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过度竞争与青少年社会化

合集下载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成长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成长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成长正方,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成长。

首先,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他们的成长受到社会环境、教育、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成长。

其次,青少年的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青少年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爱,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此外,青少年的成长也关乎国家的未来竞争力。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取决于其青少年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名人名句,杜甫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反映了青少年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经典案例,中国古代的孔子,他的教育理念强调“立身以立学为先”,强调了青少年时期的教育的重要性。

反方,不应该更加注重青少年成长。

首先,青少年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环境、个人意志等。

因此,过分强调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可能会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造成过分社会化的倾向。

其次,过分注重青少年的成长可能会造成过度保护和溺爱的现象,导致青少年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此外,过分注重青少年的成长可能会导致过度竞争和功利化的教育现象,忽视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名人名句,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经典案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不要让学校教育毁了你的教育”,反映了过分注重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当代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当代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当代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作者:袁国富唐安渝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06期本文通过对当代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教育环境的特点进行概括,详细分析了青少年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社会治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成长提出了一些对策。

当代青少年社会教育教育环境社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教育其实就是帮助教育个体顺利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就其内容来说,社会教育包括确立社会意识、形成社会观念、塑造社会性格、养成社会能力、学会社会规范、了解社会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培育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其实也就是帮助教育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相比较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言,社会教育的影响力更为深远,它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并且会反过来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向、内容或效果。

一、当代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教育环境社会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因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

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

”就当前我国青少年所处的教育环境而言,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就家庭教育来讲,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背景,备受宠爱,其家庭条件比过去要好得多,他们在生活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与挫折相对要少;另一方面,父母亲在职的比例也在与日增长,繁重的现代工作使得他们往往在生活阅历和感情融合方面跟子女的交流相对不足,往往只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学习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善方面,这会直接影响子女的社会观念的确立。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就遇到了不少虽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如教师、研究员等身份,但因为双双忙于工作并且过于单一关注子女学业而导致子女心理与思想出现问题的案例。

二是就学校教育来讲,在通才教育思维与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强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学校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的专业化、技能化、市场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相对而言,加强青少年社会综合能力方面的教育相对减少,可供学生个人支配的社会活动的空间、时间和平台也非常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身心发育和认知能力成熟的阶段,也是一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社交压力、情感挫折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 学业压力较大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学业压力成为了许多青少年的头号困扰。

随着升学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导致了青少年在学习上过度紧张和焦虑,长期以来可能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2. 家庭关系紧张一些青少年面临着家庭关系的问题,比如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亲人的疾病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而且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损,情感上产生了孤独和无助感。

3. 社交压力大在青少年阶段,他们面临着同伴关系的挑战,比如友谊、群体排斥、互联网欺凌、恋爱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4. 情感挫折频发青少年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感情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都需要不断完善。

但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他们在感情方面往往不知所措,一旦受到感情挫折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家长的期望。

这种学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过重的学业压力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就会成为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过重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青少年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一些家庭问题比如离异、家暴等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发展家庭教育是指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传递的知识、价值观、社交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它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

一、教育方式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必须对教育方式进行正确选择。

过于管制孩子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和自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平等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认可的情况下进行教育。

另外,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且给予支持和指导,对于青少年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育内容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选择。

无论是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家长都需要遵循以德育人的原则来进行教育。

尽量避免教育孩子过度的竞争意识和功利性思想,应该注重孩子的人格教育和素质教育。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家庭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孩子热爱家庭、爱国爱民、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以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三、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人格,并且建立起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其次,家庭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和自尊心,使得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适应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此外,家庭教育还可以强化青少年的家庭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的纽带作用。

最后,家庭教育还可以为青少年创造平衡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在平衡地学习、休息和社交中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教育方式、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社会应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从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谐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北京某高校师生冲突事件引发的思考

