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故园_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回故园
第一次盗走《昭陵六骏》的“二骏”
著名雕塑史家王子云教授提出,中国雕塑可分陵墓、宗教、建筑园林
三大类,自成体系。

就陵墓雕塑的外流来说,最著名的要数唐太宗昭陵六
骏石刻浮雕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二骏石刻。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即选定距京城长安以北百余里的九嵕山北麓为墓地,是为中国陵墓“因山建陵”之始。

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下葬,
昭陵营造共历时13年。

为了向后人夸耀他统一天下的赫赫战功,特在陵
的最前面东西石室的祭坛两庑放置征战立国的六匹战马浮雕,相传为当时
充当营山陵使的工部尚书、著名画家阎立本起稿,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刻,李世民亲手题赞,令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铭刻于石座。

昭陵六骏由6块
高约170厘米、宽200厘米的长方形石灰岩雕刻而成。

六骏是拳毛骗、飒
露紫与丘行恭、什伐赤、特勒骠、青骓、白蹄乌。

一匹站立,为飒露紫:
两匹作行走状,为特勒骠、拳毛騧:其他三匹作奔走姿势,为青骓、什伐赤、白蹄乌。

民国初年,局势未稳,“昭陵六骏”国宝为中外奸商、“学者”所垂
涎觊觎。

民国三年(1914年)至四年(1915年),古董巨商卢芹斋经与
袁世凯二公子过从甚密的古玩商赵鹤舫勾结(一说是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
派毕士博来华与古董商勾结),第一次到昭陵,把“六骏”浮雕的拳毛騧、飒露紫盗走。

卢芹斋又与袁二公子勾结,将盗来的“昭陵六骏”二骏,在
袁世凯的庇护下,以合法名义出口美国,售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
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州大学博物馆)。

当时开价15万美元,这在近百
年前的美国已是个天文价码。

第二次又盗“昭陵六骏”的其他四骏未成
民国七年(1918年),窃贼第二次将“六骏”的另四骏凿开装车。

这回却被当地百姓发觉,触动众怒,民众纷纷起来拦截,这才把“四骏”
截留下来。

据说当时窃贼惊慌失措间,使车上的“四骏”跌落山谷,“四骏”摔成多块,虽受到很大的损伤,但国宝总算被保留下来。

“四骏”现
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馆内。

笔者曾多次到该地参观揣摩,所见“四骏”经修复,仍然伤痕累累。

而另“二骏”却被掠远渡重洋,流落他国,令人
痛心疾首。

据中央电视台4频道《国宝档案》说,盗取昭陵其他四骏是古玩商赵
鹤舫的第二次策划,已得手,由毕士博督运装船经水路从陕西运到山西,
其间由陕西的另外两个古董商在船经某地换取给养时“调包”,换上假货
墓碑等石头,装入木箱,抵美后,打开才知不是原件。

石刻破成数块是盗
贼为运走方便故意这样做的。

昭陵六骏“飒露紫”与“拳毛騧”的艺术根据北宋游师雄《昭陵六骏碑》的排列次序,西侧三骏的位置是:飒
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东侧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飒露紫”有人物与马,是昭陵六骏中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
的唐代绝世珍宝。

文献记载,征战打天下的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时,两
军交战于洛阳邙山,所乘名驹飒露紫被敌利箭射中。

大将丘行恭射敌骑,
下马拔出飒露紫身上的箭矢,最后突阵而返。

石刻突出了大将丘行恭为飒
露紫拔箭的动态瞬间。

飒露紫马头贴近丘行恭,强忍伤痛,马的三腿挺立,左后腿后缩,躯体后倾。

丘行恭全身戎装,裹头巾,穿长靴,腰佩剑,挂
箭筒,左手执马缰,右手拔马胸前箭矢,左脚前跨,头部贴近马头,全神
贯注于拔箭这一动作,表现了一个大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临危不惧,沉
着为马拔箭的气度和人与马之间休戚相关的交流情景。

