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分析化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分析化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一、考试复习所用教材
二、考试相关概念、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知识点
1.误差的表示: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 = x -μ
相对误差:
%
100
%
100⨯
-
=

=
μ
μ
μ
δx
RE
2.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标准偏差是描述测量值精密度。

3.朗伯—比尔定律是指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其表述了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液层厚度的关系。

4.分析测试中消除系统误差:与经典方法比较,校准仪器,对照实验,回收试验,空白试验。

5.有效数字是指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除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外,其余的数字都是准确度。

有效数字不仅表示数值的大小,而且还可以反应出测量的精密程度。

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原则:1~9均为有效数字,0既可以是有效数字,也可以作定位用的无效数字;变换单位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首位是8或9时,有效数字可多计一位;pH、lgK或pKa等对数值,有效数字仅取决于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例如pH=12.34、pKa=4.75都只有两位有效数字。

常量分析一般要求四位有效数字,以表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为1‰。

6.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在分析数据处理时,各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不相同,计算结果有效数字的位数受测量值(尤其是误差最大的测量值)有效数字的制约。

因而对有效数字位数较多的测量值在应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之后,其余尾数一律舍弃,这一过称成为有效数字的修约。

具体修约规则如下:一,按四舍六入五留双规则修约,当多余尾数的首数≤4时舍去,当多余尾数的首数≥6时则进位;当多余尾数的首数为5时,若“5”后面有不是零的任何数时则进位;若5后面为零或没有数字,要看“5”前面的数字,若为奇数则进位,为偶数则舍去。

如3.35、3.25、3.25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时分别为3.4、3.2、3.3;二,修约应一次到位,不能连续多次修约如3.146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时为3.1,而不是3.2;三,运算过程中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四,修约标准偏差,对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等的修约,修约的结果应使精密度降低。

如结算结果的标准偏差S 为0.134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应修约为0.14;五,与标准限度值比较时不应修约。

7.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基准试剂。

8.用已知浓度的NaOH滴定相同浓度的不同弱酸时,弱酸的Ka越大,则滴定突跃越大。

9.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tR´。

10.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移动速度快的组分是极性小的。

11.MA型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其中?
12.滴定突跃中,c不变,沉淀的Ksp越小,沉淀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

13.酸碱滴定中有时需要用颜色变化明显的变色范围较窄的指示剂即混合指示剂。

14.引起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

15.气相色谱中,常用的定性参数是保留值。

16.强酸滴定强碱时,酸和碱的浓度均增大10倍,则滴定突跃的范围将增大2个PH 单位。

17.进行纸色谱时,滤纸的作用是惰性载体。

18.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属于液-固色。

19.引起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

20.某弱酸HA的Ka=1.0×10-3,1.0mol/l的该酸水溶液的pH为1.5。

21.用平面色谱定性分析的主要依据是比移植。

22.沉淀的类型与定向速度有关,与定向速度大小主要相关的因素是沉淀的极性。

23.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形沉淀的洗涤液应是热的电解质溶液。

24.用离子选择电极以工作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试样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的离子强度一致。

25.在永停滴定法中,若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电流降至最低点且不再改变,则表明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被测物质为可逆电对。

26.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Na2C2O4时,反应速度由慢到快是由于自身催化反应。

KMnO4法使用的酸度条件是强酸性。

27.某酸碱指示剂的K HIN=1×10-5,其理论变色范围pH 是4–6。

28.某物质在某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ε)很大,则表明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吸光能力很强。

29.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

30.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①酸(碱)的浓度,c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②强碱(酸)滴定弱酸(碱),还与Ka(b)的大小有关。

K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31.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a(b)Ka(b)≥10-8,此酸、碱可被准确滴定。

