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9年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分析
本季度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全市8区10县(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其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职业介绍工作情况表。

各项指标所占比重,参考于黑龙江省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数据。

、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情况
二季度,全市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招聘岗位96047个,办理求职登记98033 人次,求人倍率0.98。

与上季度比,登记招聘岗位增加了3173个,登记求职人
数增加了2985人。

岗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增长,求人倍率相同,劳动力市场岗位供给和岗位需求趋于平衡。

表1:供求总体人数
1 需求人数1求职人数求人倍率
本期有效数196047980330.98
注:计算公式: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1=按供求总体人数
lOOOOOr
75000/ 50000q
25000q
□需求人

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劳动力市场运行特点
1、第三产业是市场需求的主要产业
二季度,第一、二产业劳动力需求人数与上季度比,都有所下降,第三产业仍是劳动力需求最活跃的产业,需求量继续放大,需求人数77030人,占需求总量的80.2%,需求比重比上季度增长5%呈旺盛的需求势头。

主要是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用工需求量大,用工条件相对宽松,就业潜力强,是长期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需求人数需求比重
人%第一产业11345 1.40
第二产业21767218.40
第三产业37703080.20合计496047100.00
2=按产叠書求AS
80一單
| □第一科.gz:赴口第^*^
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制造业是岗位供给的主要行业
从行业分类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制造业三大行业依然是用工量最大的行业,成为我市行业用工需求的主体,用工需求分别是33040人、20650人和14311人,分别占用工需求总量的34.4%、21.5%和14.9%。

与上季度比,制造业用工需求量下降了 3.3%,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用工需求量分别增长了 2.1%和2%主要是商业和服务业进入市场经营旺季,用工需求量增加,用工条件相对宽松,技术含量不高,求职人员容易进入。

■农、林、牧、渔业
□电力、煤弐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笈和零售业
■金融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敎育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国际组织
□制造业
■建筑业
■信息倍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按行业分组的雷求人敦
3、企业用工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数据显示,企业用工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占需求总量的99.1%。

其中,以内资企业用工为主。

有限责任公司仍是用工需求的主体,提供用工岗位62719
个,占需求总量65.89%,与上季度比,用工岗位增加了5137个,需求总量增长了3.89%;其次,是个体经营企业,提供用工岗位26221个,占需求总量27.55%, 用工岗位比上季度增加了4674个,需求总量增长了4.1%。

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用工需求量比上季度都有所减少,用工岗位分别减少1447个和1551个;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1.6%和1.8%。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体现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地位
表4:按用人单位性质划分的需求人数
需求人数需求比重
人%
企业19518399.10
其中:内资企业26877072.25
国有企业31920.20
集体企业41920.20
股份合作企业51920.20
联营企业66720.71
有限责任公司76271965.89
股份有限公司81153 1.21
私营企业93650 3.83
其他企业10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0
外商投资企业121920.20
个体经营132622127.55
事业142880.30
机关150
其他165760.60
合计1796047100.00
' 箸求人叠
@4=按用人单位性质划分的需求人数
□纱
■事业□ft*
4、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是用工需求和求职人数最多的岗位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用工需求分别
是45046人、22571人和10565人,分别占需求总量的46.9%、23.5%和11.0%, 需求量达81.4%。

同时,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
员也是求职人数较多的前三个岗位,分别占求职人数的27.1%、25.6%和24.3%c
从求人倍率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岗位的求人倍率是 1.79,属于岗位过剩;专
业技术人员岗位的求人倍率是0.44,属于人才过剩;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岗位的求人倍率是0.85,岗位供需矛盾较小。

说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岗位比较适合求职人员的需要;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岗位劳动强度大,工资保险待遇偏低,用工条件多限在一定年龄范围,流动性强,招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由于企业用工量较少,而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因学有所长,求职者都希望能够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不愿低就,因此岗位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是突出问题。

