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ppt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二、MRI图像特点
➢1、灰阶成像 :信号强弱以黑白表示,
信号越强,图像越白;信号越低,图像越黑
➢2、多参数成像:T1WI、T2WI、PDWI T1WI:T1越长,图像越黑,信号越低
T1越短,图像越白,信号越强 长T1为低信号,短T1为高信号
48
49
T2WI: T2越短,图像越黑,信号越低
T2越长,图像越白,信号越强 长T2为高信号,短T2为低信号
50
脑脊液:长T1长T2信号 脑皮质的T1与T2均比脑白质长 骨皮质:长T1短T2信号 脂肪: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
51
3、多方位成像
52
4、流空效应:心脏大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呈 无信号的黑影,称…;这一效应使心血管与周围 结构形成对比
度的差异
➢ 必须有成像物质(X线胶片、荧光屏)
9
当X线穿透密度不同的组织结构时,由于吸收程度 不同,在X线片上就显出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 线图像
10
(三)数字X线成像பைடு நூலகம்
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将X 线摄影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形成影像的X 线信息由模似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 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DR依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 fluorography,DF)和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三种
数字化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X线成像
11
12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传统的血管造影时,血管影与骨骼和软组织 重叠,影响了血管的显示
32
二、 CT图像特点
➢ 1、灰阶图像:其灰度反映了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图像越白, 密度越高,图像越黑,密度越低
➢ 2、密度可量化:CT值,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与水的相比较的 相对值 人体组织的CT值大致如下; 骨骼 1000,软组织 20—70,水 -20—20, 脂肪 -30—-90,空气 -1000
59
60
61
62
63
64
65
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首先要在了解各种检查方法原理基础上选择 ➢首先准确、无创、并发症少、经济 ➢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66
第五节 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
进行影像诊断是运用医学知识,特别是影像学知识对具体病 例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思维过程
数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产生γ 射线
MRI:原子核在磁场中共振
3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泛指通过X光 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 (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 (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 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46
一、成像原理
➢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的氢原子核在
磁场中发生共振而产生信号再重建图像的成像 技术
➢磁共振信号有T1、T2和质子密度(PD) ➢T1WI、T2WI、PDWI ➢平扫、增强(T1WI)
• 超声诊断学
Ultrasonography, US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ET
5
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第一章 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6
(一)X线的特性
X线系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医学成像的波长 0.008~0.031nm的X线
➢ 穿透性 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也愈
如泌尿系造影、胆道造影
25
26
27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28
一、 CT成像基本原理
X线束— 人体 — 探测器 — 将剩余X线转变为 可见光 — 光电转换 — 模/数转换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 计算机 —灰 阶(黑白)图像
➢ 3、横断层图像:为显示多个器官,需多帧图像连续观察 ➢ 4、重组图像:可通过后处理得到冠状位和矢状面图像
33
34
35
三、CT诊断的临床应用
分辨力高,可发现早期病变,特别是64排及后64 排CT的开发,广泛应用全身各系统
CT灌注成为了一种功能成像,可反映组织器官和 病灶的血流灌注改变,利于病变的检出和定性
强。反之,亦然。
➢ 荧光效应 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 感光效应 X线可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产生潜
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
➢ 电离效应 X线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变性,
损伤人体,作为肿瘤放射治疗。
7
8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三大条件:
➢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 被穿透的组织和器官必须存在密度和厚
现代医学影像学
1
常规X线
1895 年
