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2、火灾风险辨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危险与风险区别
➢ 危险通常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场所等对 人、财产或环境等具有产生危害的潜能。
➢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 前者强调危害后果,按危险等级可分为:严重、中等、轻微。 后者强调发生危害的概率与后果的组合,按风险等级可分为: 安全、临界、危险、瘫痪。
5、火灾蔓延途径原理
从起火到大面积立体火灾仅4分钟
防火分区 防火门
防火卷帘 防火阀
窗间距 雨搭
防火楼板 楼梯前室 竖井封堵
飞火蔓延
防火间距 顶棚耐火
2011年上海“11.15”1教3000师sm 公寓火灾 ➢【解读】由此可知,针对不同火灾蔓延途径,据此,设置相应建筑消防安全设 施,如被动防火分隔设施、防烟排烟设施。主动灭火设施以及安全疏散设施等。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 3、火灾危险、危险性、
风险界定
火灾危险源评估
火灾危险性评估 火灾风险评估
火灾危险辨识 引火源和危险物
火灾隐患判定 一般隐患或重大
隐患
火灾风险评估 发生概率和严重
后果
二、火灾危险辨识与相关原理
➢ 1、事故发生顺序原理
➢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利希 (H.W。Heinrich)提出,引发 事故与五大因素有关:
F C
系统管理过程 OC
第一次激发点 A D
A
潜在隐患或危险源 (能量) OA
(时间)
【解读】由此O可知:防止事故发生不仅要T1从危险源T辨2 识及事故隐患排查入手,还 要设置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设施,尤其是一旦发生火灾,防止火灾扩大蔓延的消
防安全设施。(事前措施控制和事后措施控制)
4、火灾发展阶段原理
➢【解读】由此可知,当我们提出“消灭300”这个口号时,其意思就是:重视 300次无伤害事故,可能存在1000个引发事故隐患,在发生大的伤害之前,消除 产生伤害的根源,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同时,显示事故的发生频率规律。
➢ 3、事故隐患激发原理
(能量) 无控制扩大 BF
第二次激发点 B
E
B
初起事故 AB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五篇消防安全评估
第二章 火灾风险识别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
➢ 主要内容 ➢ 一、火灾风险评估概念辨析
➢ 火灾隐患、火灾危险、火灾风险、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源、火灾风险源、火灾风 险评估、火灾有关概念界定等。
➢ 二、火灾风险辨识与相关原理
➢ 事故发生顺序原理、事故发生概率原理、事故隐患激发原理、火灾发展阶段原理、 火灾蔓延途径原理、火灾应急时间原理、火灾蔓延速度原理、火灾风险区域原理、 火灾风险投资原理等。
➢ 前者通常认为所有的危害后果都是不可接受的;后者则认为危 害后果取决于发生概率的大小,发生概率大,风险越大,反之, 则小,对于风险小则可接受。
➢ 例如:乘飞机,从危险角度,由于危害后果严重,是不可接受 的。从风险的角度,由于发生概率小则完全可以接受,同时主 观上可以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也正是风险管理与非风险管 理的本质区别。
不需要保护 自动报警保护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加以量
如公园、游艺 如人员密集场所
化(风险等级),可决定对待风险 方式:接受风险、避开风险、减少
建筑物内人员风险IR
风险和转移风险等。
图1 火灾风险(古斯塔夫)矩阵模型
➢【解读】由此可知,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危险评定是有区别的,前者更注重事 故发生可能性(概率),后者只是强调假设事故严重后果。从安全风险角度讲, 很显然,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比假设事故发生严重后果更有实际意义 。
分钟。
➢ 4、行车到场4分钟 ➢ 第一出动的消防车从出动至到达火场途中的行驶时间,不超过4分钟。
(大约4-7km) ➢ 5、开始出水扑救3分30秒
➢ 第一出动的消防车驶达到火场后,迅速地战斗展开,至灭火水流有效地 喷出水枪,开始扑救火灾的时间,不超过3分30秒。
➢8、火灾风险区域原理
➢风险是指事件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
