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合集下载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7月1日施行)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7月1日施行)

环境保护部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2016年12月31日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各方责任第三章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第四章风险管控第五章治理与修复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情形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放射性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被调整为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派出分局的,由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所属派出分局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制定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方面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组织建立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情形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放射性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被调整为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派出分局的,由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所属派出分局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制定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方面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组织建立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建设和应用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规定,通过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在线填报并提交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信息。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污染地块信息系统,与同级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6号——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6号——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6号——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9.25•【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6号•【施行日期】2017.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6号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现予公布,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7年9月25日附件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管控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指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活动,是指对农用地开展的土壤污染预防、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分类管理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分类管理,主要适用于耕地。

园地、草地、林地可参照本办法。

第三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农业部对全国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农用地土壤污染预防、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农用地土壤优先保护、监督管理等工作,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和农业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环境保护部发布时间:2012-08-0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污染场地土壤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污染场地土地利用方式或土地使用权人变更时,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等活动的监督管理。

放射性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污染场地术语)本办法所称污染场地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有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使土壤受到污染的土地。

第四条(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术语)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是指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为住宅、商业、学校、公园、绿地、游乐场以及农业用地等敏感性用地。

第五条(管理职责)环境保护部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技术文件)环境保护部负责制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治理修复等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文件。

第七条(污染场地责任人术语)污染场地责任人是指造成场地土壤污染的责任人或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

第八条(污染场地责任人义务)污染场地责任人应当承担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的义务,并负担有关费用。

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发生变更的,污染场地责任人所承担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依法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承担。

变更前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

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由于历史原因不能确定污染场地责任人的,污染场地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附件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污染场地土壤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污染场地土地利用方式或土地使用权人变更时,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等活动的监督管理。

放射性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污染场地术语) 本办法所称污染场地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有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使土壤受到污染的土地。

第四条(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术语) 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是指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为住宅、商业、学校、公园、绿地、游乐场以及农业用地等敏感性用地。

第五条(管理职责) 环境保护部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3—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技术文件) 环境保护部负责制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治理修复等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文件。

第七条(污染场地责任人术语) 污染场地责任人是指造成场地土壤污染的责任人或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

第八条(污染场地责任人义务) 污染场地责任人应当承担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的义务,并负担有关费用。

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发生变更的,污染场地责任人所承担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依法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承担。

变更前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

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由于历史原因不能确定污染场地责任人的,污染场地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全文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全文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全文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全文2021《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是环保部2021年11月8日公布的法规(征求看法稿),目的是要求污染地块责任人应制定风险管控方案,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对必需要开发利用的地块应展开治理与修复,防止对地块及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征求看法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6日。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分为总则、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督管理、罚则和附则共七章,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强化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的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防止造成污染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已关闭搬迁以及拟变更土地利用方式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污染地块的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活动的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放射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本办法所称污染地块,是指因生产、经营、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者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害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存在人体健康或者生态环境风险的建设用地。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土壤及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尚未被确定为污染地块的建设用地。

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是指将污染地块开发建设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公园、城市绿地、游乐场等公共设施用地。

第四条【管理使命】环境保护部对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第五条【标准规范】环境保护部制定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四川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四川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四川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省污染地块生态环境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以下四类地块:(一)从事过有色和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制药、铅蓄电池、焦化、电镀、制革、汽车制造、电子拆解、垃圾焚烧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建设用地;(二)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建设用地;(三)存在镉、汞、砷、铅、铬、铜、镍等重金属或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物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四)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

本办法所称污染地块,是指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进行调查后,确认其污染物浓度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或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以及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生态环境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放射性污染地块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建设和应用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在线填报并提交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信息。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污染地块信息系统,与同级经济和信息化、自然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2.3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施行日期】2017.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2016年12月31日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各方责任第三章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第四章风险管控第五章治理与修复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情形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放射性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第一部份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规范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保护土壤资源,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全国范围内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利用和监管等活动。

除本办法有明确规定外,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土壤环境管理应当遵循责任明确、公开透明、法制规范、科学管理的原则,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源头管理、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和“谁污染、谁管理”的原则。

第二部份土壤环境保护第四条土壤环境保护是本办法的核心内容,应当采取综合管理、源头管理、生态保护、技术保障等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切实减少和消除行业、企业、机构等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第五条土壤污染的管理要坚持分类施策、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精准地解决问题,应当采取生物修复、地下水循环利用、植被恢复等措施,促进土壤恢复。

第六条土壤及其污染物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应当重视,应当制定科学健康的土壤环境标准,在重点地区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和风险分析等工作。