多元酸(碱):ca1(b1)Ka1(b1)≥10-8,ca2(b2)Ka2(b2)≥10-8,则两级离解的H+均可被滴定。

若Ka1(b1)/Ka2(b2)>105,则可分步滴定,形成二个突跃。

若Ka1(b1)/Ka2(b2)<105,则两级离解的H+(OH-)被同时滴定,只出现一个滴定终点。

若ca1(b1)Ka1(b1)≥10-8,ca2(b2)Ka2(b2)<10-8,则只能滴定第一级离解的H+(OH-)。

32.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置信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就越窄,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就越宽,即提高置信水平需要扩大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定得过高,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却往往因置信区间过宽而降低了估计精度,实用价值不大。

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适当增加测定次数n,可使置信区间显著缩小,从而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度。

33.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当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34.多数情况下需要将称得的称量形式的质量换算成被测组分的质量。

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
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之比是常数,称为换算因数或重量分析因数,常以F 表示。

35. 封闭现象是由于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与指示剂形成十分稳定的络合物,且比该金属离子与EDTA 形成的螯合物还稳定,因而造成颜色不变的现象。

待测离子对指示剂的封闭,可用返滴定法消除,干扰离子对指示剂的封闭,可加入适当的掩蔽剂加以消除。

39.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基准物质具备的条件:1.组成与化学式相符;2.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3.纯度高;4.性质稳定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Na 2CO 3、KHC 8H 4O 4、Na 2B 4O 7·10H 2O, CaCO 3、K 2Cr 2O 7、H 2C 2O 4·2H 2O 、NaCl 、
Zn 。

36.用双指示剂法判断混合碱试样的组成:
有一碱溶液可能是NaOH ,NaHCO 3,Na 2CO 3或以上几种物质混合物,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1 m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2 mL ,由以下V1和V2的关系判断该碱溶液的组成。

(1)V1 > 0, V2 = 0 NaOH
(2)V2 > 0, V1 = 0 NaHCO 3
(3)V1 = V2 Na 2CO 3
(4)V1 > V2 > 0 NaOH + Na 2CO 3
(5)V2 > V1 > 0 Na 2CO3 + NaHCO 3
37.可逆电对与不可逆电对
可逆电对:一个微小的电流以相反的方向通过电极时,电极反应为原来反应的逆反应;具有此性质的电极称为可逆电极(或可逆电对)。

如I 2/I -
不可逆电对:像S 4O 62-/S 2O 32-这样的电对,因为在微小电流条件下,只能在阳极发生S 2O 32-被氧化成S 4O 62-,而阴极不能同时发生S 4O 62-被还原成S 2O 32-,其电极反应是不可逆的,称为不可逆电对。

(1)滴定剂为可逆电对,被测物为不可逆电对
例如,I 2 滴定Na 2S 2O 3 (2)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被测物为可逆电对
例如,Na 2S 2O 3 滴定I 2 (3)滴定剂与被测物均为可逆电对 -
--+==+264232222O S I O S I -
--+==+264232222O S I O S I +
++++==+3324Fe Ce Fe Ce
例如,Ce 4+ 滴定 Fe2+
38.用双指示剂法判断混合碱试样的组成:
有一碱溶液可能是NaOH ,NaHCO 3,Na 2CO 3或以上几种物质混合物,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1 m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2 mL ,由以下V1和V2的关系判断该碱溶液的组成。

(1)V1 > 0, V2 = 0 NaOH
(2)V2 > 0, V1 = 0 NaHCO 3
(3)V1 = V2 Na 2CO 3
(4)V1 > V2 > 0 NaOH + Na 2CO 3
(5)V2 > V1 > 0 Na 2CO3 + NaHCO 3
39.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 pH=pKHIn ±1
由于人眼对深色比浅色灵敏,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推算的的变色范围并不完全相同。

