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dbb2b7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1.png)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昆虫》第三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昆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昆虫,但可能没有系统地观察和研究过昆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昆虫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2.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昆虫的生活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他们的兴趣。
2.讲授:介绍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3.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观察昆虫模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昆虫的外形特征。
4.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昆虫实验,如昆虫的触角是否具有嗅觉功能等,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如昆虫的繁殖方式、食物来源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7.拓展:学生展示自己对昆虫的了解,分享昆虫的相关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2.翅膀: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昆虫没有翅膀3.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4.繁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如卵生、胎生等5.食物来源:昆虫的食物来源丰富,如植物、其他昆虫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等活动。
幼儿园昆虫说课稿
![幼儿园昆虫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fd2d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d.png)
幼儿园昆虫说课稿幼儿园昆虫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昆虫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昆虫说课稿1活动目标: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一)捕捉昆虫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
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
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
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
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
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
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
捕捉的昆虫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
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
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幼儿园昆虫说课稿2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0181a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c.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以及变态发育的类型。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类群,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活动规律,还可以为后续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能力,对昆虫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通过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2、教学难点(1)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昆虫在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发育类型的特点。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5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5](https://img.taocdn.com/s3/m/869d413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3.png)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昆虫》这一节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以及昆虫的生态习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特征。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态习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并能够观察和描述昆虫的生态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态习性,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2.教学难点:昆虫生态习性的观察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昆虫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昆虫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昆虫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昆虫特征: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特征。
3.观察昆虫生态习性:学生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昆虫的特征和生态习性,并进行交流分享。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2.翅膀:有的昆虫有两对翅膀3.触角:用于感知周围环境4.生态习性: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有不同的生存方式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说课稿2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1a8942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2.png)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昆虫》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昆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昆虫,对昆虫的特点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昆虫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昆虫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的昆虫。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常见昆虫的识别。
2.教学难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昆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3.学习常见昆虫:教师展示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并说出昆虫的特点。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利用实物模型,观察昆虫的特点,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总结出昆虫的主要特征和常见昆虫。
6.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有触角、眼睛、翅膀、足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对昆虫的认识程度。
幼儿园昆虫的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昆虫的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bb781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73.png)
幼儿园昆虫的说课稿范文幼儿园昆虫的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昆虫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昆虫的说课稿1一、设计意图。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
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
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二、说教材。
(一)目标定位: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情感目标: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
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教学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幼儿能够达到本活动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三、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了解一些昆虫的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了。
激发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基于本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找找藏起来的昆虫,从这种游戏情景中获取知识。
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5篇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ea7a6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d.png)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昆虫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 了解昆虫的生态角色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及生态角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标本、挂图、PPT、实物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小生物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昆虫的定义、分类及生物学特性,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昆虫标本。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昆虫,如蝴蝶、蜜蜂等,详细讲解其生物学特性、生殖与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态角色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昆虫》2. 内容:昆虫的定义与分类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的生态角色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昆虫的分类方法及分类特征。