➢ 所以,作为城镇消防站第一出动的灭火力量,必须在起火后15分钟内 赶到火灾现场出水扑救,才能有效地扑灭和控制初期火灾的发生。为 此,我国的城镇要实施“15分钟消防时间”。
➢ 如央视北配楼火灾、上海教师公寓火灾等。(与内部装修材料、外部 保温材料、火灾荷载、火灾烟毒等都有关联)
➢ 1、发现起火4分钟 ➢ 从某处起火被人发现的时间不超过4分钟。 ➢ 2、报警2分30秒 ➢ 从发现起火,运用通讯设备报警,至消防站接警,不超过2分30秒。 ➢ 3、接警出动1分钟 ➢ 从消防站接到报警至第一出动的消防车开出车库大门的时间,不超过1
1、引火源辨识(激发源) 2、危险物辨识(引发源) 3、火灾荷载辨识(辐射热) 4、火灾烟毒辨识(毒危害)
➢ 四、消防本安控制技术(不战而胜)
➢ 所谓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靠人的注意力,而是靠技术措施本 身来保证安全(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
➢ 在这个阶段(又称猛烈发展阶段)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 灭火器材,而且需要用相当多的消防力量保护周围的建筑,以 防止火势的扩大蔓延。
➢ 第四阶段熄灭阶段
➢ 可燃物基本被烧尽,辐射热减弱,烟气的热对流几乎停止,温 度下降至200-300℃,温度下降速度约每分钟7-10℃。
➢ 在这个阶段由于可燃物基本烧光及灭火剂的作用,火势减弱直 至熄灭。灭火后,要防止死灰复燃。
风险可由风险率表示,即事件发生
概率及严重程度乘积(组合)。即建筑
火灾风险原理(古斯塔夫原理)如物固
图1所示。
有风
➢风险大小取决于发生概率,即发险生GR
B区 自动灭火保护
如重要场所
D区 双重保护 如易燃易爆场所
概率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小。
(与人体接触危险环境时间;与危
A区
C区
险源或事故隐患存在时间等有关)
央视网•企业频道 消防培训•战略合作伙伴
➢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安全事隐故患隐是指患生是产经指营物单位的违不反安安全全生产状法态律、、法人规的、规不章安、标全准行、规为程、、安管全理生产上管的理制缺度 的人规的陷定不,,安或全是者行一其为种他和因管不素理安在上生的全产缺因经陷营。素活从。动性中质它存上是在分的为引可一发能般导安事致全故不隐安患的全和直事重件大接或安原事全故隐因发患。生。它的不可安以全状是态、 事故一隐种患状泛指态生、产系可统以中可是导一致事种故行发生为的、人的可不以安是全行一为种、物缺的陷不安。全可状态以和通管理过上技的缺术陷。
➢ 2、事故发生概率原理
➢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利希,根据 大量灾害统计资料,还提出用概 率来表示灾害所造成的人身伤害 的程度。又称为海因利希法则。
➢ 海因利希根据统计提出的比率是, 当发生总计为330次树桩起的跌 倒事故时,其中300次为无伤, 20次为轻伤,其余一次为骨折性 重伤。即1:29:300法则,这就 是著名的海因利希法则。
9、火灾风险投资原理
火灾损失
火灾总损失=火灾实际损失+火灾投资损
A 最佳投 B 资点
火灾投资
【解读】由此可知,火灾投资主图要包火括灾:损预失防与措投施资、关限系制曲措线施、灭火措施、疏散措施等 投资。通过消防安全评估选取最佳投资方案,做到科学、经济、合理。
➢ 三、火灾危险源辨识
措施加以整改。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 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能量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伤害损失或破坏 的、可转化为事故的源头或部位。它由潜在危险、存在条件、 触发因素三个要素构成。危险物本身危险性质是不能改变的。 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源本身)和第二类危险源(所采 取控制措施失效)。
➢ 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之间有内在联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危 险源属自然常态,失控是引发事故的源头,危险性不能改变; 事故隐患属不正常状态,未必是引发事故的源头,但有可能带 来严重后果。事故隐患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引火源与可燃物接触引起燃烧,起火时间在10mim左右,温度刚 开始上升,温度在200-300℃,周围可燃物还未完全参与燃烧, 辐射热还不大,还未形成完全热对流,烟雾较小,火烧面积较 小,火势刚开始呈上升趋势。