pKa 理论范围 实际范围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4 2.4~4.4 3.1~4.4 红 黄
甲基红 5.1 4.1~6.1 4.4~6.2 红 黄
酚酞 9.1 8.1~10.1 8.0~10.0 无 红
百里酚酞 10.0 9.0~11.0 9.4~10.6 无 蓝
40. 基本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浓度 (3)滴定度
(4)化学反应计量关系 aA + bB= cC + dD (5)质量分数 (6)质量浓度
(7)被测物质含量的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是指被测组分(m A )占样品质量(S )的百分比 )L (V )mol (n )L /mol (C B B
B =)()()/(/ml V g m ml g T A B B A =A B A B V T m /=a b n n A B =A B n a b n ⨯=)()(g m g m S B
B =ωS B B V m =ρ等,,的单位:ml g ml mg L g B ///μρ1000M c a b )/(B A /⋅=ml g T B A )/()()(mol g M g m mol n B B B =
直接滴定法
返滴定法
三、考试模拟题
1.系统误差: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2.偶然误差:由于偶然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波动、仪器的微小变化、对各份试样处理时的微小差别等引起,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3.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4.封闭现象:滴定达到计量点后,过量的EDTA 不能夺取MIn 中的金属离子,In 无法释放出来,因而在计量点附近看不到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

5.助色团:可以使生色团吸收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的基团,通常为连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

如:-OH ,-OR ,-NH-,-NR2,-X 。

6.永停滴定法:根据滴定过程中双铂电极的电流变化来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电流滴定法。

7.蓝移:也叫短移,是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时或受溶剂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8.滴定突跃范围:滴定百分率为99.9%至100.1%即滴定相对误差为±0.1%时,溶液某种参数(如PH )的变化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9.化学计量点:滴定剂(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简称计量点。

(理论值)
10.返滴定法:在试液中先加入已知量过量的EDTA 标准溶液,用另一种金属盐类的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 。

11.试样用量为0.1 ~ 10 mg 的分析称为:( C )
A.常量分析
B.半微量分析
C.微量分析
D.痕量分析
12.在分析工作中,减小偶然差的方法是:( C )
A.对结果进行校正
B.采用对照实验
%%1001000
c t a A T ⨯⨯⋅⋅⋅=S M V A T %
)()[(%1001000
M t a ]cT t t -cV A A 1T 21T 21⨯⨯⋅⋅=S
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采用空白实验
13.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C )
A.[H +]=0.0003mol/L
B.pH=10.42
C.ω(MgO)=19.96%
D.4000
14.在下列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D )
A.H +-OH -
B.H 3PO 4-Na 2HPO 4
C.H 2S-Na 2S
D.NaHCO 3-Na 2CO 3
15.下列一元弱酸或弱碱(C=0.10mol/L )中,能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是:( D )
A.HCN (K a =7.2×10-10)
B.NH 4CI (K bNH3=1.8×10-5)
C.(CH 2)6N 4(K b =1.4×10-9)
D.HCOOH (K a =1.8×10-4)
16.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10倍,其中 pH 值变化最大的是:( A )
A.0.1mol/L HCl
B.0.1mol/L HAc
C.1mol/L NH 3·H 2O
D.1mol/L HAc + 1mol/L NaAc
17.用EDTA 滴定M 2+时,下列情况能够增大滴定突跃的是:( C )
A.固定C M 使K /MY 减小
B.使K /MY 固定减小C M
C.增大C M 和K /MY
D.减小C M 和K /MY
18.当金属离子M 和N 共存时,欲以EDTA 滴定其中的M ,若c M =10c N ,TE=0.1%, ΔpM=0.2。

则要求ΔlgK 的大小是:( B )
A.5
B.6
C.4
D.7
19.下列关于滴定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1g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体积(mL)
B.1ml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质量(g)
C.1g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质量(mg)
D.1mL 标准溶液相当被测物的体积(mL)
20.已知在酸性介质中E θ’(Cr 2O 72-/Cr 3+)=1.00V ;E θ’(Fe 3+/Fe 2+)=0.68V 。

以0.03333mol/L 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0.2000 mol/L Fe 2+溶液,计量点电位为( D )。

