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综合检测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综合检测题(带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品读——《儒林外史》题检测
一、填空: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XXX,XXX,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他还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这部小说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2.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但这只是一个“楔子”。
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典型人物是XXX,他七岁时死了父亲,十岁时到间壁XXX老家放牛,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画画,他擅长画荷花。
后来他不愿科举做官,也不愿攀附权贵,最后隐居在会稽山。
3.XXX多年科考不中,后在他的XXX有余及几个买卖人的帮助下,捐了200两银子,后又参加科考,中了进士,最后做到了广东学道,XXX司业。
4.“XXX”二十岁应考,参加二十余次科举考试,终于最后中举,监考的考官是XXX。
5.范进中举后,“XXX”为了讨好XXX,送给他贺仪一封五十两的银子,还有一座三进三出的院子。
6.曾经梦见“和XXX同在会试榜中”的人是XXX。
他后来晋升为“南昌府”的太守,被称为“江西第一能员”。
但他后来因投降了反叛朝廷的“宁王”,而四处逃难,最后到了太湖,出家为僧。
7.XXX的两位公子,花“七百五十两银子救出”并三次拜访才得以见到的人是XXX。
他只是一个廪生,因在一个盐店管事,不善经营而吃了官司。
他家中有几间茅屋,屋后有两棵枫树,经霜后枫叶通红,所以自称为“枫林拙叟”。
8.XXX是原南昌遽太守的孙子,他曾经帮助过因反叛而逃亡中的XXX。
但他无意于科举功名,后来娶了XXX的女儿,XXX和XXX作为媒人。
9.在娄公子府中骗取他们信任,使他们做了一个“人头会”
的人是XXX,后来他又在XXX的府中出现,名字叫XXX,
差事是为“XXX”治病。
10.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几个非常孝顺的人,有XXX、XXX、XXX。
11.XXX死在“芜湖”甘露庵里,后来XXX冒充了他的身份。
12.XXX太爷在文中评论XXX与XXX,对XXX颇为推崇,说他是个豪杰。
13.向太首(XXX)说道:“XXX,你在我这里一年多,
并不曾见你说过半个字的人情。
我替你娶个媳妇,又没命死了。
我心里着实过意不去。
而今这银子送与你,你拿回去置些产业,娶一房媳妇,养老送终。
我若做官再到南京来,再接你相会。
”
14.XXX道:“门下在这里大半年了。
”这里的“门下”指的
是XXX。
15.文中的“夷三族”分别是父党、母党和妻党。
二、改写:
1.《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XXX的作品,他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这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写于元末明初。
2.小说中首个典型人物是XXX,他七岁时失去了父亲,十岁时到间壁XXX老家放牛,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画画,擅长画荷花。
他最终隐居在会稽山,不愿科举做官,也不愿攀附权贵。
3.XXX多年科考不中,后在他的XXX有余及几个买卖人的帮助下,捐了200两银子,后又参加科考,中了进士,最后做到了广东学道,XXX司业。
4.“XXX”二十岁应考,参加二十余次科举考试,终于最后中举,监考的考官是XXX。
5.范进中举后,“XXX”为了讨好XXX,送给他贺仪一封
五十两的银子,还有一座三进三出的院子。
6.XXX梦见“和XXX同在会试榜中”,后来晋升为“南昌府”的太守,但因投降了反叛朝廷的“宁王”而四处逃难,最后
出家为僧。
7.XXX的两位公子花“七百五十两银子救出”并三次拜访
才得以见到的人是XXX。
他只是一个廪生,在一个盐店管事,因不善经营而吃了官司。
他自称为“枫林拙叟”,家中有几间茅屋,屋后有两棵枫树。
8.XXX是原南昌遽太守的孙子,他曾经帮助过因反叛而
逃亡中的XXX。
但他无意于科举功名,后来娶了XXX的女儿,XXX和XXX作为媒人。
9.在娄公子府中骗取他们信任,使他们做了一个“人头会”
的人是XXX,后来他又在XXX的府中出现,名字叫XXX,
差事是为“XXX”治病。
10.《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几个非常孝顺的人,包括XXX、XXX和XXX。
11.XXX死在“芜湖”甘露庵里,后来XXX冒充了他的身份。
12.XXX太爷在文中评论XXX与XXX,对XXX颇为推崇,称他是个豪杰。
13.向太首(XXX)曾说:“XXX,你在我这里一年多,
并不曾见你说过半个字的人情。
我替你娶个媳妇,又没命死了。
我心里着实过意不去。
而今这银子送与你,你拿回去置些产业,娶一房媳妇,养老送终。
我若做官再到南京来,再接你相会。
”
14.XXX曾说:“门下在这里大半年了。
”这里的“门下”指
的是他自己。
15.《儒林外史》中的“夷三族”分别是父党、母党和妻党。
16、XXX和XXX组织了一场旦角比赛和评选,XXX的《思下》获得了第三名。
17、在“泰伯祠”的修礼大典上,XXX请虞博士、XXX和XXX上三位德高望重的人献上礼品。
18、小说最后一章“儒林大点名”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是XXX。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不是《儒林外史》的角色是(A):婴宁。
2、《儒林外史》中的XXX是(A):保持人格独立,注
