得发出细微口哨的声音,吱吱呜呜,汇成了一曲欢快的乡村天籁。

⑤站在麦穰垛旁边,闻着干麦秸秆的焦甜清香,听着悦耳的吱呜声,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天上的白云在缓缓流动,偶尔可见垛边散落地上的麦穗头,见证着经有过的热烈的麦收劳动与收获喜悦,充实的情愫在心底盈盈流动。

那些悠闲的鸡儿或狗儿,在这圆圆鼓鼓的麦穰垛间,土大夫似的,踱着方步,来回穿梭觅食,鸡鸣狗吠的声音,清晰可闻。

⑥这些守候乡村一生的麦穰垛,在掠过乡村的四季风中,会缓缓地风干、缩小、变实,成了乡种固定的风景。

座座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麦穰垛,像城市里的标志性建筑,成了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那金黄的色彩,圆鼓鼓的形状,无论怎么看,都是现实乡村生活中的好油画,油画中的极美的乡村田园景光。

⑦这些贡献出粮食的麦秸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会再继续贡献出自己的身体。

在农村, 麦穰草,被应用的范围极广。

它们可以在农家的土灶里,自我焚烧而化成温暖的灶火,偎舔着锅底,烧熟农家饭莱而四散飘香,营养农人的身体。

或者,在农妇的手里,经过细巧编织,金黄的麦穰草,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这些倾注农妇一汪柔婉情怀的工艺品,是那么恰到好处地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

⑧在寒冷的冬季,麦穰垛,昂首挺胸,抵挡着西北风的侵犯,阻挡住逼人的寒冷,而把温暖与舒适,留给村庄里的农人。

那些日间倍感闲松的老人,常背靠着麦穰垛,晒着太阳,拉着闲呱,更有贪恋麦穰垛温暖的人,会在麦穰操的下部,拘挖一个能容下一人大小的洞儿,躺在里面,松软、避风、温馨,突着麦草的干香,而酣然入睡,一直到夜幕降临。

我们这些孩子们,有时,在做捉迷藏的游戏时也会躲进事先掏挖好的洞中,让同伴遍寻不到。

这个时候, 麦穰垛,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容纳了所有依靠它的村人。

⑨这些紧靠村子而垛起的麦穰垛,随着流年岁月的侵蚀,慢慢地,就由金黄变成了暗黑色,而麦秸秆,则干枯发脆,清香尽失,但是,它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历经的历程,待到来年的芒种时节,接替自己的,将又是座座圆圆鼓鼓、崭崭新新的麦穰垛儿.
【1】上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概括作者笔下“麦秸秆”“麦穰垛”的作用。

【3】请简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请探究作者寄托在“麦穰垛”里的丰厚情感。

2.阅读下文,文成下列小题。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①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

戏剧当然要铺陈剧情、塑造人物,而非单纯展示技巧,就像说话是为了传情达意,而非卖弄词汇和辞藻。

但争论总有原因,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

②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

如果说写意性是京剧的创作思维,那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词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构成单位。

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正如李泽厚所说,中国戏曲“实际上并不以文学内容而是以艺术形式取胜,也就是说以美取胜”。

③“技”的确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然而我们单独欣赏一段技艺表演时的审美心理,还是和欣赏戏中之“技”有很大区别的,换句话说,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

事实上,程式从来不是无源之水,即使是像“云手”这种在今天看来只有美观意义而无具体含义的纯形式,也同样经历了从模仿现实到抽象化、符号化,由再现到表现、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何况是那些还能清晰看出意义所指的程式呢。

无数有关故事和人物的内容、想象、观念积淀在形武中,赋予其写意性与象征性,这就是程式的“意味”。

如果在运用程式的时候,舍弃了对“意味”的体察而只追求外在形式美,那就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卖艺了。

“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

④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

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所有“梅派”传人都演《宇宙锋》《太真外传》《霸王别姬》,但有几人能像杨荣环、言慧珠那样将无奈表现得如此深沉,将情到浓时的欢悦、置生死于度外的从容表现得如此可信?这些第一代流派传人在继承流派艺术特色和技术技巧的同时,非常自觉地沿袭了前人的本体性思维和开创性思维,并结合自身条件,以新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流派表演艺术,是“高水平传承”的典范,更是“移步而不换形”的典范。

⑤当前,新的历史语境为传统艺术带来新的生存压力与动力,或许也将推动一场广泛、深入而持久的有关传统艺术精神的自省。

演人物、讲故事、展示美,是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所应履行的基本职能,更是京剧的初心。

重拾初心,才有来来。

(选自2017年9月《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谈谈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言之“技”的理解。