和谐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北京某高校师生冲突事件引发的思考
谐 校 园 的 必要 性 。 关键词 : 高校 ; 突; 冲 和谐
的主流。 我们在赞赏和肯定他们的同时, 也应该看 视了文明传承 、 价值观引导 、 精神塑造 、 情感培养、 到他们的欠缺和不足 , 关注他们已经走过的社会 风俗养成等社会功能, 只片面强调了文化的娱乐、 脚步 中,影响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和自身全面发展 消遣和感观刺激功能。 充斥文化市场的色情、 暴力 的不利因素。 音像制品; 黄色书籍、 杂志; 算命、 看相等伪科学文 20 年 1 4日 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一间 08 月 晚, 1家庭教育误区的不良影响 化传播, 严重诱导与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西 教室里,—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正在上该学期最 当代 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就是独生子 方文化的渗透 , , 传播 使他们的生活方式 、 行为方 后一堂课, 他发现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便愤而锁门 女面临的问题。 价值观念、 处世态度影响了一些青少年社会主 当代教育应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式、 点名。 接到点名消息赶来的二 、 三十名学生被锁在 和社会教育“ 三结合” 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人的 义价值观的形成, 动摇了主流意识 , 甚至产生了怀 门外 , 他们担心这次缺课会直接导致该科成绩不 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社会化的任务 , “ 前一 任务” 疑J理、 逆反心理 , 造成他们精神空虚 、 情感淡漠、 及格 , 非常着急 , 其中一名学生用脚踢 门, 老师情 没实现好 ,势必影响到下一阶段的社会化任务。 价值观缺失和行为失序。 绪更加激动,开始骂人 , —位女生不满老师的做 “ 家庭教育是基础 , 学校教育是主导 , 社会教 教育过度” 的家庭和‘ ‘ 竞争过分” 的社会环境培养 法, 拿起书旁若无人地向教室外走去 , 老师试图阻 出来的青少年 。 将来 ^ 格会有极大的缺陷 , 自 育是支撑 ,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育人的 目 如 标得 以 拦, 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这一事件在校园中 反响较 私 、 冷漠 、 没有爱心、 缺乏宽容、 不知感恩、 不善合 实现。 家庭教育不良的孩子, 在学校教育中 往往是 大, 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它已不单单是冲突 作 、 棘手” 的学生, 不合群的学生 i 前两者教 不会分享等等 , 众多的独生子女个体毛病的放 老师感到“ 双方孰是孰非的问题,它涉及了教育 “ 培养什么 大 , 都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后 育都不良的青少年往往是社会教育的直接对象 。 人, 怎样培养人” 的根本大计 , 了构建 和谐校 出生 、 涉及 成长的大学生, 大部分是 “2 , 4 .’ .1倒金字塔式 他们不可避免地将 自己的追求 目 行为方式、 标、 价 园、 和谐社会的大事。其实 , 这次师生冲突事件表 小家庭结构中的“ 宝贝疙瘩”“ , 小皇帝”“ , 小公主” 值观念带入社会生活, 。 并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现出来的高校师生关系问题已非偶然 , 其不和谐 很多家庭都有“ 爸妈难当 , 孩子难带” 的苦衷 , 在孩 中影响社会规范, 社会和谐。 因 素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子成长过程 中, 都存在溺爱多、 包办多、 引导少 、 启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国 是祖 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 发少的问题。 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者 , 很多父母缺 的希望 ,是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的祖国日新月 是和谐的, 健康的。 教师教书育人 , 尽职尽责, 敬业 乏与孩子的沟通 和交流, 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 异,充满朝气的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脚步电不会停 育 、 为本, 德育为先” 的指 奉献 ; 学生学习知识 , 尊重科学, 尊重老师。 在教与 要什么给什么 , 忽视了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 忽视 留。中国高等教育坚持“ ^ 学的互动中 , 师生既有和谐、 合作 的一面, 又存在 了“ 为国教子 , 以德育人” 的根本 , 没有培养孩子独 导思想,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着差异、 分歧的一面。师生关系是教育问题 , 也是 立 自 信的心理和 自 自 觉 律的良 好行为习惯 , 甚至 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每—个大 社会问题。 我国已走向独生子女时代 , 目 在 前高校 以牺牲孩子的 自由为代价,以限制孩子的发展为 学生都应勇于面对现实,为祖 国负责 , 为人民负 为 对 客观 恰如 中, 0 “ 后—代” 8 已经占据主要成分 。 他们是处于社 成本 , 一味地高标准 , 严要求 , 望子成龙 , 望女成 责 , 自己负责 , 自己作出全面的、 的、 会变革和市场经济环境 中出生 、 成长的新一代 , 他 风 , 唯独忘记了“ 望子或 的核心教育 目 标。 家长 其分的评价, 这是实现个 人 发展的需要和前提。 每 们从出生那一刻起 , 便全部接受 的是与市场经济 对孩子过高的期望 , 使孩子感到无望; 过度的呵 个大学生都应扬长而不避“ , 短”充分认识 自 , 我 相关的知识、 信息与教育 , 自 因此 然形成了与上几 护 , 造成孩子的无能 ; 的干涉 , 过度 使孩子感到无 教育 自 , 我 发挥优势 , 克服短处 , 自我, 完善 升华自 代人明显不同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奈; 的指责 , 过度 使孩子感到无措 ; 过度的关心 , 反 我而 自强不息。 客观地说 , 我们应当把这-f / N历史与时代 而造成孩子的无情。 - Lke t 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畸形的, 对 参考 文献 结合的坐标系上评判才是公允的。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1 [x 伟志. 社会散议 . 1g ] 和谐 上海: 上海人 民出版 社, 0. 20 7 2 0 年上海社科院对全国 3 所高校 , O 06 O 6 O O 2 学校教育误区的不 良影响 名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2 %的受访者对 “ 7. 9 共产 2 1 科学发展 , 社会 潘光旦先生指 出:学校教育 的目的不在灌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 “ 党是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表示赞同或 输知识 , 而在培养—个囫囵的人。” 当前的学校教 和谐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I 北 Ml 基本赞同; 近八成 以上的大学生表示 “ 当国家遇 育仍未彻底走 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教育模式不能 京: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0 7 1. 2 0 ,0 3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 究口 北京: 中 到危险或困难时, 只要国家需要 , 可献出 自己的一 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 追求分数 , 追求升学率 『万美容. 2 0 ,0 切或尽可能给予帮助” 事实证明, 5 2 四川汶 和精英培养模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教育理念的 国社 会科 学 出版社 ,0 71 . 。 在“ 1 ” . 川 8 级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 , . 0 当代大学生以赤诚 错位和 困惑 , 使重点校、 重点班培养 出来的“ 高分 f桑志芹. 4 ] 大学生心理 健康 学哪 北京: 学出版 科 20. 的爱心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全 国各地高校 低能 , 高分少德” 学生不在少数 , 素质教育还没有 社 . 0 7 大学生踊跃捐款 、 捐物 、 义务鲜血、 志愿服务 , 一方 彻底砸断‘ 1 当 题与对策研 究脚 北京: 中 I 重身轻 , 重智轻德” 枷锁。 的 大部分的 I高中建. 代青少年 问 5 有难 , - , A3 支援 “ 情系灾 区, 大灾有大义”f 1 , 时 老师和家长以分数, 以名次判定孩子的优劣 , 了 央编 译 出版社 ,0 84 有 2 0 ,. 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可圈可| 感人至 高分 , , 就遮盖了学生的一切。 这种教育偏离现象是 阎教育部 思想政治司, 教育部社会科 学司, 教育部 深。0 8 2 0 年北京奥运会 , 以万计的大学生志愿者 青少年成长的潜在危机。 数 切实贯彻、 落实素质教育 社会科学发展研究 中 组织编写. 心 聚焦:大学生 以高度的责任心 、 热情友善的态度、 过硬的素质 和 任重道远, 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 教育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 高水平的服务, 展示了新世纪中国青年的风采和 3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 社 ,o 8 & 2 0 , 素养, 受到不 同国家 、 不��

