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料新技术工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釉料新技术工艺研究
摘要:陶瓷釉料工艺作为陶瓷制品制作加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落实
效果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
人们通过不断更新釉料技术工艺,能促进陶瓷制品品
质的发展。
为此,应深入研究陶瓷釉料新技术工艺,以寻求更好的陶瓷制作加工
方案,增强新技术工艺的应用效果,促进陶瓷产业生产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陶瓷釉料;技术;工艺研究
1.
陶瓷釉料
陶瓷釉料是陶瓷工业制造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目前市面流通的建筑陶瓷
类似仿古釉面砖、全抛釉、超平釉等产品都要用到它。
釉是陶瓷的美丽嫁衣,有
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釉是对陶瓷坯体的装饰和保护,也能提高陶瓷的机
械强度和耐污染性能。
历史上人们对釉的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胎体,中国陶瓷釉
色种类繁多,大致可以青花、粉彩、珐琅彩、晶彩、结晶釉、斗彩、古彩、墨彩、水点桃花、釉里红、料器珐琅、白釉、黑釉、钧釉、青白釉、白釉黑彩、乳白、
金属釉等。
1.
陶瓷釉的主要性能
1.
釉的成熟温度稍低于坯的烧成温度,使釉的熔体在坯体上均匀铺展而坯体不
产生变形,同时要求釉有不小于30℃温度范围的熔融状态以消除釉泡和针孔等缺陷。
2.
釉的热膨胀系数略低于坯的热膨胀系数,使烧成时坯釉完全附着成一体,冷
却以后,由于体积效应使釉层处于应力状态,以提高制品的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
3.
坯釉的酸碱度相互适应,促进坯釉间形成一定厚度的中间层,确保坯釉紧密结合。
一般要求釉料具有适当的碱性。
4.
釉应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和与坯相适应的弹性模数。
5.
釉应具有耐化学腐蚀性,不能有毒性成分如铅、镉等析出以及放射性元素等污染生活环境。
1.
陶瓷釉料新技术工艺研究
1.
环保型防污瓷釉工艺
1.1工艺原理。
该环保型防污瓷釉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不含致癌物质、陶瓷釉面表面不附着灰尘、原料简单易得且较为环保。
该工艺所用原料主要为由玉米淀
粉、NaOH等原料制作的基料、CaCO
3、群青粉、C
3
H
4
O
2
、有机硅等物质,其中不含
致癌、有毒物质,基本不会对使用者、生产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同时,由于上述原料比较容易获取、制备方式简单,因此该工艺的资源耗费量较低。
此外,有机硅的应用,使釉料结构更加致密,表面不容易附着污物。
一般而言,由该工艺制造的陶瓷产品,基本不沾灰,而且即使将墨汁等污物泼到陶瓷表面,只需轻轻一抹,就可将污物擦去,不留痕迹,因而将该工艺应用到陶瓷生产中,能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该釉料中所含有的物质本身就具备良好的黏结性,只需向其中加入
少量的C
3H
4
O
2
、PVA,即可使釉料结构达到良好的交联效果,能够极大地节约陶瓷
制作中C
3H
4
O
2
、PVA交联剂的用量,节约资源成本,环保优势突出。
2.2工艺操作内容。
首先,将水加热到90℃,加入PVA,再用喷雾器喷入硼砂三倍水溶液,然后加入尿素、NH4Al(SO4)
2
溶液,搅拌后用100~200目纱过滤备用。
其次,制作玉米淀粉、NaOH的混合原料,再将该原料与之前做好备用的原
料均匀混合,形成混合基料。
再次,向混合基料中加入有机硅乳液、Ca(OH)2,
再用搅拌机高速搅拌,然后加入轻质CaCO3、重质CaCO3、群青粉、增白剂,完
成釉料制作。
最后,将釉料均匀涂刷在陶瓷表面,再进行烧结加工,即可完成该
项陶瓷釉料工艺。
1.
永久性自洁纳米陶釉工艺
2.1工艺背景技术。
该陶瓷釉料新技术工艺,通过在釉料层构建纳米结构,
保持陶瓷釉料自洁净性能的稳定性,达到陶瓷制品永久性的自洁效果。
由此可知,该项工艺的背景技术为纳米技术。
在纳米技术中,人们调整了釉料的成分,使其
能在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结构尺寸达到纳米级的釉面结构,以
利用纳米结构让釉面与水珠、污物间形成一层气膜,实现陶瓷永久性疏水、自洁
净优势的塑造,从而推动陶瓷釉料工艺技术的发展。
2.2工艺操作内容。
首先,需制备出常规的陶瓷釉料。
其次,制备出永久性
自洁的陶瓷釉料。
最后,将釉料均匀涂刷在陶瓷土坯的表面,再进行烧结,即可
完成此项工艺。
在此过程中,采用的传统烧结工艺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行
90min的匀速加热,直至温度达300℃,保温90min。
其次,继续均速加热90min,直至达900℃,再保温90min。
再次,继续加热使其达1100℃并保温60min后,
均匀加热90min,直至达1280℃。
最后,保温120min,并使陶瓷冷却至室温,即
可完成工艺操作。
经过上述工艺操作流程后,所得出的陶瓷釉料结构,其疏水角
基本可以达120°。
1.
