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就会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
而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于是就出现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主动举手提问的学生越来又少的现象。
加上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一、创设质疑氛围,诱发探究兴趣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彻底摒弃“一言堂,”的教学和方法,使学生敢想敢问。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创设问题情境,体验质疑过程
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
2、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还应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例如计算“被除数、除数的末尾有0的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往往漏掉
余数中的0,如何有效地防止该可题,同时又能在导入新课时诗发学生的
兴趣,我一开始就讲了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到花果山
去玩,恰好孙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带着20只小猴子去摘了90个又大又甜
的桃子。
八戒对小猴们说,你们一共20人,按理每人得4个,剩下的1
个就给俺老猪吧。
他怕小猴不相信,还列了一个算式,小猴们们看了看算式,认为没错,就都拿起分得的4个桃子跑开了。
没多久,悟空回来了,
知道这件事后,便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八戒吓得连连求饶,可
小猴们都弄胡涂了,直到悟空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小猴们听,他们知道上当了。
有趣的故事,以及对可题处理的晰讲解,同学们居然杜绝了“漏掉余
数中的0”的错误。
3、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
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
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必须要有挑战性。
要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即要让学生“跳
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王老师带了
一些钱去买一些校服,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衣,恰好能买40件,如果只
买裤子恰好能买60条。
那么他带的钱能买多少套这样的校服?这道题目
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
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
题的灵活性。
三、明确学习目的,分享释疑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
学
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
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
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
面对学生的质疑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
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生问:“为什么要把0除外?”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
问题谁来口答?”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
探索的热情。
总之,数学应以问题为中心,让质疑在教学中熠熠生辉,使学生在课
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
问题意识的和发展,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