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的测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地层划分和确定填图单位;
• 测制地层剖面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剖面的详细研究对地层进行 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填图单位。填图单位是在地层划分的 基础上,根据填图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来确定的。确定的合理与 否直接影响着填图工作的质量。如果划分过粗,图面上不易反 映区域地质构造的细节;划分过细又会使图面结构复杂化,增 加图面负担。因此,填图单位的确定是影响全局的问题,必须 全面、慎重考虑。划分和确定填图单位的原则是:a.一般情况 下,填图单位不能大于地质调查精度所要求的最大地层单位的 范围;b.每一个填图单位应有特定的岩性组合(如巨厚的单层、 复杂的互层、完整的沉积旋回等);c.具有明显的识别标志 (如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区域变质特征、古 生物或古生物组合,或特征的地貌标志等);d.每一个填图单 位应有一定的厚度和出露宽度,其厚度和出露宽度不能过大或 过小,最小单位在图上的表示宽度不小于1mm;e.一个填图单 位内部不应包含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
• (5-2)室内剖面图的编绘 • 以图纸的横线作为该剖面的总方位线,使用圆规将导线 图上的各种信息:各导线点、分层点位置、分层号、产 状点位、古生物化石、岩石样品采集部位等,标定到总 方位线上。 • 实测剖面图的成图方法:投影法 剖面方向地形线的恢复:根据各段导线的累计高差勾绘 出地形轮廓线;计算各导线点之间高差,注意仰、俯角, 自剖面总方向向上投影; 将剖面总方向上的各分层点向上投影到地形线上; 充填岩性符号、标示分层线、分组线、分系线; 加上产状信息、方位信息、比例尺、图例、图名等
• ④ 实测剖面资料的分析
• A)计算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应分层计算,地层厚度的确定是区域地质调查中 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实测剖面丈量地层厚度,不能单纯满足于取得计 算数据,必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考虑产状要素数据的代表性及准确性,对 厚度数值的可靠性及代表性作出判断。首先要判定该段地层的连续性和完整 性,排除干扰地层厚度变化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因走向断层引起的地 层重复或缺失;由于构造变动导致的地层厚度局部膨胀或压缩,在褶皱强烈 地区需注意判断区域性劈理或片理与层理的关系等。野外一般通过实测剖面 取得导线方向(或剖面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γ)、沿导线方向岩层顶、 底面之间的导线距(L)和地面坡度角(β)以及岩层的倾向和倾角(α)等数 据来测算岩层的厚度(h)和铅直厚度(H)。图8-5表明了岩层厚度(h)或 铅直厚度(H)与剖面导线方向、地面坡角和坡向以及岩层产状的关系。图中① 和②是剖面导线垂直于岩层走向,③和④剖面导线与岩层走向斜交。图8-5中 所列公式可归纳如下公式: • h=L(sinα.cosβ.sinγ±sinβ.cosα) • H=L(tanα.cosβ.sinγ±sinβ) •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用“+”,倾向与坡向相同时用“-”,当倾 向与坡向相同,而沿导线方向的坡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在应用公式计算如为 负值,则取其绝对值。
• 工具:
• 罗盘、锤子、放大镜、GPS、激光测距仪 • 测绳或皮尺(20米)、卷尺(3米或5米)、 直尺或三角板、量角器 • 铅笔、橡皮、记录本 • 1:2.5000地形图和1:200000地质图
• (5-1)室内导线图的编绘 • 导线平面图:以导线水平距、依序连成 一开始时,可以以图纸的横线作为东西向,上为北。在图纸右侧 确定剖面的起始位置; 在剖面起点处沿导线方位画一射线,在该射线上按比例尺截取水 平距,将导线起止点标好序号,按照导线顺序一一作出; 在各导线上,按照分层水平距截取各分层位置,各分层段内标好 分层号; 在适当位置标记产状符号、古生物化石、岩石样品采集部位等; 以此法连续画出各导线上的内容,直到剖面终点。如果中途需要 平移距离较大,则可不按作图比例尺,而在图上标明平移距离, 但平移方向应准确画出 • 确定剖面的总方位: 野外大体测量; 在地形图上用量角器量得起、终点线的总方位; 导线图起点-终点连线
• 沉积岩区的填图单位分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类岩石地层单位。正式岩石地层单 位包括正式命名的群、组、段、层,其中组是基本填图单位。沉积地层必须 划分到组,视研究需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划分到段和层或并组为群。为在 地质图上表现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各种特征和生物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 地层特征及层位,还需划分、研究和填绘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对具有特殊 标志、形态、成因或有某种经济意义的岩石单位,如标志层、含矿层等,一 般均应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填绘在图上。 • 侵入岩填图单位以单元作为基本填图单位,独立侵入体和岩脉为非正式填图 单位。 • 火山岩填图单位,可按地层学方法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一般划分到组,必要 时可划分到段和层,也可按火山活动的规律性和火山地层的特殊性划分火山 活动旋回。 • 变质岩填图单位,填图初期应按变质岩岩石类型和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特征 划分非正式填图单位,在详细研究建造的基础上再确定正式填图单位。对沉 积变质岩系,其变质地层间正常沉积接触关系、示顶标志清晰可靠,可按岩 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原则建立组一级填图单位,并可进一步划分到段。对中深 变质侵入岩系,可分别建立或划分片麻杂岩与片麻岩两级填图单位。