第三部份污染源管控第七条污染源管控是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机构等的监管和管理。

对于土壤污染企业,应当采取限制生产、关停整改等措施,对于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

第八条建设项目、土地使用行为等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像关标准进行审批和管理。

对于已经发生土壤污染的区域,应当制定恢复方案,限制乃至禁止相关开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第四部份处理与处置第九条针对污染源,应当采取合理的处置措施,以减少对土壤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应当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和管理难度,对处置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局部管理、全面恢复为主。

第十条对于无法管理的极端污染源区域,应当采用适当的包容措施,并实施监管和管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危害。

第五部份监督和管理第十一条监督和管理是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应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逐步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实时监测报告、严格执法惩治和撤销执照等措施。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环保部令第42号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环保部令第42号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2016年12月31日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情形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放射性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被调整为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派出分局的,由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所属派出分局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制定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方面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组织建立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建设和应用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附件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制定《办法》的必要性第一,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亟需通过立法予以解决。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我国污染场地及周边土壤环境问题相当突出。

受污染土壤主要集中在重污染行业企业、工业遗留场地、固废堆放及处理处置场地、油田、矿区、污灌区、规模化养殖场、交通干线两侧及周边地区。

多数污染场地开发利用前未经调查评估,直接建设居民住宅或商业用房,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办法》的制定,将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现有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不能满足控制污染场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风险的实际需要。

我国现行立法中已有一些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规定:一是从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规定,主要是防止因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污水灌溉而对土壤造成污染。

二是从防治“三废”污染方面做出的规定,主要是防治因排放废水、废气以及不合理地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而对土壤造成污染。

三是从自然保护区、人文遗迹保护的角度做出的规定,主要是在保护这些—12—特殊区域环境的同时,附带地保护这些区域的土壤,使其免遭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

但是,由于这些法律规定分散且不系统,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防治土壤污染特别是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

第三,提高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污染,首先想到的就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而对土壤污染的概念则相对陌生。

除了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而不易被察觉或感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缺失。

制定《办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而且可以提高公众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

二、制定依据“重点加强水、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1月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温家宝总理2006年4月17日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7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7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各方责任第三章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第四章风险管控第五章治理与修复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情形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放射性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被调整为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派出分局的,由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所属派出分局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制定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方面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组织建立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建设和应用污染地块信息系统。

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规定,通过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在线填报并提交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信息。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是为了保护土壤环境,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扩散,促进土壤环境的修复和治理而制定的法规。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等方面讨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化工、矿山开采、废物处理等工业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壤污染的形成。

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制定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二、管理原则1. 原则一:依法管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必须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确保管理措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 原则二:责任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对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负起监督和责任,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协助管理的义务。

3. 原则三:综合治理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结合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管理手段,综合施策,控制和修复污染地块土壤。

三、管理措施1. 污染调查与评估对疑似污染地块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污染程度和范围,为后续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源控制明确污染地块土壤的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和污染。

3. 土壤修复与治理对污染地块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

4. 污染地块利用与开发在修复和治理完成后,可以适度利用污染地块,进行环境友好型的开发与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管理监督与技术支持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对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的监督与管理,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指导。

四、总结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依法管理、追究责任,并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通过污染调查与评估,污染源控制,土壤修复与治理,污染地块利用与开发以及管理监督与技术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处理污染地块土壤的问题,实现地块环境的健康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部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据 交换 ( P D F / X — I  ̄ I J P D F / X — l a ) 》G
2 . B / T 3 3 2 4 4 — 2 0 1 6《 数字硬打样系统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3 . G B / T 3 3 2 4 8 — 2 0 1 6《 印 刷 技 术 胶 印橡 皮 布 》
中国 包装2 0 ' 1 " / . 5 I行政 区域 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进行现场检查 。
七项 印刷 国家 标准 2 0 1 7 年7 月1 日开始实施
2 0 1 6 年l 2 月l 3 日, 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 局、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 会发布2 0 1 6 年第2 3 号国 家标准公告,其 中: 1 . G B / T 2 7 9 3 5 . 卜2 0 1 6《 印刷技术 印前数据交换 P D F 的使 用 第 l 部分 :使用C M Y K 数据 的完整数
任 。责任主体 灭失或者 责任 主体不 明确 的 ,由所在地 县级人 民政府 依法承担相 关责任 。土地使用
权 依 法 转 让 的 , 由土 地 使 用 权 受 让 人 或 者 双 方 约 定 的 责 任 人 承 担 相 关 责 任 。土 地 使 用 权 终 止 的 ,
由原土地使用权 人对其使 用该地块期 间所造成 的土壤 污染承担相 关责任 。土壤污 染治理与修复实
壤环境管理办法 》
环境保护部近 日发布 《 污 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 试 行) 》( 以下简称 《 办法》) , 自2 0 1 7 年7
月1 日起 施 行 。
《 办法 》明确 ,地方各级环 境保护 主管部 门负责本行政 区域 内的疑似污染地块 和污染地块相 关活 动的监督管理 。设 区的市级环 境保护主 管部 门应 当于每 年的 1 2 月3 1 日前 ,将本年 度本行政 区 域 的污染地块环 境管理工作情况报省级环境保护 主管部 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应当于每年的1 月3 1 日前 ,将上 一年度本行政 区域 的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工作情况报环 境保护部 。

