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正常MRI表现及常见疾病
脊柱影像学检查
脊柱影像学检查脊柱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诊断工具,用于评估脊柱结构、解剖变化和疾病情况。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获取脊柱的详细图像,以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这种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结构、变形、骨折、退行性疾病等问题。
X射线照片可从不同角度拍摄,包括正位、侧位,以及特定的斜位。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照片来评估椎间盘的高度、脊椎的曲度以及椎体骨质的健康情况。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脊柱的横断面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软组织、骨组织和神经系统等结构,以便医生评估骨折、椎间盘突出、肿瘤等情况。
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
三、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脊柱图像。
MRI主要用于评估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椎管、脊髓等。
这种检查可以检测脊柱的退行性疾病、神经根受压以及肿瘤等情况。
MRI还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脊柱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并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四、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一种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脊柱的评估。
脊柱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通过骨密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脊柱的骨质密度,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脊柱影像学中的应用较少,但对于评估脊柱软组织疾病(如软组织肿块、髓内囊肿等)具有一定的帮助。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六、其他影像学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方法,如骨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综上所述,脊柱影像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医疗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脊柱结构和疾病情况。
正常脊柱的MRI表现
正常脊柱的MRI表现一、骨性脊柱脊柱的椎体大部分为松质骨所组成,其内有可活动的骨髓基质,其MRI信号强度与骨髓内含脂肪的多少有关。
与正常椎间盘和脑脊液的信号相比,椎体在T1加权像上呈较高信号,信号高于骨皮质而低于皮下脂肪,在T2加权像上呈中等或低信号,稍高于骨皮质,在部分翻转梯度回波上则呈低信号。
正常椎体内的信号比较均一,其内的骨小梁显示不明显。
椎体边缘的骨皮质在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及部分翻转梯度回波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内的脂肪也增多,MRI图像上表现为在T1加权图像上骨髓的信号增高;还可在骨髓中出现局灶区域的脂肪置换(直径约为0.5~15cm)。
椎板被突入其间的软骨层覆盖并且与椎间盘相互连接,通常在T1和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部分翻转梯度回波上也呈低信号。
椎板的影像可被位移伪影所遮盖,伪影还可使其信号增宽。
有时椎体内脂肪所形成的高信号也可遮盖椎板的信号,从而造成椎体上下缘椎板信号宽度的不一致。
椎体的附件包括椎弓、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等。
这些附件的皮质在T1加权和T2加权及部分翻转梯度回波像上均呈低信号,附件的松质骨在T1加权像上呈略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中等或低信号。
在MRI图像上还可清楚地显示关节突关节的间隙。
