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32张幻灯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 接着提出问题3:“由此你对化学反 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 论?”
• 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 • 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 • 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 • 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 “确实如此吗?”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 ①确定探究内容 •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变化情况 •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
质量变化情况
• ②设计实验方案 •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
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 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 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 此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 加”两字的含义。
(5)课堂总结
•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微观(实质):原子种类不变;原子的个
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6)作业布置
2、教学目标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 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涵 义。
•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 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 探究实验一: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 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 切好的白磷;
•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 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 还是封闭。
• 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 • 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
•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 有考虑白磷燃烧后重新进入敞口容器的空 气质量;第二种方案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 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动画模拟白磷 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 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 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 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 质量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 量变大呢?”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 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 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 类隐含的物质。
•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 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五、教学设计
•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 2. 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 3. 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 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 5. 课堂总结 • 6. 作业布置
教学用具
• 药品:白磷、硫酸铜溶液。 • 仪器:天平、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 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 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 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 一。
2、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使学生记住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
• 探究实验二: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 硫酸铜溶液。
• 学生对探究实验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 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 是敞口还是封闭。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生 成物质量不变。
• 通过讨论得出:在常温下反应水分蒸发带 来的质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 前后质量不变。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 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你说对吗?为什么?
• 此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总和;
② 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 6g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 为什么?
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的能力。 •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 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32张幻灯片)
• 一. 教材分析 • 二. 学情分析 • 三. 教法分析 • 四.学法分析 • 五. 教学设计 • 六.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 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 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 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二.学情分析
• 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我将从以下三点进 行分析:
• (1)学生的知识基础 • (2)学生的起点能力 • (3)学生的心理状况
三、教法分析
•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和 讨论法相结合。
四、学法分析
• (1)实验探究法:培养学生学会在科学探 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 三、在生活中的应用
• 纸张燃烧完后灰烬质量小于原来纸张为什 么?
• 镁带燃烧完后白色生成物质量大于镁带, 为什么?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
谢谢!
• (1)阅读课本P95页的“学完课本你应该 知道”
• (2)完成课后练习题,布置一些有梯度的 练习,
•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六、板书设计:
• 一、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化学反应中,参 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微观本质 • 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
250mL锥形瓶、 250mL烧杯、酒精灯、镊 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1:“在化学反 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 介绍 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进而提出问题2: “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 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
提出两个探究实验: ① 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 ②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
• 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 • 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 • 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 • 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 “确实如此吗?”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 ①确定探究内容 •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变化情况 •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
质量变化情况
• ②设计实验方案 •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
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 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 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 此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 加”两字的含义。
(5)课堂总结
•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微观(实质):原子种类不变;原子的个
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6)作业布置
2、教学目标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 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涵 义。
•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 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 探究实验一: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 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 切好的白磷;
•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 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 还是封闭。
• 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 • 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
•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 有考虑白磷燃烧后重新进入敞口容器的空 气质量;第二种方案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 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动画模拟白磷 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 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 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 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 质量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 量变大呢?”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 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 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 类隐含的物质。
•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 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五、教学设计
•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 2. 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 3. 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 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 5. 课堂总结 • 6. 作业布置
教学用具
• 药品:白磷、硫酸铜溶液。 • 仪器:天平、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 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 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 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 一。
2、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使学生记住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
• 探究实验二: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 硫酸铜溶液。
• 学生对探究实验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 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 是敞口还是封闭。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生 成物质量不变。
• 通过讨论得出:在常温下反应水分蒸发带 来的质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 前后质量不变。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 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你说对吗?为什么?
• 此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总和;
② 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 6g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 为什么?
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的能力。 •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 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32张幻灯片)
• 一. 教材分析 • 二. 学情分析 • 三. 教法分析 • 四.学法分析 • 五. 教学设计 • 六.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 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 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 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二.学情分析
• 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我将从以下三点进 行分析:
• (1)学生的知识基础 • (2)学生的起点能力 • (3)学生的心理状况
三、教法分析
•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和 讨论法相结合。
四、学法分析
• (1)实验探究法:培养学生学会在科学探 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 三、在生活中的应用
• 纸张燃烧完后灰烬质量小于原来纸张为什 么?
• 镁带燃烧完后白色生成物质量大于镁带, 为什么?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
谢谢!
• (1)阅读课本P95页的“学完课本你应该 知道”
• (2)完成课后练习题,布置一些有梯度的 练习,
•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六、板书设计:
• 一、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化学反应中,参 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微观本质 • 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
250mL锥形瓶、 250mL烧杯、酒精灯、镊 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1:“在化学反 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 介绍 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进而提出问题2: “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 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
提出两个探究实验: ① 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 ②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