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中小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了解中小幼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总结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探索中小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方法,构建策略体系。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阅读等方面的习惯,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莫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提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
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
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
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全面了解中小幼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总结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探索中小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方法,构建策略体系。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阅读等方面的习惯,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莫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2月)
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等。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2月--2019年8月)
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根据课题内容制定相关理论。
3、第三阶段:继续完善和总结阶段(2019年8月--2019年10月)
对实验进行总结、反思。
提升理论。
对研究报告等进行整理,形成科研成果。
撰写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申请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为课题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师生调查,获得我校中小幼学生学习习惯的有关内容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3.行动研究法
教师自主、主动的参与研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观察法
多听其他教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境中的表现方法,观察学生和教师在课堂张红的表现。
5.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我校师生的调查选择具有典型案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八、课题预期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
(2018年11月--2019年8月)
2.最终研究成果: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2019年8--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