概述
US CT
上世纪60年代
70年代
常规X线数字化
CR DR PACS
90年代
MRI 80年代
2
X
各种影像学成像原理
软射线(长波长) 钼钯:乳腺
线
X线
0.063---0.0铑71钯nm:致密型腺体
吸 收
硬射线(短波长)CT及DSA:所有器官
系
0.008---0.0超31声nm:人体反射超声波
一、图像解读的内容 正常;变异 异常;部位、数目、形状、大小、边缘、密度、邻近结构
二、影像诊断思维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影像诊断结果评价
67
影像诊断结论
肯定诊断 气胸、骨折 否定诊断 双肺未见病变 可能性诊断 肺内实变,炎症, 癌浸润
68
第六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PACS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是 为了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间 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 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 Imageology
•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4
影像诊断学
• 放射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CT新技术
39
portal vein phase, PVP
Hepatic arterial phase, HAP
40
41
3-Dimension Reconstruction
42
High Resolution CT, HRCT
43
44
Virtual Endoscopy
VE
45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15
2、重叠二维成像 X线图像系标准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密度、厚 度、组织结构投影总和,将三维立体变为二维图 像 因而X线图像与人体组织结构相比,产生形态失 真、放大及相互重叠后复合影像
16
17
三、 X线检查技术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 别,可产生X线图像上的对比,称… ➢2、平片:依靠自然对比所获的X线图像,称… ➢3、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 人为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4、造影剂:人工对比引入的物质 ➢5、造影检查:由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
2、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消除骨骼 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13
14
二、 X线图像特点
1、灰阶图像: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 的影像组成。白影为高密度,黑影为低密度 ➢ 人体组织密度与X线图像密度概念不一样, 前者 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后者指X线片 上影像的黑白 ➢ 物质密度大,影像白;反之,物质密度低,影像黑
18
19
(一)普通检查:包括透视和X线摄影 ➢ 1. 透视(fluroscopy) :适用于机体天然对比较
好部位,如胸部;观察器官动态,例如心脏大血管、 消化道蠕动等 ➢ 2、 X线摄影(Radiography): X线摄影对比度 及清晰度均佳,适于全身各部检查
20
21
(二)特殊检查
包括软线摄影、体层摄影、放大摄影等 软线摄影主要应用于乳腺检查
69
PACS结构示意图
70
二、信息放射学
是图像数字化后医学影像学同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而派 生出来的新领域
工作管理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科研 教学 提高效率
71
小结
1、X线的特性 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3、DR、DSA 4、自然对比、人工对比 5、CT值 6、MRI、多参数成像、图像特点
53
54
4、对比增强效应:静脉注射对比剂 5、伪彩的功能图像
55
56
MRI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骨关节系统疾病 纵隔疾病(肺内病变不及CT ) 腹部疾病
57
MRI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低场强MRI检查是安全的,高场强 MRI检查对体内金属弹片、人工关节、金 属夹、心脏起搏器等有很大吸力,可致金 属体内移动发生危险。金属产生极强伪影, 严重影响诊断,MRI检查前特别注意
58
MRI新技术
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 MRA ) MR水成像 ( MR Hydrography , MRH ) MR胰胆管成像 ( MR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 , MRCP ) MR功能成像 ( Functional MRI , fMRI )
72
73
被广泛应用于急诊。如脑出血,脑外伤及心血管 疾病
36
脑外伤 骨折
37
肺栓塞
38
三、 CT检查技术
平扫
( Plain Scan )
增强扫描 ( Contrast Enhancement ):
静脉注入对比剂
动态扫描 ( Dynamic Scan )
高分辨CT ( High Resolution CT , HRCT )
22
23
(三)造影检查 ➢ 1、适于缺乏自然对比部位和脏器,如腹部脏器、
消化道等。引入的对比剂 (Contrast Medium), 也称造影剂 ➢ 2、对比剂: 高密度对比剂: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常 用有钡剂、碘剂 低密度对比剂:为原子序数低,比重小的气体
24
3、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 :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注入静脉,通过循环到达靶器官,
29
CT和普通X线平比较
空间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 成像 其它 C T 可 佳 断面 数字化 X线平片 佳 差 重叠 模拟
30
CT的发展
一、二、三、四代CT设备 螺旋CT(Spiral CT) 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
31
