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人教版语文必修三1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
组稿:焦晓佩王美红审稿:郭庆文时间:2017、2、28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3.掌握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一些词古今词义的不同
一、知识链接(课后看原著)
1、中国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小说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了解作者和《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3、相关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便是林黛玉。

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见书p13)。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通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生字生词。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目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阜.盛()敕.造()呜咽.()宮绦.()嫡.亲()驯.骡()内帏.()懵.懂()瞋.视()杜撰.()忖.度()穿红着.绿()敛声屏.气()孽.根祸胎()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
..尚小。

(2)(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
..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3)(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时贾赦之妻刑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


(5)可怜
..辜负好韶光。

【自主探究】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课文以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组稿:焦晓佩王美红审稿:郭庆文时间:2017、2、28
【学习目标】
根据文章的线索,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

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环境描写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确定了故事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

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2、她进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3、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组稿:焦晓佩王美红审稿:郭庆文时间:2017、2、28
教学目标:
1、分析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特点
2、归纳文章主题
【自主学习】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指导:
注重体会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实写、虚写、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的技巧,
1、请填写下列外貌服饰描写的对象
A、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
B、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

()
D、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分析。

1、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下面这些情节和对话能体现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第一段)
黛玉笑回道:“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见谅。

”(第七段)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第十段)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

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第十二段)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第十三段)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第十四段)
2、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1)别人心目中的宝玉是什么样子的?
(2)文中《西江月》二词有什么深层含义?
(3)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他却摔了这一"通灵宝玉",这一行为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阅读5、6段)
主题概括:
《红楼梦》以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
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