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层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中层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管理规定小学的中层机构包括教导处、教研处、德育处、学工处、实践教学中心等。

中层干部是指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和相关职位的干部。

一、中层机构设置
根据学校规模和需要,小学的中层机构设置可酌情调整,但必须保证必要的职能部门存在。

1. 教导处: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管理,包括教师培训、评价、改革实践等事务。

2. 教研处:负责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管理,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研究等事务。

3. 德育处: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生考勤、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等事务。

4. 学工处:负责学生综合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管理,包括学生发展规划、心理健康辅导、社团活动的组织等事务。

5. 实践教学中心:负责学校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管理,包括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的安排等事务。

二、中层干部管理规定
1.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应严格按照学校干部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

通过岗位竞聘、考核等方式确定人选,并经党委或学校领导班子批准。

2. 培训发展:学校应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加强中层干部的专业和管理能力培养。

举办定期的中层干部培训班、研讨会、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中层干部的素质和水平。

3. 监督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中层干部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评价。

对于工作失职、管理不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4. 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中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发挥带头作用。

通过提高待遇、给予表彰和奖励等方式,激发中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以上是小学中层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管理规定的一般要求,具体的实施办法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