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灭火器就可以把火势控制或扑灭。 在这个阶段采取“早报警,早扑救”,是完全能够控制或扑灭 火灾。
➢ 三、火灾危险源辨识
➢ 引火源辨识、危险物辨识、火灾荷载辨识、火灾烟毒辨识
➢ 四、消防本安控制技术
➢ 本安替代技术、本安阻隔技术、本安阻燃技术、本安联锁技术
➢ 五、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 预防措施、限制措施、灭火措施、疏散措施
➢ 六、火灾风险辨识主要指标体系
➢ 火灾危险源指标、建筑消防设施指标、消防安全管理指标、火灾扑救能力指标等。
➢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层、多层 建筑发展到高层、超高层、地下、中庭等,尽管建筑耐火等级得 到提高,但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易燃、可燃,加上建筑内部火灾荷 载增大,由此可知,在城镇火灾中,不同类型建筑及建筑内部装 修和外部保温材料火灾是当前主要的火灾。
➢ 砖木结构建筑物起火后15分钟内(未进行防火处理钢结构耐火极限 0.25h),一般来说,火势已突破门窗、房顶,屋架开始烧塌,并向 毗连建筑物蔓延,燃烧速度显著加快。
警
动
15分钟
1′
4
5
行
到
出
车
场
水
4′
3ˊ30"
15分钟消防时间
发现
报警
接警
行车
扑救(出水)
➢【解读】由此可知,消防应急时间,之所以确定15分钟,大多数砖木结构建筑
➢ 根据我国对44个城市的建筑现状的调查(80年代)。砖木结构建 筑物在50%以上有36个城市,这些城市历年来发生火灾的次数和 造成损失,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次数在60%以上,火灾损失70%左右, 可见,在城镇火灾中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是主要的火灾。
➢ M表示环境影响; ➢ P表示过失行为; ➢ H表示事故隐患(第一位); ➢ D表示发生事故; ➢ A表示危害后果。 ➢ 又称多米诺骨牌原理。
➢ 【解读】由此可知,要使事故不发生,只有消除事故隐患H,使事故环节中断, 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同时,如能做到控制P过失行为(关口前移,事前预 防措施,如设置危险辨识卡或安全职责卡),就可从根本上做到不发生事故。 而应对D一旦发生事故(事后处置措施,应急预案),只能减少损失。
6、火灾蔓延速度原理
水平蔓延0.3-0.5m/s 垂直蔓延3-5m/s 消防行车4min 4-7km
30s
100m
9㎡
270 ㎡
30s(消防设施启动时间)
➢【解读】由此可知,由15于m火in灾(不1同5分蔓钟延速消度防,时尤间其)是一旦形成立体火灾带来不
易扑救、难以逃生等,如在高层建筑设置防烟楼梯,消防设施启动时间(30S),
➢ 一、火灾风险评估概念辨析
➢ 1、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
➢ 2、火灾危险源与火灾风险源
有火灾隐患地方就一定有火灾风险,有 火灾风险地方不一定有火灾隐患。
火灾危险源来自理论定义,火灾风险
源来自实践需要。二者是两个不同方 向。
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关系
火灾危险源与火灾风险源关系
央视网•企业频道 消防培训•战略合作伙伴
➢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 起火时间在10min以上,烟火温度达到500-800℃以上及辐射热 的作用,周围可燃物受热、分解,出现热对流,燃烧面积扩大, 燃烧速度加快,并呈现出一种一触即发的轰然局势。
➢ 在这个阶段(又称滋生蔓延阶段)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灭火 器材才能将火扑灭。
➢ 第三阶段全盛阶段
➢ 起火时间4-5个小时,温度急剧上升高达1000℃以上,可燃物 80%卷入燃烧,燃烧强度最大,并使大量的热释放出来,辐射 热达到最强,烟气的热对流达到最大限度,建筑结构的机械强 度受到破坏,发生变形和倒塌,火迅速突破建筑物主体,并向 周围蔓延。
最远疏散距离(30米)等,都是根火据灾火灾模蔓型延建速立度确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NFPA92B规定:
➢ 7、火灾应急时间原理
➢ 根据大多数火灾15分钟内扑救最为有效,制定15分钟消防时间。具 体划分为:发现、报警、接警、行车、扑救五个时间阶段。
1
起
发
火
现
4′
2
报 警
2ˊ30"
3
接
出
猛烈发展
发展
熄灭
轰燃
time时间
➢【解读】由此可知,初期火灾扑救阶段灭火是最省工、最省力、最经济,最有 效,是最佳灭火时机。对重点单位和部位,可采取自动报警和灭火,通过组建义
务(志愿)消防人员和组织,平时做好值班、巡查、培训、演练等,一旦发生火 情,做到早发现、早报警、早处置。