• (4-3)野外剖面图的编绘 • 在导线图的下方,以图纸的横线作为剖面总方位 线,使用圆规将导线图上的各种信息:各导线点、 分层点位置、分层号、产状点位、古生物化石、 岩石样品采集部位等,标定到总方位线上。 • 剖面图的成图方法: 依据实际情况画剖面方向地形线: 将剖面总方向上的各分层点向上投影到地形线上; 充填岩性符号、标示分层线、分组线、分系线; 加上产状信息、方位信息、比例尺、图例、图名 等
• ①实测地层剖面:主要是为查明地层的岩石组分、层序、 厚度、沉积特点(或喷出岩、变质岩等的有关特点)、 含矿层位、接触关系及时代等。在此基础上划分地层和 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其顶底界标志或标志层,为编制工 作区的综合柱状图和分析地质发展史准备基本资料。实 测地层剖面应选择在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 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布置,尽量避开侵入体和受构造影响的地段。
• 1.地质剖面的测制
• (1)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和部署原则
•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和构造的基础资料,根据剖面资料划 分填图单位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剖面研究分路线剖面和实测 剖面两类,不同工作阶段及目的不同采用的剖面种类也不同。路 线剖面一般适用于区域性的、或对构造、侵入体等的研究;实测 剖面一般适用于详细研究某一地层时代(填图单位)的划分对比 以及含矿性等。
• (4-1)测组分工合作 • 后测手:手持导线0米端,报导线方、等地形坡角有 变化时,停止;报导线长度、坡角 • 分层人员(舵主):地层观察、描述、分层 • 记录人员:将各信息填入表格 • 绘图人员:绘制导线图、剖面图
• 轮流坐庄
• (4-2)野外导线图的编绘 • 导线图:以导线距、按比例依序连成 一开始时,可以以图纸的横线作为东西向,上为北。在 图纸右侧确定剖面的起始位置; 在剖面起点处沿导线方位画一射线,在该射线上按比例 尺截取导线距,将导线起止点标好序号,按照导线顺序 一一作出; 在各导线上,按照分层距截取各分层点位,标好分层点 号和分层号; 在适当位置标记产状符号、古生物化石、岩石样品采集 部位等; 以此法连续画出各导线上的内容,直到剖面终点。如果 中途需要平移距离较大,则可不按作图比例尺,而在图 上标明平移距离,但平移方向应准确画出

C)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它可以直观的反映该区的地层时代、岩性发育特征、接触 关系、岩浆活动、矿产层位、古生物化石等情况。地层综合柱状图是在分析了整个 图幅内所有实测剖面资料和参考邻区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主要内容由地层时代、 厚度、各时期地层的岩性特征、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所含化石的层位及种类,各 时期的岩浆活动及沉积矿产的层位等。
• (2)实测剖面的技术要求
• ①实测剖面线的方位应基本上垂直于地层或主要构造线走向,一般情况下两 者之间夹角不宜小于60°。 • ②剖面线通过的具体位置,除应满足前述目的任务所要求的条件外,还应注 意基岩露头的连续性是否良好。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 接,但要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当剖面线上有浮土掩盖,且在两侧一定范 围内无明显标志层对比,难以用短剖面拼接时,特别是当岩性变化情况、产 状或接触关系等重要内容被掩盖时,应使用槽、井探工程予以揭露。 • ③实测剖面比例尺应根据规范要求及实测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以能充分反 映其最小地层单位或岩石单位为原则。常用比例尺为1:500~1:5000。在 剖面图上小于1mm,但具有特殊意义的单层(例如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 岩脉等),可适当放大表示,但应在记录中注明其实际厚度。 • ④实测剖面时,必须逐层进行岩性描述,系统采集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 石光谱样品等。对沉积地层应认真地逐层寻找和采集化石(或微体古生物鉴 定标本),根据调查任务需要,采集化学分析样品和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等。 • ⑤实测剖面的数量,应根据调查区内的岩相建造的复杂程度、厚度及其变化 情况、围岩与矿化的相关程度以及前人研究程度等因素来考虑确定,一般各 地层单位及不同相带,至少应有1~2条代表性的实测剖面控制。
• (3)实测剖面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 ①选定实测剖面位置后,应沿剖面线进行详细踏勘。了解岩层的一般分层厚 度、岩性组合规律、构造形态及不同构造部位的岩层对比关系、确定标志层、 研究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单位及填图单位的划分位置。根据踏勘资料制定工 作计划,包括比例尺、工作量、测制方法、施测顺序、组织分工等。 • ②地形剖面线的测量方法,通常采用半仪器法导线测量,即用罗盘仪测量导 线的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导线斜距。也可用全仪器法,即 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后者的丈量精度高、工作效率快。地形导线测量的 数据须用专门的登记表详细记录, • ③实测剖面的观察内容,应按导线距及分层号在野外记录本中详细记录各层 岩性、岩相及接触关系等特征。并画出沿线的信手剖面图,以便于层位对比 和构造分析,同时,可供绘制实测剖面图时勾绘地形、地质细节的参考。 • 剖面起、终点的位置、剖面观察点、岩层产状要素及地层分界线等,都应准 确地标定在地形图上。 • ④实测剖面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各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对各种 样品进行分析鉴定,根据室内分析鉴定成果对野外观察资料进行修正补充, 编制有关图件(导线平面图、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等);做剖面小结,划分 地层单位及填图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