对中国教育的思索

对中国教育的思索

教育方向的转变——思考之一美术教师:刘军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年迅猛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伴随而来的是奢侈的消费和极大的浪费。

还有,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国民的道德素质逐年滑坡。

这是我们都看得到的。

国内,无视道德的行为举止举不胜举,事例随处可见,并且,走出国门旅游的国人的不文明举止在国外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思考:一、我国的经济增长还会持续多久?1、中国经济像是一个服用了兴奋剂的世界冠军,银行通过浪费居民储蓄来推动经济增长。

2、高投资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使得经济成就的代价越来越高。

3、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工人的超低工资。

4、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目前占世界GDP的约5%,然而却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煤炭、钢铁和棉花,以及将近一半的水泥。

所以,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

在经济发展和获得经济利益时,不道德的行为越来越多。

地沟油、人造化学食品、过多的使用化学试剂为迫使水果等食品的迅速生长。

食品可以分为一、二、三等级价格,甚至救命的同样的药品也要分出个一、二、三等级价格。

二、国民的道德素质为什么滑坡,精神生活为什么越来越贫乏?前温家宝总理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在这个人欲横流、金钱至上、浮躁喧嚣的年代里,只要我们的良知还没有泯灭,神经依然敏锐,你就会时时刻刻体味到在我们的精神领域,在人们的道德、伦理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渎职、卖官买官;经济交往中的制假贩假、走私贩私、不讲信用、恶劣竞争、坑蒙拐骗;公共生活中人对人的陌生、冷漠、隔膜,对他人不幸的残忍、麻木等等都给人留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它使一颗颗敏感而天良尚存的心灵在刺伤中颤抖失望,也一点点地侵蚀着、戕害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魂魄。

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10016

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10016

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1001:下列措施中能拉动内需的是()。

单项选择题A、提高预备金率B、提高利率C、降低汇率D、降低贴现率2:学问管理: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学问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学问通过获得、制造、共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的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学问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学问,并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

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能资本,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市场的变迁。

它是一个为了增加组织的绩效而制造、猎取和使用学问的过程。

依据以上的定义,下列不是学问管理的是()。

单项选择题A、Etnst_______,“进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进展时少”。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夕阳若历如履薄冰B、防患未然戒骄戒躁C、常备不懈未雨绸缪D、居安思危喜中有忧4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峻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报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需具备肯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扬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怀,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喜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加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49:“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古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单项选择题A、事物在肯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熟悉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特长,也可以失于特长D、冲突的主要方面打算事物的本质50:抱负对于(),相当于()对于行动。

