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全册教案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全册教案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点击浏览该文件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下载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学生明确:
几分之几教学设想教学目标:复习旧知,引发比较,知道分数中除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外,还有几分之几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分母是4的不同分数及其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活动举一反三地学习其它分母分数。
能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能说出这些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了解一些分数的其它知识,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的性质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在探索和创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通过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分数的意义,体验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
后来,人们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一个成语。
你知道指的是哪个成语吗?说说举一反三的意思,并举举学习中这样的例子。
二、复习出示图例,说说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并说出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三、新授:1、大家有没有比较过这些分数?你想到了什么?分子为什么都是1呢?有没有思考过?是不是只能取一份,那可以取多少份?这样也就分子不一定是1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几分之几的分数。
2、我们以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为例来研究,当取出不同的份数时,用分数怎样来表示。
(1)、我们先将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
可以取出多少份?学生说一说。
先让一组学生展示分法,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分数,学习几分之几的读法和写法。
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理解1/4、2/4、3/4、4/4这些分数的意义,强调分母、分子的意义。
再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要求1/4的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分法不同)那为什么还放在一起?(理解分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都用1/4表示
等)(2)、这些分数中哪个最大,说明理由。
学生能借助直观说明取的份数多,这个分数就大。
(3)、这些分数哪个最小,与1/4相比,其它分数如2/4与它有什么关系,可以怎么说?(2/4里有2个1/4)照样子说说3/4、4/4与1/4之间的关系。
(4)、观察这些分数,你还想到了什么?5、果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其它的份数,如平均分成两份、三份、五份……不同的取法会得到哪些不同的分数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你们能不能像刚才一样举一反三地学一学呢?两人一组,选择一种分法。
(鼓励各小组的分法尽量不同,这样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明确两人合作的要求,互相指正,互相补充。
6、出示活动要求,两人一组活动:(1)、将这些图形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
想一想:取出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取出两份时,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折痕用笔画出来,取的份数用阴影部分表示,再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出来。
(2)、说说这些分数中哪个最小?其它分数各是有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组成的。
(3)、观察这些分数,你还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记下来,看谁的想法最有多,最有新意。
7、小组汇报。
这说明分子与什么有关?(与取出的份数有关)这些分数分母怎样?为什么会不同?这说明分母与什么有关?(与平均分成多少份有关)如平均分成两份的,展示不同的分法,说说不同的取法用分数表示各是多少,大小关系等。
有什么发现,可让补充。
鼓励其它小组倾听和补充和纠正等。
8、报完后,引导学生再进行观察,想到了什么,鼓励创新。
①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分数知识的丰富性和系统性。
②如横向看,纵向看,有什么发现?如“1”的认识,还有哪些分数也就是“1”?有什么特点?分子能不能比分母大?③还有哪些分数出相等呢?……四、小结: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1、看图,选择用合适的分数表示。
2、判断。
3、你能用学到的分数知识来解决吗?(1)、妈妈把一块月饼平均切成了10块,胖胖吃了其中的4块。
胖胖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2)、如果把剩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3)、胖胖和爸爸、妈妈比,谁吃的多? 谁吃的少?(4)、如果你是胖胖,让爸爸、妈妈多吃些,你打算怎么分? 4、从这些分数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1)“白色污染”:一次性白色餐盒是“白色污染”的主要祸根之一。
据统计,全国铁路列车餐车上一年消耗8亿多只快餐盒,其中近二分之一被丢弃在铁路沿线!(2)可贵的水: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平均每个人拥有的水量是世界平均每个人拥有水量的四分之一。
(3)学生发展现状: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十分之三的孩子“很少帮助父母干活”。
(4)交通安全:对国内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十分之六。
课后延伸:绿色部分、红色部分、黄色部分、蓝色部分各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还想到了什么?
3、说说50/100和10/10表示的意义。
4/5是4个(),3个()是3/6把1可以平均分成( )个1/5把1、2/9、4/9、7/9、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 )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
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填空:
v (立方米)
v (立方米)
60
52
126
4.5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
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
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⑴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
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例1:×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3.14×()=12.56(平方米)12.56× ×1.2=5.024(平方米)
(2)小麦的重量: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