污染场地管理规定(3篇)

污染场地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场地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工作。

第三条污染场地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科学评估、分类治理;(三)责任明确、依法监管;(四)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污染场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污染场地管理协调机制,将污染场地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污染场地调查第七条污染场地调查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立项调查:根据污染场地管理需要,对可能存在污染的场地进行立项调查。

(二)现场调查:对已立项的污染场地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风险评估:对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污染场地的风险等级。

(四)报告编制:编制污染场地调查报告,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污染场地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场地基本信息:场地名称、地址、面积、用途等;(二)场地历史使用情况:场地建设、使用、废弃、修复等情况;(三)污染源:场地内及周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四)污染物质:场地内及周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五)污染程度:污染物质浓度、污染范围、污染持续时间等;(六)风险评估: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七)治理修复建议:针对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方案。

第九条污染场地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调查目的、依据和程序;(二)场地基本信息;(三)场地历史使用情况;(四)污染源、污染物质和污染程度;(五)风险评估;(六)治理修复建议;(七)结论和建议。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文件精神,环境保护部起草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11月8日,环保部在中国环境报上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起草说明》,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6日。

《管理办法》分为总则、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督管理、罚则和附则共七章,将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制度:地块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制度、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度,以及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制度。

环保部介绍,之所以制定该办法,是因为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规定分散且不系统,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

而《管理办法》的制定,将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中关于污染地块的相关规定提供实践经验。

在管理职责层面,《管理办法》规定,环保部对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在地块污染责任划分层面,按照“污染者担责”原则,造成地块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造成地块土壤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无法认定的,由土地使用权人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

若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者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此外,如果土地使用权已经收回、责任主体灭失或者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针对违反该《管理办法》的行为,将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地块责任人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一下罚款。

河北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河北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河北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令第42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冀政发[2017]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术语)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制药、铅蓄电池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和生活垃圾填埋活动的用地。

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关闭搬迁后其原址用地纳入疑似污染地块管理。

本办法所称污染地块,是指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其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和省有关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的疑似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用地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适用范围)拟收回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其用地规划、审批、相关活动及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土地使用权人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的主体责任。

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承担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者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者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而如今,全球土壤遭受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这一现象对环境和人类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保护土地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公民的健康和生命,政府部门必须采取行动。

这就是《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它所需达到的目标。

1.《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的《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是政府出台的针对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的一项基础性法律,是在土地使用上,规范排放和治污的政策法规,旨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公民的健康和生命。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土壤环境保护的原则。

原则包括防治污染、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守土有责、源头治理、社会共治、信息公开等方面。

(2)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目标。

目标包括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维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

(3)土壤污染排放、处置和监管管理的办法。

办法包括规定土壤准入制度、排污许可和验收管理、污染土壤存在的处理方式等。

(4)土壤环境管理的奖惩措施。

即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惩罚或奖励。

(5)土壤环境信息的公开。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等信息将进行公开,以满足市民对土壤环境质量的需要。

上述内容表明,《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是环保部门在土地使用和管理方面,推出的严格型政策标准,旨在防止和清除土壤污染,同时维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2.《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所需达到的目标《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主要目标是防止、控制、治理和修复土壤污染,维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保障公民的健康和生命。

为实现该法律的目标,政府机构需要:(1)制定和实施有关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规划、标准和技术指南。

(2)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确保土壤环境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及时,推广和应用土壤环境保护技术。

(3)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土壤环境安全管理和预警。

(4)加大对违法土壤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并设立奖励机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进行表彰,激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土地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污染场地土壤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污染场地土地利用方式或土地使用权人变更时,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等活动的监督管理。

放射性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污染场地术语) 本办法所称污染场地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有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使土壤受到污染的土地。