单项选择题A、现实作风B、动机规划C、蓝图盼望D、奋斗目标51:“真实”是指事实、真理,它可以用于客观事物:自然、社会、个人;它的反面是虚假,是不真。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摘要】在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社交网络的影响,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现实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家庭关系紧张或缺乏父母关注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表现在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青少年易受负面价值观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则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合认识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根源,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关注,提出更多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问题、因素分析、社交网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心理健康、对策建议、展望1. 引言1.1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社会化问题逐渐凸显,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当今社会,社交网络的影响日益显现。

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上暴露于各种信息和影响之下,易受到虚拟世界的干扰和影响,存在社交孤立、沉迷网络等问题。

与此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

除了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影响其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社会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制约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只有深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青少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群体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然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学习压力、沉迷网络、情感困扰等等。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旨在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

一、学习压力青少年在学业方面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不少学生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习。

为缓解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加以减轻:1. 投身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放松身体和心理,让他们从学习中得到解脱。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不再过度焦虑自己的表现,放心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2. 转移注意力学习之余,青少年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如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学业压力,收获愉悦的同时也有助于恢复精力。

3. 学习方法的改进青少年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方法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征询老师的意见、寻求同学的帮助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出现学习压力。

二、沉迷网络现代互联网的发展给青少年们带来了便利,但也成为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生活,导致社交能力、身体素质、学业成绩等方面均受到影响。

为了规避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合理时间表家长和教育者应一起帮助青少年制定合理的时间表,明确计划、限制上网时间,并严格遵守。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引导青少年慢慢放弃不健康的网络生活,寻找其他形式的兴趣和爱好。

2. 社会化网络互联网的使用不一定都是负面的。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引导青少年在网络上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良好关系,不断充实自己的社交圈子,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3. 建立健康心态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用积极的语言引导青少年积极思考,树立正确的心态,让他们在处理网络问题时有清晰的认知。

在克服网瘾方面,建立健康与快乐的家庭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三、情感困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着情感、人际、心理等方面的困扰。

初中教师(笔试)_模拟试卷_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初中教师(笔试)_模拟试卷_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所针对的情绪状态是()。

(2.0分)A.心境B.激情C.应急D.应激参考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题干描述正是体现了心境的弥散性。

2.虽然二班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一的班,但陈老师坚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2.0分)A.认知能力B.效能感C.操作能力D.监控能力参考答案B解析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3.运用班级中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2.0分)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讨论法参考答案B解析德育方法中的榜样法是教师利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题干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抓班级中的先进典型,利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体现的是榜样法的运用。

4.由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2.0分)A.复习方式多样化B.及时复习C.降低干扰D.集中、分散复习相结合参考答案B解析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为了防止遗忘,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

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5.小玲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忍耐力强,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2.0分)A.黏液质C.抑郁质D.混合型参考答案A解析黏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小玲气质的描述符合黏液质的特点。

6.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时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2.0分)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B解析学生在某个时期内表现出某种机能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不平衡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对处于关键时期的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

论青少年的社会化

论青少年的社会化

论青少年的社会化摘要:当今许多青少年存在社会化不足或是社会化过度的问题,本文叙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附上解决对策,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健发展,关注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引导大学生社会化走向健康轨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所有社会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社会化青少年原因对策“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

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必须要经过社会化过程,否则个体将无法适应人类社会。

”我认为要认识社会,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社会及社会的含义。

社会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人类学,本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化,常定义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或者说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从人格发展和社会互动角度定义来看,也可以解释为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关于社会化,米德将心灵、自我、社会作为社会化的三个阶段。

也有另一版本的翻译将这三个词译为主我、客我、角色借用。

所以比如大学生社会化,从心理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大学生的心理从幼稚、肤浅走向成熟、深沉的一个过程,是使原始的心灵得到自我的肯定和社会的肯定的一个过程。

许多大学生刚上大学时都很迷茫,找不到自我定位,首先自己都没有自信肯定自己,更加别说得到他人或者班集体的肯定,而在这个时候他人或者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

一个没有把主我转化为客我并且懂得角色借用的大学生,则是一个社会化不足的大学生。

他或她将面临着社会的各种困难和残酷现实的各种磨砺。

因此在这里,以跨入大学的学生为例,大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从基本封闭的小学中学校园里走到自由的大学校园里来,走到社会中来,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但是同时又是难以适应的。

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改变,对他们自身的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特殊的,不同于其他的群体,因为他们的社会化赋有特别意义。

