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脸上有5种病色
面部诊断,中医教你从脸上看出疾病
面部诊断,中医教你从脸上看出疾病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红润有光泽。
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通常都是干干净净的;随着岁月的增长以及空气、水、食物添加剂、环境污染、基因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健康受到伤害,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通过面部颜色查看健康1.黄色:脾胃,消化系统有问题;2.白色:肺,呼吸系统有问题;3.红色:心脑血管系统有问题;4.青色:肝胆,免疫系统有问题;5.黑色:肾脏、膀胱系统有问题。
面相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五脏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
不外乎有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一般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以斑表现。
1、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4、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具体面相1、心脑血管压力区:多数长痘、斑和皱纹。
2、心区:长横纹(或一道,或两道,或若干道)多为心脏不好。
鼻纹多为供血不足。
3、脑区:长竖纹(左右眉毛的内侧川字文,或三道,或两道)心脑血管不好。
印堂发红为血脂粘稠多为高血压。
4、肝区:长鱼尾纹和斑。
5、胆区:发青。
6、脾胃区:颜色异样(或红鼻头)多为脾胃不和。
7、肺区:发暗,下凹肺功能不好。
8、肾区:发暗肾虚。
有红疙瘩是腰酸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侧脸颊有下凹的地方为肾虚,耳朵小肾虚。
9、膀胱区:发暗、发乌,长痘;膀胱有问题。
10、大肠、小肠区:有斑和“沉色”的红点位肝功能不好。
11、生殖区:颜色异常发青,多为内分泌失调。
12、胸乳区:颜色发暗一边对应一边。
面诊面诊主要分为十二部分:即“心、脑、肝、胆、脾、肺、肾、膀胱、大肠、小肠、生殖、胸乳”。
中医-脸上的“三光五色”之脸色发白肺虚血虚
中医-脸上的“三光五色”之脸色发白肺虚血虚蓝河咱们继续来看脸上的起色我们一定要学会每天常拿镜子看一看自己相信不用我去说朋友们每天一定都是照镜子的但是大家照镜子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留意我们除了看自己的好不好看这个邋不邋遢这个状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留意自己的气色所以这就是气色诊断望其观色知其健康望而治之谓之神我们每天就这样一望之间头脑中就有一个大概的概念能判断自己哎呀最近怎么了出什么状况了该怎么去调养了比方说我们现在发现自己脸色苍白那这个白我们要注意了其实很多人的这个审美是以白为美咱们中国人属于黄种人这个皮肤都会大抵有一些黄色但是我们要留意这个正常的黄叫黄白隐隐所以黄白隐隐红润有光泽这是正常的状态那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呢脸色苍白这个白的没有血色大家想想这个对吗这个健康吗那肯定不对了不对了是哪里出了问题呢首先有两种可能第一呢我们说在五脏里面肺对应着白色所以如果肺气一直虚下去肺功能弱下去经常你看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哮喘哮喘的病人这个肺结核什么这个气管炎这样的病人呼吸道的一些慢性疾病呢他都是脸上苍白的好这是肺气不足的一个表现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肺的问题也没有这些呼吸道的问题那就有可能是什么问题了呢这就是很多女士更容易出现的一个状况那就是血虚为什么因为白里透红才是健康好多女生是白里透着白缺乏了红润这个红是什么呢红就是血色所以当我们透不出红润光泽来的时候代表我们血不够了血虚了血虚了就会容易引发头晕脑供血不足健忘啊手脚冰凉身体困乏没劲这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血虚的表现所以你看我们发现自己的脸色苍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要首先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是肺气虚了第二是血虚了但是到底是肺气虚还是血虚了呢还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上呢刚才我们讲了血虚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看看肺气虚首先说呢肺主皮毛所以肺气虚的人皮肤啊大抵都不会有光泽缺乏弹性那肺主呼吸肺气虚的人呢容易喘容易胸闷甚至容易咳嗽尤其是好多一家人一上课练一会儿课喘半天或者一练课就容易喘天一变容易咳嗽那就要注意了这个就是肺气虚肺气虚还会影响到说话慢慢地说话没劲说话多了会累这都是一些连带的表现尤其是特别体现在肺主皮毛上现在入秋了肺主皮毛嘛所以皮肤防御能力会下降好多人动不动就感冒了咱们都说叫春捂秋冻好多人这会儿他不敢动但凡少穿一点都容易感冒都觉得很冷也跟肺气不足有关系所以我们脸色苍白要考虑是不是肺气不足是不是血气不足养肺气补血气那咱们还讲过要想调整一个方面我们至少要从三个维度去入手这就是原瑜伽的三合一方案我们建议每个人发现了问题那如果说解决问题就要从怎么动、怎么吃和怎么揉经络穴位三个维度进行调养效果才会最全面、最好那如果我们出现了这种脸色苍白的问题怎么样来强壮肺气呢我们看一看先练什么提示是有效的好我们给到三个提示侧板式、屈臂侧板式、单腿减易侧板式好大家留意这里面出现了侧板式反复出现侧板式这个概念那我们就要先有个大概的了解什么叫侧板式我们其实在前面的课程里面学了一些板式了平板式就是我们趴在地上手臂支撑的动作对吧平板式那还有反转板式就是我们反过来手臂把身体支撑起来的反转板式那什么叫侧板式呢就是侧面单臂来支撑我们的身体了好这个就叫侧板式板式呢大概就是手臂支撑好那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其实给到这些带板式的动作都有一个共性要么增强心肺功能要么强肺经要么补肺气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肺经就走我们的手臂好我们要回顾一下肺经的位置大家来看首先肺从哪里走出来呢肺在我们的胸腔里面对吧肺经的循行出来的位置呢就从我们肩膀前侧的位置我们胸大肌这个位置好一直沿着手臂内侧偏外好沿着手臂的内侧走到我们的大拇指所以大家要留意在这里有一块重要的肌肉这块肌肉叫什么呢肱二头肌我们做俯卧撑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锻炼到他所以其实这也是肺经的一个主要循行位置肺气不足的人这个肱二头肌力量可能就不会那么充盛了或者呢它就容易松弛了我们要强壮肺经也有助于强化这块肌肉当我们强化这块肌肉的时候呢也有助于增强肺气所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所有的经脉无非都是运行在肌肉的内与外所以强壮肌肉的时候对于经络有一个很好的强壮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