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一线串珠式教案设计及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一线串珠式教案设计及评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课》的故事背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掌握一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员的爱国情怀,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一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深层主题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简要介绍《一课》的作者都德及其生平事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吗?这两个地区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意义?
(二)课文阅读与分析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一课》的故事情节。
(三)一线串珠式教案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a.分析哈默尔先生的形象:严谨、敬业、爱国、感人。
b.分析学生的形象:天真、好奇、善良、上进。
c.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普鲁士士兵、村长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a.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分析小说的悬念设置和情节推进。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一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a.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串联词或过渡句。
b.分析这些串联词或过渡句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与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a.主题一:哈默尔先生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b.主题二:小说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其表达方式。
c.主题三:一线串珠写作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2.各小组展开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1.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
2.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某一人物形象,写一篇人物评论。
五、评析
1.本教案以一线串珠式教学为主线,将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手法等教学重点贯穿其中,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有序。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员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
力和合作能力。
3.教案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员的爱国情怀,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教案设计新颖,语言生动,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具有较高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过程补充
(二)课文阅读与分析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同学们,阅读完课文后,你们能感受到哈默尔先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吗?”
3.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是的,哈默尔先生从平静的授课,到激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的情绪逐渐升华,这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
”
(三)一线串珠式教案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a.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哈默尔先生在故事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很好,哈默尔先生的严谨和敬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师的楷模。
”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a.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说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b.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对,当哈默尔先生宣布这是一堂法语课时,情节达到了高潮,这也正是他情绪爆发的时刻。
”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一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a.教师提问:“请大家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串联词或过渡句?”
b.学生寻找并回答,教师引导:“很好,这些串联词或过渡句像线一样,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链。
”
(四)小组合作与讨论
1.教师分配任务:“现在,请各小组围绕你们选择的主题展开讨论。
比如,主题一的小组,可以讨论哈默尔先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
2.学生讨论中,教师参与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哈默尔先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刚才大家的讨论都很有深度,特别是小组,他们从哈默尔先生的教育方式出发,探讨了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
二、重点难点要点补充
教师问:“同学们,哈默尔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学生答:“他认真备课,用心教导学生,即使在一课,也依然保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
”
2.教学难点:在分析小说深层主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一课》仅仅是一个关于失去家园的故事吗?”
学生答:“不只是,它还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爱国主义的主题。
”
注意事项:
1.针对学科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2.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如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情感和节奏。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4.考虑到教学方式的差异,适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7.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