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之二(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什么而活着》之二(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之二(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主旨,认识和感悟人生意义。

2、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文章构造,体会作品中作者表现出来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展探讨。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听首歌曲,2、想个问题,3、读篇文章,4、写段感想,5、悟点道理
教学过程
一、在歌曲《为了谁》中进入课堂气氛,导入:
请问刚刚那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为了谁》)
是啊,为了谁,人活着到底是为了谁?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终究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今天来看看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是怎么答复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

传说中夸父是为追日而生,精卫是为填海而生;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或曰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或曰为”祖国繁荣兴盛“而努力……)
下面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罗素:……请大家翻到第二教材P…页
二、作者介绍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本文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值得每一位善良、正义、向往美好人生的青年去阅读,去品味。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沉着、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下面请大家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配乐:钢琴曲《献给爱丽斯》)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三、读篇文章,阅读分析文章
1、从刚刚洪亮的读书声中,可见大家读得饱含激情。

下面请看到小黑板,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展示小黑板:“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
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
(要求学生把每个加点字读两遍)
2、那么它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呢?(总--分--总)
3、在这里作者说:这三种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么这三种激情到底是什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勾出表现罗素活着的理由的关键句子,并画出难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能有: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
(2)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测的深渊。

(在于强调爱情给予人类的宏大抚慰和力量)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的体验)
(4)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表达了一个伟大思想家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人类苦难,他对苦难的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

且也身受迫害,但终其一生,矢志不渝)
(6)如果有时机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7)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5、好了,这三种激情是什么?即罗素一生有哪几种追求?(很好,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者。

板书)
6、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它给人带来狂喜,摆脱孤寂,在爱的结合中能见到天堂的缩影。

板书)
罗素一生经历过三次爱情。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提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不应该追求爱情?(生:……)
7、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还有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也就是关于人类的知识,还有?关于自然的知识,以及关于社会的知识!(板书)
他一生追求知识。

11岁时就学习欧几里得几何,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他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

此后还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的建树。

他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写过七
十多部著作,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罗素晚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富有煽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我佩服罗素能把深刻的哲理讲得那么简单,而且又不失幽默,他知道的东西之多让人疑心那是不是一个人能知的,而最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的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性和理性之光----爱因斯坦)
8、(1)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苦难有哪些?(生读……)
(2)同学们还能补充哪些人类苦难吗?(…………)
(3)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这三种激情可以说是罗素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

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讨论:……)
是啊,我们都希望人类能远离苦难,罗素也为此付出了宏大的艰辛。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对抗专制专制,追求世界和平。

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波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

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由此我们看出他是为什么而活着----为全人类而活,为真善美而活。

(板书:为全人类而活,为真善美而活)
9、(1)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前两者把他带到天堂,后者使他回到尘世。

即: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表达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人类苦难的良知。

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2)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你心目中的罗素是一个怎样的人?)(3)从中我们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讨论:…………
归纳:他睿智,他博大精深;他渴望知识、多姿多彩;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为了人类苦难者,即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心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

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板书:崇高而博大)
(3)刚刚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面请大家看到手中的资料,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罗素:……
10、课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见它的重要性,从中也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伟大人格,它可看作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那么,具有普遍的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提问:请问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人吗?(…………)
四、写段感想。

这些都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人物,在我们的身边更多的是平凡的人,但他们都为自己平凡的一生活出了不平凡的价值。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哲人有哲人的思考,普通人也应有普通人的思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为什么活着进展思考。

提问:大家说说看你们是为什么而活着的?请先写后说,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心里话。

(…………)
五、悟点道理
刚刚大家都坦言了自己活着的目标
那下面就让我们以一段话来完毕这节课:(小黑板展示)
“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让我们满怀着对罗素的崇敬之情,沿着他老人家的足迹走下去,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为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都能过上快乐生活而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 )
我想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更应该明白自己为何而活,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