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接缝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接缝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由于接缝灌浆技术妥善的处理了水利项目中存在裂缝的问题,实现了对大坝工程的巩固,提高了大坝的整体性能,延长了使用的周期。

所以,现阶段这一技术受到了专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发展与质量的提升。

1.接缝灌浆关键技术的施工
1.1接缝灌浆灌区的灌浆顺序
对于同时有接触灌浆、裂缝化学灌浆和接缝灌浆的坝段,则应先进行横缝接缝灌浆、后进行接触灌浆,最后进行裂缝化学灌浆。

对于同一坝段、同一坝缝的各层灌区,自基础层开始,逐层依高程自下向上灌注。

上层灌区的灌浆,应待下层和下层相邻灌区灌好后方可进行。

若发现上下层灌区串漏,须报专项处理措施,待设计、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可进行灌浆施工。

对于同一高程的接缝灌浆应从中间坝段之间的横缝开始灌浆,依次向左、右岸推进。

对于同一横缝、同一高程的灌区灌浆结束4d后,其相邻横缝的灌区方可灌浆,若相邻的灌区已具备灌浆条件,可采用同时灌浆方式,也可采用逐区连续灌浆方式。

当采用连续灌浆时,前一灌区结束后8h以内,必须开始后一灌区的灌浆,否则仍须间隔4d后再进行灌浆。

对于同一横缝同一高程具有2~4个独立灌区时,可采用同时灌浆方式,也可采用连续灌浆方式,当采用连续灌浆方式时,第二灌区灌浆应在第一灌区灌浆结束后4h以内进行,否则仍应间隔10d后进行灌浆。

对于同一坝缝的下一层灌区灌浆结束10d后,上一层灌区方可开始灌浆。

若上、下灌区均已具备灌浆条件,可采用连续灌浆方式,但上层灌区灌浆须在下层灌区灌浆结束后4h以内进行,否则仍须间隔10d后再进行灌浆。

当灌区两侧的坝块存在架空、冷缝或裂缝等缺陷需要处理时,灌浆与补强的先后次序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坝块缺陷严重且与坝体横缝串通,可采取灌浆与补强同时进行的措施;如缺陷导致接缝灌浆影响到坝体安全时,必须先补强后灌浆。

1.2接缝灌浆压力及其控制
在灌区施灌前应在灌浆缝面起压的同时,邻缝也须进行通水平压,平压压力保证顶部压力不超过0.2MPa。

灌浆前、灌浆中,该灌区上层灌区保持通水循环,并且灌浆后至少通水循环6h。

灌浆压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灌浆质量,而且
与接缝两侧坝块的应力稳定有关,合适的灌浆压力将使浆液流动畅通,充填接缝容积密实,并使灌浆浆液进一步泌水,从而获得良好的水泥结石。