1975年通过CT看到脑组织 Siretom CT Scanner (128x128)
二、MRI图像特点
➢1、灰阶成像 :信号强弱以黑白表示,
信号越强,图像越白;信号越低,图像越黑
➢2、多参数成像:T1WI、T2WI、PDWI T1WI:T1越长,图像越黑,信号越低
T1越短,图像越白,信号越强 长T1为低信号,短T1为高信号
48
49
T2WI: T2越短,图像越黑,信号越低
T2越长,图像越白,信号越强 长T2为高信号,短T2为低信号
50
脑脊液:长T1长T2信号 脑皮质的T1与T2均比脑白质长 骨皮质:长T1短T2信号 脂肪: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
51
3、多方位成像
52
4、流空效应:心脏大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呈 无信号的黑影,称…;这一效应使心血管与周围 结构形成对比
度的差异
➢ 必须有成像物质(X线胶片、荧光屏)
9
当X线穿透密度不同的组织结构时,由于吸收程度 不同,在X线片上就显出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 线图像
10
(三)数字X线成像பைடு நூலகம்
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将X 线摄影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形成影像的X 线信息由模似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 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DR依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 fluorography,DF)和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三种
数字化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X线成像
11
12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传统的血管造影时,血管影与骨骼和软组织 重叠,影响了血管的显示
32
二、 CT图像特点
➢ 1、灰阶图像:其灰度反映了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图像越白, 密度越高,图像越黑,密度越低
➢ 2、密度可量化:CT值,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与水的相比较的 相对值 人体组织的CT值大致如下; 骨骼 1000,软组织 20—70,水 -20—20, 脂肪 -30—-90,空气 -1000
59
60
61
62
63
64
65
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首先要在了解各种检查方法原理基础上选择 ➢首先准确、无创、并发症少、经济 ➢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66
第五节 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
进行影像诊断是运用医学知识,特别是影像学知识对具体病 例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思维过程
数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产生γ 射线
MRI:原子核在磁场中共振
3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泛指通过X光 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 (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 (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 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46
一、成像原理
➢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的氢原子核在
磁场中发生共振而产生信号再重建图像的成像 技术
➢磁共振信号有T1、T2和质子密度(PD) ➢T1WI、T2WI、PDWI ➢平扫、增强(T1WI)
• 超声诊断学
Ultrasonography, US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ET
5
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第一章 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6
(一)X线的特性
X线系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医学成像的波长 0.008~0.031nm的X线
➢ 穿透性 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也愈
如泌尿系造影、胆道造影
25
26
27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28
一、 CT成像基本原理
X线束— 人体 — 探测器 — 将剩余X线转变为 可见光 — 光电转换 — 模/数转换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 计算机 —灰 阶(黑白)图像
➢ 3、横断层图像:为显示多个器官,需多帧图像连续观察 ➢ 4、重组图像:可通过后处理得到冠状位和矢状面图像
33
34
35
三、CT诊断的临床应用
分辨力高,可发现早期病变,特别是64排及后64 排CT的开发,广泛应用全身各系统
CT灌注成为了一种功能成像,可反映组织器官和 病灶的血流灌注改变,利于病变的检出和定性
强。反之,亦然。
➢ 荧光效应 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 感光效应 X线可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产生潜
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
➢ 电离效应 X线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变性,
损伤人体,作为肿瘤放射治疗。
7
8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三大条件:
➢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 被穿透的组织和器官必须存在密度和厚
现代医学影像学
1
常规X线
1895 年
概述
US CT
上世纪60年代
70年代
常规X线数字化
CR DR PACS
90年代
MRI 80年代
2
X
各种影像学成像原理
软射线(长波长) 钼钯:乳腺