练功夫都先要强壮筋骨所以我们今天也要来强壮我们的筋骨强壮我们的肱二头肌来锻炼我们的肺经强肺气改善脸色苍白的情况其实有很多人脸色苍白的女生坚持练习这几个体式可能你练完你再去照镜子就会发现脸上红扑扑了为什么呀因为她确实这种力量支撑的动作都能快速的来改善血循环是面色很快的那气血舒活了嘛慢慢慢的这种苍白的面色就会呈现出一些红润来但是因为肺气虚也相对的力量不足所以大家练这一类的动作的时候呢要自己掌握好别太过力感觉到很累了你就适当的节省一点时间别很累了你还硬撑着那就容易引发一些损伤了所以自己掌握时间呢刚开始从十秒钟慢慢的向上去增加最完美的情况呢是半分钟到一分钟的支撑好那具体这个动作怎么练习呢我们有请元瑜伽体式培训老师文昌老师来为大家进行示范好我们首先来到板式那这个板式呢就可以从平板式来开始练习身体趴卧到地面上好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好脚尖勾起来前脚掌蹬地好把身体撑起我们前面的课程学过了这个就叫板式对不对那板式呢也是强壮心肺经的在这个体式上呢我们来强化锻炼我们的肺经就是首先先来到左侧脚跟导向左侧左手撑地用右手伸展向天空好大家看这就叫侧摆式一侧的板式它强化锻炼到了我们手臂的肌群但是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都是先左后右去练习从十秒钟慢慢来好我们转到另一侧再来练习这一次脚跟导向右侧右手撑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这叫侧板式那我们看什么叫曲臂侧板式呢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手臂弯曲我们可以回到平板式好把我们的右手手肘弯曲好撑住再来起身体好其实整体的感觉跟刚才是一样的但是呢是弯曲了手臂手肘就更加强化到了我们这个大臂的肌群也就是肱二头这块的训练肺经的强壮那这两个提示呢可以综合起来练习都是先左后右共同的练习好那刚才好多朋友会发现这个动作太吃力了这样练习起来尤其是初学者没有劲儿本身就肺气很虚没有劲儿怎么办呢我们学习变通的单腿简易的一个板式我们可以把一只腿弯曲上面的腿弯曲向后用脚去撑地这样的话我们就又多了一个支撑点身体就能撑得很好然后还不会太费力也是一样的练习左右都是对应的我们曲臂侧板式可以这么练直臂侧板式也是可以这么练的所以我们学到了一个变通的方法那慢慢的我们有力了再恢复到把腿伸直双腿的这种侧板掌握这个原则好侧板是好不错我们每次做完这个体式的练习大家注意你锻炼到了这个肌群但是这个肌肉你锻炼到它了它是充血的胀满的你要给它轻柔的捏揉一下让这个肌肉放松下来好适当的做一下这里的拉伸好我们就可以双手向后在背后十指交叉抓握手臂向后翻转手臂向后翻转去拉伸我们的肺经一个强壮一个拉伸效果才会更好这样的话呢也缓解这里的肌肉紧张好结合我们前面讲到的拍云门再拍打一下云门穴效果就会更好了好这就是体式的练习很好吆喝我们说言语家的练习呢两个模式一是课堂练习模式二是课下生活模式掌握了这样的体式练习课堂上我们有方法了课下我们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功课呢我们来看一下血海穴加公孙穴好这两个穴位是改善面色让面部红润起来的重要穴位血海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听听这个名字血之海洋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这个穴位了非常的实用它能补血它能活血所以很多有淤血的体质活血化瘀这个穴位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建议像脸上不够红润的朋友们经常去拍一拍血海穴血海穴在哪里呢我们再来强化找到这个穴位它就在我们膝关节的内上方我们找我们的这个髌骨髌骨的内上角髌骨的内上角向上量两寸两寸怎么量用我们自己的手三个手指并在一起它的宽度就是两寸所以髌骨的内上角来向上量两寸也就是第三横之外那其实我们找到这个位置你看就这巴掌大的一块位置都是穴海穴所以我们是用拍打的手法不用太精准我们每次就保持双腿盘坐保持双腿盘坐双手空掌去拍打膝关节这样你拍打的位置基本上就是血海穴好每次拍打三到五分钟能舒活气血活血化瘀好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呢光活血还不够我们还要再增加一些调补气血的能力所以我们就来学习补气血第一穴位这个穴位呢气血双补它叫公孙穴公孙穴在哪里呢我们从脚上找我们来看他在我们脚的内侧面大家来看它在脚的内侧面就是大脚趾的根部大家留意大脚趾根部呢只有一个明显凸起了骨节尤其是很多女士这个骨节特别明显的凸起来拇外翻的地方好这个骨节向下向着侧面侧面的下面向着足跟的方向量两寸我们说了两寸是几手指几个横指三个横指对不对好这个骨节下下梁三横指就在这第三指下的地方这就是公孙穴我们每次两个脚可以一起来按摩也可以先左后右来按摩这个位置用一点力去按揉看看有没有酸胀的感觉这个位置如果我们按上去以后找准了以后它会有一些明显的酸胀或者这个部位的这个肉会偏硬一点甚至有个结好坚持去按摩那其实大家如果去做足疗我们会发现足疗师按到你这里你很痛或者他发现这里有个结他都会告诉你先生或者女士您的胃不太好所以这个穴位呢又是一个养胃的要穴治胃病的要穴所以脾胃不好气血亏虚的朋友们坚持去按揉这个穴位这个穴位的作用呢是气血双补那我们说之前给大家分享过补气血的一些饮食方法我经常在各个工艺课上也给大家讲到过其实古人传下来补气血的方子有很多补气最好的叫做四君子汤补血最好的四物汤那如果气血两虚呢四君子汤加四五汤这就是气血双补八珍方那没有时间去熬药汤怎么办或者一吃补药就上火怎么办那就按摩公孙穴先左后右每次呢各按摩三到五分钟那一般按摩公孙穴最好的时间是四时四时啊大家记住这个时段上午的九点到11点之间这个时段提经当令公孙还有穴海穴都属于脾经的重要穴位在对的时间揉对着穴位达到最好的效果好这就是我们说的穴位的方案有了瑜伽有了穴位那我们吃点什么会改善这种面色苍白的情况呢咱们再来看当归大枣茶当归这个东西不知道平时朋友们有没有用过那我们相信我们听到这个名字呢大体都不会太陌生因为今天这个药是我们在菜市场都能买到的大家去卖佐料的地方呢我们经常会买到有党参有当归对吧所以平时但凡家里面的阿姨们、妈妈们、婶婶们在给我们煲汤的时候他们就会经常用到当归、党参来煲汤喝那党参一般是健脾补气的当归一般是补血活血的所以我们说女士们要经常备一点当归来煮水喝泡水喝那都是很好的而且我在看一些清宫的养生的一些记录的时候呢我发现宫廷小主们还经常拿着当归来做面膜当归做面膜那是极好的每次把当归三到五克打成细粉蜂蜜调和它能美白祛斑这是当归的一个好处还可以拿当归来泡脚活血化瘀那最重要的是拿它来泡茶喝每次三到五克的当归但是大家去药店你要注意了大家会发现当归分好多部位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见到过一个完整的当归这个完整的当归长什么样呢其实长得很像人参它分成当归头、当归身和当归尾每个部位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经常有很多同学去药店说医生我买点当归人家会问你你是要当归头还是要归参还是要亏尾就傻傻分不清了吧所以如果是在这里当归大枣茶我们是用到当归参那就是当归的身子切成的片好这个呢就是有补血活血的作用每次三到五克大枣两三枚最好把枣掰成一片一片的一段一段的或切成丝当归大枣茶来泡水喝用开水闷泡十分钟就可以喝或者如果容易上火的同学们就给它煮一煮煮过以后呢其实它的性质就相对的温和一些更容易被吸收那大家记住了当归大枣茶每天喝上两三杯好那也不要喝太多当归虽好不要贪杯因为它还是补药补的东西都会有火气但凡上火了就要停一停还有在女性的经期和孕期不要喝这个东西掌握这个原则一般没有大问题好这就是我们说的这个关于面色苍白首先要考虑肺气不足血虚我们要强肺经我们要补气血这样的话从瑜伽体式穴位到饮食三个维度综合来调理达到最佳的效果好那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首先要改善的一种气色面色苍白总归是不健康的抓紧操作起来祝愿所有的朋友们面色所有的朋友们面色红润健康。
