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教案
国学第二册《三字经》
教案
执教:黄椰蔓
目录第一单元----性近习远
第1课:人之初
第2课:子不学
第二单元----知识长廊
第3课:首孝弟
第4课:曰水火
第5课:高曾祖
第三单元----图书宝库
第6课:凡训蒙
第7课:《孝经》通
第8课:《诗》既亡
第四单元----历史画卷
第9课:自羲农
第10课:周辙东
第11课:魏蜀吴
第12课:炎宋兴
第13课:明太祖
第五单元----勤学自勉
第14课:昔仲尼
第15课:苏老泉
第16课:犬守夜
第1课:《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
2、了解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教学准备:
孟母三迁动画
窦燕山教子故事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诉窦燕山教子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认读生字“苟不教”“子不教”“断机杼”“窦燕山”“师之惰”
4、本文难懂的词语,例如“性”“迁”“专”“养”等,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预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

三、诵读感悟
读书之前,提出以下情境:
1、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吗?你心中的好人是什
么样子的?
2、你知道孟子这个人吗?他是战国儒家的代表,在
儒家的名气仅次于孔子,以至于我们把他们并称
为“孔孟”。

这与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
开的,那么边读边思考孟母小时候是怎么教育孟
子的。

四、观看动画:
孟母三迁的动画
五、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1、背诵《人之初》
第2课:子不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识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
“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教学准备:
黄香温席动画
孔融让梨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孝顺父母的故事,然后导入。

二、老师范读课文
1.听老师读,将较难的字范读。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学生读课文
1、齐读课文,老师指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刚刚存在的问题。

3、分组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

四、讲解难懂的生字。

1、方少时: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什么的
时候。

2、弟于长:弟表示“悌”,不是弟弟的意思,而是弟
弟敬爱哥哥。

(另外重要的字词标注在教本上)
五、观看《黄香温席》的动画视频
六、观看《孔融让梨》的动画视频
七、诗歌赏读《劝学》(节选)
1、师范读
2、学生读
3、讲注释
八、齐读课文
课后布置:
1、讲《黄香温席》或者《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家长听
2、有能力背诵课文的孩子可背全文
第3课:首孝弟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注意“孝”“闻”“数”“识”“文”“百”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记住本文所列的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等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二十四节气歌曲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借以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讲不动的字标出来。

2、认读生字。

将难读的字在书上进行标识。

3、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4、讲解“弟”等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区别很大的字。

三、感知课文,字句梳理
1、首孝弟:“孝弟”意思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弟”本来的意思的顺序,因为兄弟依次出生,“弟”引
申为平辈中年龄比自己的小的男子。

再次引申为
敬爱、尊重父母兄弟。

2、三才者,天地人:天才、地才、人才。

3、三光者,日月星:日光、月光、星光,太阳月亮
星星是我们地球上光的来源。

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

意思是君王
和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
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5、四时:春夏秋冬。

6、四方:东南西北。

7、理解后再读课文
四、观看视频《二十四节气歌》
感受四季变换之美。

陶冶学生性情,选择喜爱的季节,说出喜欢的原因,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调动孩子说话的潜能。

五、诗歌赏析《神情诗》。

六、家庭作业:
1、和家长讨论本课内容。

2、背诵《首孝弟》。

第4课:《曰水火》
教学重点:
1、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2、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紊”“菽”“黍”“稷”“畜”“饲”
“匏”。

3、正确流利诵读课文。

教学准备:
1、五谷、六畜。

八音等相关图片。

2、动画片《“东西”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自己爱吃主食,你知道的主食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些关于五谷杂粮,关于动物,关于乐器的归类吧。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孩子们将不会读的字标出来。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单独将难读的生词带读2~3遍。

4、学生初次齐读。

5、将没有读准的句子反复范读,学生跟读,解决难读的字词。

三、诵读感悟:
1、采用分组读、轮读、分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培养学
生的语感。

2、边诵读,边介绍关于五行、无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的常识,加强学生的印象。

3、了解相关常识后再次诵读。

四、升华拓展:
1、邀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制作乐器的八音分别是什么材料?
2、打开书P21说一说下面的乐器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种?(分析制作材料,说说属于八音的哪一种,
答对给予奖励)
五、赏析
1、诗歌赏析P20《悯农》
2、动画欣赏《“东西”的由来》
第5课:高曾祖
教学目标:
1、流利地诵读课文,逐一读出节奏感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1、《三字经》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能够为大家介绍你的家庭成员结构吗?你知道的亲戚之间的称谓又有多少呢?(引导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祖孙关系,适当引导,回答顺其自然。


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的长幼排序,并且了解应该如何和我们的家人朋友相处才是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师范读音,学生将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老师将难懂的字,带领学生再次跟读
4、学生读课文。

5、老师指出读音错误,再读课文。

三、诵读感悟。

1、九族:以自己为中心,向上推四代,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向下推四代,子,孙,曾孙,玄孙。

2、伦:人伦,人与人的关系。

3、从:顺从。

4、序:次序。

5、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十种伦理道德。

四、思考与练习。

1、教材P26“排一排”模块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对九族的长幼顺序进行排列,加深学生对于辈分的记忆。

2、教师适当给孩子们介绍日常生活中队父辈子辈的称谓。

五、赏析
1、动画《相煎何急》。

第6课:凡训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注意“训”“蒙”“诂”“读”“初”
“善”“偏”“易”等字。

3、初步了解《小学》《四书》古代经典的大致内容。

理解“道德”“仁义”“修齐治平”的意思。

教学准备:
1、《三字经》动画
2、将“训”“蒙”“诂”“读”“初”“善”“偏”“易”等字以及读音提前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谁能够说说你在最开始读书的时候,读过哪些书呢?
那你觉得这些书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的小朋友在最初启蒙的时候都读哪些有意思的书籍吧。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将黑板上板书的字,将难读的字从课文中勾画出来。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勾画出来的生字的读音准确。

)3、老师将容易读错的字再次范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分小组读课文。

(比赛形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分句读课文,边读边讲解部分难理解的句子。

1、蒙:初学的儿童。

2、《小学》:朱熹及其弟子编写的一部规范儿童日常生活习惯的书。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

(让学生在课本注释上标注。


4、《论语》:共20篇。

孔子以及弟子的教育言论。

5、《孟子》:共7篇。

有关道德仁义的言论。

6、《中庸》: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7、《大学》:作者是孔子弟子曾子。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连一连。

(教材P32)
将书名和各自内容联系起来:
《论语》:群弟子,记善言
《大学》:自修齐,至平治
《中庸》:中不偏,庸不易
《孟子》:讲道德,说仁义
五、欣赏《三字经》动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