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统一体 中,这又是 “ 和”。 “ 和 使 “ 万物并育
和而 不 同”思想 。 他认为 “ 和” 与“ 同” 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最终实现 “ 天下 同 心 价值 观—— “
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 ,体现在文化价值观上就 是一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 的概念 。 “ 和 是指不 是以 “ 有容乃大 ”的胸怀实现各种价值体 系在思想 同事物不 同方面同时共存 ,通过相互补充 、调适达
和 的伦理意蕴。 , 行了最早的探讨 , 他认为 “ 和” 能生物 ,“ 同” 则“ 尽 大地彰显了 “ 乃 弃 矣 ” ,提 出只 有 取 “ 和”去 “ 同” ,才 能治 理 二 、儒 家 “ 和而 不 同”思 想 的现代 价值
好 国家 。史 伯从 事 物 的统 一体 是 由多种 不 同事物 或
( 一)开放性品质和博大 的宽容精神 在文化 内容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上建
不 同因素组成中认识到 “ 一”与 “ 多 的辩证关系 ,
他所理解的 “ 和”与 “ 同 是完全相反 的两个概念 , 立 起 来 的华 夏传 统 文化 却 有 着共 同 的价值 系 统和 模 但这两个对立面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属于调 式 ,有着整合为一 、多元互补的共 同特点 ,有着非 凡 的固 着性 和 聚合 力 ,比如 ,隋唐 盛 极 一 时 的 西 和性 的统 一 。
“ 和 ” 。辩证 法 的两个 对 立 面矛 盾 统一 的局 面就 是 把 “ 一”与 “ 多 的关 系 提 高到 了 “ 矛 盾 统 一 ” 的

个 “ 和 。两个对立面矛盾斗争 。但却 同处于一 辩证法的哲学理论高度。
孔子 吸 收先 哲 思 想精 华 ,提 出 了儒 家 思 想 的核
天 时 不 出现 , 周易》 尚书 等典籍中都有对二字 的不 心 、知 性 、知 天 的天人 合 一 论 ,其 名 言 “ 和 ” 的地 位和 价 值 做 同文字记载。 从“ 和则安 “ 同声相应 , 同气相求” “ 天 如地 利 ,地 利 不 如人 和 对 “ 地和同” 等可看出 ,“ 和” “ 同 二字意思基本相近 , 出 了鲜 明表达 。 总之 ,儒家提 出的一系列关于人我之间、天人 不存 在 对立 之意 。 西 周 末 年 ,史 伯对 “ 和 “ 同” 的辩证 关 系 进 之 间 、 己群 之 间 的和谐 统 一 的理 论命 题 或 观 点 ,极

纳 和 总 结 的基 础 上寻 找 事 物之 间的联 系 ,而 “ 同” 却是 取消 差异 的苟 同 ,有 同流 合 污之 意 。 孟子 从心 、性 、天 的统 一和谐 出发 , 提出了 “ 尽

儒家 “ 和而 不 同”思 想渊 源
“ 和” “ 同 二字早在金文和 甲骨文中就 已经
为贵 、携手共进 ,使中华 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友 对 立 统 一 ,是在 承 认 各部 分 要 素差 别与 不 同 的前 提 “ 和 实生 物 , 好 交往 、休 戚 与 共 ,张骞 出师西 域 开辟 丝 绸 之路 、 下 团结 在 一起 ,实 现群 体 的凝 聚 。 郑和七下西洋联通亚非、鉴真东渡扶桑传经等典型 同则不继”表 明平衡 的前提是不同事物的相聚和 , 事例无不充分体现了中华 民族 “ 亲仁善邻” “ 讲信 和谐共生是万事万物保持生机和活力 的基础 ,因此 修睦” 的宽宏胸襟和开放 品质 。 因此 , 我们说儒家 “ 和 “ 和” 是多样性和差异性 的统一 , 具有创新性的功能 ,
究其思想根基 , 可溯源到儒家的 “ 和而不同”主张, 盛。 其 实质就是儒家 “ 和而不 同”思想蕴含 的包容性和 开放性 的具体运用,此思想使华夏各 民族 以 “ 和”
( 三 )坚 韧 的协 同精 神 和生 生不 息 的创 新 功能 从辩 证 法 的维 度 看 , “‘ 和 ’的哲 学 含义 就 是
阐释 了 “ 和 而不同”思想对 培育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 词 :和而不 同:现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和而 不 同”是 儒 家 思 想 核 心 价 值 理 念 .
春 秋 末 期 ,晏 婴进 一 步 丰富 和 发 展 了 “ 和 ” 的
“ 和 “ 同 的含义是不同的。 “ 同 不能容 “ 异 :“ 和” 内涵 ,把 “ 和 同之辩 运用到君 臣关系的处理中 , 不但能容 “ 异 ,而且必须有 “ 异” ,才能称其为 强调了 “ 可否相济”在处理君 臣关系中的重要性 ,
德育研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凉乐 把西北民族乐舞和汉代传统乐舞融合而成 ;
看到大凡遵循 “ 和而不 同”这一原则 的朝代 ,就能
协和 万 邦 ” 的 国际 中 国古 建 筑 把不 同地 域 不 同 民族 风格 组合 而 成 并把 大 胆 吸收 外 来文 化 ,就 能 倡 导 “
抑扬、 曲直、 繁简、 虚实等各种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 关 系理 念 ,就 能 达 到文 化 昌明 、科技 进 步 和 国力 强
文化 上 的 渗透 、 交融 和 统一 。在 凝 练社 会 主 义核 心 到整体 上 的和谐 ,而 “ 同 是指 绝对 的相 同、一 致 , “ 和 是在 承 认 事 物是 价值观 中充分发挥 “ 和而不 同 蕴含 的包容性、主 本 质 上排 斥了 不 同和 差 异 。
动性和创新性等思维特点 ,必将使社会主义建设在 多样性统一 的基础上发现矛盾 ,在理解、分析、归 与 时俱进 的创新和变革 中放射出更加夺 目的光彩。
◎德 育研 究
儒家 Ⅳ 和而不 同Ⅳ思想与社会主义核, 价值观培育
齐 文 明
(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郑州 I 4 5 0 0 0 1 ) 摘 要:“ 和 而不同” 是儒 家思想的核 心价值理 念, 它在文化价值观上主张不 同国家、民族之 间在 思想文化 方面相互渗透 、
交融 和 多样 统 一 , 以促 进 文 化 的 蓬 勃 发 展 。笔 者 梳 理 了 “ 和 而不 同 ”思 想 的 渊 源 ,分析 了 “ 和 而 不 同 ”思 想的 现 代 借 鉴 价 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