(2)举例说明昆虫的生态角色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昆虫与人类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昆虫的分类方法有形态学分类、遗传分类等。
分类特征包括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等。
(2)例如,蜜蜂通过传粉帮助植物繁殖;蝴蝶在幼虫阶段可以控制害虫数量;蜻蜓成虫捕食蚊子等。
(3)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既有益也有害。
益处如提供食物、药材、传粉等;害处如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昆虫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掌握较好,但对昆虫分类的理解仍有不足,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昆虫博物馆,增加对昆虫的直观认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6c666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8.png)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昆虫》这一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材以昆虫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昆虫的特征和习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繁殖方式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教学难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昆虫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昆虫的基本特征:学生分组观察昆虫标本,记录昆虫的身体结构、触角等特征,并讨论昆虫的分类。
3.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繁殖行为,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并通过实验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习性,如蝴蝶的迁徙、蚂蚁的觅食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特征和习性,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昆虫的特征:1.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2.触角:感觉器官3.翅膀:飞行4.足:行走昆虫的习性:1.繁殖:卵生2.发育: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3.迁徙:蝴蝶、蜜蜂等4.觅食:蚂蚁、蜈蚣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a76e1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8.png)
一、说课环节:1.1 课程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3 教学内容(1)昆虫的生殖方式(2)昆虫的发育阶段(3)昆虫的变态发育(4)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二、试讲环节: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介绍昆虫的生殖方式,如内寄生、外寄生、卵生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3 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等,并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4 讲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类型,如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5 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总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如短寿命、高繁殖力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2.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趣现象。
2.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2.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说课环节: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试讲环节:4.1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a6411c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1.png)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昆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昆虫》是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翅膀和触角等。
通过对昆虫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昆虫,并且能够说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昆虫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昆虫,但他们对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和触角等特征可能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昆虫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翅膀和触角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昆虫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翅膀和触角等。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昆虫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昆虫的特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昆虫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昆虫图片,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昆虫有什么特点吗?”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和触角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交流:学生汇报观察和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评价,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并进行讲解。
5.练习: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昆虫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方面。
昆虫记导读课说课稿
![昆虫记导读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7c0ce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2.png)
昆虫记导读课说课稿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说课稿示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昆虫记》导读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主要著作,该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在书中,法布尔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各种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记录了它们在昆虫王国的漫游历程。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昆虫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对于《昆虫记》这本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次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3. 掌握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2.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五、说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用谜语导入,引出昆虫的主题。
2. 作者及作品介绍:介绍法布尔的生平及《昆虫记》的主要内容。
3. 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展示书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 阅读方法指导:介绍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如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理解科学术语等。
5. 总结:总结《昆虫记》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昆虫记》并撰写读书笔记。
《昆虫记》说课稿
![《昆虫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fd6c4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8.png)
《昆虫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昆虫记》是统编教材八上第五单元的名著导读内容,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完成的昆虫学巨著,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
二、说学情初二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最浓,又勇于展现自我的阶段,他们思维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阅读基础。
同时也存在阅读浅表化、理解深度不够等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速读,快速提炼昆虫的习性特点,把握主要内容。
2.选读,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拟人化的手法,学会赏析语言。
3.感悟法布尔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速读、选读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拟人化的手法。
难点:感悟法布尔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
五、说教学策略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读书指导法、探究教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初读,昆虫大探秘2.选读,美点大寻踪 3.悟读,情感大揭秘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三种昆虫的视频,并用动物世界主持人的口吻,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这些昆虫惊人的秘密吗?你们可曾想过,可爱的小萤火虫竟然是食肉动物,可怕的蜘蛛居然泛滥着无私的母爱,吵闹了整个夏天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老师看到同学们眼里写满了惊讶,别急,本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昆虫世界的魔术师法布尔,一起走进神奇的昆虫世界。
”带着对昆虫的好奇,进入第一环节:初读——昆虫大探密这个环节,我们分三步走: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昆虫篇章,快速阅读,在读到有价值的信息时,用笔划出来制作成昆虫名片。