50000
5、推销员、营业员和体力工人岗位供给充足,财会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和秘书岗位供给小于岗位需求
从岗位供给大于求职人数的前十个职业看,缺口人数最多的职业仍是推销员、营业员和体力工人,缺口人数分别是28832人、6552人和5216人;与上季度比,推销员和营业员岗位缺口人数继续增加。

主要是推销员和营业人员的职业不稳定,工作辛苦,工资较低,压力较大,而用人单位对年龄、形象、身高、语言表达能力又有较高要求,大多数求职人员不具备条件或不胜任、或不愿从事该项工作,人员流动大,造成岗位空缺。

体力工人由于工资低,工作条件和环境都不太好,大凡有点技能的人,都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因而使用工单位体力工人缺乏,形成长期较大缺口。

从求人倍率上看,求人倍率最高的是部门经理、其他餐饮服务人员及销售和营销经理,求人倍率分别是 6.72、6.02和5.65,也是缺口人数较为突出的岗位。

在岗位供给小于求职人数的职业中,财务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和秘书岗位仍居前三位,求职扎堆现象仍然很突出。

主要是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较多,秘书、财会专业比较普及,在下岗失业人员中拥有机动车驾驶技术的人也很普遍,但用人单位对这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却很少。

部门经理105010032244802744 6.72
餐厅服务员、厨工n403050028404722368 6.02清洁工V407130027607202040 3.83
国區岗盘俱给大于求
駅人稚量多葩十午巌业
□#*TA
■销會和营帼理S36I
■力工
□«nsa
员、HT □as!
表7:岗位供给小于求职人数最多的前十个职业
职业
职业
代码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缺口数求人倍率
财会人员206030022886512-42240.35机动车驾驶员624010027125704-29920.48秘书301020112163768-25520.32其他行政办公人员301990046486120-14720.76焊工604020516323096-14640.53中学教师20903003601472-11120.24秘书、打字员30102005361600-10640.34出纳20603046081560-9520.39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0207005521280-7280.43检验员62601006801280-6000.53
17=岗位供给小于和人
叢号多叶hiWk
■毗
□中SM
■朝k打字园
□出鋼
■ tftKS
6新增长的失业青年是登记求职人员的主体
二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登记求职人数仍居高不下,达32057人,占登记求
职人数的32.7%。

比上季度增加了4018人,求职比重增长了 3.2%;其次,是其他失业人员,登记求职21862人,占登记求职人数的22.3%;求职比重与上季度相同,就业转失业人员登记求职19803人,占登记求职人数的20.2%。

登记求职人数和求职比重比上季度都略有增加。

下岗职工登记求职人数仍在减少,比上季
度减少2518人,求职比重降低4.1%;本市农村人员求职人数仍在增加,比上季度增加了2101人,求职比重提高了2%主要是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往届不稳定就业的毕业生,不断进入社会寻求就业,成为新的失业人员,为社会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受金融危机影响,本市一些跨省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在本地
就近求职;各类企业改革改制后产生的大量就业转失业人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也在不断寻找就业机会。

可见,就业工作仍是任重道远。

表8: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数求职比重
甲序号(人)(%) 新成长失业青年:13205732.70其中:应届咼校毕业生:2490215.29就业转失业人员31980320.20
其他失业人员:42186222.30在业人员52940.30
下岗职工61245012.70
退休人员76860.70
8=按疵人员类财瓠伯和M
■下宙IK 工
□聊M
■在孕AS
AS
外埠人员 10
3039
3.10 合计
]
12
98033
100.00
7、岗位供给的性别要求略有差别
从岗位供给和求职人数上看,男性都略多于女性。

在岗位需求人数中,男性 占25.5%,女性占15.2%。

在求职人数中,男性占 55.6%。

女性占44.4%。

仍有 59.3%的用工岗位没有提出性别要求。

与上季度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说明用工 单位在性别的选择上还是比较人性化、科学化的。

