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教师沈某因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学校教学安排,被学校暂停授课并扣发当月绩效工资,学校的这种做法()。
A.不合法。
侵犯了沈某从事教育教学的权利
B.不合法。
侵犯了沈某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
C.合法。
学校有对教师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
D.合法。
学校有对教师进行教育行政处罚的权利。
2、小刚同学因多次旷课被学校处分,他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是()。
A.校长
B.学校
C.书记
D.教育行政部门
3、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
A.单独设班
B.随班就读
C.混合编班
D.均分到班
4、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与《奥德赛》组成希腊伟大史诗《荷马史诗》的经典作品是()。
A. 《伊利亚特》
B. 《俄瑞斯忒亚》
C. 《俄狄浦斯王》
D. 《普罗米修斯》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我国学校的()。
A. 教师
B. 校长
C. 行政人员
D. 教辅人员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下列没有涉及的是()。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无私奉献
7、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
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
B.归纳
C.调查
D.综合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
B.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为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予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花秋月》《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
D.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度关山》《对酒》《短歌行》是其代表作.
9、下列任务中,相传曾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并删修《春秋》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10、阅读下面文段。
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②地利:指适宜作战的地理形势。
③人和:得人心。
上下团结。
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
B.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C.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D.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
11、李老师针对已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情境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体现了李老师的()。
A.奉献精神
B.关心爱护学生
C.学科知识扎实
D.勇于探索创新
12、下列不属于雨果作品的是()。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双城记》
D.《巴黎圣母院》
13、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8
B.10
C.12
D.14
14、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可以不管孩子。
对此,教师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引导家长一同做好教育工作
B.责怪家长对孩子教育不负责任
C.放弃合作,自己好好教育学生
D.给予理解,家长教育能力有限
15、按测验的目的分类可分为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和()。
A.形成性测验
B.个别测验
C.人格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16、小茹说话有些口吃,常有同学嘲笑她,班主任付老师除教育学生要尊重小茹外,还编导小茹朗读,鼓励她坚持练习。
小茹还在朗诵比赛中获奖,人也渐渐开朗了,这表明付老师具有()。
A.维护课堂秩序的能力
B.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
C.尊重关爱学生的情怀
D.严以律己的从教意识
17、“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这副对联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A.诸葛亮
B.文天祥
C.林则徐
D.岳飞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D.自行决定
19、教师杨某对学校提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被申诉人应为()。
A.校正
B.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D.教职工代表大会
20、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B.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C.古代诗歌按内容分为叙事诗、山水诗、科学诗、咏物诗四类
D.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
21、骨干教师闵老师在年终的同行评测中侧分不高,很郁闷,上课时学生出一点差错他就大发雷霆,闵老师应该()。
A.严格待生,专注教学
B.保持个性,坚持自我
C.注重反省,调试自我
D.迎合同事,搞好关系
22、五年级学生陈某逃课去网吧上网,学校在得知消息后,应当()。
A.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情况
B.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情况
C.及时与陈某的父母取得联系
D.与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取得联系
23、《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24、教育行政部门取缔了一批违反国家规划私自招手未成年学生的私立学校。
教育行政部门这一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5、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作用。
A.引导
B.主导
C.辅助
D.顾问
26、下列选项中,箫属于()。
A.吹奏乐器
B.打击乐器
C.弹拨乐器
D.拉弦乐器
27、下列名言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管子》
B.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子》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儿童权利优先
29、下面哪个不是“花中四君子”?()
A.兰
B.竹
C.桂
D.菊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在一次课上,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有哪些优点?”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乐于助人,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和小伙伴都有很多优点呢。
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李老师说:“小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
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呢?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
”教室里一下安静了,李老师楞了一下,然后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经常帮助我哦!大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进行讨论吧!”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师总结道:“我们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缺点,我们会更强。
”
课后李老师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并打算在合适的时候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2、冯老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在班内开设了“读书小报”“手绘小报”“群星璀璨”“数学乐园”“精彩作文赏析”“我爱发明”等专栏,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同时,她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而且作为评优的参考,深受家长的认同。
小华的爸爸是维边军人,常年不在家。
冯老师将小华的成长档案整理后寄给他,收到冯老师寄来的成长档案后,小华爸爸很激动。
他给冯老师回信道:“因为您的倾情教育、精心培养,小华进步很大,看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愧疚之余,更多的是对您的感激!您的付出难以回报,现寄上边疆的一点土特产聊表心意!”
冯老师读着小华爸爸的来信很是高兴,随后也收到了小华爸爸寄来的土特产,她以小华爸爸的名义将寄来的土特产悄悄的寄给了小华的奶奶。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冯老师的教育行为。
3、阅读下面的问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
”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
”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
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
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
我听了差点昏过去。
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
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
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
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
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
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
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
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
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
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
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
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
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
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问题: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请以“育人为本”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B
2、B
3、B
4、A
5、B
6、D
7、B
8、C
9、[答案]:A
10、D
11、D
12、C
13、B
14、答案:A
15、A
16、参考答案:C
17、B
18、B
19、参考答案:B
20、C
21、[答案]:C
22、C
23、C
24、A
25、B
26、A
27、D
28、D
29、C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素质教育观的具体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李老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分析自己的优点,让每位同学都能认识自己,同时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重视人的了全面发展以外还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材料中李老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每个人优点缺点不一样。
引导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材料中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
2、冯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冯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冯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了不同的专栏展示学生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冯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冯老师不仅仅自己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小华的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与方法,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小华成长。
这种行为不仅为家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有助于班级其他学生的发展。
此外,冯老师在收到家长的感谢之礼时,没
有纳为己有,而是以小华父亲的名义寄给了小华说的奶奶,这也体现了冯老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最后,冯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材料中飞,冯老师针对小华的情况关心小华,精心培养,小华进步很大。
总之,冯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
3、(1)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
(或不明白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
(2)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
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
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