2.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昆虫的某一个特点,用“你知道吗?“竟然是”的句式说话。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昆虫》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昆虫》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f3983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3.png)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昆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昆虫》是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掌握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昆虫的世界,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方式。
2.难点:昆虫的分类和生物学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昆虫的特征: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比较昆虫的身体结构,分析昆虫的触角、翅膀、足等特征。
3.学习昆虫的分类:根据昆虫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昆虫的分类,了解昆虫的生物学地位。
4.探究昆虫的生活方式:让学生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5.总结与交流: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2.触角:感知外界环境3.翅膀:飞行4.足:行走和捕食5.繁殖方式:卵生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昆虫特征的掌握程度。
《昆虫手册》说课稿
![《昆虫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a5be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c.png)
《昆虫手册》说课稿一、引言《昆虫手册》是一本以昆虫为主题的儿童读物,旨在向孩子们介绍昆虫的基本知识和特征。
本说课稿将围绕该书的内容、研究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内容概述本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昆虫的分类、身体结构、生长变态、食性性、生态环境和常见昆虫等知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简洁明了的文字,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三、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本书,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研究目标:1. 了解昆虫的分类和基本特征;2. 理解昆虫身体结构及其功能;3.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态过程和特点;4. 了解不同昆虫的食性性;5. 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6. 认识常见的昆虫种类及其特点。
四、教学重点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昆虫的分类和基本特征;2. 昆虫的身体结构及其功能;3. 昆虫的生长变态过程和特点;4. 不同昆虫的食性性;5. 昆虫的生态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6. 常见的昆虫种类及其特点。
五、教学方法针对以上研究目标和教学重点,本次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预热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昆虫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昆虫的了解程度。
2. 讲授法:通过语言和图解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分类、身体结构、生长变态、食性性、生态环境和常见昆虫等知识。
3. 示范法:通过展示真实昆虫标本或观察昆虫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昆虫的特点和行为,增强研究效果。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昆虫种类展开讨论,分享和交流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5.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与昆虫相关的游戏或问答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昆虫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出意见和参与讨论等。
2. 学生反馈:采集学生对昆虫知识的理解和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024昆虫世界说课稿范文
![2024昆虫世界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eadc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c.png)
2024昆虫世界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昆虫世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昆虫世界》是一本小学自然与生活的课本,属于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分类和一些生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生了解昆虫世界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认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现对昆虫的保护意识,培养对生物世界的敬畏之心。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昆虫的形态和行为,加强学生对昆虫的感知和理解。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准备了昆虫标本、显微镜、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具,以及实地考察的相关资料。
这些教具和资料将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他们对昆虫的认识和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启发导入我将使用一张有关昆虫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通过引入问题、讲述趣事或展示有趣的昆虫行为,让学生对昆虫世界产生兴趣和渴望了解更多。
环节二、观察和归纳我将组织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或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
学生可以观察昆虫的外形、足的结构、触角的形态等,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归纳出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环节三、实地考察和讨论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昆虫实地考察,可以选择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作为实地考察的地点。
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采集昆虫标本、记录数据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数量分布规律。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1e29d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f.png)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昆虫》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认识常见的昆虫,并了解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昆虫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能够识别常见的昆虫。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难点:昆虫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标本、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属于哪个类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昆虫的定义、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学生观察昆虫标本,分组讨论昆虫的分类及生活习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信息。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分享。
4. 例题讲解:(1)展示昆虫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分类依据。
5.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昆虫》2. 内容:(1)定义:昆虫是无脊椎动物,有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特征:三对足,两对翅。
(3)分类:根据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等可分为不同类别。
(4)生活习性:昆虫的生活习性多样,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种你熟悉的昆虫,并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2)简述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答案:(1)示例:蜻蜓、蝴蝶、蚊子、蚂蚁、蜜蜂。
(2)昆虫的生活习性多样,如捕食、寄生、腐食等,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5篇)
![《昆虫》优秀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a8b3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6.png)
•••••••••••••••••《昆虫》优秀教案《昆虫》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虫》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昆虫的巢穴活动来源于一次户外,幼儿在观察蚂蚁的爬行过程中,追寻它的行走路线,找到了蚂蚁的巢穴,孩子们兴奋的眼神、乐此不疲地探究精神是我们组织活动的来源与动力。
昆虫巢穴需要孩子们认真仔细、长期深入的观察才会发现的秘密。
因此,此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交流引发好奇心,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活动延伸,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1、认识了解蚂蚁、蜜蜂等虫儿的巢穴,知道它们的巢穴名字及外形特点。
(重点)2、能准确分辨出不同虫儿的居住场所,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难点)3、体验与同伴在探究中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1、提前带领幼儿观察蚂蚁的家。
2、在班级的饲养角增加“蚂蚁工坊”材料。
3、昆虫住所的课件、昆虫图片、设置昆虫的家场景。
【活动过程】一、设疑,引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蚂蚁的家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追问:猜一猜蚂蚁的家里会有哪些房间呢?二、欣赏故事“蚂蚁的家”,了解蚁巢。
1、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提问: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家里都有哪些房间?各有什么功能?2、讨论: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蚂蚁?蚂蚁除了把家的房子盖在地里,还有其他的房子吗?3、结合课件为幼儿介绍树栖蚁巢。
二、结合课件,了解探究其它昆虫的居住环境。
1、出示蜜蜂图片,提问:蜜蜂住在哪里?它的家叫什么名字?小结:蜜蜂的家叫蜂巢,由数千个巢房连结在一起组成,是工蜂用自身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在大树上,形状似下垂的花生。
2、通过课件介绍,了解其他虫儿居住的环境。
3、教师小结:蟋蟀居住在草地上,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有趣的昆虫教案说课稿
