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太行山C.大兴安岭D.雪峰山
【2】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2.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在田面起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

下图示意“垄覆沟播”栽培方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2】南方旱地作物主要种植于垄上,与宁夏“沟播”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
3.下图是青海省东部河流解冻日期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河流解冻日期的大致分布规律为
A.东西早,南北晚B.由东向西推迟C.东西晚,南北早D.由南向北推迟【2】甲地河流的解冻日期可能是
A.4月6日B.4月15日C.4月26日D.5月2日
4.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

下图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和该地区等高线图。

回答下列问
题。

【1】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③河流补给类型相同B.该湖泊为咸水湖
C.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更快D.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
【2】该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大致是
A.3月B.4月C.10月D.11月
5.2014年中国某矿业公司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与甲国合作发展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下图为甲国局部位置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我国矿业公司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铜矿需求量减少B.甲国的从业人口少
C.我国采矿技术水平高D.甲国铜矿贸易量大
【2】若考虑运输成本,甲国的铜矿产品首先应销往
A.日本B.美国C.英国D.意大利
6.下图为北京市两地铁站进出站客流量小时分布曲线图。

其中,Z-score标准化值为正,表示该站点一小时内的客流量高于当天平均客流量,为负则表示低于平均客流量。

据此,回答下题。

11.甲乙两个地铁站
A.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B.甲附近的功能区以商业区为主
C.乙附近以工业区或住宅区为主D.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一致
二、综合题
1.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

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
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

2008年5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

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地理形势、苏门答腊岛地形和印尼原始森林破坏景观。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解释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且而短小的原由。

(3)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新兴油棕榈树主要种植区的原因
(4)简述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的理由。

2.材料一淮河流域图。

材料二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 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表2)。

(1)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列表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三 21世纪初,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
入宿迁。

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3)据材料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
3.湘江水量丰富,其渔业资源却日趋衰退。

调查发现,湘江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湖泊缩小,江面船只多,河床上多垃圾、排污口和随意堆放的沙石,甚至建有房屋。

渔民想方设法捕鱼,非法捕鱼活动猖獗。

右图为“湘江流域图”。

据此回答问题。

分析湘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太行山C.大兴安岭D.雪峰山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山麓地区降水量为1000毫米以上,应当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应该为雪峰山,故选D。

【2】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答案】C
【解析】因东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坡,故图中虚线为东坡,实线为西坡。

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速率大于西坡,A错。

两侧山坡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特征,B、D错。

在海拔800m附近,两坡降水量差异最大,东坡约1750mm,西坡约1350mm,C正确。

故选C。

【考点】地理信息图判读
2.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在田面起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

下图示意“垄覆沟播”栽培方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答案】A
【解析】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为水分。

地膜覆盖后,降水会减少下渗,顺着地膜汇聚到种有马铃薯的沟中,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A对。

对于光照条件没有改善作用,B错。

地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不会增大温差,C错。

土壤被降水侵蚀后,会流进沟中,不易流失,D错。

故选A。

【2】南方旱地作物主要种植于垄上,与宁夏“沟播”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
【答案】C
【解析】宁夏地区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差,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收集水分,而南方地区,降水多,种植在沟中会导致渍害,所以种植在垄上,故选C。

【考点】人类活动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造
3.下图是青海省东部河流解冻日期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河流解冻日期的大致分布规律为
A.东西早,南北晚B.由东向西推迟C.东西晚,南北早D.由南向北推迟
【答案】A
【解析】从图示等值线数值大小分布规律判断,东西两侧时间早,南北两侧时间晚,故选A。

【2】甲地河流的解冻日期可能是
A.4月6日B.4月15日C.4月26日D.5月2日
【答案】C
【解析】从图示河流流向,可判断甲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温度低,融雪日期要晚,结合等值线,可判断融雪日期在4月21到5月1日之间,故选C。

【考点】等值线的判读
【方法总结】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的各点数值相等;
②相邻等值线: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③高值区或低值区: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小范围闭合区域,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其内数值判读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如山坡上的山峰或洼地。

2、比大小:
①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的大小,如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气旋其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②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比较某两点(或两区域)数值高低。

3、看疏密(比值差)
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反之差异越小。

4、判趋势
①等温线在北半球向北递减,在南半球向南递减;
②图中最大值出现在什么地方,最低值出现在什么地方,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如何?如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5、析弯曲
①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如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为山谷,向低处弯曲的为山脊。

②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等温线的弯曲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地表植被、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6、辨方向:
①看走向或延伸方向,如判断山脉的走向;
②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风向。

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

下图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和该地区等高线图。

回答下列问
题。

【1】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③河流补给类型相同B.该湖泊为咸水湖
C.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更快D.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
【答案】D
【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读图可知,①河注入湖泊,主要补给类型应为高山冰雪融水,③河源头为湖泊,补给为湖水,A错。

该湖泊湖水有进有出,盐类不易积累,应为淡水湖,B错。

①河与②河相比,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流速慢,C错。

③河补给主要为湖泊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高山积雪融水补给,季节变化大)。

D对。

故选D。

【2】该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大致是
A.3月B.4月C.10月D.11月
【答案】B
【解析】读湖泊入湖与出湖水量变化图可知,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时,水位升高,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时,水位降低,读图可知,11月份以后,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水位降低,到四月份达到最低,故选B。

【考点】地理图表的阅读判断能力河流水文特征
【名师】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5.2014年中国某矿业公司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与甲国合作发展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下图为甲国局部位置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我国矿业公司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铜矿需求量减少B.甲国的从业人口少
C.我国采矿技术水平高D.甲国铜矿贸易量大
【答案】D
【解析】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A错。