【3】作者认为京剧艺术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六、其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名人,有能够吸引有相似想法的“信众”的能力,他们提供了一种人们能产生共鸣的身份。

——————威廉格瑞德《谁来告诉人们》
对名人的崇拜,往往伴随着对普通人的漠视。

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名人身上,世界变得
由少数“大人物”和多数“小人物”组成。

———————诺受·所罗门、杰夫·可汗《媒体人物的魔术》
江苏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栖惶/栖息椽子/置喙跂望/分歧槲寄生/流觞曲水
B.殒命/陨落叨光/韬晦祚薄/愧怍缟素/形容枯槁
C.莆田/江浦修茸/修楔堤坝/提防烟囱/忧心忡忡
D.湍急/遄往谰言/斑斓栈桥/饯别冒昧/联袂而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B都读yǔn ,tāo ,zuò,gǎo;A qī;chuán/huì;qǐ/qí;hú/shāng;Cpú/ pǔ;róng /xì;
dī;cōng/chōng ;Dtuān/chuán ;lán;zhàn/jiàn ;mèi。

2.在下面语段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很希望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国际性的合作,__▲____________。

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处合适。

匍匐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忽略—蛇_________▲________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

A.防患于未然派遣悄无声息知觉
B.未雨绸缪驱遣悄然无声察觉
C.防患于未然驱遣悄无声息察觉
D.未雨绸缪派遣悄然无声知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注重事故或祸害)。

防微杜渐:比喻
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注重坏事,坏思想)。

结合语境选“防患于未然”;派遣:1.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2.派往某特定目的地。

3.命令地位低的人去干某事。

驱遣:1、指驱逐;赶走。

2. 驱使;差遣。

3. 调遣;使用。

4. 犹逼迫。

结合语境选“驱遣”;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悄然无声: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
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察觉:发觉,看出来。

结合语境,选“察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词语由于词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功能和特点,还往往具有相当明显的、多种多样的修辞作用。

B.高中生的写作要有社会性,我们固然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但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事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C.在发射人造卫星时,用于克服空气阻力所需要的燃料要比克服地球引力所需要的燃料多几十倍。

D.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于今年8月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有四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不仅”调至“词语”后。

C 结构混乱,删去“用于”或者删去“所需要”。

D成分残缺,“伪造”缺宾语“数据”。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明代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B.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C.数十万年前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一滴汁液,永恒地将它凝固住,而成为琥珀,
成为贵妇们的珍藏。

D.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这是比喻的手法;B“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是比喻手法;D“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比喻的手法。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言以蔽之,惟有科学,即经过批判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指导的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他人误入歧途。

①不但是指一个人应当做什么,而且是教师们应当采用什么指南
②假如我们所说的实践智慧学
③把它造得结结实实,明明朗朗才是通向真正的实践智慧学的那扇窄门
④才是通向真正的实践智慧学的那扇窄门
⑤去指导修造人人要走的智慧之路
A.②③④⑤①B.④②①③⑤C.②①④⑤③D.④②①⑤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⑴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

⑶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本题根据“惟有……才”,可知④放第一句,排除AC。

⑤是承接①中的“教师们应当采用什么指南”,所以应该是①⑤,排除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下列小题。

