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第一册数学教案-4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场上
一、教材内容:第42、4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两数相差多少,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充分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

4、通过图片观察和学生操作直观教具,初步了解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求两数相差应用题的结构及根据图意,提出问题,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物,图片
五、教学策略:
1、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在以往教材中第二册才出现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针对儿童的认知实践,上学前,对于比多少的问题,已有初步了解,《课程标准》在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安排了多些、少些的应用题。

旨在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帮助学生主动建立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

2、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图)你能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吗?
生:(汇报观察结果)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拍皮球,还有的在投沙包。

(多媒体定格在踢毽子的主题图上)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答。

(出示课题:操场上?)
师:同学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生1:老师有2人。

生2:学生有6人。

生3:男学生有3 人。

……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老师把同学们回答出的问题整理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老师:O O
学生: X X X X X X X X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

男同学: A A A
女同学: B B B B B B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

女老师: W
男老师:L
……
师:同学们,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

(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这样导课的目的是通过选取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a学生比老师多()人。

老师比学生少()人。

b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c男学生比男老师多()人。

男老师比男学生少()人。

……
师:根据提出的问题,观察人物图片,解答第一组问题。

师:把你观察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生:个别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讲给大家听吗?
生:指着图片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思路的解释,老师为你们有这么多的想法感到骄傲!
师:(指着图片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就是从学生人数中去掉和老师一样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学生比老师多的几个人。

师:你们能用刚才同学们的方法解答“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吗?”
生:学生汇报解答方法。

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生:某生板演。

师: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感兴趣的另一组问题。

生:学生代表本小组回答解题的思路。

(以上设想,从课题的引入到教学内容的开展,创设了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会用数学语言表述身边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3、联系实际,尝试应用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针对情景图进行机动练习)
(2)第43页1题,摆一摆,填一填。

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示:第2幅图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对“比”字前面填

(3)看图,填一填。

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完成。

(4)游戏:抢椅子。

游戏规则:要求每人抢坐1把椅子,抢不到的则为失败。

a先摆放4把椅子,让3个小朋友去抢占,结果会怎样?
b如果把4把椅子坐满,需要()个小朋友呢?
c还是摆放4把椅子,让5个小朋友抢占,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求两数的相差数的解题方法。


(5)实践活动“小调查”
要求: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指定一个小组站起来,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数、说、列式计算。

4、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种、同类的物品。

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

口头列式解答,并和家长进行交流。

5、总结。

通过观察、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些、少些的概念,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

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6、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