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求职人数 求职比重 求人倍率 人
% 人 % 倍 男 1 24492 25.50 54506 55.60 1.03 女 2 14599 15.20 43527 44.40 0.92 无要求
3 56956 59.30 / / / 合计
4
96047
100.00
98033
100.00
/
□男
■女
□ £5求
8、求职人员队
伍日趋年轻化
二季度,在求职人员中,35岁以下求职人员继续成为绝对主体,占全部求
职人数的70%比上季度增长了 5.2%,求职队伍年轻化,继续呈上升趋势。

35
岁以上求职人员占30%从劳动力需求人数看,25—34岁略高,占需求人数的28.1%,其它年龄段仍比较均衡。

主要是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开始进入社会求职就业,往届毕业生不稳定就业,频繁更换就业岗位,进城求职的农民工也多数是青壮年,形成了求职队伍年轻化。

从求人倍率上看,35—44岁和45岁以上的求
人倍率都在1倍以上,分别是1.64和1.60,说明社会对这部分劳动力还是有一定的需求。

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需求比重求职人数求职比重求人倍率
人%人%倍16——24岁12122722.103793938.700.56 25——34岁22698928.103068431.300.88
35——44岁32506826.101529315.60 1.64 45岁以上42257123.501411714.40 1.60无要求51920.20///
合计696047100.0098033100.00/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无要求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所占比重)/求职人数。

60000
40000
9、岗位需求人员仍以高中文化偏多,求职人员还是以初中及以下文化为主,
大专文化居次
从文化程度看,劳动力市场在岗位需求人员中仍以高中偏多,占17.3%。

其次,是大专文化占13.1%,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1%,仍有60%勺岗位没有提出文化程度要求。

在求职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求职人员总数的40.7%。

其次,
是大专文化占27.2%,高中文化占19.3%。

与上季度比,岗位需求和求职人员的文化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

主要是一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求职人员多数没有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求职难度,把求职希望寄托在劳动力市场,于是成了劳动力市场长期求职队伍的主流。

□初中盘以下■高中
□炖
□焙■硕士虹
10、无技能要求的岗位和
无技能的求职人员是职介市场的主流
长期以来,在求职人员中,无技术等级或技术职称人员始终占总人数的95%以上。

二季度,无技术等级或技术职称的求职人员,仍占登记求职人数的98.5%。

同时,也有99.3%的岗位没有提出技术或职称要求。

主要是有些中小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有很多低技术含量苦、脏、累、险的岗位,很难招聘到工人,造成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要求的岗位闲置。

表12: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需求比重求职人数求职比重]求人倍率
人%人%倍
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技能)
1960.101960.20 1.46
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技能)2192
0.20
98
0.10
2.93
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3
98
0.10
0.97
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
40980.100.97
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5
98
0.10
0.97
初级专业技术职
务696
0.10
3920.40
1.22
中级专业技术职

71920.203920.40 1.46
12=按技术尊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咼级专业技术职
务 8 96 0.10 98 0.10 1.95 无技术等级或职
称 9 / / 96563 98.50 0.97 无要求 10
95375
99.30
/
/
/
合计「
11 96047 100.00 98033 100.00
/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无要求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所占比重)/求职人数。

■HR 业畫格四豪(中豪技
⑹ 信as#、
□ IR 业翻A3l
■中兹专业加潔甘
□ M 专业技和勢
、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市一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的总体分析和与上季度对比,
可以看
出,我市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需态势比较平稳。

突出问题:一是求职队伍继续向 年轻化发展。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使很多应届毕业生成为新成长的失 业人员,增加了新的就业压力;二是没有技能要求的苦、脏、累、险且工资待遇 偏低的岗位仍少有人问津,导致大量岗位空置;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本市一些 跨省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在本地就近寻求就业岗位,导致我市求职人数增加,就 业压力增大。

建议,我们应在岗位空缺的商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上加大就业政策扶 持力度,挖掘就业潜力,拓宽就业渠道,以吸纳更多的求职人员就业再就业。

100000
60000 40000 2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