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打击乐玛丽波尔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打击乐玛丽波尔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教育教材第四章《节奏与打击乐》中的《玛丽波尔卡》。

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玛丽波尔卡的节奏,运用打击乐器模拟马蹄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掌握玛丽波尔卡的节奏特点,能独立演奏打击乐器。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音乐表现力。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玛丽波尔卡的节奏特点,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玛丽波尔卡音乐CD,打击乐器(如小鼓、铃铛、木鱼等)。

学具:每人一份打击乐器,乐谱。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扮演骑士,讲述玛丽波尔卡的故事,引导幼儿模仿骑士策马奔腾的场景,感受音乐的节奏。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播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讲解打击乐器演奏技巧,示范演奏。

3. 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打击乐器,按照乐谱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团队合作演奏(10分钟)
每组幼儿合作演奏打击乐器,模拟马蹄声。

教师评价各组表现,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
1. 玛丽波尔卡节奏图示
2. 打击乐器演奏图示
3. 各组幼儿演奏顺序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合作演奏玛丽波尔卡,录制视频。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正确演奏玛丽波尔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加强节奏感训练。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举办亲子音乐会,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如制作打击乐器、学习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玛丽波尔卡节奏特点的教学。

2. 打击乐器演奏技巧的教授。

3. 团队合作演奏的组织与指导。

4.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

一、玛丽波尔卡节奏特点的教学
1.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亲身感受玛丽波尔卡的节奏特点,如骑士策马奔腾的场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节奏。

2. 例题讲解时,教师可借助肢体动作、拍手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3.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舞蹈、唱歌等,让幼儿在参与中巩固玛丽波尔卡的节奏感。

二、打击乐器演奏技巧的教授
1. 在例题讲解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每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进行示范。

2. 随堂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节奏不准确、力度不均匀等。

3.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对小班幼儿,可简化演奏难度,注重培养兴趣;对大班幼儿,可适当增加演奏难度,提高技能。

三、团队合作演奏的组织与指导
1. 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幼儿在演奏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均衡。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组成员的配合程度,引导幼儿相互倾听、协作。

3. 演奏结束后,教师要对各组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幼儿的进步,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
1. 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2. 课后拓展延伸活动要丰富多样,如亲子音乐会、制作打击乐器等,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后活动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吐字清晰,以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语调要富有变化,生动有趣,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紧张。

2. 在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环节,适当延长互动时间,让幼儿充分参与。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能力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如骑士策马奔腾,让幼儿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情景导入要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1. 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难度适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确保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有助于幼儿消化吸收。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示范、肢体动作等。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1.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幼儿敢于表达、勇于尝试。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四、教学评价的实施
1. 评价要公正、客观,充分肯定幼儿的进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2. 评价要及时,针对性强,帮助幼儿找到不足,促进幼儿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