A.0.95V
B.0.92V
C.1.1V
D.0.96V
21.求难溶化合物MA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若A 为强酸根,存在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试剂L ,则其溶解度的计算式为:( B ) A.)(/L M sp K α B.)(L M sp K α•
C.]1/[)(L M sp K α+
D.]1[)(L M sp K α+•
22.影响弱酸盐溶解度的首要因素是:( C )
A.络合效应
B.盐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23.某有色溶液A=0.301,则其透光度T%等于:( D )
A.69.9
B.2.0
C.3.01
D.50
24.在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B )
A.增加、增加、增加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增加、增加
D.增加、不变、减小
25.下列混合物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D )
A.0.02 mol·l -1NH 3—0.18 mol·l -1NH 4Cl
B.0.17 mol·l -1NH 3—0.03 mol·l -1NH 4Cl
C.0.15 mol·l -1NH 3—0.05 mol·l -1NH 4Cl
D..0.10 mol·l -1NH 3—0.10 mol·l -1NH 4Cl
26.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 摩尔吸光系数κ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B.吸光度A 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 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D.透射比T 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27.某NaOH 和Na2CO3混合液,用HCl 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D )
A.V1 = V2
B.V1 = 2V2
C. 2V2 = V2
D.V1> V2
28.只考虑酸度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酸度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
B.酸度越小,酸效应系数越大
C.酸效应系数越大,络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D.酸效应系数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29.下列叙述中,哪个不是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C )。

A.称量形式必须有确定的化学组成
B.称量形式必须稳定
C.称量形式的颗粒要大
D.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大
30.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关系的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1)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必要条件
(2) 高的精密度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
(3) 精密度差,所测结果不可靠,再衡量准确度没有意义
(4) 只要准确度高,不必考虑精密度
A.1,3
B.2,4
C.1,4
D.2,3
31.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
答:如果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而不能被EDTA置换,则虽加入过量的EDTA也达不到终点,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

想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加入适当的配位剂来掩蔽能封闭指示剂的离子。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如果是胶体或沉淀,在滴定时指示剂与EDTA的置换作用将因进行缓慢而使终点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

想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加入有机溶剂或将溶液加热,以增大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及加快反应速率,接近终点时要缓慢滴定,剧烈振摇。

32. 精密度与准确的两者的含义是什么?具体区别有哪些?
答: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指一组平行则定数据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33. 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

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4(L•mol-1•cm-1),MCu=63.5)。

解: 根据光度测量误差公式可知:当吸光度A=0.434时,误差最小,已知b=1, ε=
1.68×104,根据A=εbc
c = A/εb=0.434/(1.68×104×1)
=2.58×10-5(mol/L)
100ml有色溶液中Cu的含量为
m=cVM =2.58×10-5×100×10-3×63.5
=1.64×10-4(g)
已知某矿含铜约0.12%,则应称取试样质量为:
(1.64×10-4/ms)×100=0.12
ms=0.14g
答:应该称取试样0.14g。

34. 若T HCl/Na2CO3 = 0.005300 g/mL ,试计算HCl标准溶液物质量的浓度。

解:
A CO Na HCL HC M T a t C 100032l ⨯⋅= )/(1000.00
.1061000005300.02L mol =⨯⨯= 35. 试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分析化学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也就是说它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所解决的问题是物质是什么组分组成的,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组分的含量有多少。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涉及化学现象的各个学科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矿物学、地质学、生理学、医学、农学、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

分析化学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广泛的作用:
1.在农业方面:土壤成分及性质的测定,化肥、农药的分析,作物生长过程的研究。

2.在工业方面: 有“工业眼睛”之称。

从资源的勘探,矿山的开发、原料的选择、流程控制、新产品试制、成品检验、三废处理及利用等都必须依赖分析结果作依据。

3.国防方面:武器装备的生产和研制,敌特及犯罪活动的侦破,也需分析化学的配合。

4.科学技术方面: 分析化学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化学领域,它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如:病理诊断的化验、药品规格的检测、环境的监控等都需要分析化学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