![有趣的昆虫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7e900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3.png)
有趣的昆虫教案说课稿
教案名称:探索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难点: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
1. 昆虫标本或图片;
2. 显微镜;
3. 昆虫分类表;
4. 课件或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昆虫的认识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
1. 老师通过课件或教学视频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或图片,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特征。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填写观察记录表;
2.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进行分类。
四、总结(10分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和分类情况,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昆虫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五、拓展(5分钟)
老师提出一些昆虫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昆虫世界的认识。
《昆虫学习手册》说课稿
![《昆虫学习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1568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8.png)
《昆虫学习手册》说课稿昆虫研究手册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昆虫研究手册》是针对学生对昆虫有兴趣的情况下设计的一本教材。
通过研究昆虫的分类、生态、性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分类和形态特征;2. 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态特点;3. 掌握昆虫的常见性和行为模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昆虫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介绍昆虫的分类体系,包括各个级别的名称和特征;- 用图片或模型展示昆虫的形态特征,如头、胸、腹的组成。
2. 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态特点- 介绍昆虫的生命周期,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着重介绍昆虫在不同阶段的生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昆虫的常见性和行为模式- 介绍昆虫的觅食、繁殖、群居等常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昆虫的行为模式和相关适应性。
4. 学生动手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参与观察昆虫的实验活动,如观察昆虫行走、觅食等;-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
5. 研究小组合作项目-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昆虫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收集信息、制作海报或小册子,分享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参与讨论的能力;- 实验报告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论;- 小组项目评估:评估小组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成果展示。
五、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昆虫研究手册》;- 图片或模型展示昆虫的形态特征;- 实验用具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养殖箱等。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昆虫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第二课时:讲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态特点;- 第三课时:介绍昆虫的常见性和行为模式;- 第四课时:学生动手实践活动;- 第五课时:小组合作项目展示。
通过《昆虫学习手册》的教学,我们将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与爱护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昆虫研究报告》说课稿
![《昆虫研究报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eb18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8.png)
《昆虫研究报告》说课稿
昆虫研究报告说课稿
1. 引言
该报告旨在介绍一份关于昆虫研究的报告,该报告对昆虫种类、生态性和保护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昆虫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昆虫保护和生态
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2. 报告内容
2.1 昆虫种类
报告详细列举了常见的昆虫种类,包括蝴蝶、蜜蜂、蚂蚁、螳
螂等。
针对每个种类,报告介绍了其形态特征、生活性、繁殖方式
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图片和图表进行了直观展示。
2.2 昆虫生态性
该报告深入探讨了昆虫的生态性,包括昆虫的取食性、繁殖性、栖息地选择等。
通过对不同种类昆虫的生态行为进行比较分析,我
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2.3 昆虫保护意义
昆虫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该报
告阐述了昆虫保护的重要性,并指出昆虫在花粉传播、食物链维持、土壤肥力促进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通过对昆虫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进
行探讨,可以促进人们对昆虫的保护意识。
3. 报告结论
通过对昆虫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昆虫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
重要意义;
- 昆虫的生态性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密切相关;
- 昆虫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4. 参考文献
- 张三,昆虫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18年
- 李四,昆虫保护与生态环境,人民出版社,2019年
以上是《昆虫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概述。
通过对该报告的介绍,希望能引起广大人们对昆虫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说课
宣恩荧屏特殊教育学校李先尧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聋校七年级理科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讨论的是昆虫的共同特征和发育。
通过本章的学习,力求学生对昆虫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有深刻的理解。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纲,为了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的教材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多彩的昆虫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观察具有代表性蜜蜂和蝴蝶,通过图片让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以蚕的发育过程为例,让学生对变态发育有初步的认识。
第三部分介绍昆虫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对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媒体:彩图、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列举常见的昆虫,并说出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 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2、操作领域:小组合作,完成对蜜蜂和蝴蝶外部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对直观事物的表达能力。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认识动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谐意识和生态观念。
教学重点:观察蜜蜂和蝴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从蚕的发育过程,了解变态发育。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图等。
四、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能有所收获。
探究式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有效方法。
本节课充分发挥听力障碍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课对学生观察、交流、分析、理解等多层次的能力培养,通过多媒体设备,激趣引新、个性发展,启迪创新、倡导合作、探究发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构建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布置
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昆虫的各种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在校园、小区捕捉一些放在玻璃瓶、火柴盒里带来课堂。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捕捉时注意观察这几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并记录,以便上课时使用。
2、情境导入、开门见山
本节课的导入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借助形形色色生活常见的昆虫进入新课它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浓郁,激发无限的遐想,也惊讶于生活中原来随处可见的这些五彩各异的小生灵。
3、个性表达、合作体验
让学生自己观察以蜜蜂和蝴蝶为例的昆虫,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自己观察认识到的与同学分享、讨论得出: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
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让学生回忆曾经养过、看到过的养蚕经历,蚕从幼虫到成虫体形差距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4、拓展整合——联系生活
昆虫世界的还有很多神奇,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蜜蜂酿蜜、家蚕吐丝、大部分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益虫。
但是,也有许多昆虫对人类造成了伤害,传播疾病、危害农业等等。
我们要消灭害虫。
在生活中我们更要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5、课堂总结——复习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并用一些习题及时复习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实物标本,也不能带他们到大自然去直接感受昆虫世界,所以只靠彩图和多媒体,还是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残疾少年儿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