关节软骨和关节内的液体,在T1加权像上呈低或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软骨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
液体表现为高信号。
在部分翻转梯度回波上,液体和软骨均呈高信号。
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上可显示脊柱的连续解剖结构,椎体基本上呈矩形,信号比较均匀。
矢状面上椎体后缘有短的矢状凹陷,为正常椎基动脉所致。
从颈椎、胸椎直至腰骶椎,整个脊椎呈连续的线状排列,椎体间相嵌着椎间盘,在良好的MRI图像上常可以显示椎间盘中央的髓核和其周围的纤维环状结构。
在矢状面图像中,椎体前缘和后缘分别可见条状的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在T1、T2加权和部分翻转梯度回波图像上均呈低信号,一般不能与骨皮质及其它纤维组织完全加以区别。
骨骼肌肉系统MRI
骨肿瘤的MRI诊断
骨肿瘤的影像学定性诊断多以常规X线平片为 主,CT和MRI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变的范围、对周 围结构的侵犯与否、以及对病变病理成分的推测。 各种方法互相补充而不是取代。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为局部侵袭性破骨性巨细胞骨肿瘤,好发 年龄20~50岁,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膝关节、 桡骨和肱骨的关节面下的骨骺和干骺端结合处。 大小2~20cm,表现有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膝关节 病变的表现可与膝关节紊乱所致的表现相似。 MRI表现:T1WI较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高低不均,可 有液液平面,T2WI有助于显示骨肿瘤侵袭至骨外的范 围,增强扫描显著强化。
Case1:肌肉及肌间隙内血管瘤
Case2:女,47岁,右上臂肿块10年余。当时约蚕 豆大小,肿块无疼痛、发热,近年来肿块逐渐增 大,约鸡蛋大小,活动时伴轻度胀痛,无上肢发 麻和活动无障碍。9年前和3年前行右手血管瘤切
除术。检查:右侧腋下及右手虎口处见陈旧性手
术瘢痕,右上臂可见皮肤隆起,表皮温度升高不 明显,触之柔软,境界清楚,无硬结、大小约 6×6cm,质中等。
损伤。
软组织挫伤
肩袖撕裂
软组织肿瘤的命名
软组织肿瘤的种类甚多(120余种),根据肿瘤生 物学行为不同可分为良性(瘤)和恶性(肉瘤)两 大类。
一般在瘤和肉瘤之前冠以起源组织,如脂肪瘤和脂
肪肉瘤、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某些肿瘤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局部侵袭但
不发生转移称“交界瘤” ,如非典型纤维黄色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等。
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纤维组织肿瘤:纤维瘤、纤维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恶纤组 脂肪肿瘤:脂肪瘤、脂肪肉瘤 平滑肌肿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肿瘤:横纹肌瘤、横纹肌肉瘤 血管和淋巴管内皮肿瘤 血管周围组织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球瘤 滑膜肿瘤:良恶性腱鞘巨细胞瘤,色素沉着绒结炎 间皮肿瘤、神经肿瘤、副神经节瘤等
脊柱和脊髓常见疾病的MR表现
骨性和非骨性: 椎管狭窄标准:
颈椎:小于10mm 绝对狭窄 腰椎:小于12mm 比较狭窄, 小于15mm应考虑狭 窄 侧隐窝:5-7mm,小于3mm为肯定狭窄 椎间孔(神经管):小于4mm
引起椎管狭窄的病因:
先天性(固有性) 椎体或小关节增生 椎间盘病变 韧带肥厚或骨化(后纵韧带、黄韧带) 椎体的滑脱或滑移 肿瘤及其他
脊柱:X线平片、CT、MR检查比较
CT三维重建
正常颈椎
正常胸椎
正常腰椎
正常的脊柱MR表现
形态
T1信号
T2信号
椎骨:
四边略凹的方形
灰白
灰白 周边缘(黑 )
椎间盘:
光滑 梭形
均匀灰
白 中央裂隙(黑) 周边缘(黑 )
椎管:
光滑 有一定间距
水(黑) 脊髓(灰) 脂肪(白)韧带(黑)
水(白)脊髓(灰) 脂肪(灰白) 韧带(黑)
脊柱和脊髓常见疾病的MR表现
内容
脊柱及脊髓正常MR表现 椎间盘突出、脊椎退行性变及椎管狭窄 脊髓及椎管内肿瘤 脊髓炎性病变 脊髓栓系综合征 (椎体的骨折、骨肿瘤、炎性病变归入《骨
与关节疾病》一讲中 )
脊柱及脊髓正常MR表现
脊椎及脊髓的MRI检查方法
平扫 增强扫描 硬膜囊水成像 神经束成像
病变区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局限增粗,肿瘤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
脊髓无移位 瘤体上下水肿区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 继发有脊髓空洞 鉴别诊断: 需与脊髓炎性病变、原发脊髓空洞区别。