青年人进入大学以后就背负上大量的社会责任,面临着社会的各种考验。

青少年社会化

青少年社会化

二、青少年的社会化因素
2、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社会学习的课堂。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阅历和生活节奏使之具 有较少的亲身经历社会实践的可能,传媒便成为他们 观察与了解社会的主要窗口之一。随着大众传媒的日 益发达,它在人们社会化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人 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 暗示作用。尤其是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历程和塑 造的人物形象,经常被青少年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目 标和直接模仿的对象。
一、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
(二)强制性与能动性结合
在个体生命的早期,社会化的强制性特点 比较明显,因为这个时期儿童认知水平非常有 限,能动性比较差,要靠成人指导和控制其社 会化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青少 年期,个体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认知水平大 大提高,社会经验不断丰富,能动性的特点和 作用开始日益突出起来。
三、青少年偏离行为的具体表现
(二)犯罪
据调查,未成年人初犯的平均年龄已由80年 代的1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4岁;青少年犯罪中 70%左右是团伙犯罪。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中25%来自不完整家 庭。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个体因素 2、家庭
3、学校
4、社会
三、青少年偏离行为的具体表现
(三)自杀 自杀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复杂作用的结果。 外部原因:竞争激烈,家长要求太多、期望
社会化实质就是人学习知识、技能和掌握社会规范 以及再现它们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走向 “社会人”的过程。
一、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
青少年社会化是人早期社会化的一 部分,是人为正式进入或开始其社会生 活而做准备的过程,它既有社会化的一 般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策略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策略

群体规范:为了 遵守群体的规范 和规则,改变自 己的行为和价值 观
群体冲突:为了 处理群体内部的 冲突和矛盾,改 变自己的行为和 价值观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影响
影响心理健康: 可能导致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

影响社交能力: 可能导致社交 障碍、人际关 系紧张等问题
影响学习兴趣: 可能导致学习 兴趣下降、学 习成绩下降等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家庭教育,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家庭环境:父母 过度保护,缺乏
独立自主能力
学校环境:教育 方式单一,缺乏
多元化教育
社会环境:网络 信息泛滥,缺乏
正确引导
同伴影响:同伴 压力,追求时尚
潮流
媒体影响:媒体 过度渲染,缺乏
正面引导
社会期望:社会 期望过高,压力
影响学习注意力:过度社会化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
影响学习兴趣:过度社会化导致小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学习动力。
影响学习时间:过度社会化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时间上分配不合理,影响学习效果。
影响学习成绩:过度社会化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学业发展。
影响同学关系: 过度社会化可能 导致同学关系紧 张,影响学习氛 围
问题
影响价值观形 成:可能导致 价值观扭曲、 道德观念模糊
等问题
影响学习:过度社会化导致小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 影响社交:过度社会化可能导致小学生过早接触不良社交行为,影响社交能力 影响心理:过度社会化可能导致小学生过早接触社会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影响价值观:过度社会化可能导致小学生过早接触社会价值观,影响价值观形成
影响师生关系: 过度社会化可能 导致师生关系疏 远,影响教学效 果

社会化影响下的青少年发展问题

社会化影响下的青少年发展问题

社会化影响下的青少年发展问题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各种信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量的新鲜事物不断被传递到了年轻人的手中。

伴随着这些变化,青少年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社会化影响下的青少年发展问题。

一、社会化影响的特点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接受各种知识和经验以及社会观念、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社会文化的过程。

因此,社会化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它对于青少年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如今,社会文化已经变得多元化和开放化,青少年接触到的文化形式意义丰富,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包括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等等。

同时,这些多元文化也显著地影响着青少年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价值观、情感乃至人格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性。

2. 新型科技随着新型科技的普及,今天的青少年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接触和使用技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这些科技与工具不仅带来了方便,而且还带来了新的娱乐形式、信息学习渠道和社交方式。

但是,过度地依赖科技的年轻人同样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影响学业、减少社交独立性等。

3. 知识创新和快速传播现在的年轻人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包括成人问题和情感问题等等,同时这些问题就像病毒一样爆发式地传播出去,掌握了大量新知识的年轻人也有可能变得更加坚定自己的观念或偏见。

二、社会化影响下青少年的发展问题社会化影响的确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并促进了年轻人的自身成长和发展。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和挑战。

以下是社会化影响下青少年的发展问题:1. 身心健康问题青少年作为生长发育期的人群,身体和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社会化的影响中容易引起的问题是睡眠不足、心理压力过大、情感失衡等,比如由于人际矛盾、情感问题等而导致的恶性竞争、虚拟暴力、自杀等。