第四条(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术语) 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是指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为住宅、商业、学校、公园、绿地、游乐场以及农业用地等敏感性用地。

第五条(管理职责) 环境保护部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3—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技术文件) 环境保护部负责制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治理修复等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文件。

第七条(污染场地责任人术语) 污染场地责任人是指造成场地土壤污染的责任人或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

第八条(污染场地责任人义务) 污染场地责任人应当承担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的义务,并负担有关费用。

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发生变更的,污染场地责任人所承担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依法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承担。

变更前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

有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责任。

由于历史原因不能确定污染场地责任人的,污染场地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负责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并负担有关费用。

第九条(监督检查与保密义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污染场地进行监督检查。

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条(举报)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4—门举报未经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或治理修复开发利用污染场地的行为。

第二章 调查与评估第十一条(调查评估启动)污染场地责任人应当在向有关部门提交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申请材料前,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估。

第十二条(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的内容)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场地基本情况;(二)场地土地利用方式及使用权人变更情况;(三)场地内主要生产活动及污染源情况;(四)场地内建筑物和设备设施情况;(五)场地及周边地下水等环境状况和敏感目标;(六)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

第十三条(调查评估程序) 接受委托进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机构,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依照下列程序分阶段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估: (一)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

通过信息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初步判断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编写《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场地土壤未受到污染的,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污染场地责任人终止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估。

(二)场地土壤环境详细调查。

场地土壤可能受到污染的,应根据场地情况,通过现场采样和分析测试,确认场地土壤是否存在污染,编写《场地土壤环境详细调查报告》,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调查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未受到污染的,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污染场地责任人终止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估。

(三)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场地土壤确认受到污染的,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情况和用地规划,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编写《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土壤污染物浓度均低于修复限值的,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污染场地责任人不需要对场地进行治理与修复。

土壤污染物浓度高于修复限值的,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污染场地责任人启动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并在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调查评估机构的义务) 从事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并对调查评估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6—第三章 治理与修复第十五条(治理与修复启动) 根据污染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结论需要进行治理修复的,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自接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通知的3个月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启动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

第十六条(治理与修复机构基本要求) 从事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的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治理与修复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治理与修复方案要求) 接受委托从事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的机构,应当依据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情况,编制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方案,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治理与修复工程的范围及预期目标;(二)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三)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四)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进度计划;(五)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理计划。

第十八条(治理与修复工程一般要求)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7—修复过程中,需要建设修复设施的,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的建设规划、修复后土地的利用方式、周边公共建筑和相关人群的敏感度等因素。

建设治理与修复设施不得对场地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治理与修复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设备运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运行。

治理与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应当进行处理,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第十九条(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理) 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治理与修复工程开工前,按照法定程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机构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理。

接受委托的监理机构应当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的落实情况严格进行监理。

接受委托进行工程监理的机构,应当在治理与修复工程完工后,向土地使用权人和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监理报告。

治理与修复工程需要分项实施的,工程监理机构应当在每个分项工程完工后,提交分项工程监理报告。

工程全部完工后提交总体工程监理报告。

第二十条(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的防护要求)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前,其土地使用权人应当设置限制进入标识,避免污染场地原有状态遭到破坏,防止因污染物扩散、迁移而危害人群健康或污染其他环境介质。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第二十一条(离场污染土壤的处理处置) 污染场地土壤采用—8—客土、挖掘、填埋等技术进行治理与修复,且离场污染土壤被认定为危险废弃物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后续处理处置。

第二十二条(治理与修复工程验收)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结束后,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工程进行验收,将附有专家签字的验收报告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抄送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治理与修复工程完工公告)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结束后,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及时发布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工程完工公告。

未达到治理与修复方案预期目标,或者相关利益方仍有异议的,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继续对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治理与修复,直至达到治理与修复方案预期目标。

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四条(污染场地档案制度)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污染场地责任人报送的土壤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等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备案,建立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档案,并在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污染场地安全防范) 经调查评估被确认为污染—9—场地的,其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污染场地边界设立明显标识,标明污染物类型、存在的风险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十六条(日常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污染场地及其治理与修复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将污染场地相关信息通报同级国土资源、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

对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由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与环评制度的衔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涉及该污染场地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未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报告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二)未将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技术文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三)未将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文件或治理与修复后的土壤环境监测报告报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四)未实施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方案,或实施治理与修复方案后未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治理与修复过程中违法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污染—10—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有失职行为的,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污染场地责任人、从事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或治理与修复的单位或个人,在场地调查评估、治理修复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