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牵引在前牙龈下残根保存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牵引在前牙龈下残根保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前牙龈使用正畸牵引方法在保存下残根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前牙龈下残根修复21例(32颗)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正畸牵引方法来修复患者前牙龈下的残根,对21例(32颗)患者进行固定之后,2~3个月之后再进行桩冠修复,然后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残根离牙槽嵴顶和龈缘的距离。

结果21例前牙龈修复患者经过本院的正畸牵引治疗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距离槽嵴顶和龈缘差异,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采用前牙龈正畸牵引治疗,可以将患者前牙龈内的龈缘牵引出,使得牙龈的修复具有传统的牙根拔出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美观和功能的保存,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标签:正畸牵引;前牙龈;下残根
由于患者出现颌面外伤,造成了前牙出现根折或者是根面龋、侧穿牙根面龈缘损坏,当患者出现此种情况时,无法采用传统的方法来对患者的桩冠进行修复,主要是因为采用切除龈后跟然后对桩冠进行修复治疗会造成牙龈的美观受到影响,如果不进行牙龈的切除修复,那么则会造成患者牙龈的残根不能与套冠颈缘吻合[1-2]。

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前牙龈残根不能够为其提供组后的固力,而且还非常容易造成感染以及影响美观程度,因此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前牙龈下残根修復21例患者进行研究,下面就主要的治疗效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选取自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前牙龈下残根修复21例患者进行研究,21例患者中男12例,年龄22~61岁,平均(39.2±11.2)岁,患者牙龈残根10~12mm,平均为(11.1±0.5)mm;女9例,年龄21~65岁,平均(40.1±1
2.1)岁,患者牙龈残根9~13mm,平均(11.2±0.6)mm。

1.2 方法本院选取自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前牙龈下残根修复21例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并给予X射线检查,将患者的牙周膜和牙槽骨进行临床检查,并且记录检查之后牙根长度,同时使用探针对患者牙龈损坏的龈缘和最低位置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将以稳固的邻牙作为支抗牙,将患者牙龈颌面的患牙粘连标准方丝弓托槽,并且对患牙使用澳丝制成的牵引装置进行牵引,手术修复过程中要保持残根的修复空间,避免邻牙向缺隙处倾倒。

当残根根面与龈缘齐平,此时则说明牵引手术到位。

对所有患者固定2~3个月之后则可确保牙根不会出现回缩,否则在此期间如果出现回缩,则手术牵引失败。

此期间采用正畸牵引治疗对患者的患牙进行修复,将龈缘的形态和牙进行协调,并且还要做好修复体维持牙龈的形态,之后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对桩冠完成修复。

1.3统计学方法2 结果
经过本院对21例(32颗)患者进行正畸牵引修复治疗之后,患者的患牙组
织形态均显示出较为满意的形态,对比分析21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牙根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在治疗之前残根断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为0.5~1.5mm,平均(1.02±0.51)mm,残根断缘距离龈缘的距离在治疗之前为0.7~2.8mm,平均(1.31±0.32)mm;患者在治疗之后残根断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为2.5~4.1mm,平均(3.52±0.92)mm,残根断缘距离龈缘的距离在治疗之后为1.1~2.8mm,平均(1.92±0.53)mm(见表1)。

3 讨论
治疗牙龈疾病时,由于其出现的位置不固定,而且可能是前牙、后牙或者单根牙同时也还可能是多根牙,此时患者在临床的表现上不能够简单的对残根进行诊断和治疗,而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3]。

当采用正畸牵引时,牙龈以及牙槽会朝着桩冠方向移动,则在进行牵引之后通常要对牙龈的形态进行修复,从而获得更佳的美学效果[4]。

采用正畸牵引方法来治疗患者的牙龈不仅可以有效的暴露残根断缘,而且还能对患者患牙进行美学修复,确保其健康的同时还能获得美观,因此对于正畸牵引方法的研究值得不断进行实践研究[5]。

从本院的研究结果来看,患者在治疗之前残根断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为0.5~1.5mm,平均(1.02±0.51)mm,残根断缘距离龈缘的距离在治疗之前为0.7~2.8mm,平均(1.31±0.32)mm;患者在治疗之后残根断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为2.5~4.1mm,平均(3.52±0.92)mm,残根断缘距离龈缘的距离在治疗之后为1.1~2.8mm,平均(1.92±0.53)mm,显示患者在获得正畸牵引治疗之后,残根与嵴顶和龈缘之间的距离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正畸牵引方法来治疗牙龈残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穗齐,王玉栋,周银凤,等.前牙龈下残根正畸牵引后冠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0,06:323-325.
[2]沙滢浩.前牙龈下残根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04:113-114.
[3]Sibel Yildirim,Susan Y.Fu,Keith Kim,Chang Hun Lee,Sahng Gyoon Kim,Jeremy J. Mao.Tooth regeneration:a revolution in stomatology and evolution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1,03:107-116.
[4]马春亮,唐晓琳.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术在保留残根治疗方面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03:187-190.
[5]丁海正,胡华.活动矫正器在牵引上前牙龈下断根的临床应用研究[J].口腔医学,2013,09:587-5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