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杨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史·杨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元史·杨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元史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

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

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岁癸已,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

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

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

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

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

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

”楚材甚善。

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

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那?”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

不逾月,政成,时论翁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

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释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

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筋大笑而卒,年七十。

赐谧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

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

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

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

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
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杨奂出身有传奇色彩,他受人尊敬。

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严实询问他的行止。

B.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

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评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C.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

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批评当时的弊政;他向耶律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别人有小过,他毫不顾忌地予以指出。

D.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

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著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功分)
(1)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5分)
(2)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5分)
答案:
4.D(原文标点为“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溃民无儿,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5.B(“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
6.C(“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错,万言策并没有上奏皇上)
7.(1)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十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概用简略便易处理(得分点:既、招致、一各1分,句意2分)
(2)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虽然财力不足,仍然尽力而为(得分点:周、赡、勉强各I分,句u2分)
参考译文: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他的母亲曾经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旁边一位神人将笔交给自己,不久杨奂就出生了,他的`父亲认为这是文德辉耀的象征,因此给他取名为奂。

金朝末年杨奂考进士落榜,于是作万言策,指摘当时的弊政,都是人们所不敢说的,没有等到策书奏上就返回家乡,在乡里教授学生。

癸已年,杨奂着便装渡黄河北上,冠氏帅赵寿之立即邀请杨奂前来,以师发的礼节对待他杨奂门人中有人从京师运载书籍前来冠氏,因此得以相聚读书东平严实听到杨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止,杨奂始终不去拜见严实。

戊戌年,考试各道进士。

杨奥就试于东平,两道者试者中诗赋、策论第一随监试官北上,拜见中书令耶律楚材,楚材上奏推荐杨奂,任命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康访使。

杨奂即将就任,对那律楚材说:“我没有什么才能,误蒙破格任用,以一介书生来管理财赋,已不是我所擅长,更何况河南经过战乱灾荒之后,百姓所剩无几,老子所谓治理大国应像烹调小鱼那样小心谨慎的比喻,正合于今日,如果着急而频加扰动,一定会糜烂。

希望你给我一段时间,使得我能够安抚平息战争的创伤,作为为朝廷爱护恩养百姓的一点帮助”耶律楚材非常赞许他。

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
令一概用简略便易处理。

巡视河南辖境以内,亲自询问盐务每月赋税多少、难易情况。

有人以增加盐税进言,杨奂责备他说:“盘剥百姓欺瞒朝廷,你想要我这样做吗?”于是他减去原税额的四分之一,官府百姓两相便利不过一个月,政事已经整顿完毕,当时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以往的赋税所长官从未做到过的。

在任十年,于是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

世祖用释车召来杨奂参议京兆宣抚司的事务,杨奂多次上书(告老回乡),所请获准而回家病重,处理后事就像平时办事一样,举杯大笑而去世,享年七十岁。

赐予谧号文宪。

杨奂博览群书,长于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朝廷中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辈分与他交往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众多,但名声没有超过杨奂的。

杨奂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虽然财力不足,仍然尽力而为别人有一点小善,就委婉称赞,唯恐他的名字不被人所知:如果别人有小过失,必定竭力劝阻,而不顾忌别人的怨恨。

著作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米,流传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