中医和诊断—6.1.2.2五色主病
6.1.2.2 全身望诊望色五色主病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学习中医望诊的五色主病。
五色是指5种病色:青、赤、黄、白、黑5种病色。
病色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疾病,比如,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的是肝、心、脾、肺、肾的病变。
病色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比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所以,根据病人的面部5种颜色的变化,用于诊病的方法就是五色诊病,又称为五色诊。
下面,我们重点学习5种病色的具体表现和主病意义。
中国人正常皮肤中,应该有这3种颜色:红、白、黄。
因此,我们先从这3种颜色学习。
1红色首先,我们学习第一种面色——红色。
红色,又称为赤色。
我们先来看这些照片。
第一组照片,3个人。
头两个人,满脸通红,我们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发高烧。
第三个人,是由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表现出来满面通红。
这些满面通红,都是热盛血壅、脉络充盈所导致的实热证。
而下面这张图片,表现的是,两颧出现有红色,而且常常是以午后两颧潮红为主要表现。
这种午后颧红通常是属于阴虚阳亢、虚火上炎的虚热证所引起的病变。
所以,红色面容,主要见于热证,即可以见于满脸通红的实热证,也可以见于两颧潮红的虚热证。
另外,我们来看这张图片,这是一个久病重病的病人,面色苍白。
但是,在临终前,突然表现出来两颧泛红如妆,而且游走不定,这种表现见于戴阳证,它是阴盛格阳、虚阳浮越、阴阳离决的前兆,这是一个危重症候。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红色主要与热证有关,也可以见于戴阳证。
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戴阳证通常不容易见到。
2白色第二种面色——白色。
白色有3中变化。
第一种,白色面容,叫做淡白无华,伴有唇舌色淡。
这里的淡白是指红色浅淡、白色增多的表现,无华,是指没有光泽。
红色是指血色,因此红色浅淡说明血色不足。
所以淡白无华,通常是属于血液亏虚、不能够上荣所引起的颜色变化。
主要见于血虚,或者失血证。
第二种白色面容,称为晄白而虚浮。
晄白是指白而发亮,因为它有水肿。
这种面容主要是由阳虚水泛所引起的病变。
中医五色主病口诀
中医五色主病口诀中医五色主病口诀中医五色主病口诀是中医经验总结的精髓之一,通过观察人体的五脏五腑在面色上的变化,可以辨别出不同疾病所对应的颜色,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五色主病口诀。
一、红色红色是代表火热病变的颜色,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色泽红润,比如面红如胭脂,舌体鲜红等,这是因为血液循环良好,体内阳气旺盛,是一种体质健康的表现。
另一种是红色过于鲜艳,面色潮红,舌质红绛,这时体内火势偏旺,常伴有热病、火热毒证等症状。
二、黄色黄色是代表黄疸、湿热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内湿热蕴结时,面色黄暗,苍白无华,甚至夹杂有一些黯黄色,且眼白、尿液颜色呈黄色时,应考虑为湿热之病。
三、白色白色是代表寒邪侵袭的颜色。
当人体内寒湿侵袭时,面色苍白无华,甚至发凉发白,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受寒邪所伤。
此外,若舌体苍白浊胖,舌苔白滑,也是寒邪侵袭的表现。
四、青色青色是代表寒湿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内湿寒阻滞时,面色青灰不华,常有水肿症状,舌质青润,舌苔白腻。
这表明体内湿寒严重,体内阳气被阻滞,需要进行温通寒湿的治疗。
五、黑色黑色是代表寒冷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受寒严重时,面色苍黑发亮,唇舌颜色晦暗。
此外,在肾虚、气血不足等疾病时,也会表现为面色暗黑。
因此,黑色是体内寒冷程度严重的体现,需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调养。
通过参考中医五色主病口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人体在面色上的变化,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然而,面色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在遇到身体不适时,最好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中医诊疗,以便获得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恢复健康。
中医诊断中的气色与面色分析
面色晦暗、苍白、萎黄、潮红等,或出现斑点、痘疹等异常表现。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注意事项
观察前避免化妆、洗脸等影响因素, 保持自然状态。
误区提示
避免以单一气色作为诊断依据,需结 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同时,不同个 体、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也会对 气色产生影响,需注意辨别。
CHAPTER 03
观察方法与技巧
观察环境与时间选择
环境要求
选择安静、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 ,避免干扰因素和色差影响。
时间选择
最佳观察时间为早晨起床后未进 食时,或阳光柔和的午后。
观察部位及顺序
主要观察部位
面部、口唇、舌象、眼睛等。
观察顺序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整体后局部。
辨别正常与异常表现
正常气色
面色红润,有光泽,气色均匀。
血府逐瘀汤。
药物选用原则和建议
01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对应 药物,注意药物的性味 归经和功效主治。
02
遵循“君臣佐使”的组 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 ,增强疗效。
03
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 煎煮方法,避免不良反 应。
04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 整用药方案,个体化治 疗。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
01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穴位有气海、
足三里、三阴交等。
推拿
02
通过手法按摩,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常用手法有揉、捏、推
、拿等。
拔罐、刮痧等辅助疗法
03
可帮助疏通经络,排出体内毒素。