➢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 危险通常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场所等对 人、财产或环境等具有产生危害的潜能。
➢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 前者强调危害后果,按危险等级可分为:严重、中等、轻微。 后者强调发生危害的概率与后果的组合,按风险等级可分为: 安全、临界、危险、瘫痪。
5、火灾蔓延途径原理
从起火到大面积立体火灾仅4分钟
防火分区 防火门
防火卷帘 防火阀
窗间距 雨搭
防火楼板 楼梯前室 竖井封堵
飞火蔓延
防火间距 顶棚耐火
2011年上海“11.15”1教3000师sm 公寓火灾 ➢【解读】由此可知,针对不同火灾蔓延途径,据此,设置相应建筑消防安全设 施,如被动防火分隔设施、防烟排烟设施。主动灭火设施以及安全疏散设施等。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 3、火灾危险、危险性、
风险界定
火灾危险源评估
火灾危险性评估 火灾风险评估
火灾危险辨识 引火源和危险物
火灾隐患判定 一般隐患或重大
隐患
火灾风险评估 发生概率和严重
后果
二、火灾危险辨识与相关原理
➢ 1、事故发生顺序原理
➢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利希 (H.W。Heinrich)提出,引发 事故与五大因素有关:
F C
系统管理过程 OC
第一次激发点 A D
A
潜在隐患或危险源 (能量) OA
(时间)
【解读】由此O可知:防止事故发生不仅要T1从危险源T辨2 识及事故隐患排查入手,还 要设置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设施,尤其是一旦发生火灾,防止火灾扩大蔓延的消
防安全设施。(事前措施控制和事后措施控制)
4、火灾发展阶段原理
➢【解读】由此可知,当我们提出“消灭300”这个口号时,其意思就是:重视 300次无伤害事故,可能存在1000个引发事故隐患,在发生大的伤害之前,消除 产生伤害的根源,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同时,显示事故的发生频率规律。
➢ 3、事故隐患激发原理
(能量) 无控制扩大 BF
第二次激发点 B
E
B
初起事故 AB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五篇消防安全评估
第二章 火灾风险识别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
➢ 主要内容 ➢ 一、火灾风险评估概念辨析
➢ 火灾隐患、火灾危险、火灾风险、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源、火灾风险源、火灾风 险评估、火灾有关概念界定等。
➢ 二、火灾风险辨识与相关原理
➢ 事故发生顺序原理、事故发生概率原理、事故隐患激发原理、火灾发展阶段原理、 火灾蔓延途径原理、火灾应急时间原理、火灾蔓延速度原理、火灾风险区域原理、 火灾风险投资原理等。
➢ 前者通常认为所有的危害后果都是不可接受的;后者则认为危 害后果取决于发生概率的大小,发生概率大,风险越大,反之, 则小,对于风险小则可接受。
➢ 例如:乘飞机,从危险角度,由于危害后果严重,是不可接受 的。从风险的角度,由于发生概率小则完全可以接受,同时主 观上可以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也正是风险管理与非风险管 理的本质区别。
不需要保护 自动报警保护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加以量
如公园、游艺 如人员密集场所
化(风险等级),可决定对待风险 方式:接受风险、避开风险、减少
建筑物内人员风险IR
风险和转移风险等。
图1 火灾风险(古斯塔夫)矩阵模型
➢【解读】由此可知,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危险评定是有区别的,前者更注重事 故发生可能性(概率),后者只是强调假设事故严重后果。从安全风险角度讲, 很显然,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比假设事故发生严重后果更有实际意义 。
分钟。
➢ 4、行车到场4分钟 ➢ 第一出动的消防车从出动至到达火场途中的行驶时间,不超过4分钟。
(大约4-7km) ➢ 5、开始出水扑救3分30秒
➢ 第一出动的消防车驶达到火场后,迅速地战斗展开,至灭火水流有效地 喷出水枪,开始扑救火灾的时间,不超过3分30秒。
➢8、火灾风险区域原理
➢风险是指事件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
➢ 所以,作为城镇消防站第一出动的灭火力量,必须在起火后15分钟内 赶到火灾现场出水扑救,才能有效地扑灭和控制初期火灾的发生。为 此,我国的城镇要实施“15分钟消防时间”。