重XXX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
3、科举时代,选府、州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人太学,
这些学员被称为(A):贡生。
4、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描述,错误的是(B):《儒林
外史》全书共五十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XXX、XXX、XXX等近三百个人物。
5、《儒林外史》中有名的吝啬鬼是(B):严监生。
6、在《儒林外史》中,进了省城贡院,撞到号板上晕死
过去的是(B):XXX。
7、不列人物属于仗义疏财的潇洒人士的是(A):XXX。
8、《儒林外史》中假道学的典型人物是(A):XXX。
9、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塑造了一批最初热衷于科举,碰壁之后,转而清高,毫无真才实学的人,以下人物不属于这一类人中的是(D):XXX。
10、XXX先生游西湖的时候,他特别关心《三科程墨持运》,这是因为(B):他选编了这部书。
11、下列对XXX先生描述正确的是(D):XXX先生,即XXX上是明代作品《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性格
复杂,待人真诚善良,思想却迂腐。
B、XXX先生得知原来是他父亲设下的圈套,先以烧出
银子为引诱,骗得他的信任,然后叫他当托儿,一同去骗别人的钱财。
他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
C、XXX与XXX先生结为
兄弟,XXX是兄长,XXX先生是弟弟。
XXX先生劝匡超人
要重视研究,考取功名。
D、XXX先生的思想受到那个时代
制度的毒害,只追求科举功名,思想狭隘、迂腐。
A、XXX初见XXX时,他已经约六十多岁,胡须花白,
衣衫褴褛,干着修补乐器的工作。
B、XXX曾经做了二十多
年的秀才,家境富裕,但不幸被奸人所骗导致破产,生活陷入困境。
C、XXX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卖掉四个儿
子,最后一个也难以养活。
D、在一番交谈后,XXX决定把
最后一个儿子过继给XXX,改名XXX。
13、范进中举是参加了乡试。
14、XXX的父亲匡太公临
终前说:“功名是身外之物,德行才是最重要的。
” 15、这句
话是XXX说的:“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 16、范进中举之后,因为
过度欣喜而发疯,最后大家请XXX治好了他的疯病。
17、对“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性格概括最恰当的是欺软怕硬、趋炎
附势。
18、由XXX引荐给“两位娄公子”的名士是权勿用。
19、“梨园大会”指的是莫愁湖大会。
20、受到皇帝接见,但不愿意做官,最后皇帝赐他“玄武湖”著书立说的是XXX。
21、据说“握拳能碎虎脑,侧掌能断牛首”,而且帮“万中书”摆脱官司的
是XXX、XXX迂腐地听任女儿遵守“三纲五常”的妇道,导致
女儿绝食而死。
23、XXX把XXX夫妇赶出家门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家规过日子,而是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
A、XXX生病需要治疗,医药费用很高,XXX担心会拖
垮自己家庭,因此决定将XXX夫妇赶出家门,让他们自行解
决问题。
B、XXX和XXX之间经常发生争吵,XXX认为XXX懒惰,因此两人不和。
C、XXX骗取了XXX的钱财,然后将他们赶出家门,这是为了侵占他们的财产。
D、XXX的女儿和女婿不喜欢XXX夫妇,为了迎合女儿的心意,XXX决定将他们赶出家门。
三、XXX
1、《儒林外史》中有许多不同的人物,他们各有特点,但有些人物也有共同之处。
XXX和XXX是在朝为官的武将,他们都立下了功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
2、XXX和XXX是兄弟,他们都很有文采和学识,也都很慷慨大方。
不同的是,XXX没有心思在官场上混迹,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而XXX则是为了将来的科举考试而攒钱,虽然也是一位雅士,但并不具备豪杰的品质。
3、读完《儒林外史》,我认为XXX是一个淡泊名利、
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和封建权威的人物。
尽管他不善于识人,但他的正直和善良让人难以忘怀。
4、XXX起初只是一个“戏子”,在古代他的身份非常卑微,但他却展现了许多人性上的美丽。
例如,他为向知县求情,向知县送他500两银子,但他拒绝了这份礼物。
同时,他收留了XXX的小儿子,并把他当做亲生儿子看待。
他也为别人说情,但从不因为贪图钱财而替别人说情。
5、XXX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很突出的人物,他的行为
在前后发生了变化。
之前,他非常孝顺父母,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同时还勤奋读书。
但后来,他对结发妻子很薄情,并谎称自己未婚,与老师的外甥女结婚。
他还为别人作假文书,为考生做枪手,赚取银子。
他受到XXX的影响,对他避之唯恐
不及,并吹嘘自己的才学。
答:《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对当时社会的严厉批判和讽刺。
全书通过描写儒林中的虚伪、阴险、贪婪和道德沦丧,暴露了
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铺陈,呈现了一个荒诞不经、缺乏正义和道德的社会现实。
这部作品旨在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道德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