髓内肿瘤
CT可见钙化
髓内星形细胞瘤继发脊髓空洞
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征象二: 脊髓上下 呈梭形膨 大增粗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晚期骶骼关节、椎间小关节和髋关节间隙均可消 失,出现骨性强直,脊柱各韧带钙化或骨化,形 成“竹节状”改变,骨质疏松更重
颈椎正侧X线平片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儿童为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张口位: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超过1.5mm应引起 注意,超过3mm则考虑半脱位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隐匿,下腰部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 脊柱活动受限,晨僵。晚期出现脊柱和关 节强直,形成驼背及关节屈曲畸形,胸廓 关节强直可使呼吸运动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X线线表现
最先侵犯双侧骶骼关节,最初出现的是关节附近有斑片状 骨质疏松区,特别是骶骼关节的中下段最为明显。接着便 出现了骨侵蚀与软骨下骨皮质硬化。在骶骼关节的中下段, 骼骨面覆盖着薄层软骨,因此该处首先出现骨骼变化,且 比较明显
CT检查
出现平片所见征象,如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 虫蚀状破坏及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的囊性骨质 破坏区,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和骨性强直,韧带 钙化和骨化等
CT根据对骶骼关节改变,对本病分为5级,0级为 正常,I级为可疑,II级为轻度异常,III级为显著 异常,IV级为终期病变。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脊柱退行性改变
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
颈椎常用检查序列
【扫描方位】 • 矢状面T1WI、T2WI • 横断面T2WI •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外伤者观察有无
环枢椎半脱位,观察两侧脊神经根及臂丛 • 矢状面脂肪抑制(fsT2WI或STIR)——观察有
椎间盘突出
• 椎间盘突出(herniation)非特异性的诊断名称 • 椎间盘膨出(annular bulge)是指椎间盘组织向
周边广泛鼓出并超越了相应椎体的边缘。 • 椎间盘凸起(protrusion)
指髓核进入外纤维环,造成局部 纤维环突出椎体边缘,但外纤维 环和后纵韧带保持完整。
• 椎间盘脱出(extrusion)为髓核突破外纤维环和 后纵韧带进行入硬膜外间隙。
椎间盘变性
• MR上椎间盘变性——椎间隙变窄,T2WI上 椎间盘呈中低信号,失去正常夹层样结构。
软骨终板退变MR表现
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髓表现按Modic法分三型
T1WI ModicⅠ型 低信号 ModicⅡ型 高信号
ModicⅢ型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病理基础
病变区血管 组织增生 骨髓脂肪
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
•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减少心脏大血 管搏动伪影
TR(ms)
TE(ms) ETL NEX 层厚
T1WI 300-600
<20
<4 2
3
T2WI 2500-4000 90-110
7-16 2-4 3
腰椎的MRI检查
【线圈】 • 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456 【体位】 • 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腰骶椎在同一矢状面上 • 有宫内节育器的,应先取出节育器;若伪影小,可
脊柱
棘突
峡部
椎弓峡部pars interarticularis 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椎骨的构造
椎弓根、关节突和横突 主要是骨密质
椎体:内大量骨松质, 外为一层薄的骨密质
棘突:内大量骨松 质,外为一层薄的 骨密质
椎间盘
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
脊 柱
Vertebral region
提纲
•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
X线检查 CT检查 MR检查
