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路基路面工程-行车荷载温度环境及材料力学性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交通分析: 1、交通量: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 道路横断面的数量。对于路面结构设计,不仅 要求收集交通总量,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车型。 ①N1——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 Ni——每日实际交通量; ② r——交通量年均增长率(表2-3); ③ Ne——设计年限内累积交通量
10
2、轴载的组成与等效换算: 标准: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 等效原则换算:某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荷载作 用下达到相同的损坏程度为根据的。 新规范修订: 1)近年交通量增长很快,重车增长多,货车超 载现象严重,应考虑重车对路面的影响。 2)由于新修路面广泛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 承载力提高,轻型车对路面的疲劳损伤减小。 本次修订取消了60KN的标准,统一采用 100KN的标准。
14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用横向分布系数η来反映轮 迹横向分布频率的影响。通常取宽度为二个条带的 宽度,即50cm,因为双轮组每个轮宽20cm,轮隙 宽10cm。这时的二个条带频率之和称为轮迹横向 分布系数。
15
第二节
环境因素的影响
直接暴露于大气中,受温度、湿度影响大 温度湿度变化→温度应力湿度应力变化 → 体积变化→胀缩应力→破坏
(bus)
客车
中客车 大客车 整车
货车
(truck)
牵引式挂车 牵引车与挂车分离 牵引式半挂车
牵引车与挂车分离,铰接。
3
二、汽车的轴型、轴载。
轴重是路面设计的关键。 整车客货车:1、前轴:两个单轮组成的单轴占约1/3。 极少数为双轴单轮。约占1/2。 2、后轴:有单轴、双轴、三轴类型。 大部分为双轴双轮。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力学性质
1
第一节
行车荷载(vehicle-load)
路面设计中,以轴重作为荷载标准,重型 货车与大客车起决定作用。评定路面表面特征 时,如路面的平整度、防滑性,应考虑小客车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一、
车辆的种类(vehicle types) 小客车
车速高,自重和满载重量小,120km/h 以上 6~20个座位 20个座位以上,长途客运和城市公共 交通 货箱与汽车发动机一体。
16
沥青面层日温度变 化曲线大于气温
水泥混凝土 面层温度日变化
17
温度
深 度
一天内不同 时刻沿水泥 混凝土面层 深度的温度 变化
18
一 、路面结构内温度变化可通过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之间 联系来预估。 方法1: 统计方法 路面结构层不同深处埋设测温元件连续观测,收集 当地气象资料(气温、辐射热),对记录的路面温度和气象 因素进行逐年回归分析。
四、运动车辆对道
路的动力作用。
因为路面不平整车 身震动,车轮实际 上是以一定的频率 和振幅在路面上跳 动,轮载成动态波 动。 当行驶车辆启动、 加速、匀速、减速、 转向时,受力不同
8
• 运动车辆对路面有着垂直压力、水平力、振动力。 水平力:易使路面产生波浪、拥包、推挤等损坏,要 求面层材料有足够的抗裂强度。 • 路面与车轮的附着系数:与车轮的垂直压力P综合作 用,决定车轮施加于路面上的水平力。P32 振动力: • 轮载的变异系数: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载的波动程度 ,与行车速度、路面平整度、车辆振动特性相关。 • 振动轮载冲击系数:振动轮载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 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 弹性材料:疲劳性质。 弹塑性材料:变形累积。
13
分布频率曲线中的直方图条带宽为25cm,大约接近轮迹宽度, 以条带上受到的车轮作用次数除以车道上受到的作用次数作为该条 带的频率。 由图2-7可见,对于单向行车的一个车道上,由于行车的渠化, 频率曲线出现二个峰值,达到30%左右,而车道边缘处频率很低。 由图2-8可见,混合行驶的双车道,车辆集中在双车道中央,频 率曲线出现一个峰值,约为30%左右,两侧边缘频率很低。
5
双轮组车轴: 每一侧双轮用一个圆 表示,称为单圆荷载。 每一侧双轮用两个圆 表示,称为双圆荷载。

P p
P—作用在车轮 上的荷载,KN; p —轮胎接触压力,kPa;
δ-接触面当量圆半径,m.
双圆当量圆直径 单圆当量圆直径
6
标准轴载设计参考: 标准轴载:BZZ-100双轮组单轴载。 标准轴载 P(KN)100/4 轮胎接地压强 p(MPa)0.7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 21.30cm 两轮当量圆直径D 1.5d(30.2)
11
1)当以设计弯沉作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车辆) p1的作用次数n1,用下面的公式换算成标准荷载p的轴载当量 作用次数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C1——轴载系数, C1=1+1.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 于3米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间距小于3米时,应考 虑轴载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 12 0.38。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 50KN的各级轴载换算。
C’1——轴载系数, C1=1+2(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m是轴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3、轮迹横向分布:
1)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候,车轮的轮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 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摇摆,并按一定的频率分布在车道横断 面上,称为车轮的横向分布。 2)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曲线影响因素: 交通量、交通组成、车辆高度、交通管制。
据国际道路联合会198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在141 个成员国和地区中,轴限最大的为140KN,近40%执 行100KN轴限,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 均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通常认为我国的道路 车辆轴限为100KN。
4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力作用。 1、定义: 静止状态的汽车对道路的作用,称为静 力作用,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轮总重。 2、影响因素: 1)汽车轮胎的内压力。 2)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状。 3)轮载的大小。 3、半径: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形状近似于椭圆,且 a、 b差别不大。 路面设计中,以圆形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