➢ 如央视北配楼火灾、上海教师公寓火灾等。(与内部装修材料、外部 保温材料、火灾荷载、火灾烟毒等都有关联)
➢ 1、发现起火4分钟 ➢ 从某处起火被人发现的时间不超过4分钟。 ➢ 2、报警2分30秒 ➢ 从发现起火,运用通讯设备报警,至消防站接警,不超过2分30秒。 ➢ 3、接警出动1分钟 ➢ 从消防站接到报警至第一出动的消防车开出车库大门的时间,不超过1
1、引火源辨识(激发源) 2、危险物辨识(引发源) 3、火灾荷载辨识(辐射热) 4、火灾烟毒辨识(毒危害)
➢ 四、消防本安控制技术(不战而胜)
➢ 所谓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靠人的注意力,而是靠技术措施本 身来保证安全(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
➢ 在这个阶段(又称猛烈发展阶段)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 灭火器材,而且需要用相当多的消防力量保护周围的建筑,以 防止火势的扩大蔓延。
➢ 第四阶段熄灭阶段
➢ 可燃物基本被烧尽,辐射热减弱,烟气的热对流几乎停止,温 度下降至200-300℃,温度下降速度约每分钟7-10℃。
➢ 在这个阶段由于可燃物基本烧光及灭火剂的作用,火势减弱直 至熄灭。灭火后,要防止死灰复燃。
风险可由风险率表示,即事件发生
概率及严重程度乘积(组合)。即建筑
火灾风险原理(古斯塔夫原理)如物固
图1所示。
有风
➢风险大小取决于发生概率,即发险生GR
B区 自动灭火保护
如重要场所
D区 双重保护 如易燃易爆场所
概率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小。
(与人体接触危险环境时间;与危
A区
C区
险源或事故隐患存在时间等有关)
央视网•企业频道 消防培训•战略合作伙伴
➢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安全事隐故患隐是指患生是产经指营物单位的违不反安安全全生产状法态律、、法人规的、规不章安、标全准行、规为程、、安管全理生产上管的理制缺度 的人规的陷定不,,安或全是者行一其为种他和因管不素理安在上生的全产缺因经陷营。素活从。动性中质它存上是在分的为引可一发能般导安事致全故不隐安患的全和直事重件大接或安原事全故隐因发患。生。它的不可安以全状是态、 事故一隐种患状泛指态生、产系可统以中可是导一致事种故行发生为的、人的可不以安是全行一为种、物缺的陷不安。全可状态以和通管理过上技的缺术陷。
➢ 2、事故发生概率原理
➢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利希,根据 大量灾害统计资料,还提出用概 率来表示灾害所造成的人身伤害 的程度。又称为海因利希法则。
➢ 海因利希根据统计提出的比率是, 当发生总计为330次树桩起的跌 倒事故时,其中300次为无伤, 20次为轻伤,其余一次为骨折性 重伤。即1:29:300法则,这就 是著名的海因利希法则。
9、火灾风险投资原理
火灾损失
火灾总损失=火灾实际损失+火灾投资损
A 最佳投 B 资点
火灾投资
【解读】由此可知,火灾投资主图要包火括灾:损预失防与措投施资、关限系制曲措线施、灭火措施、疏散措施等 投资。通过消防安全评估选取最佳投资方案,做到科学、经济、合理。
➢ 三、火灾危险源辨识
措施加以整改。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 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能量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伤害损失或破坏 的、可转化为事故的源头或部位。它由潜在危险、存在条件、 触发因素三个要素构成。危险物本身危险性质是不能改变的。 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源本身)和第二类危险源(所采 取控制措施失效)。
➢ 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之间有内在联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危 险源属自然常态,失控是引发事故的源头,危险性不能改变; 事故隐患属不正常状态,未必是引发事故的源头,但有可能带 来严重后果。事故隐患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引火源与可燃物接触引起燃烧,起火时间在10mim左右,温度刚 开始上升,温度在200-300℃,周围可燃物还未完全参与燃烧, 辐射热还不大,还未形成完全热对流,烟雾较小,火烧面积较 小,火势刚开始呈上升趋势。
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灭火器就可以把火势控制或扑灭。 在这个阶段采取“早报警,早扑救”,是完全能够控制或扑灭 火灾。