2. 学习能力下降信息的泛滥和科技的普及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力。

对当今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及影响浅析(一)2024

对当今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及影响浅析(一)2024

对当今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及影响浅析(一)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大学生面临着过度社会化的问题,即在过度追求社交活动和社交媒体的同时,忽略了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正文一、社交焦虑的催化剂1.过度竞争导致的社交焦虑- 高学术压力和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加剧- 大学生处在社交评价的环境中,经常感到压力和焦虑2.社交媒体的普及与习惯- 社交媒体的普及导致了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 将社交媒体作为寻求认同和社交的主要渠道,造成过度社会化二、对个人发展的影响1.自我认同的缺乏- 追求社交活动成为大学生获取认同感的主要方式,忽略了个人独立的发展- 在社交中,大学生更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评价,而非真实的自我2.社交技能的依赖性- 过度社会化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过分依赖社交网络,缺乏实际社交技能的培养-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技巧和能力三、社会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孤独感的增加- 虽然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更频繁,但他们面临的“关系虚无主义”导致孤独感增加- 社交活动无法真正满足大学生内心的需求,使他们陷入孤独和无力感中2.心理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导致其在个人发展和自主性方面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忽略了个人需求,在追求社交关系的同时,心理负担不断增加四、对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影响1.学习效果的下降- 过度社会化使大学生过度分散精力,无法有效地专注于学习任务- 过多的社交活动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动力和学业表现2.职业发展的局限- 追求社交活动和认同感忽略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准备-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的机会总结通过对当今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过度竞争、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缺乏自我认同等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主要原因。

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

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

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青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内卷”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内卷,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当代青年的内卷现象表现在教育、就业、社交等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机会,不断加大学习投入,形成了“越努力越焦虑,越焦虑越努力”的恶性循环。

在就业市场,青年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社交方面,青年人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压力和网络社交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难以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内卷现象对当代青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青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也可能引发社会不公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并寻找规避之道,以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1. 当代青年面临的“内卷”现象概述。

“内卷”现象在当代青年中日益凸显,表现为过度努力、过度工作或过度追求的状态。

这种状态源于社会转型期青年一代进取与焦虑共生、追求与逃避交织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社会期望的双重压力下,青年们不断投入到各种竞赛、评比和实习中,试图通过争抢式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这种过度的竞争并未带来预期的成功和进步,反而使他们在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

当代青年的“内卷”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个体心理机制是推动青年内卷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年们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内在驱动使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中国高考制度导致的教育模式

中国高考制度导致的教育模式

中国高考制度导致的教育模式我们正处于一个货真价实的应试教育时代,我们的孩子、老师、学校和家长,包括我们的国家,我们整个社会,时刻都能感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切肤之痛。

那么。

究竟应试教育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本来应该是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工程的教育过程,却成了人的幸福生活的现实障碍或潜在障碍?为什么本来应该是人材成长摇篮的基础教育,反而对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呢?笔者判断,根本原因在于统一高考制度对基础教育的错误引导。

国内外教育实践,特别是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30年的教育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升学考试对于基础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不仅引领着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而且引领着基础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

正如俗话所说,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

何谓“统一高考制度”?就是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其特点是:统一招生计划、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考试过程、统一招生录取。

自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就一直实行全国大一统的高考招生制度。

虽然后来实行省级命题,但是招考模式基本未变。

国家实行统一高考制度的目的,是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那么,这个目的实现了吗?回首来路可见,无论是在“文革”刚刚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时期,统一高考制度对于振兴教育、选拔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对于改变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时至今日,统一高考制度在继续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对人才成长,对个体生存和发展,对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深刻的负面影响。

其具体表现是:统一高考制度的长期实施,导致教育价值偏离,并由此引发教育观念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背离;统一高考制度对教育市场的非理性垄断,使升学竞争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高考指挥棒对基础教育实践的非正确引导,导致应试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特征。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当前社会,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关系,可以为我们更好地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一些家庭过度重视社会关系,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过度追求社交活动,忽视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另一些家庭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孩子自由发展,导致孩子社会化能力不足,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从而在社交场合表现不佳。

因此,家庭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另一方面,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也与社会环境有关。

当今社会,社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孩子们也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社会化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些家长在孩子的社交能力上过分追求完美,让孩子感到社交焦虑,从而出现过度社会化的现象。

同时,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希望通过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但过度强调社交能力却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无法真正融入社会、体验自我。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关系复杂多样,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只是社交能力,在社交教育中要把握好度,避免过度社会化的发生。

同时,社会也需要引导健康的社会化观念,鼓励孩子在不过度社会化的前提下与他人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过度社会化 的案例

过度社会化 的案例

过度社会化的案例过度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责任过多或过重,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和影响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过度社会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挑战。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展示过度社会化的案例,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危害和解决途径。

过度社会化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密切。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加班努力,为了在职场中脱颖而出,他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频繁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和健康。

长期以往,这种过度的社会化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加剧工作中的竞争与紧张氛围。

某公司员工为了提高职场竞争力,不断加班加点,拼命争取各种社交资源,导致身心俱疲,最终可能会出现工作压力大、焦虑情绪高涨等问题。

过度社会化也会对家庭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人为了社交圈子的拓展,不断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导致忽略了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家庭关系疏远,甚至出现家庭破裂的情况。