这座高浮雕的历史
纪念碑,形神交融地将战马的形象和大将浓郁的人情味充分表露。

从雕刻
的手法来看,丘行恭严肃而冷静的表情刻画,手的细微动作的表现,全身
的部件装束,都是唐代大将的典型形象。

马的雕刻方面,全身比例、解剖
精確。

马的眼睛刻画,马身后倾,忍住剧痛而等待将军的援助,人马交融
的精神已达最高境界。

再如“三花式”高耸的马鬃毛,束缚马尾,都是唐
代特别是作为太宗李世民的坐骑的典型形象,是一座唐代最高成就的历史
纪念碑,表现了唐代的强盛和大唐一往无前、所向无敌、豪迈雄强的时代
精神。

它完全可以与西方希腊、罗马历史纪念碑媲美,在世界艺术史上占
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拳毛騧”表现马匹行进状的动态。

表现骠肥身壮的战马身中九箭,
仍然坚持前进,其头稍低,步履稍小,左前腿提起朝前迈,右前腿有力地
斜立着,右后腿提起后行将落地,左后腿坚实地站立。

太宗给它的赞语是:“月精鞍辔,天驷横空。

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表彰它虽身负重伤,仍
前进不倒,天马行空,为其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昭陵六骏”所在祭坛的考古新发现
为了重现“昭陵六骏”的雄姿,2002年有关部门在原祭坛上重新放
置“六骏”浮雕的复制品。

在清理基座时,发现了3块巴掌大的“六骏”
石刻碎片,一块是马后腿的关节部分,一块是马后腿的蹄腕部分。

经对接,其中两块分别是什伐赤和青骓的,另一块对接不上,有可能是已外流到美
国的“二骏”之一的。

3块石刻上的腿毛一根根都刻得细腻而清晰。

这说明在1300年前的
原件,与经过自然和人为的损伤后的作品有很大距离。

说明当年由阎立本
打样画稿,然后由宫廷能工巧匠精心雕刻的作品,是一件十分精细的纤毫
毕露的作品。

并可以了解当时从起稿打样到雕刻的过程,它是在一件勾勒
十分精细的画稿基础上,按照浮雕制作程序雕刻而成的。

现在在西安碑林
及近来发现的多座唐墓石椁线画上,都发现多处石刻马的线刻画,这些都
可以作为当年“六骏”勾线底稿来了解,也可说明唐代线稿打样(绘画)
与雕刻的关系。

国宝外流与奸商
说到“昭陵二骏”的外流,虽令人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具体的执
行者,但这里还有个“内奸”的民族不肖子孙问题。

从最高地位的袁世凯,到他的“二公子”,还有亲手参与盗取“昭陵二骏”的陕西督军以及接受
袁世凯和袁二公子之命参与盗取响堂山石窟的县令,再就是古董商卢芹斋、岳彬、赵鹤舫,等等。

美国宾州大学收买卢芹斋经手的“昭陵二骏”和收购卢经手的8件等
人大的佛像中的3件,可以说是中国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外流有案可查的
最早记录。

外流的玉器
关于外流的玉器雕刻,时代最早的可以提到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
馆所藏新石器时代的玉鸟。

尽管这一玉制品未能说明出土地点,但一般的
新石器时代石器、玉器大多出土于墓葬。

对鸟的表现来说,南方的良渚文
化大都以鸟为图腾,曾出土过不少与鸟相关的石雕或线刻画,此玉鸟或与
南方的良渚文化有关。

这件玉鸟可以看出是利用玉材的原型作为基础,然
后进行雕琢,像一只雏鸟,稚拙可爱。

再如标明为良渚文化的半圆形玉饰,是在半圆形的玉石上,浮雕一人像,头戴花冠,五官以阴线琢出,不太流
畅的阴刻线纹具有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特征。

美国西雅图美术馆所藏商代玉器龙纹玉佩,可称佳品。

其造型首尾内卷,整器呈圆形。

这种造型手法很像东北红山文化的玉龙,也说明了商代
玉器的制作与原始社会红山文化的传承关系。

关于玉器的外流情况,因玉器大多系小件制品,容易携带出口,外流
起始于何时及外流情况少见记载。

因为中国艺术品的外流大多与古董商卢
芹斋有关,故根据卢芹斋的有关材料看,在1909年以前,欧洲以巴黎为
中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主要销售清代的瓷器。

1915年,卢芹斋将8件
佛像的3件賣给美国宾州大学博物馆,是为佛像外流的最早记录。

1915
年大致也可以作为中国玉器、青铜器外流年代的上限。

外流的陵墓石刻
根据现有记录,汉代外流陵墓石刻的石兽有多处,分藏于法国巴黎吉
美国立东方美术馆、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美国佐治亚州美术馆、
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
博物馆。