预防措施和养生建议
01
02
03
04
饮食调养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益气养血 的食物,如红枣、山药、枸杞
中医“五色主病”五色诊
中医“五色主病”五色诊
望色,是指观察人体皮肤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色诊”。
一、望面色的原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面部色泽由气血荣于面而成。
由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面部血脉丰富,脏腑气血充盈而为之所荣。
二、望色、泽
色:一般皮肤的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一种色调,颜色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
泽: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说明人体的皮肤随着精气的充养而有光泽,而精气是由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
三、五色主病
《灵枢•五色》曰:“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说明五色变化不仅可以代表不同脏腑的疾病,而且可借以推断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
四、望色十法
望色十法是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浮沉分表理,清浊审阴阳,策甚别虚实,散抟辨新久,泽夭测成败。
中医面色术语
中医面色术语
中医面色术语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人体面色的变化和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其中包括:
1. 气色:指面色红润、气血充盈、精神饱满的状态。
2. 面黄肌瘦:指面色黄、皮肤松弛、肌肉萎缩等症状,多见于体弱、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
3. 面晦暗:指面色暗淡、没有光泽,多见于气血不足、内脏功能失调或神经衰弱等症状。
4. 面色苍白:指面色缺乏血色、苍白无华,多见于贫血、血液循环不良或失血过多等症状。
5. 面红舌燥:指面色红润、心跳加速、口干舌燥、易激动等症状,多见于情绪激动、热性疾病或高血压等病情。
6. 面色黑黄:指面色发黑、黄褐色,多见于肝胆疾病、胃肠消化不良或中毒等病情。
中医面色术语对于判断身体健康状况、辅助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 -。
中医面诊之基础知识,五色-五味-五脏-五行
中医面诊之基础知识,五色-五味-五脏-五行五色·五味·五脏《黄帝内经》中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白色、辛味与肺相应;红色、苦味与心相应;青色、酸味与肝相应;黄色、甘味与脾相应;黑色、咸味与肾相应。
由于五脏分别与筋、骨、脉、肌肉、皮肤相应,所以白色又与肌肤相应,赤色又与脉相应,青色又与筋相应,黄色又与肌肉相应,黑色又与骨相应。
面诊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通过实验方法验证面诊理论,并提出新的诊断法则,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面诊知识链接《灵枢·五色篇》中将人的面部比喻为一座宫廷院落,鼻居中央,位置最高,故曰“明堂”。
其余各部,皆如此形象化地予以想象: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正如《望诊遵经》所说:“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
”这是面部脏腑分布总的规律。
《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的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候心,颏候肾,鼻候脾。
并说:“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虽然这是从热病的角度来划分的,但后世医家已把它扩展应用到对一切疾病的望诊上。
五行平衡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属性的物质所构成的。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属性,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
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在五行学说中,相生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人体五脏之间也存在一定相生与相克关系,具体如下: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肺克肝,肝克土,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在中医里,季节被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并结合五行学说与人体五脏一一对应。
中医色诊望诊:《内经》面部五色应病篇
中医色诊望诊:《内经》面部五色应病篇摘自《形色外诊简摩》作者:周学海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内经》面部五色应病总述篇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薄泽为风,冲浊为痹,沉浊为内,浮泽为外。
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何以知之?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
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也。
(上论五色所主之病。
经曰∶大气入脏,腹痛下淫,谓周身元气皆内陷也,故可以知死,不可以致生。
)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肤。
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
营气霈然者,病在血脉。
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
耳焦枯如受尘垢者,病在骨。
鼻者,肺之官也。
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五脏各有次舍,故五色之见于明堂,以候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如其度也。
五痿者,生于大热也。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
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
肝热者,色苍而爪枯。