灌浆压力以灌区顶层(排气回浆槽)压力作为控制依据。

灌浆压力以顶层排气槽压力作为控制值,以灌区底层进浆管压力作为辅助控制值。

1.3灌浆作业
对于进回浆管与排气管相互畅通,单开出水率大于30L/min而且无出现显外漏现象,则可实施正常灌浆。

由进浆管灌入浆液,各管口开启放浆,使缝内空气和水排除缝外,按出浆的先后顺序浆比达到1.7g/cm3以上依次关闭管口。

调节进浆量逐渐使排气管升压,并间歇性开启排气管口排除残留的稀浆,达到设计压力。

1.4灌浆压力
所谓灌浆压力指的是灌浆时灌浆段中心处浆液承受的实际压力。

为了使浆液更好地压入细小裂缝,并增大浆液的扩散半径,析出多余的水分,提高强浆结石的密实度,可以提高灌浆压力,有效提高防渗和固结质量。

但是如果压力过高,就有可能出现裂缝扩大或抬动上部岩层和坝体的情况,而且浆液也可能会压出应灌范围外,造成浪费。

因此,对压力的控制要适当。

1.5漿液浓度的控制
一般来说稀浆流动性较好,但可能会出现浆液扩散到施工范围以外,造成材料浪费,而且当浆液凝固时其收缩性大,容易造成水泥结石与岩石缝面的分离。

而稠浆凝固时收缩小,与缝面粘结较好,防渗、固结质量相对提高。

但是,其流动性差,扩散范围小,细小裂缝一般很难灌进去。

在进行浆液浓度的变换时,可以根据每一级浓度的浆液灌入量进行控制。

即当某一级浓度的浆液灌入量已达到限量标准,但此时灌浆压力及吸浆量却都没有明显改变时,就换浓一级浆液灌注。

而当变浓后吸浆量突然显著下降或灌浆压力突然上升时,则说明变浓不适当,应迅速恢复原浓度继续灌注。

1.6灌浆结束条件
当排气回浆管浆比达到或接近最浓比级浆液,且管口压力或缝面增开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而且持续灌注20min,则本工程可结束灌浆。

结束时,须先关闭各管口阀门后停机,保证闭浆时间不少于36h。

所有的接缝灌区施工工艺(封闭检查、预灌性压水、灌浆等),有条件的情况下都要
进行缝的增开度观测,现场确实没有条件进行观测的灌区,必须要有“三检”和监理的检验签证,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2.接缝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接缝灌浆技术的加固应用
一般情况下,会选择纯水泥单液作为接缝灌浆浆液,在水泥浆液中水灰比所占的比例一般设为在0.8:l或0.8:l.1之间。

当选用水玻璃与水泥构成的混合浆液作为接缝浆液时,必须严格分配水泥与水玻璃的比重,确保水泥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例在1:0.5或1:0.4之间,当出现大于这个范围时,将造成浆液对水利工程的作用性极大降低,甚至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采用接缝灌浆工艺为全孔分层接缝灌浆法。

在接缝灌浆施工前,必须对管道最大承受压力值及负重情况进行试验,并对钻孔最大吸水量的容纳值进行试验。

在进行水利工程接缝灌浆施工过程中,为达到水泥浆液搅拌均匀的效果,必须应用水泥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促使水泥浆液与水利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及标准相符合,同时还要对水泥浆液的成分进行严格配比,通过接缝灌浆技术将配比好的水泥浆液遵循施工流程及要求向孔内送入。

接缝灌浆浆液应由稀到高进行浓度程度的不断转变,对接缝灌浆由低压向高压不断施加压力,将止水塞加入到分节处,地段的不同其承受的压力也有所不同,将灰岩加压到0.1至0.3兆帕,当到达岩土界面地段时,可以逐渐加强到0.3至0.5兆帕。

只有对压强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才能在水利工程中将接缝灌浆技术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2.2加强接缝灌浆技术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开孔的垂直度进行有效控制,钻孔施工可以选用干钻进行。

如钻孔施工选用湿法进行,施工前必须清洗孔内,并对钻孔的芯样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必须严格检查岩面的成分、岩土的分界位置及钻孔的深度和终孔条件并确认。

其次,必须对接缝灌浆方式的选用进行严格把关,采用分段下行式接缝灌浆方式对基岩裂隙地段进行施工,遵循由上至下的顺序分段进行基岩裂隙部位的接缝灌浆,灌浆结束后还要遵循相反顺序在复注灌浆一次。

最后,在冒浆、漏浆情况处理过程中,必须在对不同岩层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下,选用正确的解决方式来防止冒浆、漏浆现象的产生,促使接缝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性,同时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不断加快。

3.结束语
接缝灌浆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接缝灌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成败。

所以,要想确保接缝灌浆施工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就必须控制好施工的过程,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手段,这样才能保证灌浆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劲.接缝灌浆技术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
[2]李海萍.全年接缝灌浆技术在拉西瓦水电工程中的优化与应用[J].新疆水利,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