高吸水全抛釉工艺
3.1工艺技术特点。
高吸水全抛釉工艺是指一种支持表面抛光工序的陶瓷釉
面的技术工艺,该工艺主要用于制作仿古类的陶瓷制品,由于该工艺制作的釉面
支持抛光工序,因此人们可以在陶瓷釉面上加工仿古花纹,使陶瓷制品更加美观。
在此过程中,该工艺相较于其他工艺,所呈现的最大特点在于该工艺支持抛光工
序并具备低损耗的特性。
其中,低损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该技术工艺配套的釉
料精抛工序上。
该工序属于全抛釉独有的工序,相较于普通的抛光工艺,能减少90%的材料损耗,从整体上看,该项工艺具备更好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优势。
此外,经过该工艺生产的陶瓷制品,具有0.5%以上的高吸水率,将其用于北方环境,能降低北方干燥天气条件下,陶瓷制品缺水开裂的概率,优化陶瓷制品的使
用性能。
3.2工艺操作内容。
首先,制作底釉、面釉。
其次,将底釉装入钟罩淋釉器中,利用釉槽、筛网格的缓冲作用,使底釉流过钟罩,均匀地覆盖在陶瓷坯的表面。
其次,采用丝网印花、喷墨打印等方式,装饰加工陶瓷制品的表面。
再次,
待加工完成后,向陶瓷表面涂刷一层面釉,该层面釉为透明状。
设置该面釉涂刷
程序的目的是使陶瓷釉面经过烧制后,能呈现水晶状的光滑、晶莹外观,提高陶
瓷制品的观赏效果。
最后,待面釉涂刷完毕后,再烧制陶瓷制品,以完成该项工艺。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由于该工艺需要涂刷两层釉面,因此应控制入窑含水率、窑炉前期温度、适当延长烧制时间,以保证在釉面始熔之前坯和釉中的水分完全
排出、釉料高温熔融完整平滑的装饰效果。
1.
抗微生物瓷釉涂层工艺
4.1工艺使用范围。
该项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向瓷釉涂层中加入了抗菌、
生物试剂,赋予了陶瓷釉面抗微生物能力,因此该项工艺通常被应用在具有抗菌
需求的陶瓷制品生产中。
在陶瓷制品的日常使用中,如果瓷釉无法避免经常接触
水或细菌环境,就会为细菌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而该部分的细菌微生物通常
会产生有害的或难闻的气味和难看的表观,对釉面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如陶瓷马桶、洗脸盆表面的结垢等,影响陶瓷制品的使用效果。
为此,人们通常
会利用该项工艺生产一些在卫生间、厨房、游泳池等区域使用的陶瓷制品,以减
轻该部分陶瓷制品后续维护、清洁的工作量。
该项工艺的使用范围为公共、家庭
卫生与休闲用陶瓷器具的制造加工。
此外,因为该釉面的化学性能稳定,且不会
散发有毒物质,所以也可将该工艺应用到烧烤架陶瓷部分等与食物直接接触的陶
瓷制品制造中。
4.2工艺操作内容。
首先,在瓷釉组合物中加入抗微生物试剂,完成瓷釉的制作。
其中,试剂由抗微生物金属及其颗粒支持物组成,抗微生物金属可以选用Ag、Cu、Zn,或其混合物,颗粒支持物可以选用BaSO4、Zr、Si等,同时该试剂的含量应保持在1%~10%,需根据实际的抗微生物要求,予以确定。
其次,将该釉料均匀涂刷在陶瓷表面,然后将陶瓷送入760~925℃的环境下烘烤。
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完成该项工艺。
在此过程中,严禁将粗金属添加到釉料中,以免破坏釉面的抗微生物能力及色彩的稳定性。
结束语
合理应用陶瓷釉料新技术工艺,可以加快推动陶瓷制造业的发展。
在陶瓷生产中,借助新型的釉料技术工艺,能弱化烧结难度、塑造陶瓷制品的环保优势、提高陶瓷制品的自洁性能、增强工艺效果的美观性、赋予陶瓷抗微生物能力,从而优化陶瓷制品生产质量与效率,提升陶瓷制造业的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
武强.MgO对石灰釉熔融性能的影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27):167-168.
2.
孔明伟.B2O3-TiO2系结晶釉的研制[J].山东陶瓷,2020(14):379.
3.
彭威.陶瓷釉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广州化工,2019(20):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