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
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上论五脏病色。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色之与脉,当参相应。
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已。
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当浮大而散;色黄,其脉当中缓而大;色白,其脉当浮涩而短;色黑,其脉当沉濡而滑。
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参相应者也,其不应者病矣。
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
曰∶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
肝与肾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
五色先见黑白,垒(即字。
脸色看出你的健康状况
脸色看出你的健康状况脸上的五种颜色看出健康问题脸色发黄如果有的人脸色偏黄色或者萎黄的话基本上是脾胃虚弱的问题。
脾胃功能非常的健康的话,就会气血旺盛,皮肤非常的柔润;脾胃如果太虚弱的话,不能很好消化食物,气血不足的话,脸色看起来就非常的苍白或者萎黄无华,这样的人是属于痰湿质。
建议:少食肥甘厚腻、生冷滋润之品。
可多食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等食物,也可用山药糯米粥的药膳来调养。
脸色发青脸色青多因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血液淤滞于面部。
中医认为肝脏能调节血流量和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平和。
肝气郁滞则气血失和,面色青。
这种体质多为气郁质、淤血质。
建议:可以多吃一些理气解郁、调理脾胃的食物,就像大麦、蘑菇、苦瓜等。
尽量不要吃乌梅、泡菜、柠檬等酸涩的食物,不要吃冷冻的。
脸色发黑脸色暗黑多为肾虚。
肾精充盈,肾气旺盛时,五脏功能正常运行,气血旺盛,容貌不衰。
肾气虚衰时,人的容颜黑暗、鬓发斑白、齿摇发落、未老先衰。
体质多为阴虚质或特禀质。
建议:注意固护自己的精气,可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乌贼、水果等。
忌吃辛辣刺激性、煎炸爆炒的食品等。
脸色发白脸色发白多是气虚、阳虚为多。
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脸色及手掌苍白。
阳气虚弱,不能温润体肤,也会导致脸色发白。
体质多为气虚质或者阳虚质。
建议:气虚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又容易消化的,有着健脾益气的食物,比如用小米、粳米、豆腐等食物进行调养身体。
那种阳虚体质的人要少吃生冷肥腻的食物,夏天的时候也一样的。
适量的吃一些羊肉、韭菜、茴香等温阳壮阳的食品脸色发红脸色发红的人为阳热盛,红色在中医五行中属于火,所以身体内火气盛就会表现为面色潮红。
这类人的体质多为湿热质。
建议: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等。
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宜少食狗肉、牛肉、酒等温热食品。
陈秀华说,中医认为健康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脸色具有红黄之色,隐藏于皮肤之内,光泽明亮润泽。
中医面诊验带图
4、肺区:发暗,下凹肺功能不好。
5、脑区:长竖纹(左右眉毛的内侧川字文,或三 道,或两道)心脑血管不好;印堂发红为血脂粘稠
多为高血压。 6、心区:长横纹(或一道,或两道,或若干道) 多为心脏不好。鼻纹多为供血不足。
7、脾胃区:颜色异样(或红鼻头)多为脾胃不和。
1、额头上条三分之一处为心理压力区和心脑循环 不良区。 2、眉毛二分之一处中间向印堂画直线以此为半径 画圆为肺区。 3、眉毛二分之一向太阳穴画直线以此为直径画圆 为肝区。 4、两眉中间叫脑区(血脂区) 5、两眼中间是心区 6、左右两边眼窝为胸区。 7、整个鼻子的二分之一处中间为肝区。
3、脑:
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 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 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 4、肺: (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反射区域在两眉1 /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 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 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若两眉头部位 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眉头向上部有凸起,也是有肺疾。 肺功能不好的人,一般大肠排泄功能不好。
8、整个鼻子的二分之一处中间肝区左右两翼为胆区。 9、鼻头是脾区。 10、鼻头左右两翼是胃区。 11、鼻根两侧是胸乳区。 12、人中是膀胱区。 13、整个嘴巴及周围是生殖区。 14、下巴是肾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也叫疲劳酸痛 区。 15、整个下巴到耳朵包括耳朵为肾区。
16、颧骨外下侧到外眼角为大肠区
13、大肠:
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外侧部位。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 痣、痦子,说明此人大肠排泄功能失调,一般会大便干燥、便秘或便溏, 若此部位有呈半月状的斑,证明此人是便秘或痔疮。鼻根下部线和外眼 角下垂线交点处是直肠反射区,此处有斑是痔疮,若此处发红或有白点, 有直肠癌变的可能。 14、生殖系统: 反射区域在人中及嘴唇四周部位。若女性嘴唇下面有痣、痦子、下巴 发红、而肾的反射区域比较光洁的话,证明此人子宫后倾,腰部酸痛。 若女性嘴唇四周有痣、痦子,而肾反射区域也不好,或女性的嘴唇四周 发青、发乌或发白,肾的反射区域也不好,这两种情况一般都证明此人 性冷淡。若女性人中有痦子,一般是她子宫有疾病。若男性嘴唇上周有 痣、痦子,而肾反射区域也不好,说明此人生殖系统有问题。若40岁以 上的男性的上嘴唇比较厚,可能是前列腺增大;若上嘴唇有粉刺,且好 了又生者,可能是前列腺炎。男性上嘴唇不平,有沟沟,是男性性功能 障碍,男性上嘴唇两边发红,也是前列腺炎。
中医五色的名词解释
中医五色的名词解释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五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五色对应五脏,从而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表现。
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中医五色的具体含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五脏和其对应的五色。
