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田防护林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农田防护林的必要性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10期
闫发勤
人类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森林破坏,并遭受了大自然无数次惩罚之后,终于认识到了森林对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造林和护林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防护
林建设也逐渐成为人类自我拯救的重要手段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
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一、农田防护林的作用与效益
1.防风减害
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人类营造农田防护林最初
目的就是借助林网、林带减弱风力,减少风害。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是防止农
田土壤风害的主要措施。

农田防护林减弱风力的重要原因有:林带对风起一种阻挡作用,改变
风的流动方向,使林带背风面的风力减弱;林带对风的阻力,会减低风的动量,使其在地面逸散,风因失去动量而减弱;减弱后的风在下风方向短时间内即可逐渐恢复风速。

在风沙危害严
重的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较我国其它区域更为显著。

2.调节农田小气候
农田林网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对水资源状况如蒸发、湿度、水平
降水等产生重要影响,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首先,林带可通过改变林带附近热量收支各分量,引起近地层气温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具有调
控温度的作用,为农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在晴
朗的白昼,林带附近的地面和空气温度较旷野高;在夜间,林带内温度比旷野的相应值高。

3.改良土壤属性
林带改良土壤属性包括改良土壤盐渍化和增加土壤肥力两方面。

首先,林带能够改良土壤
盐渍化。

通过林带中树木的生物排水、抑制蒸发、提高湿度、改良土壤结构,加强淋溶等作用
来实现改良盐渍化土壤,主要体现在林带的生物排水作用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林带减弱土壤
蒸发延缓土壤返盐以及林带促进土壤淋溶过程,加速土壤脱盐等三个方面。

此外,林带还能够
增加土壤肥力。

林中的枯枝落叶及地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共生培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
土壤熟化过程,从而增强土壤自身的增肥功能和农田持续生产力。

4.增产粮食
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作物生长条件,增强农业抵御干旱、风沙、
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

据对我国北方平原农区多年实地观测,农田防护林粮食增产的平均幅度可达15%—20%,如玉米
产量平均提高6%—8%,黄豆产量平均提高25%,蔬菜与果树的增产效应则更加明显。

5.生产木材及加工增值
农田防护林呈带状栽植于耕地边缘、路旁、水旁,水肥和通风透光条件都比较优越,树木生长迅速,加之劳动力充足和交通运输便利,为林带林木的速生丰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农田林网成为平原农区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6.提供林副产品和饲料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广泛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树种,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果业、特色种植业和林间养殖业,提供水果、干果、药材、特种用材、纸浆用材、编织用材、工业用植物油等多种林副产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广大农牧区对优质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木本饲料的营养价值很高,
二、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
1.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

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

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的范围内。

2.林带走向
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

防止主要害风的林带是主林带,主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

防止主要害风以外风力的林带是副林带,副林带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带。

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

林带走向以主林带垂直于主风来确定。

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3.林带间距
它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

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网格面积要大于10hm2,而小于20hm2。

4.林带宽度
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m的林缘宽度。

一般选择两侧各2行以上的行道树。

2行的林带宽度应不小于4m。

这种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

“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5.林带与地形地物的结合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设计应尽量与护路林、护岸林、环村林以及成片造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耕地,另一方面又能构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扩大防护作用。

林带与道路结合时,可配置在道路两侧。

与渠道结合时,可配置在渠道的南侧;与护岸林结合时,可配置在河流两岸。

尽量做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

(作者单位:15513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宝林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