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备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备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1(4)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
乙 丙 A CH 2=CH 2 CH 3CH 2Cl CH 3CH 2OH B NH 3 NO HNO 3 C AlCl 3 Al(OH)3 Al 2O 3 D Cl 2
HCl
CuCl 2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乙烯与HCl 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 ,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 项正确;
B. HNO 3显酸性,NH 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 项错误;
C. AlCl 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 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 2O 3,Al 2O 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 3与水,符合转化,C 项正确;
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 ,浓HCl 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 与CuO 反应得到CuCl 2和水,CuCl 2电解得到Cu 与氯气,符合转化,D 项正确; 答案选B 。
2.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应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22O H O
223Δ
Si SiO H SiO −−−→−−→ ②222O H O
224点燃
S SO H SO −−−→−−−→ ③C 2
SiO
点燃
−−−→NaOH 223CO Na CO −−−→ ④NaCl 溶液Δ
−−→ NaCl 晶体通电
熔融
−−−→Na ⑤Na 2O 常温
−−−→ 2
H O
2Na O NaOH −−−→
⑥3KClO
2HCl(浓)Cl −−−→石灰乳−−−−−→ 漂白粉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①错误; ②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过氧化氢氧化:SO 2+H 2O 2=H 2SO 4,生成硫酸,②正确;
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SiO 2
高温
Si+2CO↑,③错误;
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生成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
2Na+Cl 2↑,生成钠单质,④正
确;
⑤钠和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钠:4Na+O 2=2Na 2O ,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 2O +H 2O=2NaOH ,⑤正确;
⑥氯化氢和氯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因此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⑥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合理的是②④⑤⑥,答案选D 。
3.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S SO 3H 2SO 4 B .SiO 2Na 2SiO 3(aq) H 2SiO 3(胶体) C .Fe
FeCl 3
FeCl 2(aq)
D .Al 2O 3
NaAlO 2(aq)
AlCl 3(aq)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 错误;
B 、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故B 正确;
C 、2Fe+3Cl 2=2FeCl 3,2FeCl 3+Fe=3FeCl 2,故C 正确;
D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 故选A 。
4.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碱性环境都能发生水解,故A正确;
B.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所以不耐酸碱,故B正确;
C.诗句中的“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因为氧化铜是黑色,所以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铜,故C错误;
D.“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各物质的所属类别及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物质乙烯氯化钠氢氧化铁胶体生铁
类别烃离子化合物混合物合金
性质不可燃熔融态能导电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烯属于烃类可以燃烧,A项错误;
B.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B项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项正确;
D.生铁属于合金,易发生电化学腐蚀,D项正确;
答案选A。
7.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
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
化关系。
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A B C D
A Na Al Fe Cu
B NaOH Al2O3FeCl3CuSO4
C NaCl Al(OH)3FeCl2CuCl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电解熔融的NaCl可得金属
钠,故A正确;
B项,Al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而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故B错误;
C项,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FeCl3溶液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2溶液与Zn反应可
得Fe,故C正确;
D项,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uSO4,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2,CuCl2溶
液与Zn反应可得Cu,故D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为B项。
【点睛】
本题考查重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属于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应重视落实,形成知识体系,做到熟练答题。
8.生活环境逐渐恶化,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μm(1m=106μ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资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故A正确;
B.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 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故B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应合理使用,故C错误;
D.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B.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与电解质
属于包含关系,选项A 正确;
B .部分置换反应有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B 错误;
C .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溶液包含在分散系中,属于包含关系,选项C 错误;
D .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选项D 错误; 答案选A 。
10.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石墨、Fe (OH )3胶体、澄清石灰水 B .氮气、干冰、冰水混合物 C .液氯、CuSO 4、漂白粉 D .硫粉、氨水、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Fe(OH)3胶体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A 错误;
B. 冰水混合物构成微粒是H 2O ,属于纯净物,B 错误;
C. 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分类合理,C 正确;
D. 氨水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
11.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 A .NO B .NO 2
C .H 2SiO 3
D .SO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放电条件下,N 2与O 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 ,A 不合题意;
B .NO 与O 2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 2,B 不合题意;
C .SiO 2与H 2O 不反应,不能直接生成H 2SiO 3,C 符合题意;
D .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SO 2与O 2可化合生成SO 3,D 不合题意; 故选C 。
1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水玻璃、碱石灰、明矾 B .酸:稀硫酸、次氯酸、硫酸氢钠 C .酸性氧化物:2SO 、2CO 、2SiO D .碱性氧化物:CaO 、22Na O 、2K 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为混合物,而明矾是KAl(SO4)2⋅12H2O是纯净物,故A错误;
B.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而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不是酸;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不全部是氢离子,故也不是酸,故B错误;
C.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均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 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过氧化钠和酸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13.化学与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氯化铵溶液可清除铜制品表面的锈渍,是因为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C.月饼因为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可以用来除锈,故B正确;
C.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包装中的硅胶为干燥剂,但硅胶没有还原性、不能除去月饼包装袋中的氧气,可放入装有铁粉的透气袋,故C错误;
D.石英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烧碱、食盐和水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碳酸钙、水和乙醇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其水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
D.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一定可以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是混合物,而酸属于纯净物的范畴,故A错误;
B.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水是氧化物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正确;
C.判断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看其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是导电性大小,故C错误;
D.在复分解反应中,硫酸与硫化铜不能反应制硫化氢,因为硫化铜是难溶于酸的固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所属物质类别进行判断,绝大多数盐属于电解质,部分氧化物属于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5.请在每个化学方程式后的横线上注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
(1)Zn+Ag2O+H2O Zn(OH)2+2Ag:______(填正向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
(2)2C2H2+5O24CO2+2H2O:______。
(3)6CO2+6H2O C6H12O6+6O2:______。
(4)CaCO3CaO+CO2↑______。
【答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
【分析】
从反应条件可判断能量转化的形式。
【详解】
(1)放电是通过原电池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绿色植物在叶绿体内,吸收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故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是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在高温条件下使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吸收热量,使物质含有的能量升高,故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把热能转化为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