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来山东省学生资助政策及财政投入情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资助政策高校国家奖学金高校省政府奖学金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高校国家助学金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服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中职助学金中职免学费高中助学金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义务教育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前助学金高校、中职汶川地震特殊资助中职玉树地震特殊资助高校、中职临时补贴合计资助学生数(万人)
1.080.520.42169.8644.930.71239.1222.7168.6366669.419.970.360.06254.24577.92
资助政策
高校国家奖学金
高校省政府奖学金
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
高校国家助学金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
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
高校服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
中职助学金
中职免学费
高中助学金
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
义务教育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学前助学金
高校、中职汶川地震特殊资助
中职玉树地震特殊咨助
高校、中职临时补贴
合计
财政累计投入(万元)86223000102120200526242302593801082631287643506840323746664055823964796390233451530909工作研究
GONGZUO YANJIU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山东省积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资助范围。
本文梳理了十七大以来山东省学生资助政策及财政投入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一、现有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十七大以来财政投入累计及增长情况
(一)山东省现有学生资助政策体系1.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2.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
3.普通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普通高中阶段实行以政府助学金为主体,以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普通高中学校助学金、奖学金。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全面实施免杂费义务教育,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及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
5.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设立了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
(二)各项资助政策财政累计投入及资助人数情况十七大以来,山东省高等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普通高中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各项资助政策财政累计投入153亿元,资助学生4578
万人。
各项政策累计投入情况(2007—2011)如下:
各项政策资助学生情况(2007—2011)如下:
十七大以来山东省学生资助政策及财政投入情况分析
○王本锋唐玉琴
[摘要]十七大以来(2007-2011)山东省建立并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扩大了资助覆盖范围。
在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高等教育中合理的资助结构有待进一步探索;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满足和促进其成长的资助政策方案值得深入研究;各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和财政投入不均衡;不同教育阶段各项政策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筹等等。
对此,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体系;优化无偿资助模式;加强对资助对象的行为特征的微观研究;建立统筹兼顾、动态调整的财政投入机制等。
[关键词]十七大;山东省;学生资助政策;财政投入
[作者简介]王本锋(1982-),男,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山东青岛266590);唐玉琴(1968-),女,硕士,聊城大学学生工作处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
(山东聊城
252059)
63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三)各年度财政投入及资助学生数情况十七大以来,山东省学生资助财政资金投入及资助人数都呈增长趋势。
各年度财政投入情况如下:
各年度资助学生数情况如下:
二、问题与建议(一)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山东省现在各个教育阶段均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强度和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资助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资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但在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高等教育中合理的资助结构有待进一步探索。
2008年以来,山东省加大了助学贷款力度,贷款金额增长迅速,成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助学贷款金额与助学金金额相差较少。
但是,就人数而言,十七大以来山东省助学金资助170万人,助学贷款资助45万人,无偿的助学金资助是有偿的助学贷款资助的3.78倍。
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从历史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公平、权利义务相统一等角度都指出:“高等教育资助模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从以助学金、奖学金为主向以学生贷款为主转变”“倡导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理念贯彻到高校贫困生资助实践中,把资助重心由无偿资助转移到有偿资助上来”“学生贷款相比奖学金和助学金更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无偿资助易使贫困生养成等靠要的懒惰心理,不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由于现在资助政策的资助面比较
广,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得到了帮助,出现了一些学生认为这些资助是自己理应得到的,得到资助后不思进取”等。
当然,贷款化的资助也受到不少的批
评,合理的资助机构、
资助模式需要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深入探索。
2.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满足和促进其成长的资助政策方案值得深入研究。
资助不仅是要实现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更是要使资助实现“什么特征的资助对象应对应怎样的资助方式”,实现资助的最大优化配置。
此外,资助不仅仅是局限于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公平的教
育机会,更是希望受助学生思想受到磨砺、
实践得到提高、能力得到锻炼,发挥资助最终的育人目的。
但是当前,判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主要是通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学生生源地所开具的贫困证明以及学生个人的陈述等了解基本情况,整个过程缺乏量化的认定指标,认定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对学生缺乏多维度、科学、有效的分类,对受助者在各项资助政策实施
后的效果、
