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1年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精品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
A组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āng)说.服(shuō)D.徬徨.(huáng)挚.友(ch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
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
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B组
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③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④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
的理论。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
5.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

让我们记
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二: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
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低调也是一种智慧
①第二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于2013年12月19日,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

莫言领奖
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
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
纪的“诺奖梦”。

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
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世风格——低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

而这样成功,让人不
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

低调如深谷幽兰,时
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低调如秋日落叶,
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
得低调。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
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

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
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

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

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
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

相反的,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
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

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
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是他一向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
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

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
的远见卓识。

⑤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
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世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

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
达成人生目标。

⑥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着智慧火花。

低调可以让人用最好的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连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

⑦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

A组
6.第④段中,与第②段画线词语“恣意轻狂”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7.下面对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莫言的获奖,告诉人们:只要低调,就能成功。

B.写莫言的低调,主要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点出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国人对他由衷地表示感
谢。

D.借莫言低调做人处世成功一例,引出“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的观点。

8.根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构成排比
句。

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低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

9.“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B组
1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合适。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
《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

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
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
诞生。

放在第______________段。

理由:
项籍①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②怒之③。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
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④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
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

④略:大概。

A组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去.()(2)剑,一人敌.()
(3)不足.学()(4)又不肯竟.学()
B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项籍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
给人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
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
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
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

他特别欣赏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
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
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
层次的美:“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
常之美’。

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那么你可以量那个虹是多
少度,霓是多少度。

你如果去量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虹是42度,就
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

而且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
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
体验到了实验之美。

如果你进步到了唯象理论以后,你就懂为什么会
有虹和霓。

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
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

而且你经过全反射的计算可以算
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

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
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

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
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找。

到了麦克斯韦
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要有折射。

这个把它的根源找出来了,所以这是更高层的美。


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

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
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见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

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现
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
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

正如哥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哥特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


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2000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

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电子。

参考答案
邓稼先
1.B2.A3.C4.D5.示例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

他鞠
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

身已死,心仍在。

示例二: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个忠诚纯正,有奉
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

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6.张扬跋扈7.D8.低调如悠悠芳草静静地装点着大地9.(1)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2)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3)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

10.⑤这段文字写的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让自己息心宁性、丰富阅历,终于有
了巨作《瓦尔登湖》,与该段论述的“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的观点一致,也与第⑥段中“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这句话相呼应。

11.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2.(1)去掉,这里是放弃的意思(2)抵挡(3)值得(4)完毕13.(项籍)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14.项籍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
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参考译文】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

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
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地学习下去。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
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邓稼先》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高度颂扬
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教学难点】
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
弘扬“文以
载道”的创作宗旨。

1、关于作者;
2、关于邓稼先;
3、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用中国原子弹爆炸视频导课。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邓稼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文章内容。

2、文章段落层次。

三、细读课文
(一)读第一小节
1、把握小节内容。

2、思考: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二)读第二小节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把握小节内容。

(三)读第三小节
1、把握小节内容。

2、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
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3、理解句子,感受邓稼先的品质。

(见课件)
(四)读第四小节
1、把握小节内容。

2、思考:“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杨振宁真的弄不懂自己的感情吗?应如何理解。

(五)读第五小节
1、说说这部分的行文思路。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六)读第六小节
1、把握小节内容。

2、思考:“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分析人物形象
1、速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件事情看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见课件)
2、归纳小结。

五、探讨写作目的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见课件)
六、归纳写作方法
1、小中见大。

2、大量褒义词的使用。

3、排比句的使用。

4、长短句结合。

七、补充事例再次感受邓稼先精神品质(见课件)
八、课堂总结
(见课件)
九、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

2、积累有关我国国防建设的资料如航母、驱逐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