某个家庭主妇为了在社交圈中有更大的影响力,极力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却忽略了对孩子和配偶的关爱和陪伴,导致家庭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过度社会化也在青少年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许多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社交圈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社交网络上,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

长时间沉迷于虚拟社交圈子中,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下降,社交技能退化,甚至出现沉迷网络、孤僻等问题。

某个中学生为了在社交网络中获得更多的点赞和关注,整天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愿与父母和同学沟通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学业成绩下滑。

为了解决过度社会化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

个人应该审视自己的社交行为,适时调整社交圈子,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家庭应该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和维护,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塑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应该倡导理性的社交观念,降低社交压力,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帮助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过度竞争 青少年社会化
一.关于青少年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文化的适应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人作为“自然人”或 “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 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青少年社会化是指 12、3 岁~18、9 岁的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化过程,亦即“在特定的社 会与文化环境中,青少年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学习社会的规范、价值、道德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他们所处的 社会或群体规范,形成独立的人格。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爱因斯坦曾 经指出:“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家庭已经削弱了。因此,比 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 青少年 60%~80%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寄宿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更长,所以在他们的社会 化过程中,学校成为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学校环境、学校生活、师生关系和同龄群体是影响 他们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学校是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为青少年接受有组织、 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青少年在这里将面对次级群体中的权威, 遵守带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并学会过一种群体生活。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说:“教育是 年长的一代给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发展其生理、智慧和 道德三类品质,使其适应政治社会和具体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
三.基础教育的过度竞争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不利影响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过程。从教育 者的角度看,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是个体生 长与发展、对生活的适应、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教育符合 了个体发展的规律,就会促进个体的成长,利于社会的发展,否则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 展都是不利的。基础教育的过度竞争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青少年处于儿童向成人过度的阶段,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躯体、形态机能、生理生化、 内分泌等,均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应保证青少年有充足的营养,有充足的 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以利于身体发育。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学习时 间、作业时间远远超出国家所规定的标准。据 广 西 自 治 区 城 调 队 对 全 区 城 市 中 小 学 生 进 行 的 关 于 课 业 负 担 的 抽 样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 市 区 52%的城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超 过了国家规定的“扣除课间休息时间不超过 7 小时”的标准,56%的城市初中生在校时间超 过了国家规定的 9 小时标准,54%的城市高中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 10 个小时以上。放 学后,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有近一半的学生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国家标准,其中 22%的初三学生,48%的高三学生每天要写作业 4 小时以上。除了老师留的作业以外,相当
2
的歧视导致了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的歧视,在班级、学校这些学生感受不到关爱、鼓励的温 暖,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想努力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冷漠与不屑,使他们产生敌意,形成 问题人格。成绩好的学生之间同样充满敌意,因为他们之间要争排名。他们比谁学习刻苦, 谁做的题多;他们有了问题会避免互相讨论,去问老师也往往悄悄地去,因为他们不愿意让 别人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问题,因为一分之差会分仲伯。调查显示,不到 1%的成绩好的学 生愿意和成绩好的学生做朋友,他们视对方为竞争对手,在一起密切相处会感到很大的心理 压力。这对一个越来越强调合作与分享的现代社会是多么不合时宜、多么格格不入!目前我 国的基础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和排名,由此导致学校之间、教师之 间、学生之间的过度竞争已经使教育严重脱离了它应有的方向,出现了种种异化的特征,这 些异化的特征可概括为①功利化:学校、老师、家长过于追求眼前的名次、分数,忽视人的 个性的完善和人的长远发展,为了达到短期目标采取普遍而频繁的“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 从长期来看得不偿失。②工具化:学校把老师当作追求升学率、分数、名次的工具,老师把 学生当作追求升学率、分数、名次的工具,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够顺利地升学、就业,对孩 子失去理性,盲目拔高,苛刻要求,导致教育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扭曲,爱与尊重的丧 失,使学生生活在恐惧不安中,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③狭隘化:应试教育导致学习 为考试服务,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机械、重复的解题技巧练习上,将知识原子化、教条 化,忽视对知识有机的和整体的理解,忽视对知识的应用,更压抑人的创造性,削弱人良好 的判断力,更不利于审美力的培养,对个体与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④低级化:对学生的测 量仅仅局限于文化课成绩的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看得过重,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 视了智力的多样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不能反映人的差异和个体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样的“矮屋顶”也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⑤冷漠化:青少年在学校只能以成绩、 名次作为竞争目标,与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取向形成极大反差,造成可获取资源的人为短缺, 不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别的发展空间,导致他们产生学得无助 感,自暴自弃。人与人之间的频繁竞争与比较,导致敌意增长和感情冷漠,出现部分青少年 情感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 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人际关系紧 张。