按照中医理论,五脏分别是心、肝、脾、肺和肾。
这五脏与五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红色对应的是心脏。
在中医理论中,红色被认为是心脏的颜色,它代表着热情、活力和活力。
当心脏功能良好,人体血液循环正常时,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而当心脏受损或功能不正常时,面色会变得苍白或发绀。
绿色对应的是肝脏。
在中医理论中,绿色被视为肝脏的颜色,代表着和谐、生机和正常的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它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维持人体的健康。
当肝脏功能异常时,人们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或发黄的情况。
黄色对应的是脾脏。
脾脏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它与黄色有着密切关系。
脾脏功能良好时,人体营养吸收正常,面色会呈现出健康的黄色。
而当脾脏功能受损时,人们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灰的状况。
白色对应的是肺脏。
在中医理论中,白色被认为是肺脏的颜色。
肺脏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它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当肺脏功能正常时,人们呼吸畅顺,面色也会呈现出红润和健康的白色。
而当肺脏出现问题时,面色可能会变得苍白或发黄。
黑色对应的是肾脏。
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先天之本”,与黑色有着紧密的关联。
肾脏是人体的基础能量库,它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当肾脏功能不正常时,人们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或发黑的情况。
通过上述对中医五色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五色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和健康状态。
中医师通常通过观察面色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治疗。
当然,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不仅仅依靠颜色,还需要结合脉象、舌苔等综合信息,以确保准确性。
中医五色的理论虽然古老,但在现代科学的验证下依然有其合理性。
黄帝内经·五色(3)原文
黄帝内经·五色(3)原文五色(3) 【提要】本段论述了根据面部色泽变化来判断疾病,辨别病位的深浅、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防治的内容。
【白话解】在色诊的运用上,除了明确人体各部与面部相应位置的关系外,还要审察面部色泽的荣润与晦暗,才能称其为高明的医生。
面色沉滞晦暗的,主在里、在脏的病变。
浮露而鲜明的,主在表、在腑的病变。
黄色和赤色主风病,青色和黑色主痛证,白色主寒证。
在疮疡等外科疾病中,局部色泽黄润,软如脂膏者,是成脓的表现;局部颜色深红,是血瘀未成脓的表现。
疼痛剧烈的,可以形成肢体拘挛。
若寒邪甚,可出现皮肤麻痹不仁。
人体发生病变,面部就会出现相应位置的色观察面色的润泽与晦暗,就能推测疾病预后的好坏。
观察五色的散漫和聚结,则能了解病程的长短。
观察五色出现在面部的位置,便能判断疾病发生的部位。
医生聚精会神地分析色泽的变化,就可以了解疾病以往的情况和当前的发展变化。
如果不细致入微地观察色泽的变化,连正常和异常都不能分辨清楚。
只有专心致志地分析研究,才能知道新病、旧病、及其发展变。
化的规律。
面色不呈现应有的明润,却见沉滞枯槁,病情严重。
面色虽然不明润光泽,但是没有沉滞枯槁现象的,病情不重。
色散漫不聚的,病邪也会逐渐消散,即使气滞不通而引起疼痛,也不会形成积聚一类的病变。
肾脏的邪气侵犯心脏,是因为心先患虚证,肾脏的邪气才乘虚侵入心脏,此时肾所主的黑色会出现在面部心所主两目间的部位上。
一般发生疾病后,如果病色不出现在本脏所主的部位,均可以依次类推。
男子病色出现在鼻头上,主小腹疼痛,向下牵引睾丸也会发生疼痛。
如果病色出现在人中沟上,主阴茎疼痛,出现在人中沟上部则表现为阴茎根部疼痛,出现在人中沟下部的则阴茎头部疼痛。
这些都属于狐疝、阴囊肿大等疾病。
女子病色出现在鼻头上,主膀胱和子宫的病变。
病色散漫不收者,为气滞引起的疼痛。
病色抟聚不散,为血液凝结而形成积聚。
积聚的表现,有的是方,有的是圆,有的在左边,有的在右边,都和病色的表象相一致,病色若随之下移到唇部,则表明患有自淫、带下污浊等病变。
中医望诊绝技 面诊
中医望诊绝技面诊面诊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人体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人体全身有十二条正经,其中面部就经过了九条。
一.学习面诊的第一步,要学会查颜观色,观色看的则是整体面色。
面部的颜色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五种:1.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是脾胃功能失调,易消化不良,肚胀,一般患有胃病,或浅表性胃炎。
性情易思虑。
2.白: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或肤色过白),是肺功能偏弱,面部皮肤毛孔易粗大,说话声音轻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易乏力,性情易忧伤。
3.红:面色偏红(或肤色易泛潮红色),是心脏功能偏弱,心火偏旺,性格易急躁,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黑: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肾虚,睡眠质量不高,易牙疼,记忆力减退,易腰疼,而且容易受到惊吓。
5.青:面色泛青色,肝血功能失调,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
性情易郁闷,脾气易急躁。
二.区域性的个案诊断。
1.痘:长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而红的痘,是实火。
调理方法为:泻火。
一种是小而淡的痘,是虚火。
调理方法为:滋阴。
2.斑:长斑是虚症,凡是长斑的人心脏收缩功能低,中医上讲:心气不足。
额头区:额头长大痘:心肺火旺,易咽干,嗓子干,精神压力过大,心情容易急躁。
(或妇科有炎症。
)额头长小痘:肺气虚,体质弱,体弱的连痘都长不出来了。
额头长斑:气血不足,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多梦,头昏脑胀。
额头过早的出现皱纹:阳气不足,怕冷,手脚易冰凉,懒言少语,体质偏弱。
眼周区:眼袋:1.豉胀,大而饱满的眼袋:长这种眼袋的人一般红光满面,食欲很好,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2.松弛的眼袋:脾虚,肾虚,易乏力,四肢无力,皮肤颜色黄没有光泽,思虑过多。