• 椎间盘病变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根据部位: 可分为颈段(7个)、胸段(12个) 、腰段( 5个)、骶尾段(5个),1个尾骨和椎间盘、椎间 关节、椎旁韧带等组成。 •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上发出的7个骨性突起 所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之间构成 椎间孔。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
4.椎间盘 呈软组织密度影,CT
值为70±5HU,不能区
分髓核和纤维环
椎间盘 纤维环
5.脊椎韧带
前、后纵韧带均较薄,
CT上不能单独显示。
黄韧带较厚(正常时 ≤3 mm),位于椎板和关 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 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显示较清晰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 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X线平片
颈椎正侧斜X线平片
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 腰椎斜位
•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为儿童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正常寰枢关节
Luschka关节(钩椎关节) 定义:由C3-C7上位椎骨的下外侧部(唇缘)与下位椎骨
磁共振脊柱脊髓正常MRI特点
脊柱脊髓正常MRI特点1、T1加权像脊椎骨的松质骨部分呈中等信号强度,其信号反映了骨髓腔内脂类及造血成分。
骨皮质呈薄而信号强度低。
2、矢状位、冠状位椎体上缘信号强度高、下缘信号强度低是因为化学位移所致。
3、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腔内脂肪成分增多,于T1、T2加权像信号强度有相应的改变,在T1WI可见弥漫性及斑点状高信号,在T2WI上则呈中等信号。
4、椎基底静脉管位于椎体中部,T1加权上,常为高信号,为椎基底静脉丛周围的脂肪所致。
5、硬脊膜系致密的纤维组织,末端延伸到S2椎体,硬脊膜在神经根平面向外突,其内含有蛛网膜,共同形成神经鞘。
于MRI上硬膜下腔通常难与下面的脑脊液分辨开。
6、在T1WI上,黄韧带比其它韧带及临近骨信号稍强.黄韧带较高的信号强度,与弹性蛋白含量高和I型胶原蛋白含量低.7、与颈椎的其它部位不同,齿状突的信号强度相对的低一些,可能为部分容积效应引起。
8、持续存留的齿状突下软骨联合,在MRI矢状位上呈无信号横条带为正常变异,勿诊断为骨折。
9、在颈椎椎体侧面,由椎弓根、横突前、后根及肋横突板围成1个卵圆形或圆形横突孔,左侧比右侧稍大。
10、颈髓:横断位几乎都成椭圆形或卵圆形,其前方正中略凹陷,蛛网膜下腔于后方较窄,前方较宽(C4-T1的颈膨大),T1WI像显示脊髓大小及形态最佳,脊髓信号较脑脊液高。
11、T2WI像表现为高信号,神经根至神经根节处呈梭形增粗,其前方即为横突孔。
12、梯度回波扫描当激励角50-100时,脊髓信号降低,而脑脊液信号增高。
激励角400时,两者信号强度相似,随着激励角的增加,脑脊液信号强度丢失比脊髓多。
13、脊髓矢状位常可见信号强度可变的线条状影,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它可使解剖结构模糊(多发生在信号对比强的解剖边缘)14、生理参数对脑脊液MRI表现的影响在颈段最大,信号强度变化与流入增强效应、伪影或自旋去相位有关。
15、颈椎横轴与矢状位扫描对椎管中心部分显示有互补作用,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产生,常规的旁矢状位方位显示椎间孔并非最佳,横轴位更佳。
脊柱磁共振扫描规范及常见肿瘤的磁共振影像学
T2WI冠状位图像
T1WI图像
STIR图像
2016-4-25,女性,T2WI图像,L3椎体感染
STIR压脂图像
T1WI图像
T1WI压脂增强检查矢状位
T1WI压脂增强检查冠状位
四
肿瘤吗?不是!
脊柱感染的两类:
• 化脓性脊柱炎 • 脊柱结核
化脓性脊柱炎
• 较少见,好发于30-40岁男性 • 致病菌以金葡菌常见,链球菌次之 • 感染途径:血源性、邻近组织蔓延 • 临床表现:可有急性期症状(高烧、谵妄、昏迷)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 与脊柱结核主要鉴别点: • 本病常有急性发病史 • 实验室检查 • 本病进展迅速,在骨破坏的同时出现骨增生硬化;结核进展缓慢,
• I型
• II型
• III型
二
T1WI
T2WI
STIR
肿瘤吗?不是! 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椎体的MRI检查
优势: •可了解隐匿性骨折/骨挫伤情况 •可清晰显示脊髓受压及损伤情况 •可观察椎管内有无出血及韧带损伤
法医司法鉴 定
• 新/旧骨折 的鉴别
• 隐匿性骨 折/骨挫伤 的检出
病例:女,62岁,摔倒1天入院,3年前曾有 外伤史