➢ 三、火灾危险源辨识
➢ 引火源辨识、危险物辨识、火灾荷载辨识、火灾烟毒辨识
➢ 四、消防本安控制技术
➢ 本安替代技术、本安阻隔技术、本安阻燃技术、本安联锁技术
➢ 五、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 预防措施、限制措施、灭火措施、疏散措施
➢ 六、火灾风险辨识主要指标体系
➢ 火灾危险源指标、建筑消防设施指标、消防安全管理指标、火灾扑救能力指标等。
➢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层、多层 建筑发展到高层、超高层、地下、中庭等,尽管建筑耐火等级得 到提高,但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易燃、可燃,加上建筑内部火灾荷 载增大,由此可知,在城镇火灾中,不同类型建筑及建筑内部装 修和外部保温材料火灾是当前主要的火灾。
➢ 砖木结构建筑物起火后15分钟内(未进行防火处理钢结构耐火极限 0.25h),一般来说,火势已突破门窗、房顶,屋架开始烧塌,并向 毗连建筑物蔓延,燃烧速度显著加快。
警
动
15分钟
1′
4
5
行
到
出
车
场
水
4′
3ˊ30"
15分钟消防时间
发现
报警
接警
行车
扑救(出水)
➢【解读】由此可知,消防应急时间,之所以确定15分钟,大多数砖木结构建筑
➢ 根据我国对44个城市的建筑现状的调查(80年代)。砖木结构建 筑物在50%以上有36个城市,这些城市历年来发生火灾的次数和 造成损失,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次数在60%以上,火灾损失70%左右, 可见,在城镇火灾中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是主要的火灾。
➢ M表示环境影响; ➢ P表示过失行为; ➢ H表示事故隐患(第一位); ➢ D表示发生事故; ➢ A表示危害后果。 ➢ 又称多米诺骨牌原理。
➢ 【解读】由此可知,要使事故不发生,只有消除事故隐患H,使事故环节中断, 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同时,如能做到控制P过失行为(关口前移,事前预 防措施,如设置危险辨识卡或安全职责卡),就可从根本上做到不发生事故。 而应对D一旦发生事故(事后处置措施,应急预案),只能减少损失。
6、火灾蔓延速度原理
水平蔓延0.3-0.5m/s 垂直蔓延3-5m/s 消防行车4min 4-7km
30s
100m
9㎡
270 ㎡
30s(消防设施启动时间)
➢【解读】由此可知,由15于m火in灾(不1同5分蔓钟延速消度防,时尤间其)是一旦形成立体火灾带来不
易扑救、难以逃生等,如在高层建筑设置防烟楼梯,消防设施启动时间(30S),
➢ 一、火灾风险评估概念辨析
➢ 1、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
➢ 2、火灾危险源与火灾风险源
有火灾隐患地方就一定有火灾风险,有 火灾风险地方不一定有火灾隐患。
火灾危险源来自理论定义,火灾风险
源来自实践需要。二者是两个不同方 向。
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关系
火灾危险源与火灾风险源关系
央视网•企业频道 消防培训•战略合作伙伴
➢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 起火时间在10min以上,烟火温度达到500-800℃以上及辐射热 的作用,周围可燃物受热、分解,出现热对流,燃烧面积扩大, 燃烧速度加快,并呈现出一种一触即发的轰然局势。
➢ 在这个阶段(又称滋生蔓延阶段)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灭火 器材才能将火扑灭。
➢ 第三阶段全盛阶段
➢ 起火时间4-5个小时,温度急剧上升高达1000℃以上,可燃物 80%卷入燃烧,燃烧强度最大,并使大量的热释放出来,辐射 热达到最强,烟气的热对流达到最大限度,建筑结构的机械强 度受到破坏,发生变形和倒塌,火迅速突破建筑物主体,并向 周围蔓延。
最远疏散距离(30米)等,都是根火据灾火灾模蔓型延建速立度确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NFPA92B规定:
➢ 7、火灾应急时间原理
➢ 根据大多数火灾15分钟内扑救最为有效,制定15分钟消防时间。具 体划分为:发现、报警、接警、行车、扑救五个时间阶段。
1
起
发
火
现
4′
2
报 警
2ˊ30"
3
接
出
猛烈发展
发展
熄灭
轰燃
time时间
➢【解读】由此可知,初期火灾扑救阶段灭火是最省工、最省力、最经济,最有 效,是最佳灭火时机。对重点单位和部位,可采取自动报警和灭火,通过组建义
务(志愿)消防人员和组织,平时做好值班、巡查、培训、演练等,一旦发生火 情,做到早发现、早报警、早处置。
➢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