甲国资源开采历史悠久,从业人员多,B错。

我国采矿技术水平不一定比该国高,C错。

甲国铜矿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说明其贸易量大,D 对。

故选D。

【2】若考虑运输成本,甲国的铜矿产品首先应销往
A.日本B.美国C.英国D.意大利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甲国位于南美洲西海岸,距离北美洲的美国最近,运输成本最低,故选B。

【考点】区域地理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
6.下图为北京市两地铁站进出站客流量小时分布曲线图。

其中,Z-score标准化值为正,表示该站点一小时内的客
流量高于当天平均客流量,为负则表示低于平均客流量。

据此,回答下题。

11.甲乙两个地铁站
A.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B.甲附近的功能区以商业区为主
C.乙附近以工业区或住宅区为主D.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一致
【答案】A
【解析】从图中甲、乙进站和出站的客流量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可知,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不一致,D项错误;甲地进站时间为5点到8点(外出上班的时间段),出站时间为15点到20点(回家休息的时间段),应该为住宅区,
B项错误;乙地进站时间为16点到18点(回家的时间段),出站时间为7点到8点(上班的时间段),应该是工业区
或商业区,C项错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A项正确。

故选A。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
二、综合题
1.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

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
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

2008年5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

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地理形势、苏门答腊岛地形和印尼原始森
林破坏景观。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解释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且而短小的原由。

(3)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新兴油棕榈树主要种植区的原因
(4)简述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的理由。

【答案】(1)走向:西北—东南向。

(2分)
原因: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河流多呈西南东北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理由任答两点给 4分)
(2)苏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降水丰富(1分),地表径流量大,河流发育且数量多(1分),岛屿面积有限,呈狭长轮廓(1分),岛屿中部多山地,河流入海距离短。

(1分)
(3)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日照较强(2分);多山地的地形利于排水(2分);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出口(2分)。

(4)大面积开发油棕榈林必然导致雨林的毁坏,这将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2分),自然灾害的频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分);单纯地出口棕油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
(1)山脉走向即为分水岭走向,河流源头即为分水岭。

结合图中经纬网及河流流向判断,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

(2)河流众多与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有关,河流短小与岛屿面积有限有关。

读图结合经纬网判断,苏门答腊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河流发育众多,岛屿面积狭小,呈狭长轮廓,中部多山地,河流入海距离短,所以河流众多且短小。

(3)有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

从气候来看,该地为热带雨林强耦合,终年高温多雨,日照较强,热量条件好。

从地形来看,多山地形有利于排水。

从交通条件看,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出口,能够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4)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的理由主要从发展棕榈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

由于大量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甚至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出口棕榈油产品附加值低。

【考点】地形及水系特征农业区位因素雨林的生态效益
2.材料一淮河流域图。

材料二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 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表2)。

(1)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列表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三 21世纪初,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
入宿迁。

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3)据材料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8分)①降水丰富,集中夏季(2分);②支流众多,汇水量大(2分);
③流经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2分);④缺少天然入海河道(2分)。

(2)(8分)气候变化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一一对应。

每点 2分(气候变化1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分)。

(3)(8分)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变;②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
速发展;③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④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⑤企业的迁入也导致工业“三废”排放
大量增加,加重的环境污染。

(共 5点,任答 4点给8分)
【解析】
(1)河流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量来源、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这又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密切
相关。

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集中夏季,从图中可以看出淮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缺少夭然入海河道,下游排水不畅。

(2)首先要确定好列表的项目,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

从材料二归纳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气温因素主要包括降水、气温,分别找出对农业的有利不利影响。

(3)从材料一中可以分析宿迁的地理环境特征:宿迁位于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农产品丰富。

材料三提供了宿迁吸引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工资水平低、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要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具体来说,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笫二产业的转变、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
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企业的迁入也导致工业“三废”排放大量增加,加重的
环境污染。

【考点】洪涝灾害的成因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拓展】我国经常洪水原因: 1.我国是季风性气候,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季风性气候,降雨年变化大,季
节变化大。

2.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长期停滞在南方,所以南方大多省份降水变多,北方的冷气团也向南方走,
导致两大气团交汇,形成锋面降雨 3.正值6月份,我国南方正处于梅雨季节,降雨多。

4.人为原因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河流上流的森林的破坏,导致树木的含蓄水源,削峰补枯等作用降弱。

围湖造田导致河流的蓄洪,分洪能力减弱,就会加大防洪压力。

5.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也是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6.灾害大的原因,此次洪水灾害主
要分布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南方,人口多,重要城市多,工业及农业分不多,故灾害严重。

7.我国南方的大多的
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湘江水量丰富,其渔业资源却日趋衰退。

调查发现,湘江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湖泊缩小,江面船只多,河床上
多垃圾、排污口和随意堆放的沙石,甚至建有房屋。

渔民想方设法捕鱼,非法捕鱼活动猖獗。

右图为“湘江流域图”。

据此回答问题。

分析湘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

【答案】(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2分),(兴修水利工程和堤防以及)围湖造田占用湖泊
(2分);江面及河床上人类活动多,致使鱼类生存空间减小(2分),工农业和生活大量排放污水,湘江水质下降,鱼类生存环境恶化(2分);流域管理失控,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减少(2分)。

【解析】湘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从环境变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考虑。

由材料可知,材料给出了引起渔业资源枯竭的主要因素。

如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湖泊缩小”说明河湖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建屋等,“江面船只多和随意堆放的沙石,甚至建有房屋”说明江面及河床上人类活动多,鱼类生存空间缩小;“河床上多垃圾、排污口”说明水体污染严重;“民想方设法捕鱼,非法捕鱼活动猖獗”说明过度捕捞等都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衰退。

【考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