1
3 倍以上于教材的知识内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达 5 倍以上。学生把主 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练习这些题目,以获得熟练的解题技巧。学生不能就某个问题深入下去, 求得对问题深刻的理解,在思考和探究中培养自己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兴趣,直接导致学生 的感受力、创造力、想象力的下降。由于练习的题目过多,时间过长,挤占了学生的休息时 间和娱乐时间,同时还要背负着考试的重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心理 问题和行为问题,严重的形成变态人格,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③教师从“传道授业解 惑者”变为训练学生应付考试的教练员。教师在知识的准备方面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少, 因为知识很简单。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试题,研究区、市、省、全国各 种各样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动向,再让学生反复练习各种类型的习题直到练熟,只要学生能在 考试中取得高分数,那就是一名好老师,就能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奖励。媒体在宣传某一 位优秀教师的时候,总是把他所教学科在考试或升学中的排名作为最有力的佐证。所以教师 总是千方百计像赶鸭子一样把学生往考试、升学这条路上赶,不到学生把考试、升学当作自 己的生命,把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放弃,把最主要的时间、精力都用于规定知识的学习和大 量试题的练习的目的不罢休。如果分析这一现象的本质,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的 条件反射,因为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把问题成功地置入某一范畴之中, 随之就会自动出现一套处理这个问题的技巧,学生完全不用过多思考,就是说,反复训练养 成的习惯会使学生将动态的世界当成静止的世界来加以对待,然后得出陈规化的结论。因为 不管什么类型的题目事先都有一个现成的观念或不可逃避的结论,学生的思想活动就是它找 出证据来支持这一结论。“其实思想还没开始,结论就命中注定了”,由此青少年在成长过程 中失去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发明创造性,形成有害的惰性;④学生在学校主 要是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授或者自己从课本上学那些前人积累的、已有定论的、甚至过 时了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抽象化、概括化了的,学生不能将它们亲身体验、身体力行,即缺 少感知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很空洞,即便知识是有用的,他们也很难将其与现实结合 起来。于是,很多学生“高分低能”,走向社会后无所适从,没有作为。学生没有自己支配 的时间,处于被动的、很多时候是不情愿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和主动求知的 欲望越来越低,变成了考试机器;⑤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和名次为指标,考试成绩 好的学生受到重视,不断得到表扬和鼓励,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冷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 被伤害,自信心被打击,人格的正常发展遭遇挫折,极易出现种种问题。学校里同班级、同 年级学生之间这种小范围里的竞争是一种没有胜者的、急功近利的竞争,这种竞争除了导致 人的压抑、紧张、各种人际关系被扭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教师与学校,不再是共谋育人大 业的合作者,教师变成了学校争名夺利的工具,学校用各种各样的量化指标,迫使教师追求 考试成绩,他们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布置过多的作业、 举行过多的考试,然后再把大量 时间花在对学生的作业、试卷的批改上。据调查,初中语、数、外、物理、化学等科目的教 师平均每天批改作业的时间为 3~5 小时,再除了备课、上课,他们根本无暇再去求知、充实 自己,“知识越教越少”。各项考核指标还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本应充满爱心、智 慧与灵性的教育变得索然无味,导致美好的师生也关系被扭曲。比如,所有教育家都强调爱 与尊重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特别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缺少了爱与尊重,教育是根本无法 进行的。但在教师把考试成绩当作荣誉来追求时,他们就会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 学生则在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仍不见成绩提高的时候失去耐性和爱心,产生“恨铁不成钢” 的心理,甚至对他们嫌弃厌恶,冷言冷语,使得这一本应受到更多悉心呵护、善加引导的群 体被排斥,或被冠以“笨”“弱智”“不开窍”“朽木不可雕”等头衔,严重损害了他们的人格与自 尊,自信心遭受打击,使他们悲观失望,破罐破摔,不少孩子因此出现严重问题,给将来踏 入社会埋下隐患。这种状况也破坏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本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诚恳谦让、 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良好社会形成的基础。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
二.基础教育中的过度竞争 竞争一词来自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后被广泛应用于政治、 经济、教育等领域。竞争无论在生物进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改革方面都起到过 积极的作用,合理的竞争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但过度竞争与合理的竞 争不同,过度竞争产生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打破社会发展的平衡,对个体也是一种摧残。 例如近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教训和启示。 尽管我国有明确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 育部也三令五申“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但是基础教育中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竞争并没有得到遏止,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 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排名、比较、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愈演愈烈,表现出过度竞 争的态势。这种过度竞争有以下表现:①学校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树立人性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目标,而是将考试和升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从主管 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考核,到学校的日常运作、管理,都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人们已经把 学校 = 考试= 升学的竞技场看成天经地义;②教材涉及的知识虽然面面俱到,但对每一方 面的知识却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介绍肤浅的皮毛知识,而且十分零散,不系统,根本无 法满足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强烈求知欲。但是,围绕这些有限的知识编写的试题常常至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