线
X线
0.063---0.0铑71钯nm:致密型腺体
吸 收
硬射线(短波长)CT及DSA:所有器官
系
0.008---0.0超31声nm:人体反射超声波
一、图像解读的内容 正常;变异 异常;部位、数目、形状、大小、边缘、密度、邻近结构
二、影像诊断思维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影像诊断结果评价
67
影像诊断结论
肯定诊断 气胸、骨折 否定诊断 双肺未见病变 可能性诊断 肺内实变,炎症, 癌浸润
68
第六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PACS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是 为了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间 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 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 Imageology
•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4
影像诊断学
• 放射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CT新技术
39
portal vein phase, PVP
Hepatic arterial phase, HAP
40
41
3-Dimension Reconstruction
42
High Resolution CT, HRCT
43
44
Virtual Endoscopy
VE
45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15
2、重叠二维成像 X线图像系标准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密度、厚 度、组织结构投影总和,将三维立体变为二维图 像 因而X线图像与人体组织结构相比,产生形态失 真、放大及相互重叠后复合影像
16
17
三、 X线检查技术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 别,可产生X线图像上的对比,称… ➢2、平片:依靠自然对比所获的X线图像,称… ➢3、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 人为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4、造影剂:人工对比引入的物质 ➢5、造影检查:由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
2、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消除骨骼 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13
14
二、 X线图像特点
1、灰阶图像: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 的影像组成。白影为高密度,黑影为低密度 ➢ 人体组织密度与X线图像密度概念不一样, 前者 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后者指X线片 上影像的黑白 ➢ 物质密度大,影像白;反之,物质密度低,影像黑
18
19
(一)普通检查:包括透视和X线摄影 ➢ 1. 透视(fluroscopy) :适用于机体天然对比较
好部位,如胸部;观察器官动态,例如心脏大血管、 消化道蠕动等 ➢ 2、 X线摄影(Radiography): X线摄影对比度 及清晰度均佳,适于全身各部检查
20
21
(二)特殊检查
包括软线摄影、体层摄影、放大摄影等 软线摄影主要应用于乳腺检查
69
PACS结构示意图
70
二、信息放射学
是图像数字化后医学影像学同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而派 生出来的新领域
工作管理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科研 教学 提高效率
71
小结
1、X线的特性 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3、DR、DSA 4、自然对比、人工对比 5、CT值 6、MRI、多参数成像、图像特点
53
54
4、对比增强效应:静脉注射对比剂 5、伪彩的功能图像
55
56
MRI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骨关节系统疾病 纵隔疾病(肺内病变不及CT ) 腹部疾病
57
MRI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低场强MRI检查是安全的,高场强 MRI检查对体内金属弹片、人工关节、金 属夹、心脏起搏器等有很大吸力,可致金 属体内移动发生危险。金属产生极强伪影, 严重影响诊断,MRI检查前特别注意
58
MRI新技术
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 MRA ) MR水成像 ( MR Hydrography , MRH ) MR胰胆管成像 ( MR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 , MRCP ) MR功能成像 ( Functional MRI , fMRI )
72
73
被广泛应用于急诊。如脑出血,脑外伤及心血管 疾病
36
脑外伤 骨折
37
肺栓塞
38
三、 CT检查技术
平扫
( Plain Scan )
增强扫描 ( Contrast Enhancement ):
静脉注入对比剂
动态扫描 ( Dynamic Scan )
高分辨CT ( High Resolution CT , HRCT )
22
23
(三)造影检查 ➢ 1、适于缺乏自然对比部位和脏器,如腹部脏器、
消化道等。引入的对比剂 (Contrast Medium), 也称造影剂 ➢ 2、对比剂: 高密度对比剂: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常 用有钡剂、碘剂 低密度对比剂:为原子序数低,比重小的气体
24
3、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 :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注入静脉,通过循环到达靶器官,
29
CT和普通X线平比较
空间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 成像 其它 C T 可 佳 断面 数字化 X线平片 佳 差 重叠 模拟
30
CT的发展
一、二、三、四代CT设备 螺旋CT(Spiral CT) 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
31
1975年通过CT看到脑组织 Siretom CT Scanner (128x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