–病理变化: • 椎体破坏变扁; • 易累及椎体上下缘及邻近终板,侵犯椎间盘致 椎间隙变窄; • 破坏骨质产生大量干酪样物质流入脊柱周围形 成冷脓肿,其内可见不规则钙化;腰椎结核干 酪样物质沿一侧或双侧腰大肌流注,称为腰大 肌脓肿。
五
T2WI
T1WI
STIR
T1WI
T2WI
STIR
肿瘤吗?不是! 脂肪瘤和血管瘤
椎管内肿瘤的MR诊断
•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常见脊柱疾病的MRI表现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讲课文档
第89页,共108页。
• 颈椎类风湿关节炎包括侵蚀性滑膜炎、韧带损伤、关节半 脱位、骨质减少,而齿突周围的类风湿性血管翳可进入椎 管,造成脊髓或神经压迫,甚至压迫椎动脉。
• 通过评估颈延髓交界区( C MJ )的角度来预测神经系统 症状,C MJ 角< 1 3 5度时,就可能有神经压迫的症状及 脊髓病或C2根性痛 。
第90页,共108页。
第9页,共108页。
第10页,共108页。
第11页,共108页。
第12页,共108页。
第13页,共108页。
颈 椎 的 化 脓 性 骨 髓 炎
A.T1显示咽后软组织增厚,枢椎齿状突T1加权像为低信号(←);
B.T2显示枢椎混合高信号,椎体周边脓液为高信号(←); C.T1增强加权像后显示枢椎及其周边、咽后壁强化(←)
其内可见不规则变化;腰椎结核干酪样物质沿一侧或双侧 腰大肌流注,成为腰大肌脓肿。
第18页,共108页。
T2WI
T1WI
COR-T2WI
第19页,共108页。
• MRI表现 • (1)椎体破坏:在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因破坏区
周围骨髓水肿,异常的信号区域大于实际的破坏区范围。 早期呈片状强化,结核性肉芽肿则呈结节状强化,空洞形 成后表现为典型的边缘强化,中心不强化。 • 早期病变仅局限于一个椎体中央或前部,以后可扩大到整 个椎体,可沿着椎间盘边缘或周围软组织扩展到相邻的椎 体。椎体可出现变形,可呈楔形、扁平状或碎裂,可见脊 柱后凸、侧弯。
骨与软组织的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正常腰椎CT表现(软组织窗)
椎体终板层面
椎间盘层面
正常腰椎CT表现(骨窗)
椎间盘层面
椎体层面
(三)正常脊柱MRI表现
MRI三维成像,显示脊柱连续性和脊柱 结构均好。 1、脊椎:椎体及椎弓的骨皮质呈长T1 和短T2信号;骨松质信号随脂肪、水等 含量的变化而异,一般T1WI呈中、高信 号,T2WI呈中、低信号。 2、椎间盘:T1WI呈较低信号,分不 清髓核和纤维环;T2WI髓核和内纤维环 呈高信号、外纤维环呈低信号。
正常软组织CT表现 右大腿软组织影示肌束、肌间隔
肌间隔
肌束
皮 下 脂 肪
皮 肤
(三)正常软组织MRI表现
MRI显示各种软组织优于X线和CT ● 肌 肉 : 骨 骼 肌 T1WI 中 等 偏 低 信 号 , T2WI低信号。 ●肌腱、韧带和纤维间隔 : T1、T2 均呈低 信号。 ●脂肪:T1、T2均为高信号。 ●血管:位于肌间隙内,T1、T2 均呈圆形 或条状低信号。 ●粗大神经:T1、T2均呈中等信号。
交 通 支 血 栓
股动脉造影
DSA
下肢静脉造影
二、C T检查
(一)平扫(Plain scan) 1、尽量达到病变和对侧相应部位同时 扫描。同一层面应有骨窗( L400,W1500) 和软组织窗(L60,W300)。 2、一般层厚5mm或10mm。脊柱需根据 标定的层面和方向进行扫描,椎间盘病变 层厚 2-5mm;脊椎病变 5-10mm。怀疑椎 管受累可行CTM。
临时钙化带 → 关节间隙 →
• 儿 童 骨 关 节 正 常 线 表 现
骨松质 骨皮质 → 骨髓腔 →
← 生长障碍线
骨骺
骺板
滋养动脉沟
干骺端
骨干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也可因囊变而呈环状 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椎体转移瘤--横断面T1WI增强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横断T1WI
淋巴瘤
MRI表现:浸润性生长,推移或包绕脊髓。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多为均匀信号, T1WI肿块信号低于脂肪,高于肌肉,与脊髓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 矢状位多呈长棱形。可通过椎间孔向椎旁软组织蔓延形成椎旁包块。椎体或 附件可有弥漫性或斑片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容易出血,出血灶多 位于肿瘤边缘,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钙化非 常少见。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际
常见脊柱疾病影像学和检查技术放射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拍腰椎正侧位X线 片。
常见的改变: (1)序列的改变:最常见的是腰椎侧弯畸形。 (2)椎间隙的改变。 (3)“游离”骨块。 (4)椎体后翘和骨质增生唇样变 (5)脊柱不稳:
椎间盘突出X线表现无特异性,可见腰椎轻度侧弯, 椎间隙变窄,椎体增生退变,脊柱生理曲度异常.