书施穆亭先生撰先兄学艺公传后①
张正忠
孝友为人生大节,然非根于天性、发于至诚,不能致之。

世人概曰“孝友”,究亦徒窃其名也.至吾兄学艺公,则实有当而
无愧名。

犹忆忠十二岁,三弟五龄,祖父伯叔俱亡,祖母与母无倚,惟兄一人仔肩家政,备历艰辛。

虽极忙冗中,于祖母与母服勤就
养未尝少疏。

祖母年七十余,病笃,兄不解衣带,尽夜扶持眠起者两阅月。

及终,恸哭失声,奔丧尽礼。

甫毕,官司频仍,时内有伯叔侵凌,外被他氏欺辱,自丙中至已亥四载,无日不涉讼公庭。

兄窥忠有忧色,曰:“即有大祸,予以承当,女惟用心读书,以慰母心,何以忧之?”
此后无事小者二载,方期自兹以往永享平安,得于母前曲尽孝思。

雍正甲辰冬,惨罹祝融②之变,祖宅且为废址。

夫从前
叠遭死亡、丧葬、官事,至是资财已尽,囊橐俱空。

兄天性至孝,勉强支撑。

乙巳春,经营竖造,其仓皇拮据,形神俱敝
之状,有难以殚述者也。

又恐忠因遭变有妨学业,愈加廷师督责读书。

迨冬散馆,鼓励尤深,书宣则为清尘,食饮亲自馈送,手书一语云:书声莫让鸡声早,灯影须同月影斜。

贻案头以示儆。

岁辛亥,忠府试第一,兄欢欣相勉,曰:“今次入泮必也,任毋以一矜自足。

余之所以望尔者,欲尔大振家声也。

”兄年近五旬未得子,适忠丁未举一子,兄喜不自胜,曰:“此我
房承先启后者也!”顾复提抱爱若珍珠。

不幸周岁殁于痘,兄顿足痛哭不饮食者数日。

后兄始得一子,亦不过安之若素。

兄应长享遐龄,胡天不吊,中道而陨。

卒之日,语言无声,泣附忠耳曰:“吾不孝之人,惟愿尔孝顺老母,友爱弟侄,勿有私积,
永相和好。

”数语相谆嘱。

呜呼!其孝友若此,非根于天性、发于至诚而能然哉?
【注】1①选自《度予亭集新编》,有删改。

②祝融:火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致之致:传达
B.尽夜扶持眠起者两阅月阅:经历
C.任毋以一矜自足矜:自满
D.中道而陨陨:死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

A“致”是“得到”的意思。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前后对举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
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迸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究亦徒窃其名也②视徒吏则心惕息
B.①祖宅且为废址②且臣少仕伪朝
C.①后兄始得一子②室始洞然
D.①数语相谆嘱②夫人之相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推断能力。

C.才、方。

A.①只、仅仅;②服役之人,徒役、狱吏。

B.①将要;②况且。

D.①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②互相。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极忙冗中,于祖母与母服勤就养未尝少疏。

(2))女惟用心读书,以慰母心,何以忧之?
(3)余之所以望尔者,欲尔大振家声也。

(4)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答案】(1)虽然每天极为繁忙,(但)对于服侍奉养祖母和母亲,不曾有一点疏忽。

(2)你只需要用心读书,用(学业长进)来安慰母亲,为什么要为家事忧虑呢?
(3)我对你抱有如此厚望的原因,是希望你能够(通过读书)重振我们家族的名声啊。

(4)而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为节义而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节义,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为节义献身)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重点词语有:(1)“虽”虽然;“未尝”不曾。

(2)“女”通假字“汝”你;“惟”只;“何以”为什么。

(3)“所以”……的原因;“望”期望,厚望;“欲”希望。

(4)“死节”为节操而死;“勉”勉励。

【4】根据文本,概括学艺公“孝友之节”的具体表现。

【答案】①苦撑家务,尽孝祖母。

②激励弟弟,怜爱幼侄。

③临终嘱咐,孝友相托。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根据题干可知“概括学艺公“孝友之节”的具体表现”,要求具体写出“孝友之节”的表现,就是例举一些事例来论证观点,比如从以下几点展开即可,①苦撑家务,尽孝祖母。

②激励弟弟,怜
爱幼侄。

③临终嘱咐,孝友相托。

参考译文:
孝敬友爱是人生最高尚的节操,然而(如果)不是出自本性、发自真心,(就)不能取得这样的名声。

世人大多所谓的“孝友”,终究也只是滥用其名罢了。

(而)在我长兄学艺公身上,就的确能够承当且无愧于“孝友”的美名。

还记得(那时)我十二岁,三弟五岁,祖父伯叔都已离开人世,祖母与母亲失去生活的依靠,只有长兄一人挑起家庭重担,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虽然每天极为繁忙,(但)对于服侍孝敬祖母和母亲,不曾有一点疏忽。

祖母七十多岁时病重,长兄衣不解带,经历两个月,整夜照顾祖母起居。

等到祖母去世时,他放声恸哭,竭尽礼仪安排丧葬。

(丧礼)刚结束,家中就官司不断,一时间内,既有本族伯叔排挤,又有外族他姓欺凌,自丙申至己亥四年之中,没有一天不在公堂打官司。

长兄观察我满心忧虑,(安慰我)说:“即使有再大的灾祸,也由我一个人承担,你只
需要用心读书,用(学业长进)来安慰母亲,为什么要为家事忧虑呢?”
这之后不足两年家中平安无事,(长兄)正期盼从此以后家庭平安,能够为母亲竭尽孝道。

(熟料)雍正甲辰冬,(家中)惨遭火灾,祖宅几乎变成废墟。

如此,从最初就一次次遭遇死亡、丧事、官司,至此家中钱财已经耗尽,囊中十分羞涩。

长兄性情至孝,勉强支撑家业。

乙巳年春,费尽心力建造房屋,时间仓促,钱财紧张,(长兄)身心俱疲的状态,是难以用(言语)详尽描述的。

(他)又担心我因家庭变故影响学业,更加优待先生来督促我读书。

等到冬天散学回家,(他对我)的期望尤为深切,书房为我清扫,三餐亲自送来,(且)亲手写了一副对联:书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