黑眼圈:1.发青色的眼圈:肝血不足,眼易干涩,迎风流泪,腿易抽筋。
2.发黑色的眼圈:肾虚,记忆力减退,易腰膝酸软,3.内眼角发黑:肾虚,易腰酸,腰疼。
眼周皱纹:1.上眼角皱纹:胆经,三焦经不通,睡眠质量差。
2.下眼角皱纹:思虑过多,胆小,胆怯,体质虚弱。
3.内眼角皱纹:肾虚,膀胱经不通,易患妇科疾病。
面部病色:赤、青、黄、白、黑,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五色主病1.赤色——实热,虚热(阴虚),假热2.白色——虚证(气虚,血虚,阳虚),寒症,失血3.黄色——脾虚,湿热4.青色——寒症,气滞,血瘀,疼痛,惊风5.黑色——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面部病色:赤.青、黄、白.黑,与五脏的关系生活中可能很多人会被问到:〃你今天脸色不好,是不是生病了?〃身体生病了,人的脸上就会呈现病色。
面部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能反应五脏六腑的变化!面部病色可分为白、黄、赤、青、黑五种。
1、赤色面色赤为暑热之色,手少阴经之色,心包络,小肠之色。
主热证,赤色严重为实热、微赤为虚热。
因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所以面色赤红。
2.青色面色青主寒症.痛症.淤血症.惊风症■肝病,青色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之象。
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流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
3、黄色面部黄色为湿土之色.脾胃之色,足太阴经之色。
为风为热,主虚证.湿证。
黄色乃脾虚湿蕴之象征,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致使肌肤失去充养,所以面色发黄。
4.白色面部白色为燥金之色,手太阴经之色,肺与大肠之色,主寒症.虚症,脱血.夺气。
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
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足,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
5、黑色面部黑色分正常黑色和不正常黑色。
正常黑色,有的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有的是受日光照射而变化来的,除此之外的黑色则为病色。
面部黑色主肾虚证、水饮症、寒症.痛症及淤血症。
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气血不畅,故面色发黑。
望唇诊病唇红润湿燥适度,肠胃健康。
唇青紫中医称为〃紫绢〃,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
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唇辙裂指口唇出现裂隙或裂沟,古称〃唇燥裂〃,是维生素B2缺乏及阴虚火旺的症状。
上唇干枯为大肠病变,伴有口臭口疹.耳鼻不通等症状。
唇色泛白为血虚的特征,血液循环弱,冬天四肢冰冷发紫,若营养不良,起居无常,容易导致贫血。
脸上会有的有五种病色
脸上会有的有五种病色
现代人脸色越来越差
对于健康的面色,《黄帝内经》中有非常精辟的回答。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说的是健康的红色要像白布裹着朱砂,而不能是赭石色;“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健康的白色要像鹅毛一样充满光泽,不能像盐一样黯淡无光;“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说的是青要青得明润,而不能像蓝色那样晦暗;“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黄肤色要像薄薄的绸缎裹着雄黄、白里透黄,而不是像黄土那样干燥的黄;“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健康的黑色要像层层刷过的油亮的黑漆,不能像黑炭一样。
“我们把面色分为主色、客色和病色。
”钱会南解释说,所谓主色,就是人一生一成不变的肤色。
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偏黄,这是正常的;但在不健康的时候,出现的黄色、白色、黑色等,就是不健康的。
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这个就是健康的黄色。
而不健康的黄色,往往是淡黄、没有光泽的,就好像是植物缺乏养分和枯萎的样子。
“除了主色之外,脸色还有客色,说的是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工作环境等导致的脸色变化。
”钱会南说,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寒冷的冬季脸会显得苍白,长期在户外工作,肤色会变黑等,这些也都属于正常范畴。
“如果按照我的标准‘红黄隐隐、含蓄明润’来判别,现在能拥有。
中医诊断:五色主病的主要内容
1.⾚⾊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通红者,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苍⽩,却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病重。
2.⽩⾊ 主虚证(包括⾎虚、⽓虚、阳虚)、寒证、失⾎证。
病⼈⾯⾊发⽩,多由⽓虚⾎少,或阳衰寒盛所致。
⾯⾊淡⽩⽆华,唇⾆⾊淡者,多⾎虚证或失⾎证。
若⽩⽽虚浮,则多属阳虚⽔泛。
⾯⾊苍⽩者,多属亡阳、⽓⾎暴脱或阴寒内盛。
3.黄⾊ 主脾虚、湿证。
⾯⾊萎黄者,多属脾胃⽓虚,⽓⾎不⾜,机体失养,故⾯⾊淡黄⽆华。
⾯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俱黄者,为黄疸。
其中⾯黄鲜明如橘⽪⾊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黄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4.青⾊ 主寒证、⽓滞、⾎瘀、疼痛、惊风。
⾯⾊淡青或青⿊者,属寒盛、痛剧。
突见⾯⾊青灰,⼝唇青紫,肢凉脉微,则多为⼼阳暴脱,⼼⾎瘀阻之象。
久病⾯⾊与⼝唇青紫者,多属⼼⽓、⼼阳虚衰,⾎⾏瘀阻,或肺⽓闭塞,呼吸不利。
⾯⾊青黄(即⾯⾊青黄相兼,⼜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胁下每有癥积作痛。
⼩⼉眉间、⿐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
5.⿊⾊ 主肾虚、寒证、⽔饮、⾎瘀、剧痛。
⾯⿊暗淡或黧⿊者,多属肾阳虚。
因阳虚⽕衰,⽔寒不化,浊阴上泛所致。
⾯⿊⼲焦者,多属肾阳虚。
因肾精久耗,阴虚⽕旺,虚⽕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发⿊者,多属肾虚⽔饮或寒湿带下。
⾯⾊黧⿊,肌肤甲错者,多由⾎瘀⽇久所致。
病色“五色”主症各是什么
病色“五色”主症各是什么
五色主病种类以及其所主的病证具体如下:
1.白色。
主病:主虚证、寒证,失血。
分析:血虚证,由于血不少不能荣,因而,面色淡白。