2002年,我到巴黎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调查,曾对此双角的石麒麟
进行考察,感觉其与旁边陈列的一汉代石兽大小相当,与人身躯比较也显
得“灵巧”,不算宏伟,即与我对南京、丹阳南朝石兽的考察对比,感觉
比南京南朝刘宋武帝刘裕陵的一对石麒麟体积要小,此为其一。

二是法国、美国所藏是否为一对?从大体形象考察,二者颇为类似,而且一为独角,
一为双角,但法国的一只其颈胸一道道平行纹饰为横的,美国的一只却是
直的(如瓜棱),两者有别。

是否同一对麒麟颈胸纹饰可以不同?三是法
国藏的一只这种颈胸平行横的纹饰在我所见的南京、丹阳所有石兽中都未
见到,这也是一个疑点。

但查文献《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记南朝宋文
帝长宁陵说:“麒麟及阙,形势甚巧,宋孝武(帝)于襄阳致之,后诸帝
王陵皆模范而莫及也。

”而宋孝武帝于襄阳所取样的今存的河南南阳东汉
宗资墓的麒麟,其颈胸的纹饰平行线恰好是一为纵的平行线,一为横的。

这是巧合吗?总之,关于这两只石兽其时代是否为南朝,原藏地是否为南京,目前,我的意见还是倾向于《南朝陵摹雕刻》的说法。

这里也把疑点
提出来,以供进一步的研究。

外流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品
关于青铜器皿,在中国传统的工艺制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夏、商、周时代的礼器、食器、酒器,还有铜镜、带钩等生活用品。

这里只是指圆
雕或浮雕等与雕刻艺术有关的历代青铜器美术品。

如《中国文物报》2022年11月9日《域外拾珍》栏目所载的《流失
的青铜珍品乌纹卣》一文,谈到民国年间陕西的军阀党玉昆,在1917年
至1928年间,征派当地的民工和所属士兵数千人,对宝鸡斗鸡台戴家沟
等地进行盗墓,所获青铜器达千余件,完整的有740多件,大部分青铜器
送其巢穴凤翔城中。

1928年,冯玉祥所部宋哲元兵攻克风翔,党在战乱
中死亡,所有文物全部落入宋哲元手中。

后来大部分经古董商之手流落国外,而古董商很可能就是卢芹斋。

文中所举的西周时期凤纹卣(现藏美国
波士顿美术馆),就是其中重要珍品。

卢芹斋经手的青铜器外流事例还可提到1928年在山西浑源县出土的
青铜牺尊。

是年春天,这批青铜器为当地农民高凤章发现,轰动一时,法
国古董商王涅克进村强买,高凤章坚决不卖。

几经周折,这批青铜器牺尊
以重价卖给当地的一个古董商,继而转手到了卢芹斋手中。

卢准备偷运出国,消息被透露到当地的《申报》上,舆论大哗,特别是当时名流郑振铎
撰万言书大事声讨。

到20世纪40年代末,卢芹斋还是想将这批牺尊偷运
出国。

装运的大木箱都已上了邮轮的货仓,这时突然来了几辆汽车,车上
下来几个人,这些人中有海关的和上海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他们以海关的
名义把这批国宝扣下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政府就将牺尊移交上海
博物馆,陈列在该馆青铜器馆中。

这一春秋晚期的晋侯彝器精品代表——
牺尊,被称为上海博物馆的十大藏品之一。

外流的陶俑
陵墓中陪葬陶俑、石俑、木俑和三彩釉俑等,是中国墓葬文化的一个
特色。

在欧美、日本各博物馆所见中国历代之俑甚多。

最早的有战国墓出
土的镇墓木雕怪兽、俑等,如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等都有陈列。

秦始皇陵陶俑坑,已被公认为世界第七大奇迹,因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现,得以很好保护并宣扬于国际。

但据聞西安仍有人以“将军头”盗卖出国
(未成)而被判死刑者,可见新中国对待文物外流政策之严厉。

尽管如此,历代艺术品珍品的外流仍然时有所闻。

西安西汉文帝陵出土的裸体陶俑,
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却有此类俑见之于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的陈列。

(本文摘自《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林树中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