影响等缺乏实证验证,使得设计满足和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成长的资助方案缺乏依据。
3.各个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和财政投入不均衡。
中职和高校是当前资助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作为政策导向,中职的资助力度最大,这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
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但是,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资助起步晚、力度小。
4.不同教育阶段各项政策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现有政策各个教育阶段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衔接,特别是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之间,造成了部分学生的重复资助。
(二)政策建议
1.优化无偿资助模式,建立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奖励资助、勤工助学为辅的资助结构,最大限
度地实现资助的公平性、
教育性。
无偿资助是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是资助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实施中,可以采取与勤工助学或者志愿、义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学校设立学术型、专业型等勤工助学岗位,将资助金化作勤工助学工资,使贫困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得到教育并获得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将资助与志愿活动或义工结合起来,使获得资助的同学的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克服受助者“等靠要”的思想。
此外,作为学生,奖学金是对其在校期间各方面能力的最好体现,也是大多数学生最为认可的奖励资助方式,是资助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同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公认的较好的资助政策,应不断完善运行制
工作研究GONGZUO YANJIU
注:虚线数据含有临时补贴。
64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度,实现应贷尽贷,还贷时根据收入偿还,加大还贷的
灵活性。
2.建立更为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突破现有的将学生划分为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的简单划分,可考虑从经济状况、致困原因、经济需求等多个维度进一步细化,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划分和认定体系。
3.加强对资助对象的行为特征的微观研究,通过资助效果的反馈不断完善资助政策。
“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实现机制包括资助资金的分配机制和资助效果的反馈机制两个方面内容。
资助效果的反馈机制指的是以何种机制向管理主体有效反馈资助体系实现的效果。
资助效果的反馈作为全部资助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反馈内容是对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所实现功能的一种评价,从这个评价中,管理主体可以了解体系的运行情况、功能实现程度、实现功能与预期功能之间的差距、贫困生对资助体系的期望及其他同学对资助体系的评价等多方面情况,从而能够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资助体系及资助体系的运行机制。
”当前的资助主要是从资助主体出发来衡量资助体系的完善程度,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受助对象与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学业完成、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水平等相关研究,特别是实证量化研究十分缺乏,使得我们对资助政策的具体效果不能直观了解,并很难回答“何种特征的学生应对应选择怎样的资助模式”,资助政策的调整也缺少依据。
应通过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全省统一组织设计信度效度高的问卷,展开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资助政策的效果和调整提供坚实的一手资
料和证据,根据本省的特点调整资助政策。
4.建立统筹兼顾、动态调整的财政投入机制和资助政策。
综合考虑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当前经济、物价水平予以适当的财政投入,确保各项政策得到切实落实、持续发展。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学前阶段的资助;继续加强中职阶段的资助力度,发挥对教育结构的导向作用;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探索设立特困学生救助专项基金,救助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如对本人或者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学生提供专项资助。
参考文献:
[1]李文利.中国高等教育材料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4,(5):33-35.
[2]冯菲,马丽娜,陈平水.高校贫困生资助要以有偿资助为主———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王红,陈纯槿,童宏保.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11,(9):74-78.
[4]周文华.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建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51-155.
[5]薄建柱,司福利.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难点与对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4):228-229.
[6]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Z].
[7]丁云祥.我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0-32.
责任编辑:王松国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999年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今年大约有680万学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是2003年的3倍还多,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数字更是庞大的吓人。
而工作岗位相对需求则少很多,据估计,今年需求就业的人数是2500万,而岗位只有1500万个,这种供求的不平衡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从就业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以东北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为例
○韩海燕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诸多,有社会的、学校的,还有学生自身的。
就业压力已经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可见现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候。
本文以东北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为例,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企业实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采取对象化教学,既保证了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又解决了部分学生就业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韩海燕(1982-),女,硕士,东北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辽宁沈阳110004)
工作研究
GONGZUO YANJIU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