正常椎间小关节
椎间盘
椎间盘位于人体脊柱两锥体之间,由软骨 板、纤维环、髓核组成.
椎间盘CT图像
神经分布
常见椎体先天性变异
椎缘骨(永存骨骺)以腰椎多见,多为单椎体单发。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好发于腰4后下角。单椎体发病 椎体融合:又称并椎畸形常见于颈椎、腰椎。 脊椎裂:为骨性椎弓的不连接或缺如, 移行椎: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及颈椎胸化。 脊柱侧弯: 椎弓峡部不连:
表面遮盖显示
三维重建 技术。 有利于病 灶定位及 判断病变 范围。
容积重现
三维重建技术 分辨率高,可分别显示软组织和骨骼
检查方法-MRI
可以显示X线和CT不能显示或显示不佳的一些组 织结构,如:关节软骨、关节囊内外韧带、椎间 盘和骨髓等。
MRI能很好的显示软组织水肿、骨髓病变、肌腱、 韧带的变性等病理变化。
MRI对神经系统的诊断研究最早,整个理论体系 最为完善,应用也最为广泛。
检查方法
其他检查有: 造影检查。
超声检查。
核素检查(包括核素骨扫描、三相骨检查、骨髓扫描、单光子
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
二.正常脊柱解剖
正常脊柱生理特点
脊柱生理弯曲:颈、腰突向前,胸、骶凹向后。
椎间盘突出:CTM显示蛛网膜下隙、 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征象.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的影像诊断幻灯片
黄韧带肥厚
椎体滑脱
脊椎滑脱的定义:界定为椎体所有或部 分结构相对于其下部稳定的脊椎向前或 向后的滑动。
脊椎滑脱好发部位:90%为腰椎;多 见于L4-L5、L5-S1。
椎体滑脱分类:
– 真性滑脱 – 假性滑脱
真性滑脱:由于椎弓某部位断裂所致椎 体移位,多见于峡部断裂
脊椎峡部:指脊椎关节突间部,而非椎 弓根部。
腰椎椎弓峡部裂X线片 斜 位
腰椎斜位片显示“苏格兰狗”
过曲过伸位
正侧位
左右斜位
椎体滑脱
❖ 椎体前后连线不连贯,伴:
❖ 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 小关节增生变形及半脱位 ❖ 椎间盘膨隆和黄韧带肥厚 ❖ CT显示双终板征 ❖ 椎管均狭窄
L5S1 滑脱
CT显示峡部裂
椎体骨折
原因:车祸、高空坠落、摔倒、打架等 分类:压缩性、爆裂性 X线检查:清晰显示骨折部位,轻微骨折
腰椎间盘定位
正常 腰4/5 椎间盘
正常L5S1
左后突
右后突
中央突出
中央突出
椎间盘突出
左后
正中偏右
椎间盘侧方突出
位椎间孔和侧隐窝内
椎间盘突出 似肿瘤(游离)
骨窗:骨质、小关节
增生、积气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椎间盘突出部分与未突出部分相连,信 号相同,可不相连呈游离髓核。如脱水、 钙化,其信号为低信号。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颈椎间盘扫描定位片
正常颈椎间盘
正常颈椎间盘(1)
正常颈椎间盘
病理(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松 弛,横断面上表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光滑对称的软组 织影,并产生环状或横行的 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弹性 降低趋玻璃样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