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近代民居建筑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弄堂——近代民居建筑特⾊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弄堂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第⼀次鸦⽚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岸”,外⼈被允许在此居住、经商。
在上海开埠的最初⼏年⾥,除租界范围内原有的中国居民外,其他中国⼈不允许移居租界内,租界内的外国⼈的经济贸易活动中也不存在房地产经营⾏为。
1853年9⽉,⼩⼑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与清军展开了长达⼀年半的拉锯战,⼤量城隍庙居民为避战⽕⽽移居较为安全的外国租界,“华洋分居”的规定被彻底打破,并极⼤地刺激了租界内的房地产经营活动。
由于⼈多房少,房价⾼得出奇,因此⼤多数外商都很快将商业与兴趣转移到房地产经营中来。
最初建造的这类专供向租界内华⼈出租的房屋,都是⽊板结构,成本低廉,施⼯简单,建造速度快。
这种出租⽊板房屋⼀般采⽤联排式总体布局,并起某某“⾥”为其名称。
这就是后来上海弄堂的雏形。
1870年后,这种简易⽊板房屋因易燃不安全⽽被租界当局取缔,但由于⼤量建造出租住房可给租界当局带来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因此房地产经营活动⾮但没有被制⽌,反⽽越来越繁荣,只不过是将⼀种新型的住宅—⽯库门⾥弄取代了早期简易的⽊板房。
⽯库门⾥弄是⽤中国传统的“⽴帖式”⽊结构加砖墙承重的⽅式建造起来的新式住宅。
这种住宅⽐起早期⽊板房要正规、耐久得多。
它的平⾯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更适合于中国居民的永久性居住。
它虽然⽆法跟过去传统民居中层层进进、庭院深深相⽐,也⽆法凿池叠⽯、赏花折柳,但它毕竟还保持着正当中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
这种住宅还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成⼀统。
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
它总是有⼀圈⽯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厚⽊,上有铜环⼀副。
为跟后来的新式⽯库门住宅相区别,早期所建的⽯库门住宅⼜叫作“⽼式⽯库门”。
从整体看,⼀个个“⽯库门”单元被联排在⼀起,呈西⽅联⽴式住宅的布局⽅式。
⼀排排⽯库门住宅之间,形成了⼀条“弄堂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租界内⾥弄住宅的影响,上海⽼城厢内外华界内,也开始⼤量建造起⾥弄住宅。
20世纪以后,上海的房地产经营活动更加⾼涨。
20世纪初,上海的⽯库门弄堂有了⼀些变化。
弄堂的规模⽐以前增⼤了,平⾯、结构、形式和装饰都和原有的⽯库门弄堂有所不同。
单元占地⾯积⼩了,平⾯更紧凑了,三开间、五开间等传统的平⾯形式已极少被采⽤,⽽代之以⼤量单开间、双开间的平⾯。
建筑结构也多以砖墙承重代替⽼式⽯库门住宅中常⽤的传统“⽴帖式”,墙⾯多为清⽔的青砖或红砖,⽽很少像过去那样⽤⽯灰粉刷,⽯库门本⾝的装饰性更强了,但中国传统的装饰题材逐渐减少,受西式建筑影响的装饰题材越来越多。
这种弄堂被称为“新式⽯库门⾥弄”或“后期⽯库门⾥弄”。
其分布也较⽼式有库门弄堂为⼴。
在新式⽯库门弄堂⼤量建造的同时,从中演变出⼀种新的弄堂住宅形式—新式⾥弄。
在新式⾥弄中,⽯库门这⼀住宅形式被淘汰了,封闭的天井变成了开敞或半开敞的绿化庭院。
形式上更多地模仿了西⽅建筑式样⽽较少采⽤中国传统建筑式样。
各种建筑设备也较为齐全了。
20世纪30年代后,新式⾥弄进⼀步发展,演变出⼀类标准更⾼的花园式⾥弄住宅。
这种住宅由长条式变成了半独⽴式,注重建筑的环境绿化,室内布局和外观接近独⽴式私⼈住宅,风格多为西班⽛或现代式。
还有⼀些花园⾥弄,不是每家⼀栋或两家合为⼀栋,⽽是和公寓⼀样,每⼀层都有⼀套或⼏套不同标准的单元。
这种花园弄堂⼜被称为“公寓式⾥弄”。
花园式⾥弄与公寓式⾥弄,除了整体布局还有些类似于传统弄堂的成⽚式布局特征外,其建筑单体已很难再视之为弄堂住宅了。
上海的弄堂住宅有着强烈的空间艺术特征。
这种空间艺术特征⾸先表现在弄堂中不同层次的空间序列上,即从街⾯到总弄再到⽀弄最后⼊户这样⼀种空间组织⽅式。
它将居民的居住空间有序地分隔成公共空间(街道)、半公共空间(总弄)、半私密空间(⽀弄)和私密空间(住宅内部)这样⼏个不同的层次,但⼜将这些不同层次的空间有机地组织在⼀个有序的系列中。
弄堂的空间艺术特征,也表现在户内的空间组合上。
前后天井,将房间在纵向上分成不同的层次,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深住宅内的通风和采光问题。
主、次房间的不同层⾼使空间利⽤更有效率,降低的灶披间上更是多出⼀个亭⼦间的空间。
弄堂建筑的装饰也丰富多彩。
⾸先是弄⼝的装饰。
这⾥往往都被设计者和建造者精雕细琢。
第⼆个装饰的重点是每家每户的⽯库门。
⽯库门的装饰风格成为形成各弄堂可识别性的重要视觉元素。
第三个装饰元素是建筑⼭墙上的装饰。
此外,在有的⽯库门弄堂中,还常常会有重重叠叠的半圆砖券或过街楼,这些券门或过街楼是极富装饰性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