阳虚证:推动血行不利,阳虚水湿不化,因而,面色白而虚浮。
失血:血脉空虚,不能上充于面,因而,面色苍白如壁。
2.黄色。
主病:主虚证,湿证。
分析: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不能充养肌肤,营血化生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其本色显露,面色萎黄。
寒湿者,皮肤黄而晦暗,色如黄土。
3.赤色。
主病:主热证或戴阳证。
分析:热邪迫血充于面部血脉,而面部脉络丰富,所以,面部呈红色。
实热者,满面通红;虚热者,颧部嫩红。
4.青色。
主病:主寒证,主痛证,主淤血,主惊风。
分析:寒主凝滞,血脉运行不利,因而,面色发青。
不通则痛,血流不畅,所以疼痛,面色也青。
因而,又主淤血。
青为肝之本色,肝主风,因而,青色主惊风。
5.黑色。
主病:黑色主肾虚,可见于阳气衰退。
气血凝滞的重证,表现为气血由紫而黑。
水之色黑,肾虚水邪泛滥,特别是眼窝黑,是水饮病的见证。
面部黑斑,如蝶状,多见于妇女带下病,多属于肾虚血淤的病证。
病色生克顺逆的原理
病色生克顺逆的原理一、病色的概念及分类1.1 病色的定义病色是指人体在生病时出现的面色改变。
它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出人体内脏功能的异常变化。
1.2 病色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病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淡白色:多见于气虚、血虚等病症。
2. 红色:多见于热病、实证等病症。
3. 青色:多见于寒病、湿病等病症。
4. 黄色:多见于湿热、黄疸等病症。
5. 黑色:多见于肾虚、肝病等病症。
二、病色与生克关系2.1 生克的概念生克是指五行相互制约、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生相克。
2.2 病色与五行关系根据五行理论,病色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1. 淡白色属金,与木相克,表示气虚、血虚等病症与肝木相克。
2. 红色属火,与水相克,表示热病、实证等病症与肾水相克。
3. 青色属木,与金相克,表示寒病、湿病等病症与肺金相克。
4. 黄色属土,与金相克,表示湿热、黄疸等病症与脾土相克。
5. 黑色属水,与火相克,表示肾虚、肝病等病症与心火相克。
三、病色的顺逆变化3.1 病色的顺变与逆变病色的变化可以分为顺变和逆变两种情况: 1. 顺变是指病色与疾病的发展过程相一致,即疾病加重,病色加深。
2. 逆变是指病色与疾病的发展过程相反,即疾病加重,病色变浅。
3.2 病色的顺变原理病色的顺变与疾病发展过程中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关。
当疾病加重时,脏腑功能受到更大的影响,导致病色加深。
3.3 病色的逆变原理病色的逆变可能是由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脏腑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导致的。
当疾病加重时,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免疫反应等,从而使病色变浅。
四、病色生克的应用4.1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病色生克的原理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4.2 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治疗中,根据病色生克的原理,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之道:对于偏食、营养不均衡引起的脸色偏黄,调整膳食结构、补充营养是头条,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高蛋白、低脂的肉类,坚持喝牛奶和杏仁露一定会好转的。同时别忘了补脾和化湿,经常吃些薏苡仁、莲子、龙眼等食物。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也是“黄脸”出现的重大因素,当下就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红:通红、潮红。健康的红色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而不健康的潮红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潮水一样,比如有人会在下午时面色发红。潮红和阴虚、上火有关,一般面色潮红的人有五心烦热的表现,也就是心情烦躁,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如果上火属于实火,表现出来的就是满面通红;如果是阴虚引起的上火,往往只是在颧骨发红。
解决之道:脸色长期像婴儿脸蛋一样红彤彤的人,要注意可能有心脏方面的疾病,需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排除病理性因素,可以涂抹一些药膏来改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状况。对刺激性的食物说再见吧!同时避免对面部的冷热刺激。
黑:枯萎、憔悴。脸色发黑和肾关系比较密切,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黑跟肾相对应,所以说肾虚的人往往多见黑面色。
解决之道:对于寒症,通常要祛寒,多吃些牛羊肉、胡椒、生姜等食物来加快新陈代谢,寒气一祛,身体暖和起来,脸色自然不再泛青,同时配以适当的运动效果会更好。
解决之道:虚则补之。如果没有特别的病症表现,食补是最好的方法,原则是缺啥补啥,多吃些坚果、水果、豆类、鱼肉、鸡肉等食物。必要的话,吃些红枣和枸杞也是不错的方法。
黄:蜡黄、焦黄。有这两种面色的人,往往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先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面部,这时就会出现黄色。另外,脾除了消化营养物质外,还能代谢水湿,如果湿邪不能正常代谢,营养物质异常积聚,就会造成面色出现不正常的黄。
中医看病:脸上有5种病色
人在健康状况不佳时,会面露病色。而病色中的白、黄、红、黑、青五色,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
白:苍白、煞白、惨白,这些白色没有光泽、不夹杂血色。中医认为,这些白色多跟气虚、血虚关系密切。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气能生血,气虚了,生血的功能减退,血就不能营养面部,从而出现苍白色。
解决之道:多食用具有补肾利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木耳、瘦肉、胡萝卜、冬瓜、西红柿、柑橘、柿子、干果类等。同时黑豆、黑芝麻、枸杞也是补肾佳品,可用这些原料煲汤或煮粥食用。另外,早晨空腹饮用一大杯蜂蜜水,也可有效地排出体内毒素。
青:铁青。青属于肝的一种病色,脸色发青一般是由气滞血淤引起的。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很明显,如多疑、爱钻牛角尖、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